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慢波系统论文_陆麒如,张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螺旋慢波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螺旋线,毫米波,系统,色散,特性,结构,介质。

螺旋慢波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陆麒如,张琳[1](2019)在《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ANSYS软件对大功率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进行了热仿真与分析。首先给出了慢波系统热分析模型,其中包括慢波系统的结构模型、边界条件以及热耗分布;然后给出了慢波系统界面热阻研究,包括实测的无氧铜与氧化铍直接接触界面热阻以及螺旋线与夹持杆之间、夹持杆与管壳之间不同接触热阻条件下的螺旋线温度研究;最后得到通过减小螺旋线与夹持杆之间、夹持杆与管壳之间接触热阻能够使得螺旋线温度由原来的1034℃高温状态降低到350℃以下正常状态。(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汪锦言,张劲,孙小菡[2](2018)在《接触热阻对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慢波系统温度分布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新型的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仿真分析了该行波管中螺旋线和夹持杆间接触热阻对螺旋线温度分布的影响,得到了螺旋线末端平均温度与接触热阻间关系,提出了保持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正常工作的接触热阻范围。为确定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的螺旋线与夹持杆间接触热阻、建立合理的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热状态分析模型,提供了可信的参数。(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3)

王国东[3](2016)在《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热分析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是电子对抗、遥感、雷达、以及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电子器件,螺旋线慢波系统是该类行波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散热性能是影响行波管正常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螺旋线慢波系统热分析问题,为提高慢波系统散热性能提供科学分析依据。本文首先基于热传导理论建立了慢波系统螺旋线、夹持杆和管壳传热分析模型以及螺旋线与夹持杆、夹持杆与管壳间热阻分析模型。接着,针对螺旋线慢波系统工作态时动态电子注状态,考虑到电子枪区、慢波系统动态电子注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分别建立了两个区的动态电子注热分析模型;对慢波系统叁分之一区建立了动态电子注的热辐射模型;分析了工作状态时动态电子注对行波管慢波系统各部件热辐射影响。然后,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行波管慢波系统分别进行了稳态和瞬态热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有着良好的一致。最后,基于FBG温度传感器与热电偶阵列的螺旋线慢波系统界面热阻测试方案,研制出螺旋线便捷加电式界面热阻测试系统样机,实际能够测出慢波系统的界面热阻。实测结果与理论分析、ANAYS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后表明,所建理论模型与热阻测试结果一致,为建立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热分析平台模型提供可靠的参数。(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6-05-24)

肖清,魏彦玉,刘鲁伟,廖雷,徐进[4](2014)在《V波段新型夹持杆螺旋线慢波系统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V波段新型夹持杆螺旋线慢波系统。运用HFSS软件计算了新型慢波系统的高频特性,与传统慢波系统的高频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夹持杆内金属块各尺寸参数对新型慢波系统高频特性的影响。用2.5维大信号互作用程序对其注-波互作用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工作电压和电流分别为9.3kV和75mA时,最佳金属块尺寸时新型慢波系统的整管在56~64GHz频率范围内输出功率大于60 W,增益大于54dB,电子效率大于8%。(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4年06期)

成红霞,刘逸群,黄鹏潮,史一文,李晓峰[5](2013)在《动态相速双渐变技术在高效率空间行波管螺旋线慢波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一种提高空间行波管电子注与高频场互作用效率的技术,即动态相速双渐变技术,通过对具有动态速度渐变特性的注一波互作用的理论分析、CAD计算获得了渐变螺距慢波系统的互作用效率和输出功率,结合样管实验的对比,验证了双渐变技术在提高慢波系统互作用效率并减小相位失真的可行性,为高效率空间行波管的设计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华东叁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10-18)

韩勇,刘燕文,丁耀根,刘濮鲲[6](2012)在《螺旋线行波管中慢波系统散热性能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慢波系统的散热性能对改善螺旋线行波管的各项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叙述了在慢波系统的散热性能影响因素和改进手段方面的研究结果。介绍了新型装配方法和金刚石材料在慢波系统制备中的应用,对各种方法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新方法和新材料的采用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性能,促进了更高性能的行波管的研制。(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徐明星,吴立恒[7](2011)在《螺旋线慢波系统的参数模拟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管是微波、毫米波电真空器件中的最重要器件之一,主要包括速调管、行波管等.慢波结构则是微波管器件中的进行注波互作用并实现换能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微波管的性能.本文通过对矩形夹持杆型螺旋慢波结构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利用相应的慢波系统模拟仿真软件,对不同结构参数对慢波结构系统的影响做了相应的研究分析,得出了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以及耦合阻抗随慢波结构参数变化的一般规律.(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郝保良,黄明光,刘濮鲲,肖刘,刘韦[8](2011)在《理论分析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导体和介质损耗》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基于夹持杆分层螺旋带模型和3维电磁场模型分析,详细研究了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的导体和介质损耗。螺旋带模型中介质损耗考虑为纵向传播常数的虚部,给出电磁场的解析解,导体损耗由螺旋线和管壳表面的面电流不连续性获得。3维电磁场模型分析通过本征模法,求解单周期结构的品质因数和周期储能,获得有限导电率导体和夹持杆陶瓷损耗角带来的慢波系统高频损耗。结果表明,毫米波段螺旋线的导体损耗和夹持杆的介质损耗远大于管壳导体损耗,介质损耗与陶瓷损耗角呈线性关系,对高频损耗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梁友焕,李镇远,冯进军[9](2010)在《螺旋线慢波结构色散特性与耦合阻抗测量系统误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作者研制的"螺旋线慢波结构冷特性自动测量系统"的补充,给出了此类系统测量误差的详细理论分析,并对典型数据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色散特性(相光速比)的测量误差可小于0.5%,基波耦合阻抗的测量误差则可达15%。(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0年04期)

郝保良,黄明光,刘濮鲲,肖刘,刘韦[10](2010)在《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高频损耗》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夹持杆分层螺旋带模型和叁维电磁场分析研究了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的导体和介质损耗。螺旋带模型中介质损耗考虑为纵向传播常数的虚部,给出螺旋带中电磁场的解析解,导体损耗由螺旋线和管壳表面的面电流不连续性获得。叁维电磁场分析通过本征模法,求解单周期结构的品质因数和周期储能获得有限导电率导体和夹持杆陶瓷损耗角带来的慢波系统高频损耗。结果表明,毫米波段螺旋线的导体损耗和夹持杆的介质损耗远大于管壳导体损耗,介质损耗与陶瓷损耗角呈线性关系,对高频损耗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0年S1期)

螺旋慢波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新型的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仿真分析了该行波管中螺旋线和夹持杆间接触热阻对螺旋线温度分布的影响,得到了螺旋线末端平均温度与接触热阻间关系,提出了保持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正常工作的接触热阻范围。为确定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的螺旋线与夹持杆间接触热阻、建立合理的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行波管热状态分析模型,提供了可信的参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螺旋慢波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陆麒如,张琳.大功率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热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19

[2].汪锦言,张劲,孙小菡.接触热阻对末端六夹持杆螺旋线慢波系统温度分布影响分析[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3].王国东.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热分析技术[D].东南大学.2016

[4].肖清,魏彦玉,刘鲁伟,廖雷,徐进.V波段新型夹持杆螺旋线慢波系统的模拟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4

[5].成红霞,刘逸群,黄鹏潮,史一文,李晓峰.动态相速双渐变技术在高效率空间行波管螺旋线慢波系统设计中的应用[C].第八届华东叁省一市真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

[6].韩勇,刘燕文,丁耀根,刘濮鲲.螺旋线行波管中慢波系统散热性能的研究进展[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2

[7].徐明星,吴立恒.螺旋线慢波系统的参数模拟及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郝保良,黄明光,刘濮鲲,肖刘,刘韦.理论分析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导体和介质损耗[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

[9].梁友焕,李镇远,冯进军.螺旋线慢波结构色散特性与耦合阻抗测量系统误差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10

[10].郝保良,黄明光,刘濮鲲,肖刘,刘韦.毫米波螺旋线行波管慢波系统高频损耗[J].微波学报.2010

论文知识图

不同螺距螺旋慢波系统的阻抗特...不同螺距螺旋慢波系统的衰减特...不同螺距螺旋慢波系统的阻抗特性不同螺距螺旋慢波系统的色散曲...不同螺距螺旋慢波系统的衰减特性不同螺距螺旋慢波系统的色散曲线

标签:;  ;  ;  ;  ;  ;  ;  

螺旋慢波系统论文_陆麒如,张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