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节点连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点,螺栓,梁柱,构件,钢筋,钢结构,框架。
节点连接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中,魏振宇[1](2019)在《装配式建筑节点干式连接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装配式建筑能够快速兴起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现阶段常用的干式连接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述,结合案例阐述了装配式建筑干式连接的优点及安装中的缺点,并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装配式建筑干式连接技术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2期)
张文元,刘辰辰,丁玉坤,杨奇勇[2](2019)在《木结构主次梁新型挂钩件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新型木结构主次梁新型金属挂钩件连接节点的受力机理,参照ASTM针对挂钩件的测试标准,进行了8个模型的竖向加载静力试验,得到了节点承载力与主、次梁相对变形曲线和2种典型破坏模式.建立了新型挂钩件节点的ABAQUS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和试验现象对照,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该模型对挂钩件节点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挂钩件翼缘厚度和宽度对节点抗剪极限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对挂钩件节点进行详细受力分析,提出了该新型挂钩件节点的简化受力模型,推导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段留省,周天华,苏明周[3](2019)在《高强钢芯筒-螺栓连接钢管柱节点静力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现有钢管柱节点单边螺栓锚固不足和操作复杂的问题,提出高强钢芯筒-螺栓连接副装配式节点,连接副由内置于钢管柱的高强钢芯筒和常规高强螺栓组成.为考察这种新型节点的静力性能,对6个1∶1足尺钢管柱框架边节点进行单调加载试验,研究变量为钢芯筒类型、筒壁厚度、螺栓直径、钢梁端板厚度.重点分析节点关键部位的应力变化、变形能力、破坏模式、螺栓拉力和节点类型.结果表明:试件均为半刚性节点、梁端塑性铰破坏机制,封闭型芯筒厚度与螺栓直径相当时可以满足梁柱刚接的强度条件;节点域变形很小可以忽略,芯筒转动变形对节点转动影响不超过10%;钢梁端板与柱的间隙随着芯筒厚度减小而快速增长,螺栓有拔出趋势,连接副的抗拉设计值可按钢板螺纹抗拉承载力的70%取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建斌[4](2019)在《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钢结构是一种新型民用建筑结构,相较于传统的混凝土式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安装速度快、抗震性好、经济实用等优势,因此,在我国的建筑市场非常受欢迎。梁柱的连接节点是装配式钢结构的关键组成部分,论文对装配式钢结构中梁柱的连接节点进行研究,对提升钢结构建筑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来源于《工程建设与设计》期刊2019年22期)
林谷,黄泽,刘津成[5](2019)在《装配式混凝土梯梁新型双钢企口连接节点施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梯梁一般采用现浇的方式,其影响楼梯周边安装进度以及造成工序交叉不便,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钢企口连接节点做法,运用于预制梯梁与预制竖向构件之间连接。此连接节点可解决现浇梯梁所造成的的预制斜梯段的进度滞后问题,可实现梯梁无支撑施工及干式连接,降低施工难度,且结合具体项目节点运用有限元计算分析,可满足梯梁抗扭受力要求,可用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朱东烽,颜新星,张伟生,解金辉,张绮珑[6](2019)在《基于一种新型钢连接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建筑工业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靠的装配式节点连接技术,是保障装配式建筑实施的关键。云浮市新兴县惠能小学装配式午休楼工程创新性地采用一种新型预制钢连接节点,通过深入地研究节点连接可行性、精细化深化设计和生产管理、系统化节点施工技术等方式,顺利完成了该新型预制钢连接节点的落地应用。主要结合具体工程项目实施,对节点连接形式、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经实践证明,该节点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受力明确,强度刚度大,具备自支撑体系,施工方便,效率高,绿色环保等特点。通过有效的施工控制,节点体系能推广和应用于装配式项目中,尤其适用于跨度较大、施工工期较紧的公共装配式建筑项目。(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裴行凯,麦家儿,何冠鸿,郭佳奇[7](2019)在《装配式地铁车站二次结构构件连接节点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接头连接方式能很大程度上决定装配式结构的整体力学性能。以广州某装配式地铁车站项目为背景,采用钢板焊接及钢筋接驳器套筒连接的方式,对装配式地铁车站二次结构构件连接节点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建立连接节点的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两种不同连接方式(接驳器连接及钢板连接)受力性能的差异,以及预埋钢板位置偏差对结构整体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优化后的连接节点设计能显着提高预留钢板的可利用率,施工误差兼容性高,可有效解决预留接驳器受施工因素影响大的问题;②与传统钢筋连接方式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节点采用钢板连接方式能明显提高节点的强度和刚度,其受力性能优于接驳器连接;③钢板连接加腋仅能在较小程度上优化节点受力。(本文来源于《广东土木与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杨博伦,陈小波,王文超[8](2019)在《提升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质量的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建筑行业中,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仍为主要的建造形式。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及绿色施工要求越来越高,其缺点越来越明显,如材料损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开裂渗漏严重、劳动力需求大等。装配式建筑可一定程度上取代传统现浇结构建筑,其具有如下优势:①工厂化生产,材料损耗小,绿色环保,产品质量有保障,能有效减少开裂渗漏等质量问题;②施工装配化,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人需求量;③预制构件大多采用将防水、保温、结构一体成型性能完善的一体化制造工艺,减少浪费,缩短工期。(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22期)
常海东,郭民,廖志毅,苏铠,周健芝[9](2019)在《某超高层钢结构与钢筋连接节点深化设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厦门英蓝国际金融中心钢结构与钢筋连接节点的分析,运用AutoCAD及Takla structure软件对复杂节点进行深化设计,解决了项目施工的难题,保证了工程施工的质量,为后续相似类型的建筑施工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22期)
吴晓鸣,何宇辰,袁睿[10](2019)在《户内变电站钢框架新型全螺栓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户内变电站钢框架结构新型全螺栓连接节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框架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柱壁厚度和梁端翼缘套板厚度这两个参数对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节点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可以满足户内变电站钢结构建筑设计需要;方钢管柱截面高厚比在25左右较为合适,增加梁端翼缘套板厚度能显着提高节点极限承载力和抗震能力。(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11期)
节点连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新型木结构主次梁新型金属挂钩件连接节点的受力机理,参照ASTM针对挂钩件的测试标准,进行了8个模型的竖向加载静力试验,得到了节点承载力与主、次梁相对变形曲线和2种典型破坏模式.建立了新型挂钩件节点的ABAQUS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和试验现象对照,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该模型对挂钩件节点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挂钩件翼缘厚度和宽度对节点抗剪极限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对挂钩件节点进行详细受力分析,提出了该新型挂钩件节点的简化受力模型,推导了节点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和破坏模式的判别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点连接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泽中,魏振宇.装配式建筑节点干式连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9
[2].张文元,刘辰辰,丁玉坤,杨奇勇.木结构主次梁新型挂钩件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3].段留省,周天华,苏明周.高强钢芯筒-螺栓连接钢管柱节点静力性能试验[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4].李建斌.装配式钢结构梁柱连接节点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
[5].林谷,黄泽,刘津成.装配式混凝土梯梁新型双钢企口连接节点施工技术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
[6].朱东烽,颜新星,张伟生,解金辉,张绮珑.基于一种新型钢连接节点的装配式混凝土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
[7].裴行凯,麦家儿,何冠鸿,郭佳奇.装配式地铁车站二次结构构件连接节点性能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19
[8].杨博伦,陈小波,王文超.提升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节点连接质量的研究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
[9].常海东,郭民,廖志毅,苏铠,周健芝.某超高层钢结构与钢筋连接节点深化设计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19
[10].吴晓鸣,何宇辰,袁睿.户内变电站钢框架新型全螺栓连接节点力学性能研究[J].安徽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