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系世代论文_金国庆,张振,余启新,冯随起,丰忠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家系世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家系,基因,世代,性状,珠母,算法,马尾松。

家系世代论文文献综述

金国庆,张振,余启新,冯随起,丰忠平[1](2019)在《马尾松2个世代种子园6年生家系生长的遗传变异与增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与评价马尾松一代、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遗传增益及改良效果,指导马尾松良种选育、生产及应用。【方法】利用营建在浙江省淳安县燕山林场和福建省邵武市卫闽林场的6年生马尾松一代和二代自由授粉家系遗传测定林,分析不同世代种子园子代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并进行家系育种值估算及生长评价。【结果】马尾松不同世代的种子园子代生长差异很大,其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生长量显着大于马尾松优良天然林分的混系子代,其中一代种子园子代各家系单株材积表型值和育种值分别大于优良天然林分混系55.78%~84.62%和40.66%~71.39%,二代其值分别大于优良天然林分混系58.96%~108.97%和42.97%~91.89%,二代种子园子代的平均生长量和遗传稳定性总体上高于一代种子园子代。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主要生长性状在世代内家系间的生长差异均达极显着水平,在一代种子园子代中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大于最差家系21.94%、30.72%和97.75%,在二代种子园子代中最优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大于最差家系23.42%、29.60%和90.09%,说明种子园中对亲本材料的再选择非常重要。依据子代的单株材积育种值在两测定点的位次及其变幅大小,将38个家系分成速生型、较速生稳定型、较速生不稳定型和慢生型4类,各类所占家系数分别有23.68%、26.32%、21.05%和28.95%,其中速生型和较速生稳定型家系所对应的亲本无性系可作为新建马尾松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优良建园材料。种子园子代主要生长性状的地点×家系、区组×家系的互作效应极显着,说明各家系在不同立地环境中生长表现不一致。【结论】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良种效益显着,二代增益大于一代。通过选择速生型和较速生稳定型家系将有助于种子园建园亲本的再选择、现有种子园的留优去劣疏伐和重建新的种子园。鉴于子代主要生长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使各家系在不同立地环境中生长表现不同,建议对子代生长表现突出、结实量较多的无性系进行单系采种利用。(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7期)

李泽宇[2](2017)在《牙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F4代家系建立及世代抗病力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我国北方地区是重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牙鲆的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带动了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与近亲交配导致牙鲆种质退化,病害频发,产量下降,严重妨碍了牙鲆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牙鲆疾病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是抗生素使用过量会在鱼体内产生药物残留,导致细菌耐药性提高,污染水环境等问题,并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采用先进的水产育种技术手段,将各种先进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培育出本身抗病能力较强的牙鲆品种,有助于减少污染,提高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存活率,增大经济效益。本实验通过家系选育、雌核发育等方法,以日本牙鲆群体、韩国牙鲆群体、2009年牙鲆家系、2010年牙鲆家系、2012年牙鲆家系、2013年牙鲆家系及2014年牙鲆家系为亲本,于2016年培育了牙鲆F4代家系28个,包括F3代家系4个、F4代家系23个和对照家系1个。经过60天的生长性状测定实验,将全长日增长率大于0.160 cm/d的家系定为早期快速生长家系,共5个(F1639、F1621、F1661、F1606、F1648),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0.168 cm/d,占所有家系的17.9%;将全长日增长率在0.160~0.150 cm/d之间的家系定为早期生长速度一般家系,共9个,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0.152 cm/d,占所有家系的32.1%;将全长日增长率小于0.150cm/d的14个家系定为早期慢速生长家系,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0.142 cm/d,占所有家系的50.0%。经过人工注射感染实验,F4代所有家系的存活率为15.24%-77.23%,平均存活率为44.48%。根据感染实验结果,F1639、F1601、F1633、F1635、F1657、F1606和F16317个家系(占总量的25.0%)的存活率均高于60%,定义为高抗病力家系;11个存活率介于30%-60%之间的家系(占比39.3%)定义为抗病力一般的家系;10个存活率低于30%的家系(占总量的35.7%)称为低抗病力的家系。对牙鲆F4代家系中生长性状与抗病性状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存活率与全长、体重、全长日增长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全长0.496、r全长日增长率0.301、r体重0.432,说明存活率与全长、全长日增长率、体重之间呈现中等相关性。经过60天的生长性状测定实验与人工细菌感染实验,筛选出F1639为牙鲆F4代抗病、速生家系。根据世代的家系系谱图可以看出,F1639家系亲本源自F1421、F0927、F0750,均为抗病力强的家系。F1639、F1421为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家系,其中F1639家系的人工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存活率为77.23%,比F4代平均存活率44.48%高32.75%。F1421家系为F3代选育出的抗病力高家系,存活率为47.06%,比F3代平均存活率20.29%高26.77%。F0927、F0750为抗鳗弧菌家系,其中F0927家系为F2代筛选出的抗病力高家系,感染存活率为64.97%,比F2代平均存活率28.24%高36.73%。F0750为F1代选育出的抗病力高家系,感染存活率为64.05%,比F1代平均存活率32.60%高31.45%。经过F1至F4代的家系选育,将抗病力高家系抗病力逐代提高,抗病力从F1代遗传给下一代,实现了选育抗病家系的目的。本实验通过家系选育,建立的牙鲆F4代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家系,成功筛选得到抗病力高、生长快速的F4代家系(F1639),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家系筛选。经过多代的家系选育,人工感染实验,牙鲆的抗病力得到逐代遗传,将遗传力较低的抗病力性状遗传给后代,为进一步培育出更高品质的牙鲆新品种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前景。(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7-05-21)

张红玉,何毛贤,管云雁[3](2009)在《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不同世代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标记对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第一代到第叁代(F1、F2、F3)及回交家系(BC1)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7对SRAP引物共产生63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5条,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7.86条多态标记。在F1,F2及F3叁代中,Shannon信息指数和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显示世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但差异并不显着(P>0.05)。随着世代的增加,相邻世代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有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世代内遗传相似性逐渐增加。BC1与F1的遗传相似度高于F3与F1间,表明回交能使后代个体更趋向轮回亲本。(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章元明,盖钧镒[4](2002)在《利用P_1、F_1、P_2、F_2和F_(2:3)家系五世代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王建康等[3]的基础上拓展了利用P1、F1、P2、F2和F2:3家系5群体的2对主基因(B)和 2对主基因+多基因(E)2类模型.为使拓展模型成为可能并提高分布参数估计值的精度,用IECM算法估计样本似然函数分布参数.通过重新分析3个大豆杂交组合抗豆秆黑潜蝇主茎虫量遗传资料证实了通过孟德尔氏遗传分析法所获得的结果,并得到存在多基因的统计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数学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盖钧镒,王建康[5](1998)在《利用回交或F_(2∶3)家系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主-多基因性状在分离世代中表现出多峰或偏态现象,具有混合分布的特征。本文利用混合分布理论提出从回交或F_(2∶3)家系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的统计分析方法。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鉴别主基因的存在并估计其遗传效应和方差等遗传参数。(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O.A.Rodriguez,A.R.Hallauer,韩福光[6](1991)在《玉米不同近交世代全姊妹家系的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育种群体的选育和改良以及从遗传改良群体中有效地选育出自交系和杂交种,这两个各有特点的玉米育种阶段对系统遗传进展是必要的。交互全姊妹轮回选择是作为群体间改良法提出的,着重对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进行选择,并结合每轮选择的选系和杂交种进行群体改良(Hallauer 等,1970)。交互全姊妹轮回选择于1963年在研究2个丰产群体(BS10和 BS11)时产生的(Hallauer,1967a、(本文来源于《国外农学-杂粮作物》期刊1991年06期)

家系世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我国北方地区是重要的海水工厂化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牙鲆的大规模工厂化养殖发展迅速,带动了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与近亲交配导致牙鲆种质退化,病害频发,产量下降,严重妨碍了牙鲆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牙鲆疾病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是抗生素使用过量会在鱼体内产生药物残留,导致细菌耐药性提高,污染水环境等问题,并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采用先进的水产育种技术手段,将各种先进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手段相结合,培育出本身抗病能力较强的牙鲆品种,有助于减少污染,提高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存活率,增大经济效益。本实验通过家系选育、雌核发育等方法,以日本牙鲆群体、韩国牙鲆群体、2009年牙鲆家系、2010年牙鲆家系、2012年牙鲆家系、2013年牙鲆家系及2014年牙鲆家系为亲本,于2016年培育了牙鲆F4代家系28个,包括F3代家系4个、F4代家系23个和对照家系1个。经过60天的生长性状测定实验,将全长日增长率大于0.160 cm/d的家系定为早期快速生长家系,共5个(F1639、F1621、F1661、F1606、F1648),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0.168 cm/d,占所有家系的17.9%;将全长日增长率在0.160~0.150 cm/d之间的家系定为早期生长速度一般家系,共9个,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0.152 cm/d,占所有家系的32.1%;将全长日增长率小于0.150cm/d的14个家系定为早期慢速生长家系,平均全长日增长率为0.142 cm/d,占所有家系的50.0%。经过人工注射感染实验,F4代所有家系的存活率为15.24%-77.23%,平均存活率为44.48%。根据感染实验结果,F1639、F1601、F1633、F1635、F1657、F1606和F16317个家系(占总量的25.0%)的存活率均高于60%,定义为高抗病力家系;11个存活率介于30%-60%之间的家系(占比39.3%)定义为抗病力一般的家系;10个存活率低于30%的家系(占总量的35.7%)称为低抗病力的家系。对牙鲆F4代家系中生长性状与抗病性状进行皮尔森相关性分析,存活率与全长、体重、全长日增长率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全长0.496、r全长日增长率0.301、r体重0.432,说明存活率与全长、全长日增长率、体重之间呈现中等相关性。经过60天的生长性状测定实验与人工细菌感染实验,筛选出F1639为牙鲆F4代抗病、速生家系。根据世代的家系系谱图可以看出,F1639家系亲本源自F1421、F0927、F0750,均为抗病力强的家系。F1639、F1421为抗迟缓爱德华氏菌家系,其中F1639家系的人工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感染存活率为77.23%,比F4代平均存活率44.48%高32.75%。F1421家系为F3代选育出的抗病力高家系,存活率为47.06%,比F3代平均存活率20.29%高26.77%。F0927、F0750为抗鳗弧菌家系,其中F0927家系为F2代筛选出的抗病力高家系,感染存活率为64.97%,比F2代平均存活率28.24%高36.73%。F0750为F1代选育出的抗病力高家系,感染存活率为64.05%,比F1代平均存活率32.60%高31.45%。经过F1至F4代的家系选育,将抗病力高家系抗病力逐代提高,抗病力从F1代遗传给下一代,实现了选育抗病家系的目的。本实验通过家系选育,建立的牙鲆F4代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家系,成功筛选得到抗病力高、生长快速的F4代家系(F1639),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家系筛选。经过多代的家系选育,人工感染实验,牙鲆的抗病力得到逐代遗传,将遗传力较低的抗病力性状遗传给后代,为进一步培育出更高品质的牙鲆新品种奠定基础,具有重大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推广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家系世代论文参考文献

[1].金国庆,张振,余启新,冯随起,丰忠平.马尾松2个世代种子园6年生家系生长的遗传变异与增益比较[J].林业科学.2019

[2].李泽宇.牙鲆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F4代家系建立及世代抗病力的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7

[3].张红玉,何毛贤,管云雁.马氏珠母贝红色壳家系不同世代遗传变异的SRAP分析[J].水产学报.2009

[4].章元明,盖钧镒.利用P_1、F_1、P_2、F_2和F_(2:3)家系五世代联合分离分析的拓展[J].生物数学学报.2002

[5].盖钧镒,王建康.利用回交或F_(2∶3)家系世代鉴定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J].作物学报.1998

[6].O.A.Rodriguez,A.R.Hallauer,韩福光.玉米不同近交世代全姊妹家系的变异[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1

论文知识图

B1∶2家系世代淀粉含量的次数分...引物组合M e4/Em6对4个马氏珠母贝#~家系世代蛋白质含量次数分...孕’介’小’小’心’BZ::家系世代五个家系母系成员的世代情况调查表P1、F1和P2淀粉含量的次数分布

标签:;  ;  ;  ;  ;  ;  ;  

家系世代论文_金国庆,张振,余启新,冯随起,丰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