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生活源水浇灌灵动课堂

汲取生活源水浇灌灵动课堂

——以《养成亲社会行为》为例

方芳山东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职硕士)255049;山东省淄博市淄川第一中学(初中部)255100

让人难忘的课堂我想它应该是快乐的,充满灵性的。当我们评价一堂的课时候,往往想到的是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深度,教学开放度等,但笔者认为还要看它的快乐度、灵活度,时效度。灵动课堂有两个特征: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二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成共鸣,在课堂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那么,如何在思品课中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思品课堂充满灵性?淄博市优质课评选中,陈骞老师的一堂课《养成亲社会行为》给了我一些启发。

一、温暖导入,点燃学生

让学生带着积极的情绪进入课堂是打造灵动课堂的第一步。怎样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呢?“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让学生在轻松思考之中投入学习,才能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要使学生达到最佳状态,教师就要选好“食材”,撩动学生心弦,在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巧妙导入。

【片段一】

课前展示“学会感恩,收获人生”,“感恩无需等待”两张幻灯片。然后教师引领学生欣赏三则“暖新闻”(图文并茂),分别是“山西一路人‘拉钩’营救跳桥青年”,“四川年龄最小的器官捐献者”,“免费请老人吃饭”。

师:同学们说一说看完这三则新闻的感受吧?

生:很感动,感到温暖……

师:这三则新闻暖在何处呢?

生: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想法。

师:点评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新闻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幻灯片展示),顺势引领学生思考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点评总结,那么怎样才能养成亲社会行为呢?(带领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自然完成导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陈老师用温暖的三则暖新闻激发了学生情感,用图文并茂的直观形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思考,把学生很快带入到新课学习中。爱因斯坦说:“情感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陈老师从激发学生情感出发,设问层层递进,吊起了学生的“胃口”。简短的导入,引起学生情感的起伏,激发了学生深度思考的欲望,打开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窗。

二、精设情境,调动学生

生动的生活情境是思品课教学的灵魂。教师的情感是教学的血液。在教学中,教师以亲切的情感、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就能让学生敢于参与。生活情境的巧妙创设就能激起学生的共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片段二】

角色模拟:教师扮演上帝,2名学生扮演流浪者,营造情境:荒漠中,前方有海,两名流浪者饥饿难耐,上帝给了一筐鱼和一根钓鱼竿,让其选,每个人只能选一样,如何活下去?(幻灯片展示一张荒漠图片及其相关鱼竿等)

生1:我选择把这筐鱼与和另外一名流浪者分享,然后到了有海的地方两人再一起钓鱼。

生2:应该分享,如果只选一样,我们两个人都会死。

生3:先吃鱼吧,先活下来。

师:过一段时间就会饿死了啊。哈哈。(笑声一片)

师:同学们都认识到应该分享。那么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分享?

生1:很多很多,书籍,音乐,QQ空间,自己的照片。

生2:电影,午餐……(学生说出了很多)

师:哪位同学愿意当堂与大家分享。

生1:唱了一首歌“爸爸去哪儿”和全班同学及老师一起分享。(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首伍思凯的歌曲,名字就叫《分享》。(幻灯片展示动画),然后教师出示“学会分享”结构图。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从以上教学片断可以看出,教师巧妙的模拟设计、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视频以及富有感染力的歌曲很好地调节了课堂气氛,使课堂变得生动而有序,使教育在生活中产生了更大的力量。整个课堂张弛有度,动静结合,妙趣横生。陈老师用来源于生活的视频和充满想象力的角色模拟设计,让书本的文字鲜活了起来,激发学生大胆参与,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三、巧设问题,展现学生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要巧妙设计系列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才能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惊人的联动效应。巴尔扎克说:“打开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教师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陈老师这节课的设问极具巧妙性、层次性、和迁移性,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所以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片段三】

师:当你遇到乞讨者,你会怎么做?

生1:给他点钱。

生2:给他点吃的。

生3:……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也是有爱心的孩子,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五个包子传递一座城的温暖”。我们来看视频中的女孩是怎样对待乞丐的。同学们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视频中的哪个细节最触动你?为什么?(幻灯片播放视频)

生1:女孩蹲下身子,把五个包子递到乞讨者的手中,然后她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嘘寒问暖,试图问出乞丐的家乡,或者让他去救助站,以免冻伤。她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东西扔给乞讨者一走了之。

生2:当目击者想问出她的姓名和单位发微博宣传她时,她一口回绝了,说是小事搁谁都会这么做的。这说明她做好事不是为了出名。很真诚……

师:从女孩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生:我们在帮助他人时应该真诚,真心的去帮他,还要尊重对方,不能高高在上。

师:很好,下面同学们再来看这样一个情境,如果有人溺水,你会怎么做?

生1:下水救人。

师:你会游泳吗?能确保把人救上来而自己也不受伤吗?如果自己不会游泳怎么办?不救了吗?

生2:也应该救,可以喊人,或者报警。或者找能救人的东西……

师:同学们太棒了,你们既是有爱心的好孩子,又很有智慧。所以我们在帮助他人时还应该做到……?

生:注意自身安全,借助外在的力量。

师:同学们总结以上,我们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人呢?师生共同:应该真诚,尊重被助者,还应该注意自身安全,善于借助外在的力量。

该片段依次出现了6个问题:1.当遇到乞讨者你会怎么做?2.视频的哪个细节最触动你?3.从女孩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4.如果有人溺水,你会怎么做?5.能确保把人救上来而自己也不受伤吗?如果自己不会游泳怎么办?不救人了吗?6.所以,我们在帮助他人时还应做到注意……?这6个问题紧扣学生实际生活,设计由浅入深,步步递进,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在个个巧妙的问题中得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生成了对助人这种行为的全面认识,课堂在师生的问与答中流动着灵动的气息。

从“面对乞讨者,视频播放,面对溺水者”几个部分设置来看,都是梯度设问,并且问题具有迁移和过渡的功能,教师先设情境,将一个知识点通过设问迁移到该情境中,然后再通过设问将知识点迁移到新情境中,为解决下一个问题做好铺垫搭建好桥梁。如此设计,诱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激发,思路可以顺延至下一问题,通过丝丝紧扣的问题学生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动人结尾,感染学生

“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对于思想品德课来说,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提升思想、情感升华的动态历程。教师要想在课堂结束时有效得达到教学目标,细致的结尾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具有感染力的精彩的结尾设计既体现了对整课内容的总结升华,又充满了对学生的期望和启迪,它让课堂锦上添花,使人回味无穷。

【片段四】

教师播放台湾艺人公益组织“LOVELIFE”的一则公益广告。视频内容主要是关爱身患癌症的青少年,他们热爱生命。“如果你的生命,只剩下一点点,你会用什么态度去面对……当你觉得寂寞孤单,要记得这些孩子正在为你祷告……”。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些跟大家同龄的孩子患有唐氏症、自闭症、癌症等疾患,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谦让,跟他们分享生活中的欢乐与美好,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社会生活中多一些谦让,彼此共同分享幸福和快乐,时常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为这个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点光和热。我相信,这个世界会更加美好。

陈老师简短的结尾,感人的公益广告视频可以说是本课的点睛之笔。动人的视频加上发自肺腑的动人陈词浓缩了课堂的精华,达到了情感的升华。

陈老师来源于生活的设计,巧妙的设问,真情地传授新知,动人的结尾陈词,把思维的种子无声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思维花火的绽放,课堂在微妙的生成中充满了灵动的气息。陈老师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像磁铁吸引了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虽然下课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仍然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不愧是一节用生活之水和真情浇灌的灵动课堂。

标签:;  ;  ;  

汲取生活源水浇灌灵动课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