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优化研究

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优化研究

杨哲[1]2003年在《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辽宁银珠集团的主导产品为锦纶66长丝、涤/锦复合超细纤维及烟用聚丙烯丝束,于1999年通过ISO9002认证,产品质量较好,但辽宁银珠集团存在着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产品为常规纤维、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档次低、高新技术产品比例小、生产规模偏小、缺乏产品深加工能力。而国内外化纤行业正向规模化、差别化、多功能化等方面发展,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使企业保持持续发展,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紧迫问题。正确制定企业产品结构,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扬长避短,企业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本文以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论为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为辽宁银珠集团的发展决策提供分析工具。 本文遵循产品组合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波士顿矩阵理论,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进行了文献检索与查阅,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评析;与此同时,对国内化纤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辽宁银珠集团现有产品结构和新产品的市场现状及预测做了系统的、详细的、全面的剖析,提出了延长现有产品生命周期、扩宽产品品种、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实行前向一体化等基本对策,最终提出了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优化方案,并从资金筹措、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及推进技术创新工作等方面保证优化后产品结构的实施,最终达到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的目的。

鲁春晓[2]2011年在《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逐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然而在我国,“非遗”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追逐现代化物质文明的热潮中,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非遗”正受到严重的摧残,以政府为主体,运用行政力量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的传统思路也正面临着很大的冲击,以产业化的方式带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产业化理论应运而生。本文以东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为例,着重结合具体个案,研究和探讨“非遗”产业化相关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以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作为研究个案,对“非遗”尤其是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规律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也沿这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对“非遗”保护和传承理论及研究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对于学术界研究现状和学术争辩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体系。二是结合东阿阿胶制作工艺产业化实践,通过对“非遗”产业化的具体项目的探讨,在实践层面上对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进行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论文重点对“非遗”相关权利归属、权利流转、资本运作以及企业产业化具体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了研究。论文在深入分析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举措基础上,结合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进程中遇到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难点,提出客观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以期丰富和拓展“非遗”产业化理论研究,为“非遗”产业化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从框架结构来看,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本章首先提出研究主题,并对论文的写作背景、论文的写作意义、现实作用进行论述,并系统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角度,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二章:阿胶及阿胶制作技艺的历史与文化。本章首先对胶和阿胶历史和进行了回顾,概括总结了阿胶的药用史文化史,然后对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进行了系统性的论述和总结,对传统和现代阿胶制作技艺进行了文化内涵的探讨,然后对阿胶行业传承制度进行了总体梳理和概括。第叁章:东阿阿胶产业探析。本章首先对阿胶产业空间范畴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大东阿区”的概念并进行了论证,然后回顾和总结了东阿阿胶行业发展史,并对阿胶行业从行业现状、市场主体、市场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第四章:“非遗”视野下的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本章首先对“非遗”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回顾,概括总结了“非遗”特征和类别,明确了“非遗”的基本范畴,然后对“非遗”传统保护理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利用产业化方式保护“非遗”的新思路,并结合世界各国产业化方式保护的成就和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对“非遗”保护的成功经验,论证和剖析了产业化相关理论和实践。第五章: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理论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化实践。本章在前一章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非遗”产业化理论,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构建了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的基础理论框架,并对东阿阿胶产业化的产业化具体实施者——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化实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完整总结和研究了产业化中企业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六章:企业产业化模式构建与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策略。根据对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的产业化实践经验和问题分析和总结,本章首先提出了类似企业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针对产业化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又提出了国家和有关部门担负的责任和应实施的宏观政策措施,强调对“非遗”权利归属做明确的主体界定。然后将产业化必要的支持要素做了论述,着重论述了对产业交易平台和资本市场的充分利用,从不同角度为“非遗”产业化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结语。对手工技艺类“非遗”产业化理论进行了肯定,对“非遗”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展望。

徐洁, 王丽娟, 马颖, 吴国平[3]2012年在《银离子抗菌聚己内酰胺纤维的研制及开发》文中研究表明主要介绍银离子抗菌聚己内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设备、原料及纺丝工艺。如抗菌母粒的选择,纺丝温度,纺丝组件,纺丝油剂及上油率,卷绕速度。采用高速纺丝法工艺路线成功开发出银离子抗菌聚酰胺纤维。

张艺童[4]2015年在《创新和卓越是不变的追求》文中研究说明每年省长质量奖揭晓的时刻,都是众多优秀企业翘首期盼的时刻。这个代表着质量管理方面最高荣誉的奖项,不仅是对优秀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所取得的优异成绩的肯定,同时也将这些优秀的企业展现在大家面前。2014年度的辽宁省省长质量奖已于2015年11月9日公布,大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辽宁省首家获得该奖项的零售服务业单位而受到广泛关注,本刊采访了大商集团的总裁吕伟顺,相信

廖声丰[5]2006年在《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学术界对区域经济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不断涌现。但以往研究所用资料,多为描述性的文献,缺少比较准确的商品流通量,因而不同学者即使对同一经济区域的研究,所得结论也相差甚大。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关税税收档案,运用长时段与短时段,实证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常关和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探讨清代常关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中国关税起源很早,但明代以前,关税的财政作用不突出。明代钞关的设立,有着明显的财政目的,尽管其财政地位还不突出,但从关税的发展看,处于承前继后的地位。清政府不仅继承了明代的钞关制度,并且进行了许多重要创新,从而形成了一套远比明代钞关制度规范的清代常关制度。关税收入也日益成为清政府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清朝常关的设立与发展,客观上反映了全国范围内,长距离商品流通的繁荣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作为征收长途商品流通税的常关,也与全国经济布局的变化相一致。在常关与清前期区域经济的关系方面。本文对清代不同时期沿海、沿长江、沿运河、沿淮河、沿边等众多常关税收变化,进行了详细考察,着力探讨各经济区域商品流通的变化与发展。清代前期大规模的商品流通,使地区之间建立了密切的经济联系,使各区域调整经济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可能,从而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个经济区域,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清代前期,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发展的趋势。本文还通过对一口通商时期常关税收的变化,考察清代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状况。清政府实行一口通商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严格管理外贸,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大国经济对海外贸易依赖有限。一口通商时期的初期,常关税收有一个较大增长,后期税收有所下降。但从税收变化所反映出的商品流通看,一口通商时期的清代经济,总体而言,仍循着原有轨迹继续向前发展。近代以后,常关税收急剧下降。它是伴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关税自主权的日益丧失、近代贸易格局的变迁而不断衰落的。海关税、子口税、厘金的开征以及海关吞并常关,是导致常关衰落的具体原因。清政府对常关的改革,整体而言,见效甚微。在国家主权丧失的条件下,常关改革与其他改革一样,必然陷于失败,这是清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但是,近代以后各区域市场商品流通中,最为活跃的是进出口商品,使海关所属常关税收有明显增加;厘金也在增长。清末常关税收,表面看,在不断衰落,但实际上仍在增长,只不过这种增长,曲折地反映在厘金和子口税的增长上。如果换一个视角看,清末常关税实际上是变态地发展着。正是常关存在的经济基础,没有发生根本转型,所以,直至20世纪30年代前,常关税与厘金一样,依然是民国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

孙辉[6]2012年在《大连港第四代港口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至全体民众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过程,而港口转型升级则是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内容之一。“十一五”时期,无论从通过能力还是从吞吐量看,中国港口发展已经从能力不足进入了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网络化的能力充足的港口结构转变阶段,已进入了世界港口前列。本论文基于第四代港口理论和竞争战略相关理论,针对港口行业特点,对大连港集团进行港口开发与功能调整的内外环境做出系统分析,运用回归分析、相关系数分析、战略经营环境SWOT分析方法对港口企业、国家政府、企业的责任和使命进行了简要评述,对大连港集团大窑湾核心港区进行第四代港口功能开发、建设与调整的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进行明确,并进行了战略匹配。对大连港集团第四代港口建设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和选择,按照大连港集团总体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要求,提出大连港集团核心港区进行第四代港口建设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基本对策,并提出相关战略实施措施,强化了大连港第四代港口战略是个城市发展战略,战略的实施是个重大工程,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持。

黄英爽[7]2006年在《大连中海客轮运输发展规划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对有关海上客运的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中海客轮的实际状况确定了研究路线与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全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分析了中海客轮运输市场环境分析,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SWOT矩阵分析。第叁章为客货运量预测部分。在这一章对环渤海航线规划布局和航线运力进行分析,然后分别对环渤海和中海客轮的客车运量进行预测,找到未来发展的趋势。第四章为中海客轮客货运输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部分。依据第叁章的预测,客车运量按照客流和货流生成的原因,采用不同细分标准将环渤海运输市场细分成不同部分。最终确定中海客轮能够服务的细分市场以及中海客轮在目标市场上所提供的运输产品与竞争者的区别。第五章为中海客轮的运输发展规划部分。在这一章,提出了公司发展的战略措施、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并重点提出客户产品策略、客户价格策略、客户渠道策略和客户促销策略,最后提出了可行性建议。第六章为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周五一[8]2006年在《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手术的研究》文中提出背景肝癌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在1990年时为全球第四位癌症杀手,而2000年则上升为第叁位,每年新增加病例100万人以上,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约26万人,其中我国占42.5%,并且自20世纪90年代即为第二位癌症杀手。肝癌恶性程度高,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仍然是治愈肝癌的最有效方式也是首选方式。中晚期患者,肝癌切除率约20%~30%,5年生成率51.6%。肝癌外科手术需要医生对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与肝脏管道结构的关系有详细的了解。现在对肝脏肿瘤的形态学诊断手段主要靠CT、MRI等影像设备,而这些医疗仪器只能提供人体内部的二维图像,医生只能凭经验由多幅二维图像去估计病灶的大小及形状,“构思”病灶与其周围结构的叁维几何关系,这给肝脏疾病的形态学诊断和手术治疗带来了困难,导致肝脏肿瘤手术切除率低,一些可能切除的肿瘤病变没有切除。同时由于肝癌患者往往伴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等,肝功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甚至处于代偿的边缘,要求外科医生在适合作手术的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最大限度切除肿瘤,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对正常组织不必要的创伤,保留肝脏的功能,降低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失出切除手术机会的患者如何进行综合治疗,具体怎样选择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如何对这些治疗方式的选择和疗效进行评价等等,均需要一个综合系统来进行治疗规划、治疗过程的模拟、治疗结果的预测和综合评估。医学图像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叁维重建虚拟肝脏及其外科手术的研究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希望。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手术是利用CT,MRI等图像序列进行处理,构造出能显示肝脏各结构的叁维几何模型,将看不见的人体器官能以叁维形式“真实”地显示出来。它的优点是在空间中具有准确的定位,可以立体地从各个角度观察和测量各解剖结构、测量各种数据,促进肝脏临床解剖学的发展,同时虚拟肝脏的各种手术,并可以利用具体肝脏肿瘤患者的影像学(CT、MRI等)检查数据进行图像融合和更新,这样可以让外科医师在计算机上进行手术规划,反复演练手术过程并优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技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目的研究叁维重建数字化虚拟肝脏、肝脏血管栓塞和肝脏切割手术仿真系统的方法。方法1.肝脏CT扫描图像数据集可视化和血管栓塞手术仿真的研究1)肝脏CT扫描图像数据集(1)肝门部保留完好的完整肝脏,用灌注材料分别对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胆管系统进行灌注和固定,然后行螺旋CT薄层扫描,获取CT扫描图像数据集。(2)使用ITK(Insight Toolkit)将CT薄层扫描图像从DICOM格式转换为BMP格式。(3)分析肝脏图像中管道结构特征。2)基于肝脏管道骨骼线的可视化研究(1)对CT图像进行二值化预处理。(2)使用面绘制MC算法重建肝脏及其内部管道结构表面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平滑和简化。(3)从预处理后的体数据场中确定出管道树上的关键节点,并使用改进的种子生长法生成管道树。(4)将生成的管道的表面模型和管道树相结合实现交互式分析。3)肝脏血管栓塞手术仿真系统的研究。将可视化技术研究成果与肝癌的栓塞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可以用于肝癌血管栓塞治疗的术前规划和术后验证的医学虚拟环境系统。系统输入的为CT图像数据集,重建肝脏实质与其内部管道。血管栓塞模拟时,在叁维场景中进行人工的交互,通过血管的拓扑结构进行立体定位仿真,通过所选择的血管栓塞部位,控制栓塞范围,模拟栓塞后治疗效果。4)建立立体视觉的虚拟环境显示系统建立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立体显示系统。在OpenGL中修改肝脏管道模型投影变换矩阵,生成具有差异的两幅图像,通过主动式和被动式立体显示系统,让观众左右眼分别看到其中的一幅图像,而产生具有深度感的立体图像。2.肝脏切割手术仿真的研究1)肝脏管道灌注后切片图像数据集及其特征:肝门部保留完好的完整肝脏,以不同颜色的灌注材料分别对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胆管系统进行灌注、固定,然后进行包埋、冰冻和铣切,获取连续肝脏断面图像数据集。2)切片图像叁维可视化(1)图像配准:本实验采用外部点力和力矩法相结合,利用包埋时预先埋在肝脏附近的标志物作为配准点对图像进行配准。(2)图像分割:主要针对肝静脉和门静脉,具体方法是:(Ⅰ)高斯—拉普拉斯算子在图中提取出所有的轮廓线,其中既有肝脏的轮廓,也有管道的轮廓。(Ⅱ)轮廓线进行膨胀和细化操作使轮廓线上的断点愈合。(Ⅲ)对各条轮廓线所包含的组织类型进行判断:(ⅰ)如果颜色偏红,则全涂成红色,标注为门静脉。(ⅱ)如果颜色偏蓝,则全涂成蓝色,标注为肝静脉。(ⅲ)否则涂成棕色,标注为肝实质。各图像经分割后,肝实质、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胆道和胆囊的图像信息被分别提取出来。(3)叁维重建:使用叁维重建软件MINICS 9.0,采用面绘制的方法建立肝脏及其内部管道结构的表面叁维形态模型,输出模型格式为STL格式,为虚拟手术的研究做准备。3)虚拟手术系统在自由设计模型系统(FreeForm Modeling System)基础上二次开发,利用系统附带的基础开发软件GHOST开发出虚拟切割的软件,然后利用系统的力反馈设备PHANTOM,操纵模拟手术刀对肝脏模型可以进行随意的切割,建立虚拟肝脏切割手术环境系统,并对肝脏左外叶肿瘤切除手术的不同方式和右半肝切除术进行了模拟。结果1.肝脏CT扫描图像可视化和血管栓塞手术仿真的研究1)肝脏管道灌注标本螺旋CT薄层扫描数据集:共获得242张CT扫描图像,每张图像显示肝内管道(肝静脉和门静脉)结构信息,与肝实质组织形成明显的对比。中间部位图像分别可见下腔静脉,肝右、中、左静脉和肝段的门静脉分支。肝门部图像可见门静脉及其分支。2)基于管道骨骼线的肝脏可视化重建的肝脏模型具有肝脏、肝静脉、门静脉和胆囊结构,形态逼真,立体感强。能对模型放大、缩小和旋转全方位观察各结构。能通过节点的选择控制节点所属的“管道树枝”的透明度和颜色设定来单独或组合显示肝脏及其管道结构各部分。3)肝脏血管栓塞手术仿真系统在肝脏血管栓塞手术仿真演示系统中,通过节点的选择控制节点所属的“管道树枝”,并结合透明度和颜色的设定来显示或隐藏管道结构,模拟肝脏血管栓塞手术的栓塞部位、范围和模拟栓塞后结果。4)立体视觉的虚拟环境显示系统在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立体显示系统中,戴上各自专用的立体液晶眼镜后,肝脏模型就好像从电脑显示器或银幕中突出来,立体感强,各结构空间位置明确,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看到的每一个画面都像在自己身边发生似得,交互性好。2.肝脏切割手术仿真的研究1)肝脏切片数据集:共获取肝脏连续肝脏断面图像910张,图像清晰,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肝静脉、胆管系统分别显示红色、棕红色、黑色、蓝色。2)肝脏叁维重建:(1)图像配准:配准的图像在1100×900的矩形区域,最大限度显示肝脏的全貌。(2)图像分割:对胆囊、管道和肝脏实质分别进行分割,提取表面轮廓线,获得相应的图像。(3)叁维重建:重建的肝脏模型立体形态逼真,可以放大、缩小和旋转。3)虚拟肝脏切割手术系统在建立的虚拟肝脏切割手术虚拟环境系统中,沉浸感强,交互性好。可以使用力反馈设备PHANTOM对立体肝脏模型进行随意的控制,包括放大、缩小、全方位旋转等等;可以通过PHANTOM操纵“虚拟手术刀”对肝脏模型进行随意地切割。对左外叶肿瘤切除手术和右半肝切除术的模拟,过程和结果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情况。结论1.采用CT图像,基于肝脏管道骨骼线的方法进行肝脏及其管道系统叁维重建可视化肝脏,生成肝脏和内部管道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血管栓塞手术仿真系统,交互性好,有助于肝脏临床解剖学的发展和肝脏血管栓塞手术的研究。2.利用肝脏管道系统灌注后切片数据集,采用面绘制的方法重建肝脏及其管道系统的叁维模型,在力反馈设备的基础上进行虚拟肝脏切割手术的研究,交互性、沉浸性和构象性好,模拟肝切除手术的过程和结果均比较理想,基本达到了比较满意的程度,取得了初步的结果,对推进肝脏临床外科手术学研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陈于书[9]2008年在《20世纪中国家具艺术风格解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的中国家具是中国家具历史和艺术上最丰富多彩的100年。回顾一个世纪来中国家具的发展轨迹,可以进一步完善的中国家具史学体系,让历史学永葆青春。而最为重要的是,考察这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家具的内容、形式等,将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角度再一次反思家具设计国际化的今天,如何在外来影响的条件下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论文在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并到上海、杭州、北京、天津、青岛、广州、中山、深圳等地开展广泛细致地实地调研,按照比较和类比方法,将相同或类似的家具进行横向比较和归类,将不同类型的家具进行纵向的比较,并根据不同阶段具体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经过研究,论文将20世纪中国家具的艺术风格归纳如下:(1)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近代家具(1901~1949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产物,地域区分十分明显,具有品种丰富、式样多变;中西合璧、绚丽多姿;舒适实用、大小相宜;雕刻写实、薄木镶嵌;工业材料、初见端倪的特征。这时的家具还没有完全摆脱古典主义的范畴,中国现代家具尚处于萌芽时期。(2)解放后30年的中国自主创新家具(1949~1978年),以套装家具为主要特征。它是民国家具风格的延续,但艺术风格相对精炼、简朴、雅致。曲线少,直线多;漩涡表面少,平直表面多,显得更加轻盈、实用。这时,中国家具开始了对现代家具的探索,开始从重装饰向重功能转变、从重手工向重机械、从繁琐的形式向简洁的形态转变、从作坊生产向工厂化生产转变,开拓了众多满足广大平民百姓需要的家具形式,突破了传统家具只追求产品形式、不管产品功能的局限性,推进了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在中国家具的近现代发展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3)改革开放后22年的中国现代家具(1978~2000年)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1978~1995年,家具发展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开始走上现代主义的道路。板式组合家具、聚酯家具、板式拆装家具、整体厨柜等相继流行。1995~2000年,由于住宅建设及科学技术获得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家具也由形成期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家具品种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呈现一种多元化的趋势。纵观20世纪中国家具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传统与现代、追求与探索构成了贯穿的主线。中国家具逐渐实现了从重装饰的传统家具向简洁明快的现代家具,从传统的卯榫结构逐渐向现代板式结构,从传统材料向现代工业材料的过渡。研究表明,家具艺术风格的历史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但同时又在不断向前发展变化着。进入充满着希望、但同时又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叁大问题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成为我们新一代家具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可以预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可持续发展观念引导下的绿色生态设计、信息时代的科技创新以及民族风格的继承与发扬将继续成为中国家具设计师追求和探索的方向。

张晨[10]2012年在《基于品牌差异化经营的视角研究济型酒店室内设计》文中指出近几年中国经济型酒店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投资的持续升温,各地涌现出大量的经济型酒店。市场供应的增加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经济型酒店原先因为快速扩张而被掩盖或者忽略的品牌经营问题在竞争的压力下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目标市场分层不清晰,品牌经营同质化,缺乏产品创新等等。在这种形势下,国内经济型酒店设计的探索对于品牌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选取品牌经营的角度对经济型酒店室内设计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探讨中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方向,从而为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从经济型酒店的概念、特征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切入,指出酒店室内设计与品牌经营的关系。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出经济型酒店顾客的需求,根据顾客的需求与偏好探讨室内设计在经济型酒店品牌差异化经营中的应用。文章总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经济型酒店以及品牌经营的相关概念,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第二章对经济型酒店的品牌经营概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经济型酒店品牌经营现存的问题,并阐述了酒店设计与品牌经营的内在联系,为下文的分析做铺垫;第叁章就经济型酒店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做了深入分析,主要从其空间功能、酒店风格以及酒店顾客的需求叁个方面展开;第四章主要就以上的分析提出了室内设计在经济型酒店品牌差异化经营中的具体应用。最后一章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认为,影响我国经济型酒店品牌差异化经营的因素包括目标市场的定位、酒店标准化的经营模式、使用主体的需求。因此在经济型酒店品牌差异化经营中,室内设计在空间上应突出布局的适应性和空间构型的多元性,在风格上突出差异化并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着重突出客房的舒适度、设施的合理性和使用主体的个性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优化研究[D]. 杨哲. 大连理工大学. 2003

[2].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 鲁春晓. 山东大学. 2011

[3]. 银离子抗菌聚己内酰胺纤维的研制及开发[J]. 徐洁, 王丽娟, 马颖, 吴国平. 聚酯工业. 2012

[4]. 创新和卓越是不变的追求[J]. 张艺童. 品牌与标准化. 2015

[5]. 清代常关与区域经济[D]. 廖声丰. 上海师范大学. 2006

[6]. 大连港第四代港口发展战略研究[D]. 孙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12

[7]. 大连中海客轮运输发展规划研究[D]. 黄英爽. 大连海事大学. 2006

[8]. 数字化虚拟肝脏及其手术的研究[D]. 周五一. 第一军医大学. 2006

[9]. 20世纪中国家具艺术风格解读[D]. 陈于书. 南京林业大学. 2008

[10]. 基于品牌差异化经营的视角研究济型酒店室内设计[D]. 张晨.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2

标签:;  ;  ;  ;  

辽宁银珠集团产品结构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