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偏振编码论文_辛璟焘,孟晓辰,闫光,娄小平,祝连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偏振编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空间,译码,激光,椭圆,琼斯,偏振光。

空间偏振编码论文文献综述

辛璟焘,孟晓辰,闫光,娄小平,祝连庆[1](2017)在《矢量光束空间偏振编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矢量光束独特的空间偏振结构使之应用于空间偏振编码成为可能。提出了一种用一阶矢量光束的偏振分布进行极角空间编码的方法。通过矢量光束生成、光束偏振分布再调制实现了空间编码光束的生成,并采用斯托克斯参数法对空间编码光束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实了一阶矢量光束应用于极角空间偏振编码的可行性,为基于空间偏振编码的激光驾束制导提供了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17年03期)

王转利[2](2012)在《空间激光通信偏振编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偏振编码技术通过对激光的偏振态进行调制,不同的位置的椭圆偏振光将会有不同的椭圆度,从而使光束携带位置信息。空间位置信息是二维的,需要水平和垂直两方方向来共同确定,两方向信号的同步性是空间编解码技术中的难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空间激光偏振编码技术,研究了偏振编码器件,对空间激光偏振编码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的介绍,设计了基于光电效应的的铌酸锂晶体调制编码单元。论文根据空间偏振编码系统的设计特点,结合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并结合空间偏振解码技术,通过对偏振编码信号进行调制及解调,使偏振光携带了需要的位置信息,实现了二维偏振编码信号的解码。从实际应用考虑,进行了偏振接收的硬件,软件的设计及制作。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接收电路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课题提出的空间偏振编码的方案的可行性,能得到与理论值相吻合的实验数据,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1)

王转利[3](2011)在《空间偏振编码与解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空间传播的光束的编码与解码的基本思路,用偏振态的变化确定位置,并用琼斯矩阵解释了解码的原理。(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导报》期刊2011年33期)

魏凯强[4](2010)在《二维空间偏振编码信号的同步与译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驾束制导的核心是激光的编、译码技术。空间偏振编码技术利用光波偏振态在空间分布的差异使光束含有空间位置信息。空间位置的确定需要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位置信息,二维编码信号的同步传输与区分是空间偏振编、译码技术的难点。介绍了激光驾束制导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光束空间偏振编、译码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现二维偏振编码信号同步传输与译码的方案。采用不同频率的矩形脉冲信号对水平编码器和垂直编码器的驱动电压进行调制,实现了二维偏振编码信号的同步传输。利用带通滤波器完成了二维编码信号的区分。根据空间偏振译码原理和二维同步偏振编码信号的特点,构建了由接收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的接收译码系统。信号处理电路以单片机为系统控制和数据运算的核心,结合滤波器等外围电路实现了二维空间偏振编码信号的译码。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二维偏振编码信号的区分及译码,并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做出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二维偏振编码信号的同步与译码方案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0-05-01)

沙剑波[5](2007)在《空间偏振编码信号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空间偏振编码信号的检测技术,介绍了空间偏振编码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根据系统的实际应用要求以及空间偏振编码系统的设计特点,构建了译码系统的实验装置,译码实验装置由接收光学系统和接收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对现有的偏振光检测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前端空间偏振编码装置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较为合适的线偏振光获取方法,并对实验装置加以改进,使其更接近实际应用。对光电转换器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比较,结合实际应用中激光源的特性,选择了一种较为合适的光电转换器,尽可能的降低了光信号的能量损失。重点研究了接收处理电路的设计,采用了单片机作为电信号处理的核心芯片,进行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完成了电信号的前置放大、A/D转换、数据处理以及步进电机的驱动。在实验室条件下,将接收光学系统和接收处理电路进行了整合,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了空间偏振编码信号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7-06-01)

何颖君[6](2006)在《激光驾束制导中空间偏振编码技术及其调制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激光驾束制导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激光驾束制导的偏振编码过程,设计了激光驾束制导系统,并就有关技术问题对系统进行完善,通过实验验证偏振编码理论。理论分析表明入射光偏振方向、调制电场方向及离轴光线均对偏振编码存在一定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公式,实验结果和理论结果相一致,从而得出结论:激光驾束制导过程中要避免入射光偏振方向偏离、调制电场方向偏离以及离轴光线这些影响编码的因素出现。偏振编码由铌酸锂晶体的电光效应实现,由于制导过程对铌酸锂晶体可能造成光损伤,基于国内外激光损伤的研究成果,分析了铌酸锂晶体激光损伤分类、损伤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光损伤阈值的计算方法和避免光损伤的方法。根据激光驾束制导的要求,选择了有避免光损伤可行性的材料配比的铌酸锂晶体。分析了本系统实现过程中对铌酸锂晶体会造成光学不均匀性对偏振编码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1)

周木春[7](2004)在《二维同步空间偏振编码激光驾束制导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激光驾束制导系统的基本原理,研究了激光驾束制导中的偏振编码解码技术。通过编码器后激光的偏振态被调制,在不同的位置产生不同椭圆度的椭圆偏振光,从而使光束携带位置信息。证明了偏振编码驾束制导方式在采用合适的数据处理方式时对接收机的旋转不敏感性。为解决制导中的实时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同步偏振编码方案。重点研究了适于偏振编码的器件,设计了基于电光效应的铌酸锂晶体调制编码单元,并给出解码方案,提出了接收处理电路的设计方案。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初步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4-06-01)

空间偏振编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空间偏振编码技术通过对激光的偏振态进行调制,不同的位置的椭圆偏振光将会有不同的椭圆度,从而使光束携带位置信息。空间位置信息是二维的,需要水平和垂直两方方向来共同确定,两方向信号的同步性是空间编解码技术中的难点。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空间激光偏振编码技术,研究了偏振编码器件,对空间激光偏振编码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原理的介绍,设计了基于光电效应的的铌酸锂晶体调制编码单元。论文根据空间偏振编码系统的设计特点,结合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并结合空间偏振解码技术,通过对偏振编码信号进行调制及解调,使偏振光携带了需要的位置信息,实现了二维偏振编码信号的解码。从实际应用考虑,进行了偏振接收的硬件,软件的设计及制作。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接收电路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验证了课题提出的空间偏振编码的方案的可行性,能得到与理论值相吻合的实验数据,并对误差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偏振编码论文参考文献

[1].辛璟焘,孟晓辰,闫光,娄小平,祝连庆.矢量光束空间偏振编码的研究[J].光学技术.2017

[2].王转利.空间激光通信偏振编码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

[3].王转利.空间偏振编码与解码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11

[4].魏凯强.二维空间偏振编码信号的同步与译码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5].沙剑波.空间偏振编码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6].何颖君.激光驾束制导中空间偏振编码技术及其调制器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

[7].周木春.二维同步空间偏振编码激光驾束制导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空间偏振编码示意图空间偏振编码示意图圆偏振光检测时不同波片厚度和入射...相位差取不同值时的椭圆偏振偏振光...近轴斜射光线时的偏振分布图不同倾角e对应的全偏振电压由前分析...

标签:;  ;  ;  ;  ;  ;  ;  

空间偏振编码论文_辛璟焘,孟晓辰,闫光,娄小平,祝连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