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与趣味论文-朱海燕,王秀萍

隐逸与趣味论文-朱海燕,王秀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隐逸与趣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寅,茶画,《事茗图》,茶美学

隐逸与趣味论文文献综述

朱海燕,王秀萍[1](2017)在《论唐寅《事茗图》中的“隐逸”趣味》一文中研究指出明代是茶书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唐寅是成绩斐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题诗画《事茗图》、《品茶图》等是广受称颂的茶艺术佳作。本文在考察唐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立足茶审美视角,对《事茗图》中淡泊隐逸的审美情趣进行赏析,发现这种茶审美趣味虽然沿袭自唐风宋韵,却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明代文人独创的茶审美观:通过世外桃源般的品茶氛围的营造,似"高山流水"的事茶心志的表达,日常"市隐"生活中的茶事同样可以充满高雅的情趣。这种隐逸之趣是画家对自我和现世生活方式、生命价值的积极探索,值得当代茶美学建设者借鉴和弘扬。(本文来源于《福建茶叶》期刊2017年03期)

焦敬华[2](2009)在《“进击”向“退隐”转型中的“趣味隐逸”》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晚清的京师大学堂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北京以其拥有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聚集了大批优秀的文人,并在外来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和现代传播媒介的推动下成为文化中心。但是20年代军阀混战造成了北京政治环境的污浊,一批进步文人遭到严酷的迫害,大量文学期刊也被查封。进步报刊《语丝》也难逃噩运,被奉系军阀查封。语丝派成员也随之分化为分别以鲁迅和周作人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为了寻找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庇护,大批文人辗转来到当时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这次迁徙不仅是文化中心的南移,还导致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历史性转移。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爆发后,中国文坛进入了史称的叁十年代文学,这是一个浴血的文学年代。1930年左联的成立则标志着文学向左转。五四时期大量涌入中国的外来文艺思潮经过历史的筛选与中国本土文艺实践运动相结合,形成了叁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两大文艺思潮相对立的局面。在新的时代、文化大背景下,留守北京的周作人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与左右翼文人的对抗中创办了《骆驼草》周刊。《骆驼草》周刊远避当时文坛的政治化与商业化,强调纯文艺创作,以个人性情的抒写为艺术之根本,坚守精英主义文化立场以及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性,体现了《骆驼草》同人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在时代大环境的转型下,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的《骆驼草》同人远避现实惨酷的斗争,摒弃语丝时期的进击精神,从时代主流撤离下来,退守书斋过着隐逸生活,从事于抒发性灵的趣味小品文和抒情小说的创作以及外来文化的译介。这一时期周作人的小品文从风格境界到美学境界都走向成熟,与俞平伯一起力争给小品文以文学正统之地位。废名的抒情小说则达到了他无法再超越的至高点。《骆驼草》周刊是周作人等自由主义作家自由发表言说的一份有着浓郁自由主义气息的小刊物,其草木虫鱼式的趣味闲谈实际上蕴含着他们“自我性灵的自由表现”的文学观念。作为1930年北京唯一一份综合性文艺期刊,《骆驼草》周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价值与作用。在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发展历程中,《骆驼草》周刊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从含混状态到完全获得独立发展空间的转型期。在文化中心南迁文坛向左转、上海文坛的商业性和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骆驼草》同人自觉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创新基点,坚守五四纯文学创作、倡导文学本体观,为叁十年代文学及现代文坛提供了另一条发展道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9-04-01)

隐逸与趣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晚清的京师大学堂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北京大学,北京以其拥有当时中国的最高学府聚集了大批优秀的文人,并在外来文化思潮大量涌入和现代传播媒介的推动下成为文化中心。但是20年代军阀混战造成了北京政治环境的污浊,一批进步文人遭到严酷的迫害,大量文学期刊也被查封。进步报刊《语丝》也难逃噩运,被奉系军阀查封。语丝派成员也随之分化为分别以鲁迅和周作人为代表的两大阵营。为了寻找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庇护,大批文人辗转来到当时的国际大都市上海。这次迁徙不仅是文化中心的南移,还导致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的历史性转移。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爆发后,中国文坛进入了史称的叁十年代文学,这是一个浴血的文学年代。1930年左联的成立则标志着文学向左转。五四时期大量涌入中国的外来文艺思潮经过历史的筛选与中国本土文艺实践运动相结合,形成了叁十年代马克思主义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两大文艺思潮相对立的局面。在新的时代、文化大背景下,留守北京的周作人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与左右翼文人的对抗中创办了《骆驼草》周刊。《骆驼草》周刊远避当时文坛的政治化与商业化,强调纯文艺创作,以个人性情的抒写为艺术之根本,坚守精英主义文化立场以及独立的艺术美与无形的功利性,体现了《骆驼草》同人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在时代大环境的转型下,以周作人为精神领袖的《骆驼草》同人远避现实惨酷的斗争,摒弃语丝时期的进击精神,从时代主流撤离下来,退守书斋过着隐逸生活,从事于抒发性灵的趣味小品文和抒情小说的创作以及外来文化的译介。这一时期周作人的小品文从风格境界到美学境界都走向成熟,与俞平伯一起力争给小品文以文学正统之地位。废名的抒情小说则达到了他无法再超越的至高点。《骆驼草》周刊是周作人等自由主义作家自由发表言说的一份有着浓郁自由主义气息的小刊物,其草木虫鱼式的趣味闲谈实际上蕴含着他们“自我性灵的自由表现”的文学观念。作为1930年北京唯一一份综合性文艺期刊,《骆驼草》周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价值与作用。在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发展历程中,《骆驼草》周刊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从含混状态到完全获得独立发展空间的转型期。在文化中心南迁文坛向左转、上海文坛的商业性和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骆驼草》同人自觉从本土文化中寻找创新基点,坚守五四纯文学创作、倡导文学本体观,为叁十年代文学及现代文坛提供了另一条发展道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隐逸与趣味论文参考文献

[1].朱海燕,王秀萍.论唐寅《事茗图》中的“隐逸”趣味[J].福建茶叶.2017

[2].焦敬华.“进击”向“退隐”转型中的“趣味隐逸”[D].华中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隐逸与趣味论文-朱海燕,王秀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