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室悬置论文-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

驾驶室悬置论文-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

导读:本文包含了驾驶室悬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型挖掘机,驾驶室,减震器,固有频率

驾驶室悬置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1](2019)在《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小型挖掘机行驶工况下驾驶室振动剧烈问题,建立了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获得了前6阶刚体模态及能量解耦率。通过多刚体动力学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相吻合;开发了减震器的优化设计程序,以第6阶模态频率及解耦率为优化目标,对减震器的动刚度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并对比了减震器改进前后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第6阶模态频率由21.13Hz提高为27.93Hz,振动加速度RMS值由0.497g降低为0.19g,降幅达61.7%,验证了建模与优化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建筑机械》期刊2019年11期)

王娜娜[2](2019)在《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最优阻尼比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把车辆的震动、冲击直接传递给驾驶员,从而造成驾驶员的伤害。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模型及最佳阻尼比匹配方法,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16期)

周上奎[3](2019)在《关于驾驶室扭杆式悬置的一种匹配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驾驶室扭杆式悬置的匹配计算开发,主要依靠设计人员的经验估算或者依靠模拟分析软件来初步匹配计算;对于整个设计计算过程并不能很详细的体现出来;本文章将通过具体的分析计算,将计算过程形象的体现出来。(本文来源于《时代汽车》期刊2019年09期)

赵承军[4](2019)在《六西格玛方法在驾驶室悬置减振器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要分析了六西格玛方法在减震器质量改进项目中的应用,减震器作为现代汽车的必要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减震器以弹簧和阻尼为基本组成元件,通过阻尼系统能耗散外界冲击载荷造成的能量突变。(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8期)

焦仁强,阮文廉[5](2019)在《基于液阻悬置的振动压路机驾驶室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液阻悬置系统对驾驶室振动特性响应的影响,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及车轮-变形地面接触模型,建立了某振动压路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驾驶员座椅垂向振动、驾驶室俯仰角和侧倾角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RMS)为评价指标,基于Matlab/Simulink对所建整车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对不同阻尼参数及布置方案的仿真分析表明,液阻悬置系统的低频高刚度特性对隔离低频振动传递和抑制驾驶室晃动有更好的效果。在转场工况下,相比传统橡胶隔振系统,采用液阻悬置系统可显着降低驾驶员座椅垂向振动及驾驶室俯仰和侧倾晃动,其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20. 8%,24. 6%和57. 1%;相同条件下,车辆作业工况下上述振动响应分别降低了17. 9%,21. 4%和57. 4%。(本文来源于《湖北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雷雷[6](2019)在《载货车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的五悬置振动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是载货车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悬置决定着驾驶员驾乘舒适性。然而,目前该系统的振动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且其悬置参数缺乏可靠的正向匹配理论,制约了舒适性进一步提升,引发了驾驶疲劳、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突出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论文以载货车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五悬置”研究理念,创建了载货车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探明了系统振动机理,建立了悬置参数正向匹配方法,试验表明了所建模型和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舒适性提升提供了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1、根据系统工程的观点,将驾驶员座椅及驾驶室视为一个完整系统,摒弃传统空间上与下的观念,将座椅悬置视为驾驶室第五个悬置,提出了“五悬置”研究理念,从运动学角度揭示了系统多维耦合特征,创建了能够反映系统各部分动态相互作用的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及方程。模型考虑了减振器、弹簧、稳定杆、橡胶衬套及导向机构等元器件的非线性因素,建立了相应的子系统模型。其中,包括:提出了一种剪式低频隔振座椅系统并利用虚功原理创建了座椅悬置非线性弹性力的解析表达式及其动力学方程。2、基于所建立动力学模型及方程,通过系统振动特性分析,探明了驾驶员座椅和驾驶室之间的耦合作用机制,揭示了五悬置参数对系统振动特性及舒适性的影响规律,为悬置参数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其中,包括:通过系统固有频率及振型分析,结果表明衬套中仅驾驶室翻转衬套、摆臂衬套及锁柱衬套的特定方向的刚度对系统固有频率影响较大;通过系统解耦率的研究,表明驾驶室横摆模态与其它模态耦合性较弱,而其它模态的振动与相应振型之间存在强耦合;与常规座椅悬置相比,低频座椅悬置情况下垂向模态解耦率降低了4.08%,俯仰模态解耦率降低了3.12%;通过系统各向振动传递特性分析,表明较大的座椅减振器阻尼可消减低频隔振座椅加速度隔振率的共振峰,却引起频率大于0.5Hz非共振区的明显增大,驾驶室减振器取中等偏硬阻尼有利于改善系统振动传递特性;通过五悬置参数对座椅加权加速度均方根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①适当降低五悬置弹簧刚度可提高舒适性;②适当增大摆臂衬套与翻转衬套y向刚度、降低ry向刚度有利于提高舒适性;③过高的稳定杆扭转刚度不利于舒适性提升;④随机工况下各减振器非线性段的阻尼系数对舒适性影响很小,而线性段阻尼系数对舒适性影响较大且存在最优值。3、创建了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五悬置参数正向匹配方法,解决了困扰其悬置参数匹配及设计的关键问题。其中,包括:针对座椅悬置等效刚度、驾驶室悬置弹簧刚度、导向机构橡胶衬套各向刚度及稳定杆扭转刚度等刚度参数很难满足系统模态设计要求问题,提出了基于局域振型约束下逆非完整谱最佳逼近的五悬置刚度匹配方法;通过剪式低频隔振座椅中负刚度隔振机构参数及弹簧对悬置刚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创建了座椅机构参数及主、副簧刚度的匹配方法;针对座椅悬置和驾驶室悬置减振器阻尼参数匹配范围及最优阻尼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确定驾驶室悬置系统阻尼比可行设计域的解析法,并创建了五悬置非线性阻尼参数协同匹配方法;针对传统等厚度节流阀片难以同时满足阀口开度与阀片应力强度的问题,创建了不等厚阀片的任意半径位置处的变形和应力解析式,并建立了基于不等厚阀片理论的悬置液压减振器阀系参数匹配方法。4、根据所建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五悬置参数匹配方法,匹配设计了试验样机并进行了减振器、座椅台架试验及整车平顺性试验。通过试验与仿真对比,可知所建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复现随机、脉冲工况下系统真实的动力学响应,所建模型精度优于对比模型,表明了所建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方程和基于振动特性分析结论的可信性;基于本文匹配方法所设计悬置系统有效衰减了路面激励、脉冲引起的车辆振动,在效果上优于对比方法,表明了所建五悬置参数匹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2-25)

王火文,王香廷,曹文超,吴迪[7](2018)在《虚拟样机在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开发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虚拟样机技术在驾驶室悬置系统开发中的应用程度也逐渐加深。相较于传统的分析方法,基于虚拟样机的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和开发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文章对基于ADAMS的多体动力学虚拟样机模型在驾驶室悬置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23期)

黄德惠,向建东,张吉平,耿志广,周强[8](2018)在《货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参数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货车驾驶室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为改善其隔振性能,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首先采用参数辨识和曲线拟合的方法,用等效刚度系数和等效阻尼比系数修正弹性元件设计参数,获取准确的等效仿真模型。其次,采用DOE试验方法,对影响模态频率的弹性性能参数和尺寸性能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最后,对影响隔振性能的主因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平顺性提高了20%,说明此方法对改善模型的准确性和优化驾驶室悬置系统合理有效,具有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8年12期)

吴坤岳,刘培武[9](2018)在《基于虚拟样机的驾驶室悬置翻转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全新开发全浮式商用车悬置系统,利用多软件交互式建模手段,建立驾驶室悬置虚拟样机ADAMS分析模型。实现驾驶室运动干涉检查、悬置机构原理分析、翻转特性分析、关键部件受力分析及开发风险识别。通过相应的对比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精度及可靠性。该套仿真分析方法可作为驾驶室悬置系统前期开发过程的必要辅助手段。(本文来源于《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1-06)

齐淼,党龙,王兰,申建乎,赵长城[10](2018)在《一款重卡驾驶室后悬置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重型卡车驾驶室后悬置抗侧倾性能差的问题,在原结构的基础上,确保安装结构基本不变,运用CATIA叁维软件和HyperWorks软件分别完成叁维模型绘制和静强度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比对,改进方案比原方案最大位移减小约18%,最大应力减小约45%,实现该款驾驶室后悬置支架增强刚度、提升抗侧倾性能的要求,提高了舒适性和安全性。(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驾驶室悬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把车辆的震动、冲击直接传递给驾驶员,从而造成驾驶员的伤害。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模型及最佳阻尼比匹配方法,并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驾驶室悬置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小型挖掘机驾驶室悬置系统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J].建筑机械.2019

[2].王娜娜.卡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最优阻尼比研究综述[J].时代汽车.2019

[3].周上奎.关于驾驶室扭杆式悬置的一种匹配计算方法[J].时代汽车.2019

[4].赵承军.六西格玛方法在驾驶室悬置减振器质量改进方面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9

[5].焦仁强,阮文廉.基于液阻悬置的振动压路机驾驶室振动特性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9

[6].赵雷雷.载货车座椅—驾驶室耦合系统的五悬置振动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王火文,王香廷,曹文超,吴迪.虚拟样机在某重卡全浮式驾驶室悬置开发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8].黄德惠,向建东,张吉平,耿志广,周强.货车驾驶室悬置系统性能参数优化设计[J].汽车技术.2018

[9].吴坤岳,刘培武.基于虚拟样机的驾驶室悬置翻转特性分析[C].2018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18

[10].齐淼,党龙,王兰,申建乎,赵长城.一款重卡驾驶室后悬置支架结构的优化设计[J].汽车实用技术.2018

标签:;  ;  ;  ;  

驾驶室悬置论文-李佳宜,赵卫东,俞松松,梁荣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