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径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构,竞争,南岭,多样性,物种,生长率,赤杨。
径级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江蓝,何中声,刘金福,冯雪萍,刘艳会[1](2019)在《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山松(Pinus taiwanensis Hayata)是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重要造林和用材树种,具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为探讨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在戴云山海拔1 000~1 700 m的黄山松群落每间隔100 m布设3个固定样地(25 m×25 m),研究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山松种群平均胸径为11.54 cm.目前,黄山松种群主要为幼树和中树,种群处于增长型向稳定型过渡阶段.随着海拔的升高,黄山松大径级树逐渐减少,小径级树逐渐增多.黄山松幼树和中树比例变化与林分密度、群落平均胸径、群落平均树高、黄山松胸径、黄山松树高具有显着相关性,幼树与中树具有极显着负相关关系,种群存在自疏效应.(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董莉莉,赵济川,汪成成,刘红民,高英旭[2](2019)在《抚育间伐后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径级结构及生长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0年生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41%)、中度间伐(30%)、弱度间伐(12%)和对照4种处理,利用伐后23 a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弱度间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23 a后,中、弱度间伐样地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 cm和1.7 cm,蓄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5%和16.9%。在间伐后0~9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显着高于对照;而伐后11~23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低于对照。林分枯死率表现为在伐后0~11 a,强度间伐样地平均枯死率为对照的19.83%,中度、弱度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分别为对照的23.93%、67.87%;在伐后的11~23 a,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略高于对照。间伐使Weibull分布曲线向右移动,右移幅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且位置参数a受间伐和林龄影响较大,因此,在采用Weibull参数对林分径级结构进行拟合时,不宜将参数a设成定值。总之,中度、弱度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减少林木枯死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在伐后的10 a左右,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为提高林分生产力,建议抚育间隔期确定为10 a左右。本研究可为科学合理的确定间伐强度、间伐周期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盘金文,郭其强,余大龙,孙学广,高超[3](2019)在《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种径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以黔中山地孟关林场10a、20a、30a和36a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12块20 m×20 m的典型样地,分析了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径级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不同林龄阶段,优势种径级结构存在一定差异,10a林分呈单峰型结构,20a、30a、36a林分呈多峰型结构。(2)林下共有植物种类35科53属53种,其中灌木16科24属24种,草本20科29属29种,物种较丰富;不同林龄林分物种组成种类为:20a林分>10a林分>30a林分>36a林分。(3)随林龄增加,马尾松人工林物种丰富度指数先增大后减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在10a~30a之间变化趋势相反,30a~36a之间变化趋势一致。(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赖根伟,吴初平,邱伟清,沈爱华,袁位高[4](2019)在《湖山林场赤杨叶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8月,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的方法,在遂昌湖山林场的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人工林中建立1个50m×50m的监测样地,并进行了乔木层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乔木树种4种,分别为赤杨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2)从空间分布看,该样地林分的混交程度较差,林木分化不明显,林分呈现均匀分布。(3)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赤杨叶胸径生长的影响,发现样地内只有土层厚度对赤杨叶的生长有显着影响(P<0.01)。为了促进遂昌湖山林场赤杨叶人工林的生长,本文认为该林分需要及时进行密度调控,并注意加强土壤管理。(本文来源于《浙江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吴联杯,施晓春,邹丽娜,刘丹萍,李剑飞[5](2018)在《安溪云中山南岭栲径级结构与种间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安溪云中山南岭栲生长情况的调查,分析了林分径级结构,运用χ2值检验和关联度指数对南岭栲种群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预测了种群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岭栲种群整体径级株数分布呈近似倒"J"型,其林下幼树幼苗的地径级分布亦呈倒"J"型,而高度级分布则呈明显的非对称性山状曲线,幼树幼苗更新呈增长型结构。种群种间关联性的χ2值检验则表明绝大多数树种种间关联性不显着,总体趋于随机性。研究区的南岭栲种群种间总体竞争不激烈,群落处于发展不稳定演替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变化。(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许恒,刘艳红[6](2018)在《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种间竞争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对四川省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种群的主要分布区进行调查,分析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和种间的竞争关系,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和距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梓叶槭胸径与树高之间存在显着的幂函数关系;种群径级结构呈正态分布,中小径级树木较多,高径级树木较少。(2)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占总竞争强度(222.87)的15.16%和84.84%,说明竞争主要来自种间。(3)梓叶槭与主要伴生种之间的竞争强度大小依次为柳杉>桢楠>白栎>刺楸>灯台树>桦木>杉木>厚朴>光皮桦;对象木和竞争木距离与竞争指数之间较好地服从指数函数关系,当对象木与竞争木距离小于1m时,竞争指数可达到5.5,随着距离逐渐增加,其竞争指数相应降低,并最终趋于平缓。(4)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对象木胸径小于20cm时,受到的竞争压力最大,竞争指数最大的分别是梓叶槭与整个林分(234.98)以及梓叶槭与种间(184.01);当对象木胸径小于10cm时,竞争指数均可以达到18;当对象木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且竞争指数较低;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5)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随着梓叶槭胸径的增加,竞争指数均越来越小,竞争强度呈降低趋势;当梓叶槭胸径为0~5cm时,梓叶槭与整个林分受到的竞争强度最大,竞争指数为7.14,占总竞争强度的50%;当胸径大于20cm时,竞争指数变化不大;该模型能很好的预测梓叶槭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奎,朱友飞,杨梅,吴敏,程飞[7](2018)在《不同坡向望天树人工林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不同坡向望天树人工林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揭示其生长发育规律,为望天树人工造林立地条件选择和树高估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北坡向和南坡向分别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望天树人工林样地进行每木检尺,采用上限排外法划分径级和高度级,分析两个坡向的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使用线性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和Logistic等6种模型拟合胸径(D)—树高(H)生长曲线。【结果】北坡向和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分布差异不明显,均在第Ⅵ径级(32.00 cm≤D<36.00 cm)分布株数最多,分别占各坡向总株数的32.26%和35.09%,总体上呈正态分布,低、高径级株数较少,中等径级株数相对较多。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高度级结构呈正态分布,在第Ⅴ高度级(27.00 m≤H<30.00 m)出现峰值;南坡向望天树人工林高度级结构呈右偏正态分布,在第Ⅶ高度级(33.00 m≤H<36.00 m)出现峰值,且明显高于北坡向高度级峰值。对两坡向的望天树人工林胸径—树高曲线进行拟合,最优的是幂函数,其方程为H=3.096D~(0.656)(R~2=0.809)。【结论】南坡向对望天树人工林树高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幂函数H=3.096D~(0.656)(R~2=0.809)可作为望天树人工林树高—胸径生长曲线,用于树高估测和造林立地选择。(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郭凌,姚成亮,曹若凡,李培坤,牛帅[8](2017)在《白云山次生落叶阔叶林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径级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白云山森林动态样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径级结构以及主要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依照BCI(Barro Colorado Island)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015年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一个1 hm2的固定样地,并对样地内胸高直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共有木本植物61种,隶属于24科38属,总计4 301株,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连翘(Forsythia suspensa)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在群落中占主要优势,稀有种占总物种数的12.28%,偶见种占总物种数的47.37%;样地内植物的最大DBH为40.0 cm,平均DBH为7.82 cm;9个被检测的物种都以聚集分布为主,而随着尺度的增大,物种的聚集程度逐渐减弱。研究结果为此区域内植物群落的管理保护积累基础资料和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王立东,丁磊,胡万良,金鑫,邓杨[9](2017)在《不同间伐强度对阔叶混交林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辽东山区阔叶混交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抚育间伐可促进阔叶混交林林木胸径和蓄积生长,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弱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中度间伐区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最大。间伐效果表现在伐后最初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率逐渐降低,各间伐区差异逐渐变小。随着间伐强度和林龄的增加,峰值向大径级位置偏移,分布范围明显地向大径级扩展。由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分布范围看,伐后4~21a,经过间伐的林分,径级分布峰值比对照区提高1~2径级。与对照区相比,各间伐区林分自然径级最大值、极差和直径离散度均有所增加,总体上表现出随着间伐强度和林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综合考虑,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改善林分直径结构。(本文来源于《防护林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巢林,刘艳艳,张伟东,杨庆朋,汪思龙[10](2017)在《沼泽交错带白桦个体生长动态及径级结构与种内种间竞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野外调查数据,对长白山沼泽交错带白桦个体生长动态、径级结构以及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进行研究,并探讨竞争强度与径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桦植株胸高断面积与树高之间存在显着的Sigmoid函数关系,胸径和树高分别为18.3 cm和19.4 m,是白桦由高生长向径生长过渡阶段;白桦种群更新幼苗稀少,径级结构呈纺锤形,径级-株数密度分布规律可以用Lognormal函数很好地表征;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48.80%和51.20%;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白桦种内>长白落叶松>辽东桤木>山杨>蒙古栎>稠李>水曲柳>色木槭>茶条槭>春榆;竞争强度随对象木胸径的增加而降低,当对象木胸径在20 cm以内时,竞争强度较大,当胸径达20 cm以上时,竞争强度变化很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较好地服从幂函数关系(CI=AD~(-B)),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沼泽交错带白桦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7年03期)
径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30年生的蒙古栎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强度间伐(41%)、中度间伐(30%)、弱度间伐(12%)和对照4种处理,利用伐后23 a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弱度间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间伐23 a后,中、弱度间伐样地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 cm和1.7 cm,蓄积量分别比对照增加了8.5%和16.9%。在间伐后0~9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显着高于对照;而伐后11~23 a,间伐样地的蓄积年生长率低于对照。林分枯死率表现为在伐后0~11 a,强度间伐样地平均枯死率为对照的19.83%,中度、弱度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分别为对照的23.93%、67.87%;在伐后的11~23 a,间伐样地的平均枯死率略高于对照。间伐使Weibull分布曲线向右移动,右移幅度随间伐强度增加而增加,且位置参数a受间伐和林龄影响较大,因此,在采用Weibull参数对林分径级结构进行拟合时,不宜将参数a设成定值。总之,中度、弱度间伐能够促进林分胸径和蓄积量的生长,减少林木枯死率,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在伐后的10 a左右,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因此,为提高林分生产力,建议抚育间隔期确定为10 a左右。本研究可为科学合理的确定间伐强度、间伐周期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径级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江蓝,何中声,刘金福,冯雪萍,刘艳会.戴云山黄山松种群径级结构的海拔分布格局[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董莉莉,赵济川,汪成成,刘红民,高英旭.抚育间伐后蒙古栎阔叶混交林径级结构及生长动态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3].盘金文,郭其强,余大龙,孙学广,高超.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优势种径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9
[4].赖根伟,吴初平,邱伟清,沈爱华,袁位高.湖山林场赤杨叶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19
[5].吴联杯,施晓春,邹丽娜,刘丹萍,李剑飞.安溪云中山南岭栲径级结构与种间关联性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
[6].许恒,刘艳红.珍稀濒危植物梓叶槭种群径级结构与种内种间竞争关系[J].西北植物学报.2018
[7].刘奎,朱友飞,杨梅,吴敏,程飞.不同坡向望天树人工林径级和高度级结构分布[J].南方农业学报.2018
[8].郭凌,姚成亮,曹若凡,李培坤,牛帅.白云山次生落叶阔叶林群落种类组成及其径级结构与空间分布格局[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7
[9].王立东,丁磊,胡万良,金鑫,邓杨.不同间伐强度对阔叶混交林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7
[10].巢林,刘艳艳,张伟东,杨庆朋,汪思龙.沼泽交错带白桦个体生长动态及径级结构与种内种间竞争[J].生态学杂志.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