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趣味论文_青彦言

导读:本文包含了审美趣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趣味,巴赫,兰德,尼斯,西画,纯文学,士人。

审美趣味论文文献综述

青彦言[1](2019)在《巴赫小提琴音乐与塞拉菲尼插图之审美趣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将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所蕴含的美感趣味融合在一起,分析论证巴赫小提琴音乐和塞拉菲尼插图之间的共同特点,提出了"未完成"刺激"再创造"、象征寓意唤起情感共鸣、语境表述激发意境联想、抽象线条引发本质思考等观点。(本文来源于《艺术评鉴》期刊2019年22期)

陈娟[2](2019)在《明清社会的审美趣味与西画东渐》一文中研究指出每个时代的人们审美趣味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交流与传播程度等因素。而明清社会由于西洋绘画传入中国,导致中西绘画文化产生激烈碰撞。而明清社会每个阶层对于西洋绘画的反应或者看法均不同,但是整体来说,明清社会的统治阶层以及上流社会人士均对于西洋绘画较为关注,其审美趣味大多受西洋绘画的影响,大多数人随着西洋绘画的传入而吸收并借鉴其绘画艺术,并应用于日常绘画中,使其绘画沾染西方绘画的色彩与文化底蕴。(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9年33期)

张颐武[3](2019)在《从诺贝尔文学奖看全球“纯文学”的审美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诺贝尔文学奖其实是纯文学和大众最重要的交集处,让在纯文学中有名望的作家有机会进入大众的视野。经历了丑闻和危机的困扰,诺贝尔文学奖终于在今年一次性公布了2018和2019年两年的获奖者。这次公布的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8年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这两位作家在国际纯文学领域中,都成名已久,具有相当的影响。都已经得过许多不同的国际性文学奖,这次得奖可以说是实至名归。(本文来源于《中关村》期刊2019年11期)

陈凌霄[4](2019)在《北宋文人画与院体画的双重性及审美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北宋是中国绘画与美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重要的转型期,其突出的两个特点就是皇家画院发展的鼎盛和文人画思潮的逐渐兴起。院体画具有"工匠"与"宫廷"的双重性,技法上要求精细的职业作画技巧,趣味上是皇家宫廷审美的反映。"文人画"具有"文人"与"士人"的双重性,文人画的核心是作品中蕴含的文人意识,但文人画群体属于士人阶层,在北宋的右文政策和科举制度下,作为阶层属性的"士人"与作为技能特征的"文人"无法割裂。院体画的"宫廷"性和文人画的"士人"性,使得二者均受到皇家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二者相互交流和影响的基础。同时,北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方针,使得士人阶层在政治、文化上都具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代表士人阶层审美趣味的文人画在宋元以后逐渐发展为传统绘画的主流。(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批评》期刊2019年04期)

胡舒菁[5](2019)在《浅论《二十四诗品》的审美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相传《二十四诗品》是晚唐的司空图所写,它是中国古代美学历史上的经典名篇之一。《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之精美,令后世学者所心驰神往,言之不尽。它所蕴含的审美趣味观丰富幽微,充满意境和诗味,对后世人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二十四诗品》的审美趣味,体现出生命美学的浓郁的色彩,充满诗意哲理的智慧,展示出美学趣味无尽的魅力。(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26期)

马雪琳[6](2019)在《报刊读者流变与文学审美趣味——以《创造》季刊、《洪水》、《文化批判》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从报刊读者入手,选取创造社不同时期的主要刊物,通过读者流变来进一步探究读者与文学审美趣味的关系,有利于明晰创造社的转型及其原因,藉此呈现出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审美趣味和思想观念的丰富性。(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6期)

唐东平[7](2019)在《摄影审美趣味更替的几个关键性时期》一文中研究指出摄影术是19世纪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不仅使得人类的视觉得以延伸,同时也使瞬间成为永恒,从某种意义上实现了人类想让时间停止不再流逝的愿望。在摄影术诞生180周年之际,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唐东平就摄影审美趣味更替的几个关键性时期作为切入点,罗列世界范围内(本文来源于《中国摄影报》期刊2019-08-16)

佘潇潇[8](2019)在《论壁纸设计中的自然元素与审美趣味——以威廉·莫里斯的作品《雏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壁纸设计作为一种装饰艺术设计,具有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在壁纸设计领域,威廉·莫里斯被称为"诗人与造纸匠"。当时盛行富丽繁琐的维多利亚设计风格,而莫里斯率先采用了自然中的形态纹样。在设计的壁纸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清新简洁的风格,与同时期的流行风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创造了一种不同的审美趣味。而《雏菊》因表现出自然轻快、清新活跃的气息,被作为早期作品的典范。(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上)》期刊2019年08期)

陈海[9](2019)在《伊尼斯四大媒介形态的审美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媒介生态学派的奠基人,伊尼斯提出了口语、文字、印刷和广播等四大媒介形态。这不仅启发了之后的媒介研究,也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口语媒介可以激发审美个性,提高人的综合审美能力;文字媒介隐藏着对审美的内在否定,使审美偏向视觉器官;印刷媒介带来标准化审美,使大众的审美日渐趋同;广播媒介带来审美的幻觉和娱乐化倾向。对伊尼斯四大媒介形态具有的不同审美趣味进行探讨,可以使我们充分理解当代多媒介生态下审美趣味的复杂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金新利[10](2019)在《科学与中国诗歌审美趣味现代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五四启蒙思想核心的民主与科学,促进了现代中国新知识系统的形成,这种基于自然科学知识的科学系统在社会领域发生泛化,以形而上的哲学观念与文化立场的形式存在,对中国诗歌的现代变革产生了巨大影响。科学对传统诗歌的思维结构和思维程序产生激烈冲击,传统思维重直觉感悟、重整体辩证的思维程式被重客观、量化、理性、实证的新方法所取代,表现为思维形式由以情为主转为知性重理,思维导向由尚虚为显到尚实为显,思维方式由字思维过渡到句思维,共同导致诗歌思维方式的现代性变革与转向。由于这些思维要素的改变,相应造成了诗歌取材的客观化、情感体验的综合化、语言表达的逻辑化、审美趣味的知性化,由诗论、诗形、诗语、诗美等组成的诗歌系统发生了整体性变化,促使了中国诗歌审美趣味的现代变革。(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审美趣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每个时代的人们审美趣味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交流与传播程度等因素。而明清社会由于西洋绘画传入中国,导致中西绘画文化产生激烈碰撞。而明清社会每个阶层对于西洋绘画的反应或者看法均不同,但是整体来说,明清社会的统治阶层以及上流社会人士均对于西洋绘画较为关注,其审美趣味大多受西洋绘画的影响,大多数人随着西洋绘画的传入而吸收并借鉴其绘画艺术,并应用于日常绘画中,使其绘画沾染西方绘画的色彩与文化底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审美趣味论文参考文献

[1].青彦言.巴赫小提琴音乐与塞拉菲尼插图之审美趣味研究[J].艺术评鉴.2019

[2].陈娟.明清社会的审美趣味与西画东渐[J].才智.2019

[3].张颐武.从诺贝尔文学奖看全球“纯文学”的审美趣味[J].中关村.2019

[4].陈凌霄.北宋文人画与院体画的双重性及审美趣味[J].中国文学批评.2019

[5].胡舒菁.浅论《二十四诗品》的审美趣味[J].北方文学.2019

[6].马雪琳.报刊读者流变与文学审美趣味——以《创造》季刊、《洪水》、《文化批判》为例[J].长江丛刊.2019

[7].唐东平.摄影审美趣味更替的几个关键性时期[N].中国摄影报.2019

[8].佘潇潇.论壁纸设计中的自然元素与审美趣味——以威廉·莫里斯的作品《雏菊》为例[J].美与时代(上).2019

[9].陈海.伊尼斯四大媒介形态的审美趣味[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金新利.科学与中国诗歌审美趣味现代变革[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迪士尼乐园的导视牌及门头造型因此,...《嵩献英芝图》毛笔、绢等传统材料绘制...齐白石作品在绘画题材的选择和审美4竹巴噶举金鬌之巴桑旺布此外,唐卡...杜嘉班纳2019秋冬裙装(叁)审美趣味城管抓小姐798艺术节中审美趣味

标签:;  ;  ;  ;  ;  ;  ;  

审美趣味论文_青彦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