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桂栓(河南省夏邑县中医院护理部4764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法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护理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护理,其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7.5%、22.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5%、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糖尿病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及中医辨证护理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病风险。
【关键词】糖尿病高龄中西医结合护理生活质量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一种代谢异常综合征,以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为主要特征,其因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影响[1]。该病尤好发于高龄人群(≥60岁),而且因高龄老人身体素质、疾病耐受能力及抗病能力显著衰退,其危害尤为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可并发耳聋、水肿、中风等并发症[2]。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理机制主要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3],本研究即基于该病的中医病理,对我院部分高龄糖尿病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与中医辨证护理相结合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以观察该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现将本次研究方法、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80例高龄糖尿病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06月至2011年06月期间,我院所诊治病例;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9.5±4.9)岁;病程1.5~19年,平均(9.7±3.3)年;空腹血糖≥7.0mmol/l,平均(9.1±2.4)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平均(12.3±2.1)mmol/l;中医分型:肺热伤津型24例、胃热炽盛型29例、阴阳两虚型27例;以上患者均确诊为II型糖尿病患者,且无其他严重性身心疾患。
按患者自愿原则,将上述80例高龄糖尿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予以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护理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经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规护理予以对照组患者用药护理、饮食控制、健康教育、适度运动、自我监测等一系列糖尿病常规护理措施。
1.3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中医分型及具体病情予以中医辨证护理:⑴肺热伤津型糖尿病老龄患者的护理,该分型患者多伴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多而频、、苔黄或燥等临床症状,因此,应在“生津止渴、润肺清热”的护理原则下,予以清淡饮食,并忌食辛辣、肥甘以行益气养阴之功效;同时应根据病人不同心理,加强心理护理及指导,以消除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息。⑵胃热炽盛型糖尿病高龄患者的护理,该分型患者多伴多食善饥、消瘦乏力、大便干燥、口渴多尿等临床症状,因此,应在“清胃泻火、滋养阴液”的互利原则下,予以节制饮食,忌食辛辣、烟酒、烤熏之品,多食杂粮,便秘者应多食蔬菜;该型患者因肝气郁结,多脾气暴躁,因此应针对性予以心里知道,以克服其情志影响。⑶阴阳两虚型糖尿病高龄患者的护理,该分型患者多伴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形寒畏冷、口干思饮、小便频数等临床症状,因此,应在“滋阴清热、固肾潜阳、温阳滋肾”的原则下,予以合理的饮食指导,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并发症发病情况,及时报告临床医师;该型患者由于病情迁延难愈,多存在灰心、失望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加强该方面的心理护理,以避免脏腑功能失调而加重病情。
1.4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采用WHOQOL-100量表评定,分别从患者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等6个领域予以考核,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1.5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经检验,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护理,其生活质量评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体会
糖尿病主要是因患者机体阴虚、五脏柔弱,又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多年临床研究证明,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普遍具有较好临床疗效[4]。高龄糖尿病患者因病情、机体素质退化、西药药物耐受等原因,更是需要以调养为主的中医药治疗及护理[5]。本研究即对我院部分高龄糖尿病患者予以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护理,针对患者具体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情况,将中医辨证观贯穿于护理始终。研究结果亦表明,中西医结合护理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还可切实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莉,李阳春,游凌,等.糖尿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1):1313-1314.
[2]徐小萍.糖尿病中医治疗[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
[3]李月娣.糖尿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7):54.
[4]易先忠.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6):7-8.
[5]李善姬,赵国晶,王立山,等.中西药联用治疗老年糖尿病6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