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黄峥[1]2003年在《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的人类社会充满了发展的机遇和希望,人类社会和教育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取决于人们自身的素质。但是当前的历史教育现状与培养21世纪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距离。本课题主要针对在旧有应试教育阻碍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弊端,通过教学实践和实验,探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通过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课题于2002年2月——2003年6月间进行实验。实验程序:将所教的文科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实验班中试行“学科渗透”教学法一年,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成果分析、测验与考试等方式对该模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即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学科渗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文科综合能力。 本课题首先通过理论探讨,分析学科渗透符合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综合科目考试的特点、历史学科的兼容性特点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科渗透。其次,本课题分析了学科渗透的几种类型,以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进行学科渗透。再次,本课题分析了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与综合能力培养不适应的环节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总之,在日常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科渗透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雷琼[2]2016年在《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文中指出教育对于提高每一个个体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历史学科的教育与当前人才培养目的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基于理论层面,探讨实行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尔后分析学科渗透的几个基本类型,最后针对教学实践,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许丽杰[3]2014年在《培养高校历史教学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文中认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充满了机遇、挑战和希望,社会和教育的发展都取决于人们自身的素质,增强人的自身素质才能在社会中得到很好的发展。在高校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及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可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个人素质,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尚子岩[4]2008年在《我国2001—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文中认为高考是社会上公众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学入学考试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目前,在高考各科目中,地理是文科综合(简称文综)科目中的一门,地理学所具有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点赋予了中学地理在综合考试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如何把握中学的地理教学,是每一位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所深刻思考的问题。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取得回馈信息的主要方法,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他们是否达到规定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是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各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①所以地理教学中除了备课、授课等环节以外,通过地理试题分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发现教学中的得与失。而地理试题中最权威的莫过于高考试题,研究地理高考试题无疑是改善地理教学方法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以内蒙古地区采用的7套全国地理高考试题(2001----2007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归纳法、统计法、分析法、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两个方面对试题进行逐一分析。首先,从考试内容角度具体分析了四类地理知识:①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知识,②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知识,③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知识,④地理专题知识,分析中采用表格法对每道试题进行分类、统计,在此基础上,分别总结出试题分布和变化的特点;其次,从考试目标角度分析了试题中所考查的地理能力,具体包括四项地理能力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②调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④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对试题详细分析,总结出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主要特点:①学科内综合与跨学科综合的特点,②突出主干知识,不回避已考知识点,③以区域为载体,结合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④运用地理图表系统,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五点地理教学建议:①训练地理综合性思维,②掌握地理主干知识,③建立地理空间观念,④解读地理图表系统,⑤培养地理学习能力

孙义坤[5]2007年在《建国以来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述评》文中指出近些年来,我国高考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高考内容的改革倍受人们关注。作为“置身”其中的中学教师,关注高考、了解高考、研究高考,是必须和必要的。而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全国卷)自上世纪50年代起,已历经半个世纪左右,上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到今年正好是30周年,特别是这30年,历史高考试卷不断的进行改革。为了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历史教育测量的科学发展,促进新课程情境下的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改革的顺利展开,我们有必要对半个世纪以来的,特别是近30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做一下总结和回顾。纵观高考历史学科命题(全国卷)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时期(1949年——1965年)、探索时期(1977年——1988年)、改革时期(1989年——1999年)、改革深化时期(2000年——至今)。本文通过对每一个阶段的社会政治形势、教育思想、史学范式、考试测量理论等方面的分析、解构,概括出各个阶段命题改革的发展特点:在初创时期,命题强烈的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试卷内容弥漫着了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意识形态气息,题型较单一,类型数量少,没有形成稳定的题型结构,主观随意性强,不规范;在探索时期,试题内容与形式上与文革前的试卷有着相似之处,但试题稳中有变,逐渐蜕去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开始探索标准化命题;改革时期,命题实现了标准化和学科化,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过渡,逐渐从经验命题过渡到科学命题,试题更加科学、规范、公平;改革深化时期,随着新一轮的“高考内容与形式”的改革,命题加大了高层次历史学科能力的考察和文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力度,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相应的在测量形式和内容上有了较大变革。在近半个世纪变革过程回顾的基础上,本文第二部分对此提出了相关的一些思考。试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前进,紧随着史学和教育思想的变化而变化,朝着教育测量的本质更加科学、公平的方向发展,推动着不同时期中学历史教学。但也有一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如何与新课程改革良性互动,如何继续深化文科综合测试改革。在本文的最后,提出了推进命题改革的一些建议。

韩芳芳[6]2017年在《高中历史教学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历史教学跨学科资源整合,是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把不同学科的知识或资源围绕相同教学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并运用到具体教学实践中,以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拥有充分的理论依据。能够满足历史学科综合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新课改高考的基本精神,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学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生主动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的意识和能力欠缺。第二,历史教师进行跨学科资源整合的动力不足。第叁,跨学科资源整合教学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问题的成因有四个:一是课时限制、以学生成绩为核心的教师评定标准以及教师自身的惰性造成教师整合动力不足。二是学业繁重、接触资源有限以及自身能力欠缺使得学生缺乏整合热情。叁是整个学校大环境不太重视跨学科资源整合,没有为其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与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相对应的评价机制和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完善,跨学科资源整合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高中历史跨学科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目标性、典型性、适度性、开放性、生活化、发展性等七大原则,各个原则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发挥作用。在整合类型与实践方面,本文从设计思路、案例分析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叁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历史学科与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英语、数学、美术等学科资源的整合。在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的分析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对教师为主的资源整合、教师引导下学生为主的资源整合、学生自主的资源整合以及教师之间强强联合的资源整合几种类型进行具体策略分析。其中教师为主的资源整合策略主要围绕备课、授课、反思叁个环节展开;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的整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或采用多元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教师强强联合的跨学科资源整合可以通过加强学科内科研活动、跨学科间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学生自主整合策略有绘制概念图、思维导图;对比分析以及围绕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整合。

秦雪[7]2006年在《文科综合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文中提出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学科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与综合性学科与日俱增,学科发展呈分化与统一的态势,社会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文科综合课程被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提上日程。 “文科综合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DHB010638)“文科综合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子课题,它从课程改革的高度出发,针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倡导建构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和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实行科学的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社会、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而提出的一个课程研究方向,旨在为文科综合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构建出一种以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开发体系,进而为推行新的课程改革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本文首先在对国内外文科综合课程、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本课题研究的需要,阐述了文科综合课程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动因和理论基础。在理论的指导下,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存在的缺失,从文科综合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方面的意义入手,课题组成员们在湖南省十余所各类不同学校向教师、学生以及教育管理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研究,构建了文科综合课程教学中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它在同类的课题研究中是不多见的,也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该体系不仅明确了具体的培养目标,而且介绍了文科综合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以及各种社会实践能力,进而提出各种培养方式和发展性评价体系。最后,针对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提出更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黄志清[8]2003年在《浅析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往的历史教学,“学科壁垒森严”。教师习惯于以学科为中心开展教学,各学科之间自成体系,较少沟通和联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目前教育与科技发展的状况。本论文对当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忽视学科联系的状况进行了反思,对历史学科教学如何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渗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着重分析了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的必要性;阐述了实施学科间交叉渗透的改革措施,包括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考试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学科交叉渗透问题。本文还论及了历史学科教学与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端正认识、重视基础,适度发散、制定新的教学评价标准,等等。本文认为,中学阶段各科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如能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必将发挥出更大的整体育人作用。

靳莉[9]2003年在《初中文科综合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文中认为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原有分科课程内容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和全息观念,并养成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综合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初中的文科综合课程就是将初中阶段的那些具有文科性质的分科课程,如历史、地理、政治等的内容统整在一起,而文科综合课程的设置模式就是这些内容的具体安排形式。 本文内容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文科综合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子课题,是进行其他相关研究的一个基础,也为更好的实现综合课程实施的意义提供依据。本文从文科综合课程的理论基础、国内外研究现状、模式构建叁个方面来具体阐述初中文科综合课程的设置模式,并通过分析比较,总结出了四种比较实用的设置模式:知识中心模式、学习者中心模式、问题中心模式及一体化模式,指出四种模式各自的优缺点,提出实施对策,为今后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笔者指出模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实践中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模式来加以运用,这样才能达到文科综合课程实施的目的。文科综合课程设置模式的提出,弥补了分科课程的先天不足,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也是本文所要达到的主要目的。

陈琲[10]2015年在《高中地理的多学科渗透特征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初,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潮,要求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国外已有相关的实践成果,而我国在分科体制下,学科壁垒比较严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急需改变。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上进行多学科渗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尝试,有利于发挥地理本身的综合性优势去培养学生多角度、综合性思考问题,建立起高中学科间的知识体系。本文以高中地理的多学科渗透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阐述对高中地理多学科渗透研究的意义,说明在高中阶段进行地理的多学科渗透对于现代教育的帮助,并对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从理论、案例和策略叁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指出其在渗透内容方面研究不够全面,归纳不够细致,有所欠缺。这也是本文所要努力突破的研究方向。其次,通过文献研究法,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科”的概念、哲学、社会学、科学背景、心理学、教育学、地理学七个方面为高中地理多学科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进行了理论构建。然后,对多学科渗透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立足于地理学科,在地理教学中与其他学科之间知识、技能、观念、方法等方面的相互迁移与融会贯通。并进一步分析了高中地理多学科渗透的意义、具体科目、可能途径。在前面的研究基础上,本文重点是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对象,分析整理其中所渗透的相关学科及知识点,并归纳了它们的渗透特征,主要包括:渗透类型多样、渗透方式各异、渗透程度有别。其次,为了了解高中地理教学多学科渗透的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一线高中地理教师和高中生进行了调查,用定量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地理教学中有必要进行多学科渗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意识不到位、教师的知识面不广、学科间进度不协调、把握不了渗透度、考试评价标准等。本文从教师、学生和外界因素叁个方面将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层叁个角度分别提出了应对多学科渗透的对策,包括:扩充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构建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和综合思考能力、相关教育管理机构合理设计教材和课时安排等。

参考文献:

[1]. 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D]. 黄峥.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J]. 雷琼. 内蒙古教育. 2016

[3]. 培养高校历史教学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J]. 许丽杰. 科技展望. 2014

[4]. 我国2001—2007年地理高考试题分析[D]. 尚子岩.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5]. 建国以来高考历史试卷(全国卷)述评[D]. 孙义坤.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6]. 高中历史教学跨学科资源整合策略研究[D]. 韩芳芳.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7]. 文科综合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D]. 秦雪. 天津师范大学. 2006

[8]. 浅析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D]. 黄志清.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9]. 初中文科综合课程设置模式的研究[D]. 靳莉. 天津师范大学. 2003

[10]. 高中地理的多学科渗透特征及教学对策研究[D]. 陈琲.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标签:;  ;  ;  ;  ;  ;  ;  ;  ;  

历史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与文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