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废弃钒钛磁铁矿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究

攀枝花废弃钒钛磁铁矿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究

熊述清[1]2003年在《攀枝花废弃钒钛磁铁矿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矿产,是现代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矿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而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却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对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处置和综合回收利用,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钛磁铁矿磁学机理研究表明,钛磁铁矿磁性参数与粒度有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即随着粒度变细,各磁性参数先是缓慢增大,当粒度降至0.045mm时,产生突变。同时,钛磁铁矿的磁性参数还与其主要化学成分有一定的相关性。钛磁铁矿具有客晶矿物含量低、铁高钛低的特点,可获得高铁低钛的优质钒铁精矿。同时,矿石中钛铁矿含量相对较高,有利于钛的回收,可获得较高回收率。 选择-1.7mm粗粒抛尾的两段磨选工艺对钛磁铁矿进行了二段弱磁和“中磁—弱磁”选别工艺的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中磁—弱磁”二段选别工艺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获得的优质钒铁精矿TFe品位达到54.70%,回收率达到54.12%。“强磁—浮选”工艺选别矿山比例样“中磁—弱磁”二段选铁工艺细磨选铁全粒级尾矿中钛铁矿,获得TiO_2品位为48.07%,回收率为62.20%的钛精矿。 论文还对环境综合治理效果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陈勇[2]2010年在《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钢铁产业生产力布局的改变和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国内钢铁产能急剧增长。这不仅改变了钢铁产品供需关系,形成了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同时也带来了资源、能源极度短缺,污染排放超过环境承受能力等严重问题。如何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面临的最紧迫任务。本文在全面回顾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提出循环经济的目的及其基本原则出发,研究了阻碍循环经济发展以及资源环境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对循环经济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对循环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路径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钢铁企业实际研究了在微观经济层面上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及路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在系统分析循环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循环经济的认识论基础及其与商品经济认识论基础的矛盾和冲突,明确提出只要循环经济被定位为在商品经济体系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循环经济的观点并对此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从社会经济演进的一般规律出发,分析了建立循环经济社会必须的前提和条件,得出了循环经济只能孕育于商品经济制度环境中的结论,进而研究了在循环经济孕育过程中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必须进行的变革,重点分析了政府和企业这两个商品经济社会里主要的行为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及其必须进行的行为调整。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攀钢作为样本企业,围绕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如何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这一主题,从资源禀赋和工艺特征、发展历程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产业政策及经营环境以及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对比等四个方面研究了攀钢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了攀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③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思想,以攀钢为样本企业建立一个钢铁企业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从电耗、水耗和矿产资源消耗等叁个方面反映钢铁企业资源配置的冗余程度,以及其规模效率及技术效率性,分析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探讨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应评价方法的构建,并利用2003-2007年的数据,对攀钢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④基于上述内容的研究和分析,针对攀钢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了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方面的对策,并给出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矿产资源的高效节约开发,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实施清洁生产,融入社会循环经济大系统等建议和措施。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如下:①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应用。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构建模型对攀钢1995-2007年的资源利用效率进行了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对攀钢2003-2007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对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是研究企业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价不仅要确定企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更要从中发现企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是明确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及选择循环经济发展路径和方法的逻辑起点。目前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还是基于国家层面、地区或园区层面的,对于如何评价钢铁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文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②研究了循环经济认识论基础的重构。本文从提出循环经济理论的目的出发,系统论证了循环经济只能是不同于商品经济并与之对立的新的经济形态。具体地说,循环经济有着与商品经济完全不同的认识论基础。因此,它是一种与商品经济完全对立的新的经济形态。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又必须在商品经济的环境中完成,所以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这一理论的提出不仅解释了循环经济发展步履维艰的原因,揭示了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矛盾的根源,同时也为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各种矛盾时如何作出选择提供了根本的判断基准。③关于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探讨。本文明确提出,在商品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形态的社会里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依赖作为商品经济基本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正确认识这一问题的根本点在于,认识到企业作为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由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以及人们不断膨胀的物质需求共同决定的。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只是作为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各种社会经济目标的一个工具发挥了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只有把企业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力量,而不是将其置于循环经济的对立面才能真正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攀钢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探索如何结合具体实际研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王雪峰[3]2015年在《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铁矿资源刚性需求趋势不减,国内资源开发利用难度不断加大,利用国外资源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我国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我国铁矿资源储量的四分之一,在缓解国内铁矿资源供需矛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钒钛磁铁矿资源具有品位低、共伴生元素多、难利用等特点,开展综合利用尤为重要,但如何评判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尽快转化钒钛磁铁矿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资源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在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潜力的内涵、矿产资源技术经济评价、钒钛磁铁矿资源技术进步及供需关系等相关文献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对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在研究方法上,以产业经济学的SCP理论为依据,结合典型钒钛磁铁矿区综合利用实践,分析了矿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叁率水平(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效益(经济、资源、社会和环境效益)叁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构建了以“驱动力—行为—效益”为核心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体系。2.运用频率法和专家意见法构建初始评价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简化指标,采用广义条件极小方差法对指标进行二次筛选和优化,最终确定了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21个叁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3.效益评价是潜力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叁率”指标计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对四川攀西地区和河北承德地区叁个典型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结合企业所做的远景规划,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4.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上述叁个矿区2011-2014年综合利用效益、行为、驱动力动态变化关系,采用阈值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计算潜力指数并进行对比分析。5.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可能性和可应用性进行分析,论证评价方法的可应用性,实现了和矿政管理实践的有效衔接。

李兴华[4]2011年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攀枝花目前已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钛原料、钛制品基地,位列世界第二的钒制品基地和国内唯一的全流程钛工业基地。其发展的基础是拥有世界罕见的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多金属伴生矿床,该矿具有资源储量大、经济价值高、易采难选冶等特点。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已经实现了铁、钒、钛的规模化利用,形成了采选、钢铁、钒、钛原料、钛白和钛金属6个主产业及其配套的伴随产业。然而在上述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资源综合利用总体水平不高、一些重大关键技术尚未突破、节能环保问题日益凸显、现有产业规模与资源量不相匹配等问题。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产业、市场、技术相互结合不紧密,存在资源系统集成开发方向不明、单兵作战等现象,缺少系统思考、缺乏高层面的战略思想和顶层设计等。当前,我国正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规划和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国家鼓励攀枝花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四川省提出了建设“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的奋斗目标,攀枝花市提出了“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这些都将对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研究的。要解决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实现四川省和攀枝花市提出的奋斗目标,亟需用一种新的战略研究工具总结过去、明确现状,并对将来的资源走向、目标、路径进行系统分析,技术路线图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本论文即是通过技术路线图编制的主要方法,辅助使用头脑风暴、SWOT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特点进行了全面梳理,并与国内外相关资源进行了对比;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形成的6个主产业及其伴随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结合市场需求、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6个主产业的SWOT分析,提出了发展策略;绘制出了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路线图。其要素包括产业目标、关键技术、技术重要性、两个层次(国际、国内)的技术差距、技术预计实现时间、实现路径以及需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等。同时,还对2015年和2020年7个产业的规模进行了预测。论文通过对上述6个主产业和伴随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系统分析,以及与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1)采选产业:近年来,我国铁矿石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应充分利用钒钛磁铁矿资源量大、易采的优势;攀枝花采选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生产工艺和装备水平有待提高,发展潜力较大。(2)钢铁产业:全球重心已从欧洲向亚洲转移,短期内需求低迷的状况难以有效改善,钢铁产量还会有所增长,高炉生铁产量将趋于稳定;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的重心,对钢铁的巨大需求,预计能持续到2020年,目前是典型的结构性过剩;攀枝花目前面临着产能不足、技术、配套资源、交通等因素制约。(3)钒产业:全球钒资源和产业高度集中。85%以上的钒用于钢铁生产的添加剂,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展,钒的需求有望大幅度提高;国内钒行业高度垄断,但随着产业链的延伸,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4)钛原料产业:国际钛铁矿形成了寡头竞争态势,我国对外依存度高,用攀枝花钛精矿规模化生产氯化原料存在技术瓶颈。(5)钛白产业: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度高,以氯化法为主,我国是生产大国而非强国;攀枝花生产能力和规模居全国第一,氯化法钛白生产有望取得较大突破。(6)金属钛产业:全球海绵钛和钛材生产高度垄断,主要应用领域正从航空航天转向民用;我国海绵钛产能和产量居世界第钛材加工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攀枝花具备了生产海绵钛、钛锭、钛板卷、钛铁的能力,但尚未形成规模。(7)伴随产业:攀枝花在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过程中形成了硫酸、氯碱、机械加工、测试、环保等伴随产业,发展空间较大。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形成的主产业进行了SWOT分析。从优势上看,资源优势明显,产业政策利好因素多,产业链前端优势明显,后端薄弱。从劣势上看,大部分产业存在技术瓶颈,部分产业缺少辅助性产业支撑,高新技术产品缺乏,地域条件欠佳,交通成为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从面临的机遇看,具有西部大开发、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战略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等利好因素,很多关键技术处于突破前夜,多数产业市场前景好。从面临的威胁看,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内资源同类城市和周边地区发展迅速,技术壁垒无法在短时间内突破,高端市场进入难度大,环保、节能减排压力大。对此,本论文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强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延长产业链、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扩大产业规模、树立品牌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在对产业的市场需求、国家战略、产业现状、部门及行业规划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扩大生产能力、提升技术水平、促进安全及环境友好、高效及低成本、产业链延伸及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拓展市场等发展目标。围绕发展目标,深入分析研究提炼出关键技术82项,对每一项技术内涵进行了描述,其中重要性指数超过90的13项、80-90的39项,70-80的26项,60-70的4项。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较,4项差距大,58项差距中~大,18项差距小-中,2项差距小;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较,31项差距中-大,40项差距小~中,8项差距小,3项国内领先。对关键技术的实现时间进行了预测,预测在2015年以前实现的技术23项,2015-2020年实现的技术56项,2020-2025年实现的技术3项。可以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的技术17项,以引进为主的3项。列出了各产业应优先发展的技术42项,通过对产业间的分析比较,列出了当前应优先发展的技术13项。依据2010年7个产业中的主要产品市场价格,预计2015年可形成产业产值1101亿元,2020年可达1812.7亿元。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图是全球首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类技术路线图,国内资源综合利用类和四川省第一个产业技术路线图。其对明确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技术路线,系统认识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资源特点、市场前景,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完善、资源整合和产学研结合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彭建华[5]2008年在《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已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任务和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攀枝花作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不及时对有限资源进行保护性、科学性开发,摆在面前就是资源衰竭导致经济疲软、社会发展滞后的众多资源型城市的老路。为使攀枝花摆脱传统资源开发模式,促进攀枝花战略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高效率开发,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实现攀枝花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国内外资源综合利用现状进行对比研究,对攀枝花市资源分布及资源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的创新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主要内容为:1、对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潜力和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目前,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情况存在如下特点:铁资源利用具备坚实基础,但进一步发展面临诸多制约;钒钛资源利用形成良好格局,但利用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正在形成,但产业实力亟待进一步增强;科技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但关键瓶颈技术亟需实现突破;二次资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但利用层次亟需进一步提升。攀枝花钢铁、钒钛等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巨大,却受技术瓶颈、环境容量、产业政策、交通瓶颈等等因素的影响而制约了其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2、对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总体思路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延伸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目标,建立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兴工业化发展模式,实现优势资源政府主导、市场配置,核心资源就地转化、就地延伸,二次资源多方参与、循环利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做到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基本原则为:必须有利于资源保护、有利于体现效率效益、有利于促进环境友好、有利于造福一方百姓。3、提出了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创新的总体设想。具体设想为:以钒钛产业促进钢铁产业——打造钢铁钒钛之都,夯实核心产业;以基地园区集聚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集中发展,培育产业集群;以综合利用激活二次资源——促进环保节约发展,催生循环经济;以科技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以政府调控促进就地转化——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市。4、提出了攀枝花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模式的对策建议。即要构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体系、构建创新型技术支撑体系、构建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多元化的市场竞争格局、构建强有力的生产保障体系。

王俊芳[6]2007年在《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遥感监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对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进行有效监测是遥感技术的优势所在。运用遥感技术能够实时、方便地提取生态环境信息,为人们全面了解环境现状信息及其发展演化规律、合理利用土地和治理环境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利用1989年、1996年、1999年和2005年的TM,以及2003年的SPOT-5等5期数据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宝鼎煤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监测;利用2005年SPOT-5数据和研究区其它相关历史资料对矿区环境现状进行调查与监测;利用2006年Quickbird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对宝鼎煤矿区生态环境进行调查与监测。同时,对研究区环境特点进行趋势分析,并给出环境治理的措施和建议。研究内容包括:(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包括正射校正、几何校正、波段合成、融合处理。(2)人机交互式解译。1989-2005年矿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信息提取;2005年矿山开采现状信息提取;2006年宝鼎煤矿区环境信息提取。(3)矿区土地利用动态数据库的建立。(4)图件的制作:研究区1989-2005年土地利用/覆被动态监测系列图件;研究区叁维遥感影像图、矿产资源开发状况遥感监测图;宝鼎煤矿区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图等图件的制作。得出结论如下:(1)研究区1989-200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的总体变化趋势为:矿山开采共占用林地xxx.90公顷,草地xxx.71公顷,耕地xx.61公顷,而生态恢复仅为xxx.61公顷。(2)2005年研究区矿产资源开发占用耕地xxx.16公顷,非耕农用地(主要是林地和草地)xxx.44公顷;矿区植被自然恢复面积为xx.85公顷;由矿山开采引发(或潜在)的滑坡有23处,泥石流有8处;违法开采(主要是无证开采)3处。(3)2006年宝鼎煤矿区因煤矿开采引发的或潜在的滑坡有13处,泥石流4处,采空塌陷11处;由炼焦企业排放大量烟尘造成的大气污染面积为xx.59公顷、洗煤造成的水体污染面积为x.84公顷、矿石运输及堆放造成的粉尘污染面积为xxx.17公顷;生态恢复与治理面积x.53公顷。实践证明,对开采现状和动态监测的遥感应用研究,为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其它类型矿山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技术流程和工作思路。

陈德明[7]2009年在《攀西地区钛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途径》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攀西地区钛资源状况、特点,分析了目前攀西地区钛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攀西钛资源的最佳利用途径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吕洪斌[8]2011年在《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攀枝花市是我国着名的矿业城市,城市建设具有“矿在城中,城中有矿”的特殊布局,在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造成较为严重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叁废”污染、水均衡破坏等矿山环境问题,对攀枝花市人居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势在必行。近年来,我国对矿山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工作日益重视,我国中央财政逐年加大投入,用于对历史遗留下来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各级政府制定了规划,矿山环境的恢复与治理工作力度将大大提高。本次研究在对攀枝花市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条件、社会经济、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主要矿山环境问题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分区结果,结合矿山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及矿山环境问题对人居环境、工农业生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按照区内相似、区间相异的原则,划分出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4个不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其中矿山环境重点治理区划分为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宝鼎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和米易黄草-草场花岗石矿区为5个亚区;矿山环境一般治理区划分为龙洞石灰石矿区、红坭煤矿区、红格钒钛磁铁矿南矿区、大龙潭-平地苴却砚石矿区、平地石膏矿区、白马钒钛磁铁矿区为6个亚区;矿山环境重点预防区划分为西北部片区、东北部片区、东部片区、西部片区和南部片区5个亚区;攀枝花市矿山环境重点保护区划分为盐边县西北部(包括格萨拉地质公园、择木龙四川山鹧鸪自然保护区、岩口—洼落生态自然保护区、箐河自然保护小区)、苏铁自然保护区、龙洞石林风景区、大黑山森林公园、米易海塔—晃桥麝自然保护区、大田—平地猕猴自然保护区(包括阿喇白尾梢红雉保护区)、攀枝花城市规划中心城区、成昆铁路视野区、217省道和规划108国道公路视野区、312省道和规划攀宜、攀大铁路视野区、全市基本农田保护区、二滩库区(包括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白坡山自然保护区、二滩国家湿地保护区等)、红格温泉度假区、米易县龙潭溶洞风景区14个亚区。在分区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分区共计30个亚区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进行了进—步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治理对策。

杨金燕, 黄龙, 唐亚, HUANG, Jen-how[9]2014年在《钒钛磁铁矿尾矿及尾矿坝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滤特征》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柱淋洗实验模拟攀枝花地区降雨条件,分别探讨钒钛磁铁矿尾矿及其在周边农田土壤表面沉积0、1、2、5 cm的条件下,几种重金属的迁移淋滤特征.通过淋洗-干旱-淋洗,共94 d的淋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尾矿及土壤-尾矿复合系统淋滤液中Cr的浓度没有显着差异,但随着尾矿沉积厚度的增加,尾矿沉积显着增加土壤-尾矿复合系统淋滤液Mn、Ni和Zn的浓度及累积释放量,具有较大环境风险;土壤中Mn、Zn的累积释放量显着高于尾矿,可能与尾矿较高的pH及这几种金属在土壤及尾矿中的存在形态不同有关;土壤中各金属的最大释放率为Mn>Zn>Ni>Cr,尾矿中为Ni>Cr=Mn>Zn;干湿交替对土壤和尾矿中Mn、Zn的淋滤没有显着影响,但会改变土壤和尾矿中Cr和Ni的释放特征,增加土壤和尾矿中Cr、Ni的环境风险.

郝红兵[10]2011年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文中指出攀枝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和重要的钒钛磁铁矿基地,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资源配套较好。由于大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突出,而攀枝花铁矿区、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和宝鼎煤矿区为其中最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典型矿区。本文结合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的控制和影响因素以及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危害性等,确定了矿山基本情况、矿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破坏问题等五类共20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其指标权重,建立了攀枝花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3个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据评价结果,3个矿区均属矿山地质环境较差的类型,根据隶属度的差异,其中又以宝鼎煤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巴关河石灰石矿区次之,攀枝花铁矿区相对较好。采用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取得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在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典型矿区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各典型矿区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建议。在完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法规政策和保证金制度等基础上,攀枝花铁矿区应重点加强各采场、排土场地质灾害的治理,巴关河石灰石矿区则应重点加强西采场滑坡的治理,宝鼎煤矿区则应在重点做好采煤沉陷区和地下水疏干区搬迁安置和综合治理基础上,进一步改良采选工艺,进一步加强弃碴综合利用和矸石山综合治理。

参考文献:

[1]. 攀枝花废弃钒钛磁铁矿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究[D]. 熊述清. 四川大学. 2003

[2]. 基于循环经济的钢铁行业资源利用效率研究[D]. 陈勇. 重庆大学. 2010

[3]. 我国钒钛磁铁矿典型矿区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评价研究[D]. 王雪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

[4].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图研究[D]. 李兴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11

[5]. 攀枝花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创新研究[D]. 彭建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8

[6].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宝鼎煤矿区矿山环境遥感监测研究[D]. 王俊芳. 成都理工大学. 2007

[7]. 攀西地区钛资源的特点及其利用途径[J]. 陈德明. 攀枝花科技与信息. 2009

[8]. 攀枝花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研究[D]. 吕洪斌.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9]. 钒钛磁铁矿尾矿及尾矿坝周边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滤特征[J]. 杨金燕, 黄龙, 唐亚, HUANG, Jen-how. 环境化学. 2014

[10]. 四川省攀枝花市典型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及治理措施研究[D]. 郝红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攀枝花废弃钒钛磁铁矿资源合理利用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