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痉挛状态论文_李雪,宋玉娇,洪州

导读:本文包含了肌痉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面肌痉挛,焦虑,抑郁,状态,侧面,结构式,心理。

肌痉挛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宋玉娇,洪州[1](2019)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7年1-12月期间接受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结构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不确定感、围手术期心理状态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术后复杂性、不确定感评分及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均低于对照组(t=6.149,7.276,5.311;P<0.001);②干预后,观察组在混乱、紧张、抑郁、愤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尊感高于对照组(t=7.436,7.652,14.951,14.183,-8.229;P<0.01)。③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常规干预基础上加用结构式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确定感,改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毕秀梅,徐忠,艾青龙,祝丽芳,张汝江[2](2017)在《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情感、睡眠和认知状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的情感、睡眠和认知状态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侧面肌痉挛患者30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14项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安登布鲁克认知功能检查(ACE-Ⅲ)测评,将所获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焦虑评估显示,患者焦虑的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的发生与痉挛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评估显示,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发生与痉挛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评估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PSQI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认知评估显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流利性、语言、视空间和ACEⅢ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广泛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应加强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情感、睡眠质量的关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27期)

彭彬,张申起,董红娟,罗瑛,卢祖能[3](2017)在《A型肉毒毒素对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的情况,以及A型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对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共纳入偏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患者90例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benign essential blepharospasm,BEB)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BTX-A局部肌肉注射治疗,在注射前、注射后2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比较HFS和BEB患者注射前后SAS和SDS分值的变化。结果(1)HFS患者治疗前SAS及SDS标准分的平均值分别为41.25±6.35、42.25±7.57,其中女性患者SA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43.56±6.10、40.17±8.36,P=0.031),SD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45.48±7.31、40.25±6.46,P=0.008),治疗后患者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0.12±4.35(P=0.000)、30.58±4.89(P=0.000),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差异;(2)BEB患者治疗前SAS及SDS评分分别为58.90±10.61,58.78±9.89;其中女性患者SAS评分比男性患者高(60.89±9.11、56.45±8.75,P=0.017),SDS评分比男性高(60.12±8.35、57.90±7.93,P=0.011);治疗后SAS及SDS评分分别为38.17±3.67(P=0.000)、38.12±4.15(P=0.001),与治疗前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很多HFS和BEB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且女性较男性更明显,BTX-A治疗后可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10期)

朱浩然,张宁,李馨歆,陆玉玲[4](2016)在《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原发性面肌痉挛(HF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探讨病情与心理状态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肌张力障碍专科治疗门诊的12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并通过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相关性。结果女性患者中平均SAS标准分、平均SDS标准分均大于男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4%的女性患者存在焦虑症状,15.4%的女性患者存在抑郁症状,两者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及以上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病程10年以下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强度为重度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痉挛强度为轻中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程度为重度的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痉挛程度为轻中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面肌痉挛患者的病程长短、痉挛强度以及痉挛程度为面肌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更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性别无关,与病程长短、痉挛强度、痉挛程度呈现一定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蔡扬帆[5](2016)在《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3例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46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实施西药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栝蒌桂枝汤,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偏瘫侧肌痉挛程度[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综合痉挛评定量表(CS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MAS、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疗效87.23%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69.56%(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患者,实施中西医复合疗法,可降低患肢肌张力,改善肌痉挛状态,促进康复,临床疗效肯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期刊2016年22期)

周朝君,王茂松,韩冰,李茂能[6](2016)在《生物反馈训练对面肌痉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一侧面部肌肉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可因精神紧张、疲劳和自主运动而加剧。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多因病情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患者的心理状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采用生物反馈训练治疗面肌痉挛,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变化。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任善玲,徐艳,张磊,熊荣红[7](2014)在《面肌痉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调查面肌痉挛(HFS)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方法:对112例面肌痉挛患者在评定面肌痉挛程度的同时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采用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120例进行对比。结果:HFS患者中77%伴有焦虑症状,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痉挛程度与焦虑评分成正相关。46%HFS患者伴有抑郁症状,高于健康体检者;痉挛程度与抑郁评分成正相关。SCL-90结果显示:HFS患者不仅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相当一部分患者还伴发有其他的躯体化症状,可能还存在人际关系、社交、恐惧等症状。结论:面肌痉挛患者伴发有明显的焦虑、抑郁及躯体化倾向,并同时可能带来社交、恐惧、人际关系等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车媛,蒋金鹏,曹樱花[8](2013)在《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肌痉挛康复护理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患者肌肉痉挛的效果。方法:对98例PVS患者采取治疗与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正确的体位摆放、被动运动、针刺疗法及按摩等康复护理方式,采用国际通用修订的MAS分级法对患者痉挛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经相关治疗和康复护理后,患者上、下肢的肌张力明显改善(x2=17.04,x2=14.04;P<0.01)。结论:良肢位的摆放及肢体运动康复护理训练不需要特殊设备和技术,只需康复护理人员掌握训练方法和技巧,则可有效地减少和控制肌肉痉挛的发生,减少PVS患者痛苦。(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装备》期刊2013年10期)

孙萍萍[9](2013)在《200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偏侧面肌痉挛患者伴发焦虑及抑郁状态情况。方法:对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肉毒毒素专科治疗门诊的200例患者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另选择200例年龄及性别构成比相似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统计软件比较两组间伴发焦虑、抑郁状态。结果:病例组中4%的患者存在焦虑状态,9.5%的患者存在抑郁状态,而对照组中未发现存在焦虑或抑郁状态者,经统计学检验,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病例组平均SAS标准分35.15±7.22分,平均SDS标准分38.15±9.5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90±3.61,28.78±3.89),且病例组中女性患者平均SAS/SDS标准分高于男性患者(36.48±7.32VS33.56±6.80,40.12±9.81VS35.78±8.75),病程10年及以上的患者平均SAS标准分37.60±7.89分,平均SDS标准分42.90±9.79分,均高于病程10年以下的患者(33.51±6.25,34.98±8.00),痉挛程度为重度的患者平均SAS标准分36.71±7.16分,平均SDS标准分39.55±9.77分,高于痉挛程度为轻中度的患者(33.67±7.10,36.64±9.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侧面肌痉挛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状态较普通人群高,其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明显,并与病程及痉挛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04-01)

王乃英,张璟义[10](2011)在《去皮层状态下两侧肢体肌痉挛程度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去皮层状态下肢体肌张力增高、关节畸形的缓解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 20例脑外伤致去皮层状态的病人,比较两侧肢体肌张力升高和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以CT显示的脑损伤情况进行核实。结果 13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比较轻的大脑半球。7例肌张力高、关节畸形明显的肢体对应损伤重的一侧大脑半球。结论脑深部结构的损伤可能会缓解去皮层状态下的肌痉挛,使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1年06期)

肌痉挛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偏侧面肌痉挛(HFS)患者的情感、睡眠和认知状态的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偏侧面肌痉挛患者30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与患者相匹配的30例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进行14项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安登布鲁克认知功能检查(ACE-Ⅲ)测评,将所获数据录入SPSS 21.0软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焦虑评估显示,患者焦虑的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的发生与痉挛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男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焦虑的比例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评估显示,患者抑郁的发生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的发生与痉挛程度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0年的患者发生抑郁的比例高于病程<10年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睡眠评估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受试者的PSQI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习惯性睡眠效率、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认知评估显示,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流利性、语言、视空间和ACEⅢ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侧面肌痉挛患者广泛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和睡眠问题;应加强对面肌痉挛患者的情感、睡眠质量的关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肌痉挛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宋玉娇,洪州.结构式心理干预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围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

[2].毕秀梅,徐忠,艾青龙,祝丽芳,张汝江.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的情感、睡眠和认知状态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

[3].彭彬,张申起,董红娟,罗瑛,卢祖能.A型肉毒毒素对偏侧面肌痉挛和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7

[4].朱浩然,张宁,李馨歆,陆玉玲.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6

[5].蔡扬帆.中西医复合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状态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

[6].周朝君,王茂松,韩冰,李茂能.生物反馈训练对面肌痉挛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6

[7].任善玲,徐艳,张磊,熊荣红.面肌痉挛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调查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8].车媛,蒋金鹏,曹樱花.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肌痉挛康复护理的方法[J].中国医学装备.2013

[9].孙萍萍.200例偏侧面肌痉挛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调查[D].浙江大学.2013

[10].王乃英,张璟义.去皮层状态下两侧肢体肌痉挛程度的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

论文知识图

最新的Bobath理论与未来发息同步误差e1变化图肉毒毒素在神经肌肉的结合人体力学分析模型肌肉收缩的神经控制自肌梭向脊髓传入的...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标签:;  ;  ;  ;  ;  ;  ;  

肌痉挛状态论文_李雪,宋玉娇,洪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