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线数据收发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感器,嵌入式,网络,数据传输,无线数据,协议,神经网络。
无线数据收发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振东[1](2018)在《井下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甲烷传感器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设计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煤矿领域现阶段有线甲烷传感器信号传输技术为基础,介绍了一种采用无线433 MHz频率点对点的全新甲烷传感器信号传输方式,该套改进装置兼容并支持所有频率型有线甲烷传感器的无线信号传输。能有效的解决因上隅角特殊的地理及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甲烷传感器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同煤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薛善良,杨佩茹,周奚[2](2018)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WSN无线数据收发单元故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些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安全监测系统中,节点长时间传输大量数据,导致无线数据收发单元容易出现功率下降和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被烧毁的现象,而此类故障的诊断方法一般比较复杂且低效。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WSN单元级故障诊断的基础上,利用无线数据收发单元的电流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无线数据收发单元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根据无线数据收发单元中发射消耗的电流与温度和供电电压的关系,建立电流模型;然后,利用聚类算法确定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结合混合学习算法优化模糊规则的前件参数和后件参数;最后,提取训练完的模糊神经网络参数,以建立WSN节点故障诊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无线数据收发单元故障诊断方法的计算量小,诊断准确度高;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相比,其计算量降低了22.4%,诊断准确度提高了17.5%。(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05期)
孙飞[3](2017)在《基于网络标准协议的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数据收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些高危环境下,作业人员无法进入现场作业环境中,需要以无线遥控的方式对现场作业车辆进行操作,同时需要实时回传现场视频,以辅助作业人员了解作业车辆周围的环境情况。本文从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现有遥控技术进行优劣比较,提出了一套基于网络标准协议的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数据收发方案;网络标准协议即广泛应用的TCP/IP协议,本文旨在实现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中的数据收发功能。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包括遥控端和车载端两个部分,两端各是一个嵌入式系统,二者处于同一个无线局域网中,依靠无线局域网进行数据通信。本文在基于ARM架构的微处理器S5PV210上移植嵌入式Linux系统,然后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满足数据收发功能需求的应用软件。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数据收发功能实现过程如下,本文首先对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数据收发功能进行需求分析,接着对系统所涉及关键技术进行详细研究,并对所涉及关键技术对应的应用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完成了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的总体设计,为后续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以及软件实现提供一个可参考的框架。再者在完成系统软件开发平台选择的基础之上,对系统软件开发平台的搭建方法进行详细研究,并完成了平台的搭建工作。最后实现基于网络标准协议的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数据收发功能,除此之外,本文还对系统数据收发功能进行测试,对数据传输时延进行分析,并将视频在不同压缩比下的传输效果进行比较。基于嵌入式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丰富的接口,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最大程度利用系统资源,使各部分发挥最大性能,在高数据传输压力下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和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3)
徐明[4](2015)在《无线激光通信数据收发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激光通信是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激光束上,通过对激光束的收发,来实现传递信息的技术过程。无线激光通信具有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信道容量大,保密性好,不受线的约束,易于工程安装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互联,智能城市,卫星通信和军事保密专线等方面。本文主要对无线激光通信数据收发器技术进行研究,设计一款符合真人CS激光枪性能要求的无线激光通信系统。本论文概括地介绍了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深入研究无线激光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其相关技术,并对激光在大气信道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在掌握Turbo编码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一种Turbo码编码方案,且进行了相应的仿真设计。接着,深入探讨光发射子系统的激光光源工作原理、激光准直技术、具有功率自动补偿功能的激光驱动电路、光接收端子的光电检测器工作原理和信号放大电路等内容。在掌握这些关键技术的同时,又在参考前人比较成熟的光纤通信设计方案的基础之上,给出了一个工作方式为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的激光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本方案中,系统发射端选择激光驱动芯片MAX3263实现对激光器光源的驱动及调制,用红色波段的半导体激光器实现电光信号的转变;系统接收端选择PIN光电二极管实现光电转换,选用芯片MAX3760和MAX3762实现低功耗互阻前置放大及限幅放大功能。此外,该设计还具有无光告警功能。最后,对系统进行了波形测试并分析测试结果。(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贾文洋,毛征,张辉,孟博,杜文彬[5](2015)在《基于SI4463无线实时数据收发系统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战争中瞬息万变的特点对通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无线通信。能否实时性传输数据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本论文应用C8051F020单片机和Si4463芯片,设计了一种无线实时数据收发系统,发送时,该系统能够将PC机传输过来的数据通过串口传输到单片机里,经单片机处理后,通过Si4463发送出去。接收时,Si4463则将数据正确接收后通过串口传输到PC机显示出来,从而实现无线通信。通过测试表明该设备具有延时时间很短而且延时时间稳定性极高,保证了数据收发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16卷)》期刊2015-08-09)
郑振峰[6](2014)在《CAN总线与无线数据收发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CAN总线与无线数据收发的系统,给出了软硬件设计方案,并对无线数据传输、CAN通用应用层协议的开发以及CAN接口中断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同时对设计中的难点及实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介绍。经系统测试,该系统使用方便、工作可靠性较高,达到了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农机》期刊2014年07期)
吴健,陈豪[7](2013)在《基于EM310的无线数据收发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嵌入式硬件构件思想搭建系统的硬件平台,针对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完成软件平台的设计。系统设计的重点是研究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利用其具有覆盖范围广、数据传输速度快,以及通信质量高、永远在线和按流量计费,支持TCP/IP协议等优点,初步实现了一个无线数据收发调试系统。实践证明,该方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高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时代》期刊2013年12期)
马礼,王春磊,薛粉叶,吴辉[8](2012)在《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收发终端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环境监测中远程采集数据的实时传输、远程控制以及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的问题,研究了ZigBee协议和射频通信原理,通过GPRS实现了远程监控数据的实时传输。将基于ARM的S3C2440芯片作为核心设计的硬件电路,在嵌入式Linux环境下进行终端应用程序的设计,在VS2005下进行上位机软件的开发。通过MC35i模块实现了GPRS网络和Internet监控中心的通信,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2年S3期)
王春磊[9](2012)在《多通道无线数据收发器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采集是监测系统的核心。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传感器网络采集到的数据达到监测的目的,但随着实时性要求的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及其实时传输面临着挑战,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因此,数据采集开始从人工实地采集到网络远程采集,传输通道从单通道向多通道方向转变,网络结构也从单一网络结构向多种异构网络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不难看出,研究多通道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系统对于实时监测应用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实用价值。本文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实时监测数据传输的具体方案,通过多通道与异构网络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多通道无线数据收发器的设计。由GPRS与以太网构成的双传输通道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转发。工程实施过程中,对整个传输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对数据的传输协议进行了分析,结合系统模型及协议转换思想实现了多通道传输机制。在软硬件系统设计中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路,功能独立的模块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传输任务。在系统软件的设计过程中,以嵌入式Linux作为构建基础,完成系统内核的定制以及驱动程序的开发,成功实现内核的移植。在基于ARM的多通道数据收发软件设计中,应用Qt4并结合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多通道传输功能。最后,多通道无线收发器的软硬件经过测试达到基本的需求。在课题研究中,针对多通道无线数据收发器的模型,应用已有传输协议及嵌入式技术构建出新的传输模式。在一个硬件平台上实现以不同协议为支撑的多通道传输,能够达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以及网络共享。将高性能ARM处理器应用于实时数据采集系统中,实现了低功耗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2-05-11)
李志方,钟洪声[10](2011)在《IEEE802.15.4的CC2530无线数据收发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TI公司的CC2530实现了IEEE 802.15.4(ZigBee)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协议;在分析CSMA-CA算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片内集成的命令选通/CSMA-CA处理器的工作机制,同时组建了一个小型星状网络。测试结果表明,在节点通信范围内,节点收发的成功率和正确率均达到了100%。(本文来源于《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期刊2011年07期)
无线数据收发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一些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安全监测系统中,节点长时间传输大量数据,导致无线数据收发单元容易出现功率下降和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被烧毁的现象,而此类故障的诊断方法一般比较复杂且低效。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WSN单元级故障诊断的基础上,利用无线数据收发单元的电流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无线数据收发单元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根据无线数据收发单元中发射消耗的电流与温度和供电电压的关系,建立电流模型;然后,利用聚类算法确定模糊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结合混合学习算法优化模糊规则的前件参数和后件参数;最后,提取训练完的模糊神经网络参数,以建立WSN节点故障诊断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无线数据收发单元故障诊断方法的计算量小,诊断准确度高;与高斯过程回归模型相比,其计算量降低了22.4%,诊断准确度提高了17.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线数据收发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振东.井下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甲烷传感器无线数据收发装置的设计及应用[J].同煤科技.2018
[2].薛善良,杨佩茹,周奚.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WSN无线数据收发单元故障诊断[J].计算机科学.2018
[3].孙飞.基于网络标准协议的可视化无线遥控系统数据收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4].徐明.无线激光通信数据收发器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贾文洋,毛征,张辉,孟博,杜文彬.基于SI4463无线实时数据收发系统的实现[C].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16卷).2015
[6].郑振峰.CAN总线与无线数据收发的设计[J].湖南农机.2014
[7].吴健,陈豪.基于EM310的无线数据收发系统[J].计算机时代.2013
[8].马礼,王春磊,薛粉叶,吴辉.基于GPRS的无线数据收发终端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2012
[9].王春磊.多通道无线数据收发器研究与设计[D].北方工业大学.2012
[10].李志方,钟洪声.IEEE802.15.4的CC2530无线数据收发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