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历史论文-刘长煌

死刑历史论文-刘长煌

导读:本文包含了死刑历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阿拉巴马州,支持率,死刑执行方式,死刑犯

死刑历史论文文献综述

刘长煌[1](2019)在《美国死刑的现状及历史流变(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死刑分布情况比照全美的谋杀案发案率,死刑判决率并不高,在最近年份,每200起谋杀罪中,只有一起判处死刑。阿拉巴马州的死刑判决率最高,这是因为该州授权法官有自由裁量权,可以把陪审团作出的终身监禁的裁决改为死刑。死刑判决在各州的分配上,和人口总数基本成正比,加利福尼亚州人口最多,死刑犯也最多,超过700人;怀俄明州人口最少,只有一名死刑犯。(本文来源于《现代世界警察》期刊2019年08期)

刘长煌[2](2019)在《美国死刑的现状及历史流变(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死刑(Capital Punishment,Death Penalty)在美国是一种法定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时期,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今依然适用死刑的有30个州、联邦政府和军方的法律体系。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施行死刑的国家,是全世界54个死刑国家中的一员,是第一个采用注射死刑的国家。在美国,死刑被认为具有(本文来源于《现代世界警察》期刊2019年07期)

何佳琦[3](2019)在《在历史视野下观察死刑存废》一文中研究指出废止死刑是世界死刑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体现。如今,死刑的存废不仅是理论问题,还是实践问题。文章摒除死刑存废的观点争议,只在死刑历史视野下研究死刑存废,通过解读和分析死刑意涵、中国古代死刑历史发展、西方死刑历史发展,民意在死刑存废历史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从历史视野下得出的死刑存废条件来客观探讨死刑存废的问题。(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17期)

何永军[4](2018)在《死刑复核的历史成因与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行政化的裁判程序,中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有违现代司法规律,遭到了部分学者的批评,但是目前相关批评并没有对其合法性构成威胁。因为其拥有仁政、慎刑和优良文化传统等光环,立法者对其钟爱有加,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对其展开反思和批判的勇气。要对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进行有效的批判,就必须首先揭去其面具,还原历史真相。帝制时代的中国皇帝们之所以创建死刑复核制度,是出于集权保位、保有天命和粉饰"作民父母"的需要,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带有鲜明的专制集权色彩。故就本质来说,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是与现代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今天,我们应当将其废除。但鉴于长期以来该制度具有一定的纠错和救济功能,故也不能一废了事,而应在废除它的同时建立死刑案件的第叁审程序,以弥补中国现行两审终审制在救济和纠错上的不足。(本文来源于《四川警察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谢甜甜[5](2018)在《论清代死刑复核制度之历史借鉴》一文中研究指出死刑复核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清朝的死刑复核制度改革沿袭了我国古代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改革的集大成者。本文主要以鸦片战争前的清代死刑复核制度改革为例,对清代的死刑复核制度以及对其研究意义进行简要的分析,对当代的死刑复核制度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本文来源于《法制博览》期刊2018年25期)

麻越刚[6](2018)在《以中外死刑的历史发展为视角论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其法治文明也较早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启杀死了经过民主推选的伯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迈入了“天下为家”的阶级社会,以维护阶级统治秩序为代表的死刑制度也开始形成。~((1))死刑,作为最为血腥、最为严厉的刑罚,其存在至今已有千年在社会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震慑了犯罪分子,捍卫了国家政权,稳定了社会秩序等。古代的死刑观念,主要表现为复仇观念,刑罚报应观念,威慑观念,慎刑恤刑观念。在古代中国刑法中,死刑一直处在刑罚体系的核心位置。从野蛮时代发展来的这种死刑方式作为惩罚,随着当今时代文明的进程,日益受到质疑。甚至多个关于死刑的案件在社会舆论等多方压力下备受争议。在倡导文明的今天,普遍的呼声是对于死刑制度的限制,乃至废止。如今,我国是世界中有影响力的国家,并且于近些年来大力推行法治社会,由此对于死刑的正确运用和限制也逐渐成为国内刑法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和显然趋势。本文着重从古今中外死刑的历史发展来阐释中外死刑发展的共同点,并结合具有针对性的案件进行探讨,从而对我国死刑制度的改革提出个人浅见。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时间为导向,主要论述从古至今在我国以及一些西方国家关于死刑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变化。通过对古今中外奴隶时期,封建时期,以及近代时期死刑制度的描述,总结出中外死刑制度的共同点进而说明中外死刑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我国目前死刑的现状。第叁部分针对死刑在我国适用的现实情况,作出有关我国死刑实践方面的系统总结。通过对实践中遇到的真实案例来阐释死刑制度改革的依据。第四部分主要是在我国现阶段国情下,对于我国死刑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一些完善性建议。以“保留死刑,少杀慎杀”为原则,从立法、司法和民意方面对当前死刑制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财经大学》期刊2018-05-01)

何俊,黄辰[7](2017)在《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一文中研究指出《刑法修正案(八)》与《刑法修正案(九)》取消了我国68个死刑罪名中的22个死刑罪名,占原有死刑罪名的32.3%。废除死刑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也是死刑制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我国死刑的存废问题的讨论,离不开对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沿革、死刑制度的立法现状、死刑制度在适用中的问题以及死刑制度的完善等四个方面的研究。死刑废除的进程不能冒进,现阶段我国死刑有其存在的合理依据,并且还有不可忽视的强大的民意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张学永[8](2017)在《死刑的制度变迁及历史命运——兼及《刑法修正案(九)》的刑罚理念》一文中研究指出死刑的发展历程是人类刑罚文明进化史的缩影。古今中外,死刑的变迁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从恣意到规范的发展变化过程。无论是欧美、亚洲国家,还是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死刑的正当性都受到过强烈而有力的质疑。但死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及不断消逝的发展趋势表明,死刑的正当性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确认,同时因为死刑的残酷性其也正不断受到抑制和消解。我国历次刑法修正案不断缩减死刑罪名,《刑法修正案(九)》明确确立的终身监禁制度进一步压缩了死刑的适用空间。死刑的命运,将会经历一个不断缩减直至消亡的历史过程。(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肖扬[9](2017)在《历史的回声——纪念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十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年前,根据党中央的决策和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从2007年1月1日起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这是我国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新中国刑事法制发展进程中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大事。不经不觉,这项制度已历经十年。我想,在新年到来之际,思考生命的价值,对十年实践做一个回顾,当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律评论》期刊2017年01期)

武晓雯[10](2016)在《再议死刑之存废与替代——以欧美等国废止死刑的历史实践为切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范围内死刑废止运动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人权运动的不断高涨,死刑的存废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民众对全球范围内废止死刑运动的状况知之甚少,刑法学界关于是否废止死刑的讨论仍未达成一致意见。从欧美各国死刑废止的实践来看,我国应当并且能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加入到废止死刑的行列中;目前欧美对死刑替代刑罚的选择大致可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大多数欧洲国家为代表的有假释的终身监禁,另一种是美国大多数州所选择的无假释终身监禁(LWOP);就我国而言,完全可以在无期徒刑这一刑种之内发展出裁量终身监禁的制度来替代死刑的适用。(本文来源于《河北法学》期刊2016年11期)

死刑历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死刑(Capital Punishment,Death Penalty)在美国是一种法定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北美殖民时期,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今依然适用死刑的有30个州、联邦政府和军方的法律体系。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唯一施行死刑的国家,是全世界54个死刑国家中的一员,是第一个采用注射死刑的国家。在美国,死刑被认为具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死刑历史论文参考文献

[1].刘长煌.美国死刑的现状及历史流变(下)[J].现代世界警察.2019

[2].刘长煌.美国死刑的现状及历史流变(上)[J].现代世界警察.2019

[3].何佳琦.在历史视野下观察死刑存废[J].青年与社会.2019

[4].何永军.死刑复核的历史成因与批判[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8

[5].谢甜甜.论清代死刑复核制度之历史借鉴[J].法制博览.2018

[6].麻越刚.以中外死刑的历史发展为视角论我国死刑制度改革的路径[D].吉林财经大学.2018

[7].何俊,黄辰.论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

[8].张学永.死刑的制度变迁及历史命运——兼及《刑法修正案(九)》的刑罚理念[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肖扬.历史的回声——纪念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十周年[J].中国法律评论.2017

[10].武晓雯.再议死刑之存废与替代——以欧美等国废止死刑的历史实践为切入[J].河北法学.2016

标签:;  ;  ;  ;  

死刑历史论文-刘长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