诺奖得主论文造假
2022-12-08阅读(313)
问:哪位诺奖得主涉嫌论文造假?
- 答: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论文造假。
截至目前,知名学术大家网站Pubpeer上曝出的塞门扎问题论文已经达到40篇。时间从2001年到2018年,跨度长达18年,质疑点在于一图多用或图片PS,少数文章疑似存在伦理问题。其中,涉及“乳腺癌”、“冠状动脉异常”、“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的论文超过一半。
好在,在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上公示的塞门扎的两篇“关键著作”并没有被打假。业界人士表示,“塞门扎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上世纪90年代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1的一系列工作,这批被曝有问题的论文不在其中。”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如果早两年出现这种情况,塞门扎很可能不会获得诺贝尔奖。但即便现在曝出来了,他的诺贝尔奖也大概率不会因此撤销。毕竟历史上诺贝尔奖还曾颁发给完全错误的研究、错误的结论,但也没有过撤销的先例。”
扩展资料:
格雷格·塞门扎简介
塞门扎1956年出生于纽约,今年64岁。1999年,他成为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全职教授,2003年起担任该校细胞工程研究所血管研究项目主任。
2019年,塞门扎因“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发现”而与其他两位科学家——拉特克利夫和凯林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塞门扎实验室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HIF-1,并在1995年纯化克隆了它。此后,拉特克利夫和凯林发现了HIF的降解机制。
近年来,塞门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HIF-1与肿瘤、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疾病、慢性肺病等疾病的关系。
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非常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走向临床,造福更多病人。
参考资料来源:
问:诺奖得主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这背后有什么细思极恐?
- 答:学术造假波及极深、诺贝尔奖是否审核注水、塞门扎其他研究理论是否值得信赖?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论文造假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而就目前的调查可看,涉及的论文达到了几十篇,时间跨度也有18年之久,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发现了,而主角是诺贝尔奖得主,就不得不让人们加以深思了。
一、学术造假波及范围之广、涉及人员之多,值得深思。
学术造假事件,在近几年频繁被发现,而此次诺贝尔奖得主塞门扎涉嫌的论文造假,则主要集中在一图多用或图片被ps过上,客观来说,作为通讯作者,塞门扎可能难以对每篇论文进行严格把关,但既然论文上有所署名,其责任仍难以避免。而细思则恐的是,对于一个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文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其他并未受到如此关注的学者们,造假现象是否更为严重?
二、诺贝尔奖审查是否不够严格,值得深究。
诺贝尔奖可以说是世界领域最顶级的奖项了,而此次诺奖得主竟被爆出学术造假,不得不让人深思,诺贝尔奖的审核机制和其评奖标准是否足够公平公正,而细思则恐的是,此次是失误,是有意为之?还是功过相抵?亦或是确实水太深?
三、塞门扎其他研究理论是否还值得信赖,值得深查。
尽管就目前来看,查出的造假论文,并不涉及奠定塞门扎地位的,有关低氧诱导因子HIF-1 的相关论文,但后续调查中是否会再度反转,我们不得而知,而如果其最重要的理论也涉及造假,那就不仅仅是塞门扎的学术地位,甚至是整个学术领域都会受到波及。
更多关于塞门扎论文造假事件,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留言评论。 - 答:这背后细思极恐的事情,就是论文造假这件事情其实很普遍,这也是从诺奖得主口里说出来的,所以这件事让人感到害怕。
- 答:这说明古往今来的诺贝尔奖得主中,很可能也有这种先例,诺贝尔奖的含金量也就会因此下降。
- 答:这背后细思极恐的事情是,也许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件并未爆出来,也许背后还有更大的黑暗面。
- 答:最让我细思极恐的就是学术造假的普遍性,现在踏实做研究的人真的很少了,连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可以造假,真的太让人失望了。
- 答:诺奖得主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一事,这背后可能是他们这个部门存在造假的事情,这个人只是参与了操作过程,所以只是在论文上提了个名。
问:诺奖得主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论文造假有何惩罚?
- 答:据新闻报道,去年的诺贝尔得主塞门扎涉嫌论文造假,而且从目前网络上反馈的造假信息来看,涉及到的论文已达到40篇,这40篇文章中,都存在一图多用且图片PS的嫌疑。塞门扎是美国纽约人,今年64岁,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他于去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目前他本人对此事并没有相关回应。诺贝尔奖是目前世界上在学术领域上的最高奖项,代表着对个人在学术领域上的成就的最高肯定,含金量很高,那么对于此次的诺奖得主塞门扎论文造假事实被认定,对于他本人会有什么惩罚呢?
一.虽涉嫌造假,但此奖项已颁发于他,并不会因此取消。
根据诺奖设立的初衷及以往的惯例,已颁发的诺奖奖项,即便在颁发后出现争议,也不会因此取消当事人的奖项。
二.对于造假行为,可能会打入黑名单。
任何国家对于造假行为,都是持积极打击的态度地,但这一般属于线下的实物打假,但对于学术上的造假,各国的处罚并不相同。对于诺奖这种世界上的学术造假行为,虽然不会取消当事人奖项,但当事人应该会为此,终生将会打入学术界黑名单中,就像你的个人征信不佳被银行打入黑名单一样。
三.对于他本人来讲,将会使他名誉扫地、无地自容。
诺奖的影响力巨大,所以也成为世界上含金量很高的学术大奖,而此次塞门扎的造假行为,正因为诺奖的影响力,使当事人再次出现在世界各国面前,成为世界名人,这个对事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把获得诺贝尔奖来作为目标,想通过自己及团队的努力来实现,这无可厚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学术本是一片净土,因为想获诺奖,而采取的造假行为非常不可取,也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