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蜂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蜂窝,信道,毫米波,算法,资源,分配,建模。
微蜂窝论文文献综述
陈翰功[1](2019)在《微蜂窝通信中越区切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移动互联网的变化日新月盛、突飞猛进,目前人们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智能终端介入网络,导致有限的网络资源十分紧缺。与此同时,对于人们来说,对无线蜂窝通信网络的容量、时延、覆盖面积等的所有这些需求更高。世界各大运营商都在研究更好的策略办法来提升网络性能质量,只为无线蜂窝通信网络的性能有个更大的突破,比如将一些小功率的基站加在当下的无线宏蜂窝通信网络当中,我们也称其为微蜂窝基站。如此打造而来的新兴网络已经逐渐作为现如今无线通信领域研究的热门。与老式的无线宏蜂窝通信网络相较而言,基站的量级比过去的要大上很多,导致网络连接起来的方式也十分繁杂。而且由于可用的频率资源相对固定,不同种别的基站也会采取一致的频段,所以网络中不仅大大增加了相同频率干扰的强度,环境中的杂质也大量增加,手机等设备在位置更新的过程里搜寻到的基站也变得很多。问题非常棘手、难以解决。它们之间存在部分重迭,这就让手机等设备的信号转接过程更加难办。因此,干扰技术和跨空间信号转接已是降低网络资源的浪费率的重中之重,现代通信人和学者针对此的探索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为后人抛砖引玉,着重探寻信号干扰和跨区域信号转接的问题,希望为通信网络架设一个更好的网络架构,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也通过本文的实验数据等给出一定的技术支撑。以下为本文的行文脉络及内容梗概。(1)分析居民居住环境中多种位置更新的设备信号交流中干扰情况。研究同一个居住环境中多个可移动的通信设备之间的互相扰乱的现象,以SINR为原则,深入探究原因,进而了解当下众多客户手中的手机设备传输波束在社区中所形成的干扰情况,以及存在这种缺陷的缘由。首先研究了无线蜂窝网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验数据找出可以优化的节点,其次针对无线蜂窝网中干扰现象提出优化策略,通过对初始接入编码修改、上行功率控制以及数据业务迁移等方法优化干扰对通信网络质量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小区应用证明提出优化策略的正确性。(2)研究传统越区切换技术,并分析传统越区切换技术优缺点。关联现实4G网络构架,以及真实的数据,分析当前主流切换策略,并研究当前切换策略的不足之处,挖掘可优化空间。(3)研究越区切换管理问题。根据当前微蜂窝网中越区切换存在的问题,针对越区切换策略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用户客观体验感受提出一种越区切换策略,通过对切换门限值的调整,达到区分异频小区间快速触发切换的目的,以便于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1)
姜俊杰[2](2019)在《数字微蜂窝通信系统切换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微蜂窝通信系统是现阶段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全新的通信系统之一,该系统的合理运用成就了数字无绳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实现。而越区切换不仅是数字微蜂窝通信系统的关键内容之一,还是确保该通信系统正常应用的重要基础,所以对该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关键技术进行相关探究,并能够对此进行了解与灵活掌握就显得极为关键。(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3期)
李树,赵雄文,张蕊,王琦,耿绥燕[3](2017)在《2.55 GHz城市微蜂窝叁维宽带时变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55 GHz城市微蜂窝场景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信道实测数据,研究了叁维宽带无线信道的时变特性,利用SAGE(space-alternating generalized expectation-maximization)算法提取多径参数,包括水平、垂直面的电波离开角和电波到达角,采用双向匹配算法识别并跟踪多径,建立了多径的"生灭"模型,统计分析了多径的出现率、多径生命周期、多径初始参数和演进参数等时变信道模型参数并根据上述参数的统计分布和相关性展开建模,建立了基于多径"生灭"过程的时变信道模型,并给出了详细的模型参数和仿真实现步骤,通过对比实测数据和仿真结果的均方根时延扩展和均方根角度扩展,验证了模型的可用性。提出的时变信道模型可用于城市微蜂窝场景时变信道仿真,也为5G动态信道建模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7年10期)
李树,孙宁姚,张蕊,李博晗,赵雄文[4](2017)在《39GHz室外微蜂窝信道测量、建模与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39GHz室外微蜂窝场景实测数据,开展了毫米波段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大尺度参数的建模与仿真研究.介绍了毫米波段喇叭旋转测量系统下空间交替广义期望最大化(Space-Alternating Generalized Expectation-maximization,SAGE)算法信号模型,优化的分簇算法与莱斯因子计算方法.基于SAGE提取多径参数,利用优化的分簇算法提取并分析了簇参数,包括簇内角度扩展、簇内时延扩展以及簇的数目,并根据测量结果验证了第叁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标准推荐的仿真平台准确定性无线信道产生器(Quasi-Deterministic Radio Channel Generator,QuaDRiGa)在39GHz的可用性.结果表明:在视距径下,方向性路损和全向路损在固定截距和浮动截距两种拟合方式下与自由空间路损模型接近;大尺度参数统计特性与基于毫米波的第五代集成通信移动无线电接入网络(Millimetre-Wave Based Mobile Radio Access Network for Fifth Generation 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mmMAGIC)、3GPP结论接近;视距径与非视距径的簇参数差别较小,且簇的个数较6GHz下的频段更少.本文为5G毫米波39GHz频段信道仿真和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信道模型和参数.(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李树,赵雄文,王琦,王蒙军,孙韶辉[5](2017)在《26GHz室外微蜂窝毫米波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26 GHz室外微蜂窝场景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毫米波段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大尺度参数的建模方法,提出优化的分簇方法和莱斯因子计算方法,比较了参数化和非参数化方法对信道建模的差异,对比分析了不同微蜂窝场景环境对路径损耗和大尺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参数化方法对路径损耗影响较小,对大尺度参数影响较大,如均方根角度扩展。建筑物上的玻璃窗和环境中的树木对大尺度参数有较大影响,对路损影响较小。毫米波频段簇的数目比6 GHz以下频段更少。为26 GHz室外微蜂窝场景毫米波链路和系统仿真以及系统设计提供了信道基础数据和模型。(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王路[6](2017)在《微蜂窝网络中的系统速率和分组干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蜂窝相比于宏蜂窝有着发射功率小、体积小的特点。第五代移动通信(The5th Generation,5G)在系统速率和用户容量方面尤其是多址接入方式有更高的要求。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由于其技术特性可以实现传统资源上承载更多用户数据而备受关注,稀疏码多址接入(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方式就是其中之一。SCMA通过使用稀疏码本可以实现系统不同的过载,而且可以通过配置参数产生不同码本资源,满足系统用户容量需求。因此,鉴于SCMA的技术特点,本文主要针对基于SCMA的微蜂窝系统下行链路进行了资源分配研究。首先,为了满足微蜂窝网络中下行用户的公平性,本文研究了基于比例公平的SCMA微蜂窝系统下行链路的资源分配。由于SCMA码本与时频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当下行用户使用不同码本或同一码本分配给不同用户时,将获得不同的系统性能,而目前的研究中都是使用随机分配码本策略,基于此,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最低比例速率改进算法的码本分配方案,对功率分配进行了研究,借鉴经典的注水功率分配算法,进一步优化系统速率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系统模型下的系统速率和,较OFDMA下的系统速率和,在用户保持相对公平的情况下,速率和有了一定的提高。其次,针对微蜂窝网络中速率最大化问题,本文基于SCMA系统下行链路模型,研究了以系统速率和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码本和功率的资源分配。由于SCMA码本与子载波之间的关系,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用户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的SCMA码本分配算法,功率分配采用平均分配方案来最大化系统速率和。为了与SCMA系统进行比较,本文对同等子载波条件下,对OFDMA系统下的系统速率和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系统模型下的基于用户CSI的SCMA码本分配算法,可以有效的提高系统性能。然后,针对多个微蜂窝网络中用户之间的干扰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小区间的分组干扰管理。研究了在时分复用网络中,通过关闭微蜂窝基站的一些子帧,来减少相邻微蜂窝基站之间的干扰,给出了叁种不同的分组方案。通过系统仿真得出了叁种分组方案的对比图,并分析了各个方案的性能和特点。最后,本文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本文所研究内容以及所提出的算法和系统模型的优势及缺点,并指出了动态资源分配通信技术进一步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王路,李莉,罗汉文,张正一[7](2017)在《一种基于微蜂窝小区用户比例公平的改进资源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微蜂窝小区用户速率比例公平约束条件下,以最大化系统和速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改进资源分配算法,并用拉格朗日法求解优化功率.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最低比例速率的资源分配算法,本算法在频率和总功率固定的条件下,能减少计算复杂度,且系统速率提高了约2%.(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徐一惟,陈瑾[8](2016)在《动态微蜂窝网络中的联合信道功率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捅要:为了最大化动态微蜂窝网络(SCNs)的全网吞吐量,并同时解决微蜂窝网络中微蜂窝基站状态动态性的难点,文章基于博弈论和传统随机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动态非对称图博弈模型,以及一种动态联合信道功率选择随机学习算法DJCPS-SLA来研究并解决动态活跃基站下的联合信道功率分配问题。前人提出的优化算法不能同时优化信道和功率两个决策,也没有考虑微蜂窝网络的动态性。因此,解决这类动态联合优化问题是有挑战性的,特别是活跃基站集合在时隙间会动态变化的这种情况。DJCPS-SLA的仿真结果佐证了算法的收敛性,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并且其吞吐量性能远远超过随机选择算法。(本文来源于《军事通信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张楹,王蔚[9](2016)在《基于路测数据的LTE微蜂窝补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采用微站形式解决当前规划疑难站点的设计依据和选点策略进行了挖掘,研究了基于路测数据的室外微蜂窝补点策略,结合目前主流的微蜂窝解决方案和具体无线性能参数,通过实测数据分析和栅格化定位,合理判断弱覆盖补点小区建议选点区域,有效解决了部分疑难站点的建设问题,为进一步保证LTE建设进度及提升网络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6年12期)
杨飞,王海超[10](2016)在《5G微蜂窝网络中基于分布式学习的时频资源联合调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微蜂窝网络中上行链路通信场景下移动用户的干扰管理问题,不同于现有大量基于信道调度和时隙调度的干扰避免方案,本文中每个移动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接入的时频资源块,并根据反馈的干扰情况学习并动态调整策略;为了刻画用户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将该问题建模为一个非合作博弈,并证明该博弈模型为精确势能博弈,至少存在一个纯策略纳什均衡点,最优的纯策略纳什均衡点对应到全网干扰水平最小。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异构独立修正算法的分布式学习算法。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分布式学习算法可以有效地收敛到干扰最小化博弈的纳什均衡,相比于现有的干扰管理方案性能更优。(本文来源于《“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6-09-03)
微蜂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微蜂窝通信系统是现阶段应用极为普遍的一种全新的通信系统之一,该系统的合理运用成就了数字无绳通信系统的研发与实现。而越区切换不仅是数字微蜂窝通信系统的关键内容之一,还是确保该通信系统正常应用的重要基础,所以对该通信系统中的切换关键技术进行相关探究,并能够对此进行了解与灵活掌握就显得极为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蜂窝论文参考文献
[1].陈翰功.微蜂窝通信中越区切换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姜俊杰.数字微蜂窝通信系统切换关键技术研究[J].通讯世界.2019
[3].李树,赵雄文,张蕊,王琦,耿绥燕.2.55GHz城市微蜂窝叁维宽带时变信道特性分析与建模研究[J].通信学报.2017
[4].李树,孙宁姚,张蕊,李博晗,赵雄文.39GHz室外微蜂窝信道测量、建模与仿真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7
[5].李树,赵雄文,王琦,王蒙军,孙韶辉.26GHz室外微蜂窝毫米波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J].通信学报.2017
[6].王路.微蜂窝网络中的系统速率和分组干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
[7].王路,李莉,罗汉文,张正一.一种基于微蜂窝小区用户比例公平的改进资源分配算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8].徐一惟,陈瑾.动态微蜂窝网络中的联合信道功率分配[J].军事通信技术.2016
[9].张楹,王蔚.基于路测数据的LTE微蜂窝补点策略[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6
[10].杨飞,王海超.5G微蜂窝网络中基于分布式学习的时频资源联合调度算法[C].“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