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位移论文-廖香林

直线位移论文-廖香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直线位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夹挤定理,二次函数

直线位移论文文献综述

廖香林[1](2019)在《两种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公式。运用恰当的物理模型,结合夹挤思想和数学物理方法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进行推导,可得到与教材完全一致的结论。(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32期)

翁道纛,汤其富,彭东林,谷星莹[2](2019)在《一种互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现有直线位移传感器通常为单面耦合型,即动尺只在定尺一侧安装,所以传感器的测量性能不免受动尺与定尺间的间隙变化、平行度差等装配问题的影响。为了使传感器达到较高的测量性能,传感器的安装和运行轨迹直线度往往需要满足苛刻的要求。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一种互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动尺对称式地位于定尺两侧,使激励线圈与感应线圈互补耦合。介绍了传感器的仿真实验和样机实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的互补耦合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质量明显优于单边耦合型传感器。样机的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在互补耦合结构下的测量误差比单面耦合结构下小90%,且受动尺与定尺之间的间隙变化影响较小。提出的互补耦合结构,不仅弥补了单面耦合结构的不足,而且为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顾媛媛[3](2019)在《谈谈一次物理集体备课的感悟——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集体备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引导者,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备好课、备精课是课堂的需要、教学的需要、学生的需要."不打无准备之仗"用在课堂教学上是恰如其分不过了.现代教学强调了团队战,集体备课的优越性更显得突出锋芒.下面是笔者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集体备课活动中的一点感悟,流于笔端,旨在与同行们共勉.(本文来源于《数理化解题研究》期刊2019年18期)

田川[4](2019)在《回顾与展望:从教科书的变迁看教育理念的演变——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与现在的课程结构相比,指出2017年版课程标准的课程结构有显着的变化,这些变化预示着新的物理教材呼之欲出,新一轮的课本更替即将到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逐渐在课堂上传播。以1955年到2010年间依次出版的8套物理课本为对象,通过对比物理规律x=v_0t+1/2at~2的得出方式,可以看出几十年间教育理念的演变。(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7期)

杨乾,高龙飞,拜博晨,黄利飞,吴松林[5](2019)在《基于光栅传感器的高精密直线位移测量及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快递自动存取装置直线角位移的精密测量,基于光栅传感器,本文详细分析了实现高精密位移测量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设计了四倍频辨向电路及相应的模拟电路,包括光栅传感器计数和结果显示模块。为实现纳米级的位移测量,以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实现了光栅信号的实时显示及处理。最后,本文分析了系统误差的来源,并进行了详细的位移测量误差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系统能够实现精密位移测量,并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以位移测量为主的精密测量仪器中。(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9年07期)

雷鹏[6](2019)在《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直线位移测量模型校正与位移求解》一文中研究指出位移测量技术涉及现代科学的诸多领域。近年来,超精密制造加工的发展对位移测量的速度与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进步,基于图像传感器的精密位移测量以其非接触、全场测量、高精度的特点而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本文以直线位移测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一种通过多个图像传感器的冗余检测信息求解直线位移的测量方法。在仿真中分析了传感器数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了测量方法在噪声下的测量性能。研究了检测信号的滤波算法,并在实验中进行了验证。针对实际测量中,检测模型相对于理想模型发生畸变而导致模型辨识精度降低,从而使测量精度降低的问题,分析了光照与反射的不均匀、成像系统几何畸变、图像传感器光强-灰度值量化的非线性对图像灰度值的干扰,提出一种基于高阶多项式的模型参数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重建迭加在理想模型上的畸变函数,以提高模型精度。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明显地提高了模型精度与测量精度。针对传感器阵列在实际测量中各传感器响应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多项式的校正方法,在校正前述叁种畸变因素影响的同时,校正了各传感器的不一致性。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实际测量过程中,由于安装因素,传感器阵列的采样方向不可能与运动方向完全平行,因此存在角度误差。各传感器间距不一致导致间距误差。针对以上问题,分析了它们对模型参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傅里叶级数与高阶多项式结合的动态系数校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校正前述的多种模型畸变因素,模型精度进一步提高,在10.46mm的测量行程下,达到1.5μm的测量误差标准差。针对测量过程中各个传感器的检测信息对位移求解的作用不同,提出了一种多像素加权的方法,其中各像素独立估计位移,将各估计值加权组合得到最终的估计值。该方法通过测量过程中动态地求解各估计值的最优权重,从而能合理利用各像素的检测信息,在均方误差最小的准则下,满足各时刻位移估计值的最优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8.6mm测量行程下的测量误差标准差为1.5μm。(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辉[7](2019)在《基于交变电场的绝对式直线位移测量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对数控机床的加工速度和定位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在线性位移测量方面,传统增量式传感器开始不能满足对线性位移的精密定位和闭环控制的要求,正逐渐向绝对式位移传感器转变。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绝对式光栅位移传感器,由于数控机床工作环境恶劣(机械振动、粉尘污染等),使得其测量精度降低,并加大其成本。同时光栅的测量方法及其栅线制造又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制约和精密加工工艺的限制,使得其性能难以得到进一步提升。而近年来提出的电场式时栅,利用时间测量精度高于空间测量精度叁个量级的优势,采用高频时钟插补技术,通过对相对时间差的测量来实现对绝对空间位移的高精度测量,避免了精密加工工艺的限制。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变电场的差极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其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电场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的测量原理,设计了差极绝对式直线时栅结构。差极绝对式直线时栅由两路单列式传感结构构成,一路单列式传感结构在整个传感器长度上由n对极组成,作为精测以保证测量精度;另一路单列式传感结构在整个传感器长度上由n-1对极组成,用来获取两路单列式传感结构输出信号的相位差以实现绝对定位。(2)研究了差极绝对式直线时栅的误差机理以及误差来源。误差机理主要从幅值、相位和高频成分叁方面进行研究;误差来源主要从极片边缘制造、安装、信号串扰叁方面进行分析。(3)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传感器精度实验研究。针对传感器对极内测量误差,采用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谐波分析方法进行频谱分析。根据传感器误差机理及误差来源,结合传感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分析表明一次谐波误差是由于信号串扰与两边极片影响过大所导致,四次谐波误差受到极片缝宽比影响。(4)根据谐波误差形成原因,对传感器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及优化后验证。通过添加屏蔽层和设计差动感应输出结构削弱了一次谐波误差的影响,选择最佳缝宽比减小了对极内四次谐波误差。优化后的传感器样机经实验验证,最终在实际测量范围550mm内达到了±1.375μm,对极内误差达到了±0.3μm。(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田伟[8](2019)在《基于PCB线圈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传统制造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精密测量作为智能制造的基石,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位移传感器作为精密测量仪器,具有稳定性好、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环境要求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但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价格都比较昂贵,低精度的位移传感器又难以满足现代化制造业对位置传感器提出的高精度与低成本需求。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磁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但由于传统磁场式时栅受制造工艺的制约,线圈绕组的一致性难以得到保证、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针对此现状,将时栅测量技术与较成熟的PCB工艺相结合,本论文开展了基于PCB线圈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电磁场理论对平面线圈的磁场分布进行分析,并基于电磁感应原理与时栅传感器设计准则,将感应线圈设计为正弦形状以实现对磁场耦合面积的约束以及对磁场有效面积的充分利用。据此,建立了双列式直线位移传感器测量模型与单列式直线位移传感器测量模型,并对工作原理与系统误差规律进行了理论推导。(2)对两种传感器模型进行3D建模,并利用电磁场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 Maxwell进行仿真验证。根据动尺与定尺在不同气隙间距的仿真结果,分别分析了测量误差的谐波误差分量。结合空间周期重复规律,对两种传感器模型在对极内出现的四次谐波误差采用多极绕组空间偏置移相的方式进行抑制,进而对两种传感器模型进行结构优化,并分别进行了仿真对比验证。(3)采用PCB线圈分别对两种传感器模型的励磁绕组与感应绕组进行设计,利用PCB工艺均制作了传感器样机。并以EP4CE6E22C8为微处理器设计了传感器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激励源和数据采集两部分的硬件电路与软件程序设计。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中,提出了多路并行双边沿计数方法,用以提高时钟脉冲分辨力,减小量化误差。(4)搭建实验平台,分别对两种传感器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对比验证及误差分析。利用傅氏级数谐波修正方法分别对优化后的传感器样机进行了误差修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08mm测量范围内,双列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10μm,单列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测量精度为±8μm。(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彭伶俐[9](2019)在《基于正交双行波磁场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精密加工对我国工业发展水平产生了重要影响,位移传感器作为核心的位置反馈单元,在各种中高端机床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绝对位移测量方法具备抗干扰能力强、高性能、无需寻找零位参考点、消除累计误差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绝对式光栅、磁栅、容栅等栅式位移传感器提高测量精度与分辨率是利用在空间内超精密刻划线,超精密刻划对加工环境与加工设备要求极高,因此成本较高。而时栅位移传感器通过建立双坐标系利用时间量测量空间位移,制作工艺简单因此成本低,还具有数据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现阶段增量方法测量位移是时栅传感器主要的采用方法,增量测量过程中误差一旦存在便累积误差,绝对式测量方法研究较少,且大多为角位移测量,因此绝对式直线时栅测量研究仍需不断开展。基于现状,本课题研究了一种基于正交双行波磁场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其主要内容为:(1)分析现有的几类位移传感器的绝对式测量方法,结合时栅测量原理提出本课题拟采用实现方法。(2)研究传感器测量结构,设计并剖析由交变电信号驱动两个空间正交的激励线圈产生两组行进方向正交的行波磁场,并由磁场中的感应线圈产生电信号解耦为位移信息的过程,从理论上证明绝对位移传感器的可行性。(3)根据传感器结构建立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的模型并仿真,通过MATLAB软件对线圈耦合磁通量等基本参数定量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相符;通过电磁场仿真软件MAXWELL验证了传感器绝对位移与两路信号相位差满足对应关系,验证了传感器可实现绝对位移测量。(4)根据传感器结构设计并制作传感器实物。开展软件系统与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搭建实验平台,为传感器功能测试提供条件。分别对激励信号、感应信号、行波信号进行了信号实验测试,对传感器开展了精度实验,根据误差规律分析并修正误差曲线。实验表明:传感器能够实现绝对位移测量,且传感器样机在0-80mm范围内其测量精度为±12μm,具有成本低廉,可适应油污及粉尘等恶劣环境,稳定性好等优势。(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文凯[10](2019)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来说非常重要,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公式和知识,这对于高中生来说难度较大.本文站在高中生角度对此做了分析和研究,首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做了简要概述,然后分析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仅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数理化解题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直线位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现有直线位移传感器通常为单面耦合型,即动尺只在定尺一侧安装,所以传感器的测量性能不免受动尺与定尺间的间隙变化、平行度差等装配问题的影响。为了使传感器达到较高的测量性能,传感器的安装和运行轨迹直线度往往需要满足苛刻的要求。针对该问题,开展了一种互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动尺对称式地位于定尺两侧,使激励线圈与感应线圈互补耦合。介绍了传感器的仿真实验和样机实验。仿真实验结果显示,的互补耦合型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质量明显优于单边耦合型传感器。样机的实验结果显示,传感器在互补耦合结构下的测量误差比单面耦合结构下小90%,且受动尺与定尺之间的间隙变化影响较小。提出的互补耦合结构,不仅弥补了单面耦合结构的不足,而且为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线位移论文参考文献

[1].廖香林.两种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J].中学教学参考.2019

[2].翁道纛,汤其富,彭东林,谷星莹.一种互补耦合型电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9

[3].顾媛媛.谈谈一次物理集体备课的感悟——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集体备课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

[4].田川.回顾与展望:从教科书的变迁看教育理念的演变——以“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例[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

[5].杨乾,高龙飞,拜博晨,黄利飞,吴松林.基于光栅传感器的高精密直线位移测量及误差分析[J].电子制作.2019

[6].雷鹏.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直线位移测量模型校正与位移求解[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张辉.基于交变电场的绝对式直线位移测量技术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8].田伟.基于PCB线圈磁感应式直线位移传感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9].彭伶俐.基于正交双行波磁场的绝对式直线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10].文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

标签:;  ;  ;  ;  

直线位移论文-廖香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