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塞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

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塞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

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塞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00例急性脑梗塞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从住院到出院延续追踪护理3个月后随访统计患者护理有效的几率以及(SAS、SDS)的改善效果,随访护理过程中患者对护理满度的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发现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能够(自行进食、行为自主、搀扶行走)的肢体恢复有效几率为97.5%,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7.5%;护理3月后随访调查得知,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常规组患者优;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过程表示满意的人数为195例,其满意度为97.5%,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89%,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塞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康复护理;急性脑梗塞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效果;影响

引言

急性脑梗塞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是因脑组织局部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病变。目前急性脑梗塞已经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高发病,且该病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修复患者损伤细胞及神经,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是目前治疗该病的研究重点。药物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常用方案。研究发现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早期神经损伤具有可逆性,通过有效的处理过程可促进神经修复,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400例急性脑梗塞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普通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常规组,其中男114例,女86例,组中年龄上限61岁,下限85岁,平均(73.0±8.8)岁;观察组,其中男131例,女69例,组中年龄上限64岁,下限87岁,平均(75.5±8.4)岁,所有患者均存在头晕、恶心、肢体麻木、言语障碍等症状,统计资料不具差异性,P<0.05。

1.2方法

常规组进行普通护理,如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具体为:从远端向膝下平滑,5~10次/组,训练时保持脚跟着地。①上肢训练。在训练上肢的时候,可进行被动及辅助肩肘屈曲以及伸展、手腕部屈曲等训练,还可进行分离运动帮助对上肢屈肌进行训练;在训练下肢的时候,训练膝关节屈曲,髋关节控制情况等。②下肢训练。下肢训练。从被动训练逐渐向主动训练扩展,先指导患者足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抗阻训练,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屈膝状态下,足部支撑,进行抬臀训练,使骨盆水平,根据患者实际训练情况增加难度,逐步转为选择性运动;患者采取健侧卧位,使其患肢足底抵墙进行伸屈训练,训练过程中对患者大腿后部拍打,促进自主运动;病情改善后,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使下肢在床沿下垂,随后进行膝关节伸屈训练,训练时避免出现臀部抬高状况;患者采取坐位时,进行膝关节主动伸屈训练,或实施患足底接触地面,从远端向膝下平滑,5~10次/组,训练时保持脚跟着地。③肌张力调节。患者处于软瘫期时,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关节牵拉挤压、拍打等方式改善肌张力,随肌张力逐步提升,对患者进行健肢抗痉挛、患肢负重、牵伸等相关治疗,以改善其肌张力。④坐起训练。指导患者采取侧卧位,并采用单手辅助进行坐立训练;患者可独立坐起后,指导其进行坐位平衡训练,坐起后保持正确坐姿,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⑤站立训练。在患者可进行床边坐起后,指导其进行站立训练,先由医护人员及家属辅助患者站立,再引导其进行自主站立,并逐渐延长站立时间,进行站立平衡训练等。⑥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自主穿衣、刷牙洗脸、梳头、吃饭及如厕训练等。所有训练过程均保证患者处于无痛状态,根据患者实际恢复状况调整其训练量及训练时间,避免患者过度劳累。⑥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康复训练。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与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进一步使其有效树立康复信念。⑦早期吞咽护理:配合家属完成护理工作,熟悉患者的进食习惯,制定规律的进食时间。吞咽护理时为了促进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应及时调整患者的坐姿,使身体微微向前倾,保持最佳的吞咽姿势。进食时避免讲话,防止食物误吸[3]。再此基础上展开(早期心理干预、早期行为干预、运动康复护理)等多种干预方式[4]。(上述训练的总时间3个月。

1.3观察指标及效果评价标准

观察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并进行评价与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结果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恢复有效率

行早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高于常规组87.5%,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肢体护理有效率

3讨论

脑梗塞疾病在临床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干预,会对其生活质量以及家庭幸福等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治疗中,则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其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便于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当生命体征稳定之后,48h之内进行康复治疗,可帮助促进神经细胞更好的形成突触,并重新组合神经功能,帮助改善肢体功能。经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刺激中枢轴突侧枝生长,重组大脑功能,一定程度恢复支配神经功能,对脑代谢进行调节,恢复脑血流量。通过早期康复训练还可改善心脏功能而促进血流改善;早期康复训练通过改善血液循环,也可一定程度促进脑血流改善,缓解脑细胞功能障碍,更好恢复相关功能。在患者发病后及早开展功能锻炼,疗效明显优于发病7d后。可见,发病7d内开展康复治疗疗效更为显著。脑梗塞患者治疗及早介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细胞和脑组织、血流量,还能对脑功能进行有效的完善,促进功能恢复。

本文结合400例脑梗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能够(自行进食、行为自主、搀扶行走)的肢体恢复有效几率为97.5%,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7.5%;护理3月后随访调查得知,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常规组患者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塞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柯秦.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5):233+236.

[2]新巴亚尔.急性脑梗塞的早期康复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6):94.

[3]李双仙,邓惠琼.急性脑梗塞机械取栓患者的快速康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9):22+26.

[4]贾云玲,阮婷婷.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24(22):106-107.

[5]程利媛.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3):26+31.

标签:;  ;  ;  

探讨康复护理对改善急性脑梗塞死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效果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