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浸锌处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浸锌,镁合金,化学镀镍,前处理
浸锌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戴诗行,邵忠财,郭丽华[1](2018)在《浸锌前处理对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浸锌前处理对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硫酸锌、氟化钠、碳酸钠、焦磷酸钠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得到最优浸锌配方为:ZnSO_4·7H_2O 30g/L,Na_2CO_34g/L,Na_4P_2O_7·10H_2O 115g/L,NaF 5g/L,温度65℃,时间10min。在最优浸锌配方下得到的化学镀镍层较厚,均匀平滑,呈胞状结构。由极化曲线得出化学镀镍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比基体的小,耐蚀性提高。(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环保》期刊2018年03期)
管秀荣,朱宏达,史敬伟,邵忠财,戴诗行[2](2018)在《镁合金浸锌前处理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出镁合金浸锌前处理的处理液络合剂及工艺条件。方法研究镁合金浸锌前处理处理液的络合剂,确定出适用的络合剂,并在最佳络合剂的条件下,研究前处理液pH值和温度的变化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化学镀镍层进行耐蚀性评价,并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确定出最佳络合剂和工艺条件。结果通过对镀镍层厚度的测量及SEM微观形貌观测,确定最优的前处理液络合剂为苹果酸。在该条件下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10,温度80℃。所制得的化学镀镍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6 V,与镁合金基体的腐蚀电位-1.47 V相比,提高了0.87 V,腐蚀电流密度由镁合金基体的1.26×10~(-4) A/cm~2下降到1.26×10~(-6) A/cm~2,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镀层的钝化区间在-0.6~0.2 V,且结合力好,外形美观。结论镁合金浸锌前处理处理液的最佳络合剂为苹果酸,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温度80℃。(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马静,李强,李永刚,李扬[3](2015)在《Zr-8.8Al合金化学镀前浸锌处理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锌法对Zr-8.8Al合金进行了化学镀前处理,研究了浸锌液配方及工艺对化学镀Ni-P镀层显微结构、显微硬度、抗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室温下二次浸锌处理90 s浸锌层均匀致密;浸锌后进行化学镀处理获得的Ni-P镀层为非晶结构,胞状结构,与基体结合良好。与裸材相比,室温下浸锌液为:Zn SO4 280 g/L、Na OH 20 g/L、Na NO42 g/L、KNa C4H4O6 20 g/L,一次浸锌处理60 s,二次浸锌30 s获得的Ni-P镀层显微硬度提高了80%,在3.5%Na Cl(质量分数)溶液中自腐蚀电位发生正移,极化腐蚀后镀层较完整,保护性较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5年02期)
严叶冬,徐建新[4](2013)在《钢结构件热浸锌处理后出现表面裂纹原因及防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结构件热浸锌处理是对其表面的一种长期有效的防腐处理过程,对钢结构件的表面质量的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批式溶剂法进行的钢结构件热浸锌处理,其表面裂缝状况等会受到热镀锌工艺、构件基本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文中主要分析了钢结构件在热浸锌处理之后形成表面裂缝的原因,并对其防范措施作了相应的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3年01期)
沟引宁,张黎明[5](2012)在《前处理工艺对AZ31镁合金浸锌层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浸锌是镁合金电镀与化学镀之前的重要工艺,浸锌层的质量直接影响电镀层或化学镀层的性能。本工作采用扫描电镜(SEM)、动电位极化曲线等方法研究了酸洗和活化工艺对镁合金浸锌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的酸洗工艺为:30ml/L 65%HNO3+0.5g/L硫脲,室温,时间20s;最优的活化工艺为:375ml/L HF(40%),室温,时间10min;经优化工艺前处理浸锌后能够得到晶粒细小均匀的浸锌层,而且浸锌层与基体结合良好,耐蚀性优良。(本文来源于《腐蚀与防护》期刊2012年08期)
杨小勇,薛笋静,崔兵,张玮[6](2012)在《浸锌废水中氰化物和络合镍的处理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镀在表面前处理过程中产生一股浸锌废水,该浸锌废水中含有氰化物和高浓度的络合镍,采用常规的碱性氯化法难以使氰化物和镍达标;本文采用双氧水辅以硫酸铜为催化剂对某灯头电镀厂产生的浸锌废水进行处理研究。(本文来源于《能源环境保护》期刊2012年03期)
田瑞斌[7](2012)在《钢结构件热浸锌处理后出现表面裂纹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某海外工程钢结构件整体热镀锌后部分焊缝及焊缝热影响区产生裂纹的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焊接》期刊2012年05期)
刘凤芹,杨升,单鹏[8](2009)在《镁合金表面前处理浸锌工艺及电镀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点研究了镁合金前处理过程中浸锌工艺参数对浸锌效果的影响及电镀时电流密度对铝镀层品质的影响。利用SEM及EDS分析了浸锌层及镀层的表面形貌、断面形貌,结合力学性能和成分分析,确定了镁合金前处理方案及后序电镀时的电流密度。结果表明,选取ZnSO4-K4P2O7体系浸锌液浸锌,在75℃时浸锌7min可以得到较好的浸锌层,电镀时采用为3.5~4.0A/dm2的电流密度得到的铝镀层结合性能好、均匀致密、纯度高。(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09年09期)
张万贞,余百年,赵明[9](1997)在《热浸锌处理对低合金高强度钢抗H_2S腐蚀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热浸锌处理的高强度Cr-Mo钢,在超出NACE制定的在H_2S介质中使用的合金钢HRC≤22的标准时,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而且通过热浸锌处理所形成的化学结合层,具有一定的附着力,适用于H_2S腐蚀环境下工作.(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期刊1997年03期)
王宏英[10](1996)在《铝及铝合金电镀前的浸锌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从实际生产应用出发,总结出铝及铝合金电镀铜、镍、铬前的浸锌处理,为铝、铝合金电镀进行稳定性和批量生产提供了点滴经验。(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1996年01期)
浸锌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优化出镁合金浸锌前处理的处理液络合剂及工艺条件。方法研究镁合金浸锌前处理处理液的络合剂,确定出适用的络合剂,并在最佳络合剂的条件下,研究前处理液pH值和温度的变化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采用电化学测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化学镀镍层进行耐蚀性评价,并对其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确定出最佳络合剂和工艺条件。结果通过对镀镍层厚度的测量及SEM微观形貌观测,确定最优的前处理液络合剂为苹果酸。在该条件下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10,温度80℃。所制得的化学镀镍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6 V,与镁合金基体的腐蚀电位-1.47 V相比,提高了0.87 V,腐蚀电流密度由镁合金基体的1.26×10~(-4) A/cm~2下降到1.26×10~(-6) A/cm~2,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2个数量级。镀层的钝化区间在-0.6~0.2 V,且结合力好,外形美观。结论镁合金浸锌前处理处理液的最佳络合剂为苹果酸,最佳工艺条件为pH=10、温度8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锌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1].戴诗行,邵忠财,郭丽华.浸锌前处理对镁合金化学镀镍的影响[J].电镀与环保.2018
[2].管秀荣,朱宏达,史敬伟,邵忠财,戴诗行.镁合金浸锌前处理对化学镀镍层的影响[J].表面技术.2018
[3].马静,李强,李永刚,李扬.Zr-8.8Al合金化学镀前浸锌处理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5
[4].严叶冬,徐建新.钢结构件热浸锌处理后出现表面裂纹原因及防范分析[J].科技资讯.2013
[5].沟引宁,张黎明.前处理工艺对AZ31镁合金浸锌层性能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2012
[6].杨小勇,薛笋静,崔兵,张玮.浸锌废水中氰化物和络合镍的处理研究与应用[J].能源环境保护.2012
[7].田瑞斌.钢结构件热浸锌处理后出现表面裂纹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焊接.2012
[8].刘凤芹,杨升,单鹏.镁合金表面前处理浸锌工艺及电镀铝研究[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9
[9].张万贞,余百年,赵明.热浸锌处理对低合金高强度钢抗H_2S腐蚀性能的影响[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1997
[10].王宏英.铝及铝合金电镀前的浸锌处理[J].表面技术.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