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寿命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寿命,酸蓄电池,层析,性能,复合材料,添加剂,锂离子电池。
循环寿命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李艳凯[1](2018)在《锂离子电池高循环寿命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硅基材料具有4200 mAh·g~(-1)的高理论比容量和0.37 V vs.Li/Li~+的低脱锂电位,是非常有潜力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硅基材料在嵌/脱锂时伴随着高达400%的体积变化,导致硅颗粒的破碎、粉化,使电极材料失去电活性,这严重阻碍了硅基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商业化。碳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出色的化学/电化学稳定性和独特的物理性能,并且来源广泛、生产成本较低,因此常用作制备硅基复合材料的首选基底。硅碳复合材料不仅可以提高硅的导电性,还可以有效抑制硅的体积膨胀,防止硅纳米颗粒的团聚,促进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进而提高电极的库伦效率、充放电比容量、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等。基于对上述硅基材料和碳材料的分析研究,本文通过测定不同热解碳的硬度、摩擦系数、抗磨损能力等机械性能,以及制备硅碳复合材料测定其电化学性能,来研究热解碳机械性能对硅碳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且探索新型的硅碳复合材料结构,制备循环寿命高、储锂容量大的硅碳负极材料,同时为实现制备高性能硅基储能材料提供实验依据与思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蔗糖、葡萄糖、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7)分别作为碳源制备了不同的热解碳,测定了热解碳的硬度、摩擦系数以及抗磨损能力等机械性能并成功制备出不同的硅碳复合材料。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小、抗磨损能力强、硬度大的AEO-7热解碳有利于提高硅碳复合材料的循环寿命。同时发现单一碳源包覆无法完全解决Si的体积膨胀问题,抑制/容纳硅的体积效应需要多种碳源的协同作用以及制备具有多孔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2)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3D多孔鸟巢结构的硅碳复合材料Si@SiO_x/CNTs@C。结果表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有效的降低了Si NPs的表面张力,提高了Si NPs的分散性,同时作为碳源生成的热解碳与预氧化处理生成的SiO_x层有效抑制了Si NPs在锂化/去锂化过程中的体积效应,促进了形成稳定的SEI膜。另外,碳纳米管、石墨以及热解碳形成的叁维导电网络增加了整个电极的导电性,也形成了丰富的孔隙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快速渗透和锂离子的快速传导。该复合材料在0.42 A·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700次后比容量可以保持在1740 mAh·g~(-1)以上,与初始容量相比没有衰减;在4.2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也可达到450 mAh·g~(-1)以上,表现出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3)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多重缓冲结构的Si@C微球复合材料。柠檬酸铁作为一种精心选择的碳源,采用热解和淋洗处理可以直接制备介孔碳。具有SiO_x层的Si NPs被均匀的封装在介孔碳层中,介孔碳层和SiO_x层具有一定的韧性可以抑制Si NPs的体积膨胀。同时介孔碳层中丰富的孔结构可容纳Si NPs的体积膨胀,并有效增加电解液对材料的浸润性;碳纳米管具有高的导电性和良好的力学强度,其形成的支撑网络能够缓冲Si@C微球的体积膨胀,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和抗疲劳性。具有多重缓冲结构的Si@C电极在0.42 A·g~(-1)的电流密度下具有2956/4197 mAh·g~(-1)的高初始充电/放电比容量,在2.1 A·g~(-1)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800次以后容量仍然可保持在1127 mAh·g~(-1)以上,展示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出色的倍率性能。(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李礼夫,张东羽[2](2018)在《基于形态与性能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常用的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模型由于忽略了电化学反应引起的结构变化而导致锂动力电池寿命预测出现错误.为此,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对象,研究了锂动力电池内部结构形态与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形态与性能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形态与性能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模型(BLPC模型),研发了对应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检测系统(BLPC系统),并以此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了循环寿命实验和BLPC模型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相比,该预测方法具有可行与实用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朱元元,程爽,刘美林[3](2016)在《长循环寿命超级电容器阳极α-Fe_2O_3/rGO复合材料的构造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近年来,一些具有高理论比电容的金属氧化物、氮化物和磷化物等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研究。其中,氧化铁具有高的理论比电容,成本低,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等优势,尤其在负电位对水系电解液析氢具有好的过电势,因而成为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超级电容器负电极材料~([1])。然而,氧化铁在实际的研究与应用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电导率较低、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差等。而碳基材料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等~([2]),但是碳材(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11-03)
薛钢,解晶莹,高云智[4](2014)在《氢氟醚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石墨锂离子电池阻燃性能及循环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LiNi_(0.8)Co_(0.15)Al_(0.05)O_2(NCA)~([1])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以及良好的循环寿命,但受热易产生氧气,常规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使用醚类、酯类等有机溶剂,在电池发生短路、撞击等滥用事故时极易燃烧产生爆炸危险事故。使用阻燃添加剂~([2])是有效提高锂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阻燃性能的一种常用手段,但通常采用的磷系、氟系阻燃剂提高电解液阻燃性能是以牺牲循环寿命为代价的。(本文来源于《第17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02)
瞿毅,韩婧,蒲江,苏岭,袁昌荣[5](2013)在《混合动力电池车用高功率电池组循环寿命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车用高功率镍氢动力电池组进行循环寿命试验,结果显示,2000次循环工况结束后,电池的容量衰减率为21.6%。研究分析了电池的模组不一致性对电池容量变化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循环寿命过程中电池组容量、内阻及功率等电池参数的变化特征,对动力电池的循环寿命预测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11-26)
郑浩,李延夫,于振毅,刘殿东,苑庆迪[6](2010)在《循环寿命对压力平衡式波纹管补偿器用碟簧组件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带有碟簧组件机构的压力平衡式波纹管补偿器用碟簧组件机构进行循环寿命试验,以及在不同循环寿命情况下的碟簧组件刚度性能测试,运用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得出工作循环寿命对碟簧组件刚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为压力平衡式波纹管补偿器用碟簧组件机构的应用起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膨胀节学术会议膨胀节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论文选集》期刊2010-10-24)
刘建民,许运洲,姚建英,孙杰英[7](2004)在《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对铅酸蓄电池初期性能及循环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了3种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石墨、硫酸钙、邻苯二甲酸对铅酸蓄电池初期性能及17 5%放电深度循环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极活性物质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钙和邻苯二甲酸降低了电池17 5%放电深度循环寿命;正极活性物质中加入适量的石墨明显改善电池低温起动性能,提高电池初期容量和17 5%放电深度循环寿命。(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2004年02期)
王拥军,张保全,孙玉生[8](2001)在《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性能研究——活性物质微观结构与循环寿命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活性物质微观结构与其循环寿命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发现其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正极物质结构的疏松及负极物质的比表面积收缩是导致电池失效的主要因素。发现通过优化正极板的固化条件、调整活性物质利用率、负极物质加入添加剂等措施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着巨大的影响 ,从而显着影响蓄电池的循环寿命性能。(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01年05期)
[9](1998)在《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GRE100-12”的循环寿命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电池有限公司根据与新能源及工业技术开发组织所签合同已开发出一种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型号为GRE10O-12,这种蓄电池为新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被称为“粒状二氧化硅”,它们与传统的贫液式及胶体电解液式蓄电池有所不同,在这种蓄电池中,粒状二(本文来源于《蓄电池》期刊1998年03期)
柳厚田,徐品弟,周伟舫[10](1991)在《低锑-铅合金的耐蚀性能对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酸蓄电池板栅合金的组成和性质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及维护特性。无锑的铅钙合金有利于电池维护,但存在着强度差及铸造上的困难;高锑的铅锑合金有利于提高板栅的强度及电池的深充放能力,但不利于电池的维护。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添加剂的低锑合金,以弥补无锑或高锑合金各自的不足,测量了两种低锑合金在试验电池充放中的失重腐蚀率,并结合(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1991年04期)
循环寿命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常用的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模型由于忽略了电化学反应引起的结构变化而导致锂动力电池寿命预测出现错误.为此,以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为对象,研究了锂动力电池内部结构形态与锂动力电池循环寿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形态与性能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建立了基于形态与性能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模型(BLPC模型),研发了对应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检测系统(BLPC系统),并以此对磷酸铁锂电池进行了循环寿命实验和BLPC模型的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常用的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相比,该预测方法具有可行与实用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寿命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凯.锂离子电池高循环寿命硅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
[2].李礼夫,张东羽.基于形态与性能的动力电池循环寿命预测方法[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朱元元,程爽,刘美林.长循环寿命超级电容器阳极α-Fe_2O_3/rGO复合材料的构造和性能研究[C].第18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国际电化学储能技术论坛论文集.2016
[4].薛钢,解晶莹,高云智.氢氟醚对LiNi_(0.8)Co_(0.15)Al_(0.05)O_2/石墨锂离子电池阻燃性能及循环寿命的影响[C].第17届全国固态离子学学术会议暨新型能源材料与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14
[5].瞿毅,韩婧,蒲江,苏岭,袁昌荣.混合动力电池车用高功率电池组循环寿命性能研究[C].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
[6].郑浩,李延夫,于振毅,刘殿东,苑庆迪.循环寿命对压力平衡式波纹管补偿器用碟簧组件性能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膨胀节学术会议膨胀节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论文选集.2010
[7].刘建民,许运洲,姚建英,孙杰英.正极活性物质添加剂对铅酸蓄电池初期性能及循环寿命的影响[J].蓄电池.2004
[8].王拥军,张保全,孙玉生.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性能研究——活性物质微观结构与循环寿命的关系[J].电源技术.2001
[9]..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阀控式铅酸蓄电池“GRE100-12”的循环寿命性能评价[J].蓄电池.1998
[10].柳厚田,徐品弟,周伟舫.低锑-铅合金的耐蚀性能对铅酸蓄电池循环寿命的影响[J].应用化学.1991
论文知识图
![一tw.%AB:x=(2)0复合合金的腐蚀曲...](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1044896.nh0074&suffix=.jpg)
![(a)为CoS2-in-wall-NCSs、CoS2-in...](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018109709.nh0027&suffix=.jpg)
![在ISS模式循环下的循环寿命性能](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493549&suffix=.jpg)
![36 V VRLA电池在加速部分荷电状态试验...](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1739648&suffix=.jpg)
![合金放电容量与循环次数的关系](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DYJS2009100330006&suffix=.jpg)
![圳50kgF/dm2循环期间隔板厚度反复还原...](http://image.cnki.net/GetImage.ashx?id=JSQG2013040150002&suffi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