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脉冲澄清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向流炭吸附脉冲澄清池,排泥方式和参数,流量配比,节能减排
脉冲澄清池论文文献综述
于益群,方自毅,何凤华,李建科,张怡然[1](2017)在《上向流炭吸附脉冲澄清池优化运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上向流炭吸附脉冲澄清池的工作原理,确定了适合脉冲澄清池运行的排泥方式——流量配比方式,通过不同水质期引滦原水混凝试验测定的污泥沉降比,计算出脉冲澄清池初始化完成时间和排泥运行参数值,为可编程逻辑控制系统中的参数设定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排泥自动化运行和节能减排的优化运行目标。(本文来源于《给水排水》期刊2017年06期)
曹井国,宁立群,林玉科,韩非,于俊利[2](2015)在《pH值对脉冲澄清池运行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pH值对脉冲澄清池出水水质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运行情况以及试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控制池内水体的pH值在6.8~7.2范围内,可使脉冲澄清池稳定运行,出水浊度在3 NTU以下;当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石灰为助凝剂时,二者投加量的质量比控制在(3∶1)~(4∶1)之间,可满足池内水体pH值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5年17期)
刘翠云,董朝阳,张路[3](2014)在《南京市某水厂脉冲澄清池改造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脉冲澄清池的运行现状和弊端,提出了将其改造为栅条絮凝/斜管沉淀池的两套不同方案,详细介绍了方案设计内容,并从运行效果、生产调度和经济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说明方案一在以上各方面更有优势,在水厂工艺衔接、转换方式上更灵活,是值得推荐的改造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24期)
湛润生[4](2014)在《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斜管脉冲澄清池具有出色的絮凝反应能力,池型适应能力强、操作灵活、维护工作简捷、可靠性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发展。文章结合广州城郊某水厂选用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进行了阐述。(本文来源于《城镇供水》期刊2014年06期)
刘建立[5](2014)在《脉冲澄清池出水浊度高的原因及技改小结》一文中研究指出0前言湖北潜江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现有新、老2套生产装置,生产能力为650 kt/a总氨、800 kt/a尿素、100 kt/a碳酸氢铵、60 kt/a精甲醇、150 kt/a二甲醚。2011年5月投运的1套800 m3/h水预处理装置设计出水浊度≤10 NTU,虽经多次调试、技改一直未达到设计要求。1存在问题1.1设计与安装改良脉冲澄清池(20.0 m×15.0 m×7.2 m,(本文来源于《小氮肥》期刊2014年06期)
王雪峰[6](2013)在《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技术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新建2 500 m3高炉工业用水要求,将1#钟罩式脉冲澄清池从工艺、土建、电气等各方面着手进行二次改造。改造流程采用管道静态混合器-折板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工艺组合方式。改造后设计产水量恢复到2 500 m3/h,混凝沉淀池出水SS的质量浓度低于20 mg/L,浊度低于10 NTU,出水水质、水量能够满足厂内新增设备后生产用水要求。(本文来源于《工业用水与废水》期刊2013年04期)
安京涛,周念列[7](2013)在《斜管脉冲澄清池工艺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斜管脉冲澄清池的工艺原理、构造组成及设备配置。该工艺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净水厂叁期工程(15万m3/d)中运行良好。其工艺具有出色的絮凝反应能力;采用水力控制,节省动力设备,节约能耗;池体结构简单,池型适应能力强;操作灵活,维护工作简捷,可靠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3年S1期)
黄继华[8](2012)在《微涡流絮凝/斜管沉淀技术用于脉冲澄清池的改造》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采用微涡流絮凝/斜管沉淀工艺解决脉冲澄清池出水水质差、处理能力不足、效率低的难题。实施上述改造后,脉冲澄清池的处理水量提高20%,年平均浊度<5NTU,药剂消耗<15 g/m3。(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2年02期)
龚丽[9](2011)在《钟罩式脉冲澄清池高效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脉冲澄清池在原水澄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占地面积小、生产效率高、混合充分、布水均匀、无水下机械设备等优点,六十年代开始在国内应用,七十年代曾在全国各地推广。然而,由于脉冲澄清池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发生出水浊度超标的情况,并且随着用水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水处理设备已不胜负荷。因此,对脉冲澄清池进行高效化研究,以提高其出水水量和出水稳定性十分必要。本研究从增设斜管入手,来探讨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出水潜力;从中央渠气水分离的条件出发,分析了一定直径的气泡在中央渠中顺利上浮时脉冲澄清池所允许的最大运行负荷;并探讨了在最大运行负荷条件下配水系统、集水系统、污泥浓缩系统的最佳参数。主要试验结果和优化结果如下:根据浅池理论,在钟罩式脉冲澄清池内增设斜管,用以提高系统运行负荷和运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低浊度水和中浊度水而言,增设斜管后的叁倍流量负荷出水浊度曲线与传统池子一倍流量负荷出水浊度曲线基本持平,也就是说,增设斜管后运行负荷可以提高到原来的3倍左右。从试验结果中还可以看出,增设斜管后耐浊度冲击能力提高到原来的2.5倍以上;耐流量冲击能力提高到原来的4.5倍以上,因此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在Mendelson经验公式和Collins修正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可视化试验装置,对中央渠内气水分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中央渠内水流速度小于0.231m/s时,db≥1.5mm的小气泡可以在进入配水支管之前顺利上浮。为优化中央渠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基于以上试验结果,编制VBA计算程序,对钟罩式脉冲澄清池各部分结构进行优化。在总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充分挖掘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潜力,选出最优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原1000m3/h钟罩式脉冲澄清池,池顶标高由4.8m提高到5.8m,污泥浓缩室占比由15%扩大到19%,优化后水量可望达到2200m3/h。最后,根据优化计算所确定的基本参数,绘制高效化后的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CAD通用图集,为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1-01-19)
余海静[10](2009)在《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安装与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某酒厂300 m3/h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施工与调试,介绍施工中预留预埋、设备安装及调试运行的一些经验及要点,并提出了以后施工及调试中的注意事项。(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09年10期)
脉冲澄清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pH值对脉冲澄清池出水水质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运行情况以及试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控制池内水体的pH值在6.8~7.2范围内,可使脉冲澄清池稳定运行,出水浊度在3 NTU以下;当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石灰为助凝剂时,二者投加量的质量比控制在(3∶1)~(4∶1)之间,可满足池内水体pH值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脉冲澄清池论文参考文献
[1].于益群,方自毅,何凤华,李建科,张怡然.上向流炭吸附脉冲澄清池优化运行研究[J].给水排水.2017
[2].曹井国,宁立群,林玉科,韩非,于俊利.pH值对脉冲澄清池运行效果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5
[3].刘翠云,董朝阳,张路.南京市某水厂脉冲澄清池改造方案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4
[4].湛润生.斜管脉冲澄清池的运行与管理[J].城镇供水.2014
[5].刘建立.脉冲澄清池出水浊度高的原因及技改小结[J].小氮肥.2014
[6].王雪峰.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技术改造[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3
[7].安京涛,周念列.斜管脉冲澄清池工艺简述[J].市政技术.2013
[8].黄继华.微涡流絮凝/斜管沉淀技术用于脉冲澄清池的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12
[9].龚丽.钟罩式脉冲澄清池高效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1
[10].余海静.钟罩式脉冲澄清池的安装与调试[J].酿酒科技.2009
标签:上向流炭吸附脉冲澄清池; 排泥方式和参数; 流量配比; 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