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流液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环流,反应器,微孔,丙烯,废水处理,夹带,气泡。
环流液速论文文献综述
赵楠,稽从杰,刘永民[1](2014)在《叁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与循环液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常温常压下,在叁相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中,将硅铝球、石英砂和瓷球分别与空气、水组成叁相物系,考察了细颗粒与大颗粒物系中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规律、固体装载率和颗粒粒径对该规律的影响,以及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固含率εsr先增大后减小;硅铝球物系中εs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sr均匀分布。随轴向高度的增加,瓷球物系中上升区气含率εgr增大;硅铝球物系中εgr减小;石英砂物系中εgr先增大后减小。固定表观气速,各轴向位置处的上升区气含率随固体装载率、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当固体装载率相同时,各物系中上升区循环液速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期刊2014年02期)
于伟,王铁峰,汪展文[2](2008)在《两级气液内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和循环液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多釜串联可以有效减小返混的原理,通过引入特殊设计的级间构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两级内环流反应器。实验研究了级间构件形式、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和气液分离器对每一级内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观气速对反应器二级(上一级)中上升管与下降管气含率之差和循环液速影响较大,而对一级(下一级)的影响较小;各级内上升管和下降管的气含率均随表观液速的增大而减小,但影响程度较小。基于推动力和阻力平衡建立了预测反应器中每一级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流体力学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8年05期)
杨海光,范轶,李飞,陈筛林,丁富新[3](2003)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体系下的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空气-水、空气-0.1%乙醇水溶液和空气-水-活性污泥体系中的循环液速以及气含率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循环液速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加而增大,不同体系中的循环液速差别不大;导流筒内、外不同高度处的局部气含率均呈自下向上增大的趋势,且导流筒内部气含率高于导流筒外部的气含率。体系的聚并特性对平均气含率和局部气含率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陈晓晖,陈俊霞,王春艳,米镇涛,许锡恩[4](2001)在《丙烯环氧化环流反应器循环液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丙烯 /甲醇 (或异丙醇、丙叁醇 ) -水 /钛硅分子筛 (TS- 1)为叁相的拟反应条件下 ,研究新型热虹吸外环流反应器中的流体循环液速 ,考察空塔气速、料液流量、温度、温差、气液相物性参数和固含率等因素对循环液速的影响 ,建立相应的经验关联式 ,该关联式与实验数据拟合较好 .(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6期)
徐绍莉,刘永民,孙桂大[5](2000)在《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循环液速和气含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空气-水为体系的多和气升式环流反应器中,分别研究了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管径比(下降管直径/上升管直径)的变化规律;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管径比(下降管直径/上升管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采取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循环液速与操作气速和管径比的经验关联式,同时还研究了两个上升管气速以及不同管径比对气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一上升管气含率只随该管气速的增加而增加,而与另一上升管气速的变化关系不大,上升管气含率随管径比的增大而减小,并建立了气含率与操作气速和管径比的半经验关系式,用该式得出的上升管气含率的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为7.63%。(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王一平,张金利,袁兵,胡宗定[6](1999)在《气液固叁相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中液速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一种内热式热膜液体流动速率测量仪,该测量仪在单纯液相中的精度优于1.5%,同时克服了固体粒子及气泡对测量仪的干扰作用,可较好地用于气液固叁相中的液速测量.对气液固叁相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中液体流动速率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不同操作压力、气体进料量、不同轴向位置的液体速率分布.利用该反应器进行了生物降解处理染料工业废水的应用研究(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沐方平,范轶,何清华,王麒,胡华[7](1998)在《外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及循环液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气体分布器的形式、体系的聚并特性及静液面高度对外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和环流液速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空气-1%乙醇体系(非聚并体系),气体分布器的形式对外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及环流液速有显着的影响;在相同的操作条件下,空气-1%乙醇体系(非聚并体系)的气含率及环流液速明显高于空气-水体系(聚并体系)。静液面高度对下降区的气含率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刘期崇,钟亚兰,夏代宽,王建华[8](1997)在《强制外环流反应器下降管中夹带气泡的临界液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强制外环流反应器装置上,用空气-水系统研究了反应器下降管中夹带气泡的临界循环液速与分离器进料口高度h1、上升管与下降管截面积比Ar/Ad、分离器与下降管截面积比Af/Ad以及进气流量Qg等参数之间的关系。所得的回归关联式对强制环流反应器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对生产运行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1997年04期)
刘永民,陈世醒,杜洪[9](1996)在《外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外环流反应器中,研究了空气-水体系在不同的分离箱高度和不同的管径比(Dr/Dd)时,上升管内气含率与循环液速随操作气速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气含率与分高箱高度无关,循环液速随分离箱高度的增加而增大;管径比越大,上升管气含率越高;而且存在一个最佳管径比使循环液速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杨文选,许晓增,李宝璋,姜信真[10](1990)在《外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空气-水体系,对叁种不同结构的外环流反应器中的气含率数据进行了关联,得到了有意义的模型关联式.对环路进行了阻力计算,得到了包含结构参数的阻力方程.计算发现模型关联式与阻力方程联立求解,可以很好地预测不同结构的外环流反应器中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从而为该反应器的工程放大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1990年05期)
环流液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多釜串联可以有效减小返混的原理,通过引入特殊设计的级间构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两级内环流反应器。实验研究了级间构件形式、表观气速、表观液速和气液分离器对每一级内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表观气速对反应器二级(上一级)中上升管与下降管气含率之差和循环液速影响较大,而对一级(下一级)的影响较小;各级内上升管和下降管的气含率均随表观液速的增大而减小,但影响程度较小。基于推动力和阻力平衡建立了预测反应器中每一级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流体力学模型,模型预测值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流液速论文参考文献
[1].赵楠,稽从杰,刘永民.叁相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内上升区相含率轴向分布与循环液速的研究[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14
[2].于伟,王铁峰,汪展文.两级气液内环流反应器内气含率和循环液速[J].化工学报.2008
[3].杨海光,范轶,李飞,陈筛林,丁富新.气升式环流反应器在不同体系下的循环液速和局部气含率[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
[4].陈晓晖,陈俊霞,王春艳,米镇涛,许锡恩.丙烯环氧化环流反应器循环液速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1
[5].徐绍莉,刘永民,孙桂大.多管气升式环流反应器的循环液速和气含率[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0
[6].王一平,张金利,袁兵,胡宗定.气液固叁相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中液速研究及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1999
[7].沐方平,范轶,何清华,王麒,胡华.外环流反应器的气含率及循环液速[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8
[8].刘期崇,钟亚兰,夏代宽,王建华.强制外环流反应器下降管中夹带气泡的临界液速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1997
[9].刘永民,陈世醒,杜洪.外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与循环液速的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6
[10].杨文选,许晓增,李宝璋,姜信真.外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循环液速的研究[J].化工学报.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