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罗基部落论文-尚彦军

切罗基部落论文-尚彦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切罗基部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切罗基部落,文化,复兴,文化遗产

切罗基部落论文文献综述

尚彦军[1](2016)在《美国切罗基部落文化的变迁与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美国,很多学者已经将印第安人的历史视为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印第安人的文化视为卓有个性和特征的本土文化遗产。美国印第安部落中人口最多的切罗基人的文化经历了文化停滞、文化复兴、文化遭摧残、全面复兴4个阶段;切罗基部落文化的变迁是内外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在美国多元文化格局下,应从内外部两方面采取措施来保护切罗基部落文化与遗产。(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顾野[2](2007)在《切罗基部落文化转变研究:1791—1838年》一文中研究指出切罗基部落是生活在今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印第安人保留地东北部的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原本生活在美国东南部,19世纪30年代末被迫西迁至此。该部落之所以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主要原因是其在19世纪前30年中迅速学习和吸收白人文化,走上相对“繁荣”的发展道路。但“繁荣”并未持久,随着1838年部落被迫西迁,文化转变的从此中断。切罗基部落虽然积极主动地按白人要求进行了文化转变,但最终仍旧无法逃脱衰落的历史命运,人们不禁要问,是文化转变的结果,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试图通过对切罗基部落文化及其转变的史实梳理和原因影响分析,揭示该部落的衰落并非文化转变所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白人对土地与利益的无止境追求才是罪魁祸首。因此,本文分为叁个部分对切罗基部落文化、文化的转变、文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切罗基部落的起源,并从物质、制度和精神叁个层面对与白人接触之前的部落文化进行考察,意在指出此时的切罗基人过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原始社会生活。16世纪中期以后,白人开始与切罗基部落频繁的接触,但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的内容和类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双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处于后进阶段的切罗基部落被白人先进的物质和制度文化所深深吸引,部落文化转变悄然发生。1791年,切白双方签订了终止冲突的《霍尔斯顿条约》,从此切罗基部落文化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开始了向白人文化的迅速转变。他们按照白人的方式生产劳动,实行白人的奴隶制,发明了本族的文字,出版了双语报纸,并且拥有了美国式的自治政府,制定了成文的宪法,有的人还皈依了基督教,部落也因此被誉为“五大文明部落”之一。1838年,切罗基部落被迫西迁,走上“眼泪之路”,文化转变的历史进程就此中断。本文第二部分即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探讨。文化转变的本身无可厚非,结果却耐人寻味。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切罗基部落文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加以分析,指出文化的转变既缘于其一贯开放的文化心态,特别是部落中混血人的推动,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结果。它给部落带来的不仅仅是白人式的“文明”,更多的却是内部的矛盾和分裂。切罗基部落“迎合”白人的做法并未阻止后者对土地和利益的无止境追求,这说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原始部落文化的衰落乃是历史的必然。(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6-01)

切罗基部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切罗基部落是生活在今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印第安人保留地东北部的一个印第安人部落。原本生活在美国东南部,19世纪30年代末被迫西迁至此。该部落之所以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主要原因是其在19世纪前30年中迅速学习和吸收白人文化,走上相对“繁荣”的发展道路。但“繁荣”并未持久,随着1838年部落被迫西迁,文化转变的从此中断。切罗基部落虽然积极主动地按白人要求进行了文化转变,但最终仍旧无法逃脱衰落的历史命运,人们不禁要问,是文化转变的结果,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试图通过对切罗基部落文化及其转变的史实梳理和原因影响分析,揭示该部落的衰落并非文化转变所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白人对土地与利益的无止境追求才是罪魁祸首。因此,本文分为叁个部分对切罗基部落文化、文化的转变、文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切罗基部落的起源,并从物质、制度和精神叁个层面对与白人接触之前的部落文化进行考察,意在指出此时的切罗基人过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原始社会生活。16世纪中期以后,白人开始与切罗基部落频繁的接触,但由于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的内容和类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因此双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处于后进阶段的切罗基部落被白人先进的物质和制度文化所深深吸引,部落文化转变悄然发生。1791年,切白双方签订了终止冲突的《霍尔斯顿条约》,从此切罗基部落文化在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开始了向白人文化的迅速转变。他们按照白人的方式生产劳动,实行白人的奴隶制,发明了本族的文字,出版了双语报纸,并且拥有了美国式的自治政府,制定了成文的宪法,有的人还皈依了基督教,部落也因此被誉为“五大文明部落”之一。1838年,切罗基部落被迫西迁,走上“眼泪之路”,文化转变的历史进程就此中断。本文第二部分即对以上内容进行详细探讨。文化转变的本身无可厚非,结果却耐人寻味。本文的最后一部分,对切罗基部落文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加以分析,指出文化的转变既缘于其一贯开放的文化心态,特别是部落中混血人的推动,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文明开化”政策的结果。它给部落带来的不仅仅是白人式的“文明”,更多的却是内部的矛盾和分裂。切罗基部落“迎合”白人的做法并未阻止后者对土地和利益的无止境追求,这说明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大潮中,原始部落文化的衰落乃是历史的必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罗基部落论文参考文献

[1].尚彦军.美国切罗基部落文化的变迁与保护[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6

[2].顾野.切罗基部落文化转变研究:1791—1838年[D].东北师范大学.2007

标签:;  ;  ;  ;  

切罗基部落论文-尚彦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