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碳,催化剂,环氧,蓖麻油,异丙醇,金属,分子筛。
氧化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胡美秋,袁红,景艳红[1](2019)在《SO_4~(2-)/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在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煅烧温度下的固体超强酸SO_4~(2-)/Al_2O_3。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和氮气物理吸附(N_2-BET)技术表征了固体超强酸的表面性质、晶形,并将其用于催化蓖麻油环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在蓖麻油质量20 g、催化剂用量2 g、煅烧温度600℃、过氧化氢滴加温度40℃、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8 h的条件下,环氧化蓖麻油的碘值(Ⅰ)为48.4 g/100 g,环氧值可达0.551%;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后,仍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9年12期)
田龙,龙艳,宋术岩,王成[2](2019)在《花状结构Mn/CuO-CeO_2的合成及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CeO_2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提高了CeO_2的高温热稳定性并改善其催化活性.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叁维花状结构Mn/CuO-CeO_2多元复合纳米材料.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是以萤石相CeO_2结构为主体的固溶体; SEM照片显示花状结构微球由无数纳米片组装而成,而每个纳米片的结构单元为尺寸约10 nm的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中CuO和MnOx的高分散性使各组分之间产生强的相互作用,所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按照CeO_2<CuO-CeO_2<xMn/CuO-CeO_2的顺序依次升高.随着Mn掺杂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n_(Ce)∶n_(Cu)∶n_(Mn)=25∶5∶2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在CO氧化反应中,173℃时即能实现CO的完全转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路饶,贺雷,王阳,高新芊,李文翠[3](2020)在《镍掺杂对氧化铝纳米片负载金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的促进作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负载型金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具有良好的低温活性,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催化性能与载体的性质密切相关.氧化铝具有廉价易得、比表面积大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然而,作为一种非还原性载体,氧化铝提供活性氧物种的能力差,与还原性载体相比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较低.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在金催化剂中引入过渡金属镍能够有效促进氧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提升金催化剂活性.此外,过渡金属的存在能够提高金的分散度,增加活性位数目,防止在高温预处理过程中金颗粒的烧结,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在氧化铝纳米片合成过程中原位引入硝酸镍,以实现对氧化铝载体的改性,然后负载金并应用于CO氧化反应.结果表明,当载体中的Ni/Al摩尔比为0.05,金负载量为1wt%时,采用还原性气氛对催化剂进行预处理可以得到具有CO氧化性能优良的金催化剂, _20 oC下CO转化率即可达100%.预处理气氛能够显着影响催化活性,采用还原性气氛预处理后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氧化性气氛预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_2-TPD)、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CO-DRIFT)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手段进一步研究了镍掺杂对Au/Al_2O_3催化剂上CO氧化反应的促进作用机制.XRD测试未观察到明显的金或镍衍射峰,表明金或镍物种均为高分散.HRTEM结果进一步证实,引入镍物种后金颗粒的粒径由3.6 nm减小为_2.4 nm,表明镍掺杂有助于提高金的分散度.而XPS结果显示,镍掺杂催化剂中金与镍存在电子转移,而镍仍以Ni O为主.H_2-TPR结果表明,镍掺杂的催化剂前驱体中的金物种更容易被还原.O_2-TPD结果证实,镍掺杂催化剂能够引入更多的氧空位,促进氧分子的吸附和活化,从而促进CO氧化反应的进行.CO-DRIFT结果表明,相比于氧化性气氛,采用还原性气氛预处理后金物种的电子云密度增加, CO吸附增强.而对于镍掺杂的催化剂,金物种吸附CO分子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利于CO氧化反应的进行.综上,镍掺杂能够有效提高催化剂中金的分散度,增强催化剂对CO的吸附,促进氧气分子的吸附和活化,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CO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20年02期)
侯旭,刘猛,温贻强,王向宇[4](2019)在《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硅分子筛(S-1)悬浮液为晶种,在水热体系中合成TS-1分子筛。经过碱后处理和成型,得到成型的TS-1分子筛催化剂。通过XRD、ICP和XPS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性能。采用固定床反应器考察了该催化剂对低n(CH_3OH)/n(H_2O_2)比下丙烯环氧化反应的条件及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碱后处理的TS-1分子筛表面具有较好的疏水性,且成型前后催化剂的性能不变,进而成型的碱后处理TS-1分子筛,在n(CH_3OH)/n(H_2O_2)=4.9、反应温度为43℃、丙烯的质量空速为0.64 h~(-1)、反应液pH值为9.10、n(C_3H_6)/n(H_2O_2)=2.1的条件下,H_2O_2的转化率和有效利用率均达到98%,并且此反应过程连续稳定的运行超过了1700 h。(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6期)
王帆[5](2019)在《吸烟与神经变性、神经炎症以及氧化反应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录Content 1前言2材料和方法3结果4结论1前言截止2050年,全世界患有痴呆症的人数将达到1亿左右。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是Aβ蛋白聚合物的异常沉积。Aβ42水平的增加引起神经毒性,幵导致神经退行性变。吸烟明显与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生理和相关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专家报告集》期刊2019-11-16)
王士昭,李维军,俞越,刘进,张诚[6](2019)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新型铂(II)金属配合物及其光激发的自敏化氧化反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如今过渡金属配合物因其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应用前景很好,但实际应用中浓度淬灭严重影响其性能。聚集诱导发射(AIE)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措施,但基于金属配合物方面的报道还相对较少。本论文中报道了一个种具有AIE效应的咪唑类金属Pt(II)配合物PtP2IM,通过单晶解析了其结构。在可见光下,该金属配合物可以发生光氧化反应生成一种新的咪唑/苯酰胺基类配合物PtPIMO。通过单晶解析、核磁共振、紫外-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电子顺磁共振(EPR)测量结果显示PtP2IM的光氧化反应属于单态氧氧化反应。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显示单线态氧是由配合物MLCT的能量转移激发产生的。去除氧后,PtP2IM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和明显的AIE特性。从晶体堆积中,我们发现PtP2IM的AIE特性可以归因于RIR效应即分子内旋转受限效应。聚集状态下,PtP2IM仍可以发生单线态氧的光氧化反应。综上所述,我们报道了一种具有AIE特性的新型铂(II)金属络合物PtP2IM,光激发下可以发生自敏化反应。本工作旨在研究具有AIE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基本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熊靖,梅雪垒,韦岳长,刘坚,赵震[7](2019)在《叁维有序大孔--有序介孔Ce_(0.3)Zr_(0.7)O_2担载PdAu@CeO_2核壳活性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炭烟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炭烟深度催化氧化反应是典型的结构敏感型气(反应气体)-固(炭烟)-固(催化剂)叁相催化反应。将铈-锆固溶体载体设计成叁维有序大孔-有序介孔结构[1],有序大孔结构能够增强炭烟颗粒与催化剂之间的接触效率[2];大孔孔壁上具有丰富且排列规整的介孔孔道,既增大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又有利于活化气体反应分子,进一步促进炭烟催化燃烧的活性。在叁维有序大孔-有序介孔载体的基础上,担载核壳结构Pd Au@Ce O2活性位提升本征氧化还原性能以及与复合氧化物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3],从而大幅度提高炭烟催化氧化反应活性。(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汪炜,刘雅洁,王丽,郭耘[8](2019)在《Ag/CeO_2催化剂用于碳烟燃烧与NO氧化反应的研究:Ti掺杂对于不同氧物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动车由于其高的经济性、耐用性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贫燃富氧的工作条件,PM与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远远超过汽油车[1]。本文以Ag/CeO_2基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过渡金属Ti来改善碳烟燃烧与N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通过XRD、O_2-TPD、H_2-TPR、Soot-TPR和XPS等一系列表征,发现催化剂表面的吸附的活性氧物种与NO氧化活性相关联,而吸附的活性氧物种和表面晶格氧总量与碳烟燃烧活性相关联[2]。Ti的引入显着提升了催化剂表面晶格氧的利用率,但同时部分减弱了表面吸附活性氧的数量,从而部分抑制了NO氧化的活性,提升负载Ag(10 wt%)的量可以显着提升催化剂吸附活化氧的能力,所以10Ag/CT催化剂在NO氧化反应与碳烟燃烧反应中均表现出最佳的活性。(本文来源于《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11-15)
韩冰,郎睿,唐海莲,徐嘉,顾向奎[9](2019)在《铑/氧化锌单原子催化剂的优异CO氧化反应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氧化碳(CO)低温氧化因其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成为多相催化领域中研究最多的反应之一.特定氧化物和复合氧化物均具有优异的CO氧化活性,但其高温稳定性较差,且易被水和硫化物毒化,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贵金属具有较高的CO氧化活性,但是资源稀缺、价格较高.减小贵金属尺寸至纳米尺度能够提高反应活性并有效提高金属利用效率,但由于只有纳米粒子表面的原子能够提供吸附反应活性位,因此金属原子利用率仍有待提高.单原子催化是多相催化领域的新概念.单原子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以原子级分散在载体上,能够实现原子利用率最大化,降低贵金属使用量.活性位点的高度非饱和配位环境使得单原子催化剂在多种反应中具有优异的反应性能,如CO氧化、水汽变换、选择性加氢和选择性氧化等反应.单原子催化剂具有相对简单和均一的化学环境,可以作为较好的系统来研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反应活性位点和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等.贵金属如金、铂、钯在CO氧化中具有较高活性,但是一般认为铑金属活性较差.最近几年研究表明,铑基单原子、亚纳米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可具有优异活性,表明负载型铑单原子催化剂可能是一种潜在的CO氧化高活性催化剂.氧化锌作为CO反应催化剂载体的研究不多,因为其不可还原性使得催化剂活性不高.氧化锌纳米线(Zn O-nw)主要晶面为{10-10},作为载体使得催化剂活性位点更为均一.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成功制备了氧化锌纳米线负载的铑、金、铂单原子催化剂,并研究了其CO氧化性能.采用氧化锌载体一是因为其不可还原性,可以最大程度降低载体的影响,二是其单一暴露晶面{10-10}可以使催化剂均一程度最大化.研究发现,在所制备的催化剂中Rh1/Zn O-nw具有最高反应活性和良好的反应稳定性.CO完全转化温度为210°C,明显低于其它氧化锌负载的单原子催化剂.进一步测定其反应速率,得到Rh1/Zn O-nw在180°C时单位活性位点转化数(TOF)为0.63s–1,是已报道的单原子催化剂中最高值之一,为相同氧化锌负载Rh纳米粒子的3倍(0.21s–1).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氧化锌负载Rh单原子催化剂上CO氧化的反应机理和高活性原因.计算表明反应机理为Mars-vanKrevelen,氧气在表面氧空位的解离是速控步骤,计算得到的能垒为Rh1/Zn O<Pt1/Zn O<Au1/Zn O,表明CO氧化活性顺序为Rh1/Zn O>Pt1/Zn O>Au1/Zn O,与实验结果相符.此外,测试了两种反应条件下Rh1/Zn O-nw单原子催化剂的稳定性.在300°C反应温度、反应气氛为CO/O2和模拟汽车尾气的反应条件下,即反应气氛为1.6%CO、1%O2、0.01%丙烯、0.0087%甲苯、10%水、He平衡,在100 h的测试中其活性保持稳定.高温循环测试中,经过800°C反应后,活性有所下降,但是在经过原位还原后,其反应活性可以基本恢复,表明Rh1/Zn O-nw单原子催化剂不仅具有优异的高温抗烧结性能,同时在水分和碳氢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具有优异的抗毒化能力,展现出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2019年12期)
田岩,吴长州,孙晓冉,刘秋雨,黄一馨[10](2019)在《六氟异丙醇在氧化反应中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六氟异丙醇(HFIP)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溶剂,近些年来在有机反应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可作为溶剂、共溶剂或者添加剂参与到硫醚的氧化、烯烃的氧化、环状酮类化合物的氧化等有机反应中,加快反应速率,简化反应条件,控制产物的立体选择性。主要对HFIP的性质以及其在氧化反应中的相关应用进行综述,为该溶剂后续的研究应用拓展思路。(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氧化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构建CeO_2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提高了CeO_2的高温热稳定性并改善其催化活性.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叁维花状结构Mn/CuO-CeO_2多元复合纳米材料.XRD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是以萤石相CeO_2结构为主体的固溶体; SEM照片显示花状结构微球由无数纳米片组装而成,而每个纳米片的结构单元为尺寸约10 nm的纳米颗粒.复合材料中CuO和MnOx的高分散性使各组分之间产生强的相互作用,所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按照CeO_2<CuO-CeO_2<xMn/CuO-CeO_2的顺序依次升高.随着Mn掺杂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n_(Ce)∶n_(Cu)∶n_(Mn)=25∶5∶2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佳催化性能:在CO氧化反应中,173℃时即能实现CO的完全转化,并且具有很好的催化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胡美秋,袁红,景艳红.SO_4~(2-)/Al_2O_3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在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J].中国油脂.2019
[2].田龙,龙艳,宋术岩,王成.花状结构Mn/CuO-CeO_2的合成及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3].路饶,贺雷,王阳,高新芊,李文翠.镍掺杂对氧化铝纳米片负载金催化剂在CO氧化反应中的促进作用(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20
[4].侯旭,刘猛,温贻强,王向宇.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5].王帆.吸烟与神经变性、神经炎症以及氧化反应脑脊液生物标记物的关联研究[C].第六届国际中医心理学大会专家报告集.2019
[6].王士昭,李维军,俞越,刘进,张诚.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新型铂(II)金属配合物及其光激发的自敏化氧化反应(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9
[7].熊靖,梅雪垒,韦岳长,刘坚,赵震.叁维有序大孔--有序介孔Ce_(0.3)Zr_(0.7)O_2担载PdAu@CeO_2核壳活性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炭烟催化氧化反应性能研究[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8].汪炜,刘雅洁,王丽,郭耘.Ag/CeO_2催化剂用于碳烟燃烧与NO氧化反应的研究:Ti掺杂对于不同氧物种的影响[C].稀土元素镧铈钇应用研究研讨会暨广东省稀土产业技术联盟成立大会摘要集.2019
[9].韩冰,郎睿,唐海莲,徐嘉,顾向奎.铑/氧化锌单原子催化剂的优异CO氧化反应性能(英文)[J].ChineseJournalofCatalysis.2019
[10].田岩,吴长州,孙晓冉,刘秋雨,黄一馨.六氟异丙醇在氧化反应中应用研究[J].云南化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