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城市资产增值的重要基础(论文文献综述)
骆妍[1](2021)在《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与模式选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数据量激增,极大地提高了对信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需求。2020年,国家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内涵,意图加快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但数据中心企业面临融资难、项目投资大、资金运转周期长等问题,发展较为缓慢。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简称REITs)是一种集合投资、分散风险且能产生稳定收益的金融工具,为不动产企业改变传统融资模式和降低杠杆率提供新的方向。2020年4月30日公募REITs政策出台,将新基建纳入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重要方向,为解决新基建投融资问题,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受限于国内REITs制度不完善,尚未有标准化REITs产品发行,现存REITs产品流动性差、功能不足,在新基建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下,要加快发行产品架构合理、模式运行有效的数据中心REITs产品。考虑到国外数据中心REITs产品结构和模式较为成熟,本文着重对美国、新加坡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发展数据中心REITs的实践进行梳理,以美国DLR和新加坡吉宝DC公司案例入手,总结国际市场发展数据中心REITs相关经验。结合国内REITs发展现有实践,研究国内数据中心发行REITs的意义和可行性,并对国内发展数据中心REITs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外REITs产品架构和模式的梳理与总结,研究设计适合国内发展数据中心REITs的产品架构和模式,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经过本文分析,目前国内发展数据中心REITs应选择“公募基金+ABS”的产品架构,尽快推出数据中心REITs试点,同时以私募型数据中心REITs产品实践完善REITs市场。建议采用契约型组织形式、封闭型运作方式、公募型募集方式、权益型投资为主、合理收益分配的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并通过税收安排、管理方式、信托登记制度等相关制度配套完善REITs产品运营模式。本文主要是通过在数据中心这个特殊底层资产选择的基础上进行REITs创新,完善REITs的相关研究。从实践出发,设计合理可行的数据中心REITs的产品架构和模式,希望能为数据中心企业发展助力,推进新基建建设。
张璐婷[2](2020)在《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判断与提升研究 ——以AD银行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银行资产质量直接影响到经营业绩,影响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不论是股东、管理者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非常重视资产质量,并把资产质量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时也是衡量银行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社会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银行业逐渐走向了市场运作模式,面临的环境更加开放、更加多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宏观经济形势日益严峻。本文首先对非金融企业资产质量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总结了其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了AD银行做了研究对象,深入的分析该银行资产质量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于资产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具体对策。同时深入的探讨了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资产特点,初步形成了分析框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AD银行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了该银行和其他类别产业资产质量之间的异同,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综合性评价了该银行的资产质量,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6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完善综合化格局、扩大资产规模、调整资产结构、提升变现能力和流动能力等等。本文选择了AD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该银行在资产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资本充足率不高、盈利能力差等等,并在此基础上从提出了改进措施:加强信贷管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发展中间业务等等。本文深入的剖析了AD银行资产质量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有利于提升该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对其他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段祎[3](2020)在《产业存量更新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 ——以上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辛[4](2020)在《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中老年群体的分析》文中提出我国居民消费长期处于较低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居民消费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作用降低,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成为了我国关注的重点。居民资产是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因素,研究不同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程度对合理刺激居民消费意义重大。据统计局数据,新中国前两次婴儿潮造成我国当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近1.7亿,但养老消费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老年群体消费在未来潜力巨大。因此,结合我国老龄化现状,研究中老年群体家庭资产对消费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2013年和2015年charls数据,将家庭消费支出划分为食品、生活、衣着、医疗和教育五个方面,首先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资产存量的角度分析了中老年家庭资产对消费和消费分项的资产效应。其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从资产增量的角度研究中老年群体家庭资产的财富效应,分析资产对总消费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消费分项的影响。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东中西地区和城乡资产财富效应的表现差异,并就老龄化对资产财富效应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主要结论有:(1)中老年群体家庭金融资产具有显着的财富效应和资产效应,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最大。这与我国居民家庭储蓄率较高相关,家庭金融资产流动性强,对消费影响较大。(2)住房资产相比于生产性固定资产对消费的影响更大,二者均有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占比约64.8%,资产流动性差,兼具消费和投资属性,对家庭消费影响较大;生产性固定资产用于家庭生产经营,但本文研究的是中老年群体,受身体素质下降等因素影响,生产性资产持有人数较少,整体对消费的影响更弱。(3)中老年群体资产财富效应在家庭享受型消费中表现明显。在消费分项的分析中,衣着消费对资产变化的敏感度最高,医疗和教育消费对资产的敏感度最低。表现出我国中老年群体在资产增值时,有一定的享受型消费支出倾向。(4)各项资产的财富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东部地区中老年家庭金融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则对住房资产的增值更为敏感。城乡对比中,农村地区中老年群体三类资产的财富效应均显着大于城镇地区,而资产水平远低于城镇居民,表现出我国农村地区强大的消费潜力。(5)老龄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中老年群体的家庭消费,但老龄化程度越深,资产财富效应越强。中老年群体收入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家庭消费更依赖前期资产积累,居民年龄越大,对资产增值变化越敏感,表现出的资产财富效应越强。最后依据主要结论,本文从住房政策,居民资产配置,保险市场和养老产业发展几个方面,就刺激我国中老年群体消费意愿,扩大养老消费市场提出几点建议。
南永清,肖浩然,单文涛[5](2020)在《家庭资产、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升级——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证据》文中提出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考察了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明显的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且财富效应大于资产效应;户主年龄为36~50岁的家庭财富变动的消费升级效应更为明显,家庭资产增值主要促进了城镇的医疗保健类消费,且住房资产所引致的消费效应相对更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相较于住房资产的"抵押担保效应","直接财富效应"是影响消费升级的主要渠道。
柯利[6](2020)在《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其经营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已从传统的单一存贷指标逐渐过渡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AUM,即管理的资产规模。商业银行若是寻求转型发展,那么必然要将其客户的资产管理作为业务领域的重头戏,AUM的规模逐渐成为了外界评判一家银行经营和管理实力的参照标杆。国外商业银行的AUM的考核管理体系发展较早,相较而言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发展和起步就晚了很多,但近几年里越来越多的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奋起直追,在其经营管理中相继引入了AUM考核指标,并纳入关键指标考核体系(KPI)。但由于各家商业银行尚处起步阶段,其AUM考核管理水平良莠不齐,AUM的考核范围和标准还没有统一,每家商业银行的考核侧重点各不相同,目前都还在发展中不断的摸索适合自身的AUM考核管理体系。西方的AUM发展较早,给国内的AUM经营管理带来很多重要启示,招商银行是国内资产管理的先进商业银行,因此很有远见地率先接纳了AUM管理理念,通过分析其AUM发展的优势和不足,对G银行蚌埠分行AUM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参考作用,G银行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的中小商业银行,其AUM的管理理念也逐步建立并逐步发展成熟,G银行蚌埠分行作为G银行的分支机构,在蚌埠地区,经过7年的发展,AUM的规模增长出现了瓶颈,笔者通过SWOT分析法,结合当地实际对G银行蚌埠分行的AUM发展面临的现状进行分析,从长处、机遇、遗憾和威胁等四个维度提出相关发展策略。通过G银行蚌埠分行AUM的发展策略研究,笔者试图探讨出一套适合G银行蚌埠分行AUM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考核管理方案,为G银行AUM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为本地区商业银行AUM发展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因为本研究的对象仅为笔者所在的G银行蚌埠分行,人员结构、考核体制与其他银行都有较大不同,所以研究结果必然会存在一些笔者目光所不及之处,研究结果需结合本地商业银行的具体实际才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郑晶雨[7](2020)在《政府视角下的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居住权是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但租赁型保障房存在政府资金回流困难,财政压力大、无法满足产权刚需等问题,完全产权型保障房存在价格失调、投机行为导致福利损失等问题,因此保障房体系需要新的突破。我国自2014年开始共有产权房试点运行,认为其具有满足产权刚需、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共享增值收益、减少福利损失的优势,共有产权房项目实施后是否达到预期收益,需要进行效益评价来判断和纠偏。当前有关于保障房的评价研究均围绕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绩效,本文借鉴传统保障房的评价,针对性地对共有产权房进行评价。论文在国内外研究成果和试点城市实践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对共有产权房进行定义,分析其相对于传统保障房的实施优势,介绍国内共有产权房的实践。在阅读大量保障房绩效评价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对共有产权房采用效益评价的适用性,从常用绩效评价方法中选取因子-TOPSIS法进行评价。再识别文献中普适性绩效指标的出现频次,选取认可度较高的指标,结合共有产权房弥补传统保障房缺陷的效益指标,初步识别出涵盖保障、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的效益指标体系。通过各指标重要程度的问卷调查,利用均值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指标,得到最终的效益指标体系,再利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对各指标内涵进行解释,着重对影响政府财政负担能力指标进行分析,利用经济费用-效益法进行评价,对其他指标中的定量指标的客观数据测算方法和定性指标的模糊评价法进行定义。最后利用TOPSIS法和聚类分析法进行案例研究,将试点城市共有产权房项目聚类为三类,分析其特点,并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类共有产权房项目,根据综合效益分析其城市适应性,并提出政策意见。
王妍[8](2020)在《中国居民家庭资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城乡居民家庭的资产总量不断增加、资产配置日益多样化,其中,作为家庭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居民储蓄存款持续增加,居民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更富多样性;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伴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持有生产性资产的比例逐渐增加,生产性资产在居民家庭资产中扮演的角色已不可忽视。再加上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占人均GDP的比例过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更是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居民消费结构的缓慢升级难以匹配消费潜力的释放。这使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缩小城乡消费差距,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并且居民家庭资产拥有情况的改变成为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消费结构及家庭资产与居民消费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基于资产财富效应的视角,结合生命周期、持久收入、预防性储蓄和流动性约束基础消费理论,探析了家庭资产价格或资产价值变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CFPS)数据,对近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资产拥有情况及消费结构现状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比较分析了城乡差别,了解到我国城乡居民资产规模相差较大、资产配置不合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均得到一定改善,但仍存在较大差距。实证研究部分使用整合后的CFPS2012-2016年平衡面板数据,构建了资产总量消费决策模型和资产结构消费决策模型,对居民家庭总资产及消费性资产、生产性资产和金融资产与居民家庭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关系进行考察,并进行城乡之间各类型资产财富效应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总资产价值的增加可以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各类型资产的价值增加对居民总消费支出和各层次消费支出均具有积极影响;家庭收入及负债也是影响城乡居民总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通过城乡财富效应对比分析,发现农村居民家庭总资产增值对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性资产对城乡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最大;生产性资产价值的增加对促进农村居民家庭消费总量、改善其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大于城镇居民家庭;金融资产价值的增加对城镇居民家庭扩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的积极影响大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大于农村居民家庭,负债对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家庭。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城镇与农村居民家庭资产和消费结构现状,从城乡收入分配、资产配置、信贷约束等方面,为扩大内需、优化城乡消费结构、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郑宇航[9](2020)在《房价变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新型住房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商品房出售面积和价格都出现了大幅攀升。同时,在持续向好的经济环境下,人们的收入总体上升,却未能显着带动消费率提高,反而呈现下降趋向。在此现实条件下,本文分析住房的价格变动如何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影响,深入探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中的影响路径、强度及方向差异,为加大住房资产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积极影响、促进消费提供实证依据,为发挥住房在经济建设中的良性作用提供建议。本文基于LC-PIH消费函数理论,引入流动性约束理论并结合门限面板模型进行研究。利用2002年至2018年中国三十个省、市(剔除西藏)面板数据,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政府支出等作为控制变量,构建以流动性约束为门限变量的门限面板模型分析框架。本文对全国样本、东部、中部及西部三个区域及划分三段经济时期分别进行实证,探讨在不同梯度的流动性约束机制下,商品房的销售价格变动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作用方向、强度及作用路径的差异影响。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本文的结论有:第一,全国样本中存在流动性约束单门限效应。当门限值小于0.2721时,房价对消费的影响系数为-0.0159,表现出挤出效应;当流动性约束门限值大于0.2721时,房价变动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说明随着流动性约束的放松,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财富效应增强,二者相互抵减后最终表现为微弱的挤出效应。第二,东、中、西区域房价增长对消费增长均表现为双门限效应,且存在区域异质性。不同的流动性约束机制下,东部和西部的房价上升呈现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现象,中部地区则出现出微弱的财富效应,并促进消费支出增加。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房价对消费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0153、-0.00859及-0.0015,西部地区依次为-0.0204、-0.0122及-0.00486,说明东部地区的挤出强度小于西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房价增长对消费均表现出财富效应,影响系数分别为0.0247、0.0328及0.0396。在三个区域中,随着流动性约束的放松,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房价变动对消费的抑制均有所减缓,中部地区房价变动对消费的促进程度则有所增强,说明存在间接作用流动性约束路径,使各地区的消费产生差异性变动。第三,不同经济时期的实证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双门限效应,且呈现出显着的时期异质性。2002-2008年房价对城镇居民消费表现为挤出效应,2009-2013年及2014-2018年主要表现出财富效应,同时在各个经济时期的实证结果也说明存在流动性约束作用。第四,在各个区域及时期中,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系数都较大,说明当期城镇居民的消费主要依赖于当期的收入,这也间接反映出居民消费变动受到较大的流动性约束。
任勇圳[10](2020)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探索及效果研究 ——以首旅酒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明确将发展混合所有制作为国企改革重点,拉开了新一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帷幕;而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更是将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列为工作重点,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截至2019年,我国已经先后发布了四批,共210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其中2019年发布的第四批试点企业共160家,中央企业系统107家,地方企业53家,企业数量远远高于前三批的总和。可见,我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已经进入了加速阶段。在中央的强力号召下,多个地方国资系统也先后发布了混改试点企业,积极推进地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旅酒店作为北京市国资委国企试点改革的第一批企业,其采用跨境并购和同步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混改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型和典型性。首旅酒店通过此次混改,不但增强了自身的竞争力,而且盘活了国有资产,发挥了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本文希望通过对首旅酒店混改案例的分析,可以对后续进行混改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首旅酒店作为具体分析案例,在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及市场势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首旅酒店混改的背景、模式和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出首旅酒店混改的目标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推动公司战略的落地实施。在这些目标的推动下,首旅酒店采用海外并购如家酒店,并同步引入战略投资者携程旅游的模式,成功实现了混改,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效果,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变了国有股东一股独大的局面,优化了股权结构,引入外部董事和市场化管理团队,提升了企业的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2)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效果,通过对如家酒店的并购和整合,提升了首旅酒店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财务绩效的提升,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绩效,提升了企业价值;(3)公司战略的执行效果,成功推动了“向存量要发展、向整合要发展、向创新要发展”的经营战略的落地实施。进一步分析发现,首旅酒店的混改之所以能够取得显着的效果,原因是真正做到了以战略需求和业务需求来推动混改的实现。最后通过全文的回顾和分析,得出了本文的结论:(1)国家政策的支持、酒店行业的巨大挑战和首旅酒店的发展压力共同推动了首旅酒店的混改;(2)首旅酒店的混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3)首旅酒店混改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契合了公司战略和业务的需求。并且,通过对首旅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的整体分析,本文也得出了一些启示,一方面,政府应该积极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国企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时要选择合适的模式,同时要注重混改后各方资源的整合,不能“混”而不“改”。
二、环境:城市资产增值的重要基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环境:城市资产增值的重要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1)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与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介绍 |
2.1 REITs的定义和分类 |
2.1.1 REITs定义 |
2.1.2 REITs分类 |
2.1.3 基础设施REITs定义 |
2.1.4 基础设施REITs特点 |
2.2 数据中心REITs的定义与特征 |
2.3 相关理论介绍 |
2.3.1 风险隔离原理 |
2.3.2 资产重组原理 |
2.3.3 信用增级原理 |
第3章 数据中心REITs的国际发展经验借鉴 |
3.1 美国数据中心REITs分析 |
3.1.1 美国数据中心REITs的发展 |
3.1.2 美国DLR案例分析 |
3.2 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分析 |
3.2.1 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的发展 |
3.2.2 新加坡吉宝DC REIT案例分析 |
3.3 美国、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的比较 |
第4章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4.1 国内REITs发展现状分析 |
4.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分析 |
4.2.1 数据中心行业分析 |
4.2.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发展探索 |
4.3 国内数据中心REITs存在的问题 |
4.3.1 相关法律缺位 |
4.3.2 税收问题难以解决 |
4.3.3 REITs权益属性不突出 |
4.3.4 行业情况复杂 |
4.3.5 金融市场不完善 |
第5章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 |
5.1 国外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分析 |
5.1.1 美国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 |
5.1.2 新加坡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 |
5.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的探索和创新 |
5.3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和选择 |
5.3.1 私募型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 |
5.3.2 公募型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 |
5.3.3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的选择 |
第6章 国内数据中心REITs适用的产品模式 |
6.1 国外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梳理与概述 |
6.2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创新与选择 |
6.2.1 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核心设计 |
6.2.2 数据中心REITs产品模式相关制度建议 |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
7.1 结论 |
7.2 建议 |
7.2.1 完善法律法规支撑 |
7.2.2 .明确REITs税收优惠制度 |
7.2.3 优化REITs产品架构 |
7.2.4 强化细项政策配套 |
7.2.5 推进专项监管服务 |
7.2.6 打造专业管理团队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判断与提升研究 ——以AD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或有创新和研究不足 |
1.4.1 或有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 |
2.1.2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
2.2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判断指标 |
2.2.1 资产总体质量指标 |
2.2.2 资产结构质量指标 |
2.3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判断方法 |
2.3.1 骆驼评价体系 |
2.3.2 层次分析法 |
2.3.3 主成分分析法 |
2.4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商业贷款理论 |
2.4.2 资产转移理论 |
2.4.3 预期收入理论 |
3 我国城商行资产质量现状及判断标准分析 |
3.1 城商行资产质量现状 |
3.2 城商行资产质量比较分析 |
3.2.1 比较对象选择 |
3.2.2 比较样本选择 |
3.2.3 资产总体质量分析 |
3.2.4 资产结构质量分析 |
3.3 信贷资产质量衡量标准 |
4 AD城商行资产质量现状的分析 |
4.1 AD城商行经营及财务状况 |
4.2 AD城商行资产总体质量分析 |
4.2.1 总体资产的增值性分析 |
4.2.2 总体资产的获现性分析 |
4.3 AD城商行资产结构质量分析 |
4.3.1 资产结构的一般性分析 |
4.3.2 资产结构的流动性分析 |
4.3.3 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对应性分析 |
4.3.4 资产结构与企业战略的吻合性分析 |
4.4 资产个体质量的纵向比较分析 |
4.4.1 发放贷款和垫款的质量分析 |
4.4.2 金融投资资产的质量分析 |
5 AD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综合评价 |
5.1 AD银行资产质量综合测评 |
5.1.1 指标的选取 |
5.1.2 资产质量的主成分分析计算过程 |
5.1.3 资产质量的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5.2 AD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劣势分析 |
5.2.1 AD银行资产质量的优势分析 |
5.2.2 AD银行资产质量的劣势分析 |
6 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提升城商行资产质量的建议 |
6.2.1 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
6.2.2 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与零售业务 |
6.2.3 加强核心资本补充 |
6.2.4 加强银行资产质量全面管理 |
6.2.5 丰富不良信贷资产处置方式 |
参考文献 |
(4)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中老年群体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理论依据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依据 |
2.2 文献综述 |
2.2.1 家庭固定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研究 |
2.2.2 家庭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研究 |
2.2.3 不同资产对消费影响的比较研究 |
2.2.4 中老年群体家庭资产与消费研究 |
2.2.5 文献小结 |
第三章 老龄化进程及中老年家庭资产与消费现状分析 |
3.1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
3.2 居民房产发展及中老年群体家庭资产状况 |
3.3 养老消费市场及中老年群体消费特征 |
第四章 资产效应与财富效应实证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 资产效应实证分析 |
4.4 财富效应实证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财富效应的进一步分析 |
5.1 东中西子样本财富效应分析 |
5.2 城乡子样本财富效应分析 |
5.3 老龄化对资产财富效应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家庭资产、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升级——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 |
三、模型构建 |
(一)数据来源 |
(二)模型设定 |
(三)变量选取 |
1. 被解释变量。 |
2. 解释变量。 |
3. 控制变量。 |
四、实证分析 |
(一)资产效应和财富效应 |
1. 资产效应的存在性检验。 |
2. 财富效应的存在性检验。 |
(二)家庭资产财富效应的异质性分析 |
1. 生命周期的异质性检验。 |
2. 区域差异的异质性检验。 |
3. 资产类型的异质性检验。 |
(三)家庭资产财富效应的稳健性检验 |
1. 样本奇异值的平滑处理。 |
2. 模型的内生性检验。 |
(四)家庭资产影响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检验 |
1. 抵押担保效应视角下的机制分析。 |
2. 流动性约束强度视角下的机制分析。 |
3. 家庭资产结构视角下的机制分析。 |
(五)拓展性分析:家庭资产财富效应的排他性检验 |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启示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6)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AUM相关理论综述 |
第一节 AUM的定义和内涵 |
第二节 西方商业银行AUM的发展历史和启示 |
第三节 国内先进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的AUM发展分析 |
一、招商银行AUM发展情况概述 |
二、招商银行的优势 |
三、招商银行的劣势 |
四、招商银行存在的威胁 |
五、招商银行AUM考核管理中采取的措施 |
第三章 G银行及蚌埠分行的AUM发展现状 |
第一节 G银行的AUM发展现状 |
第二节 G银行蚌埠分行AUM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
第四章 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的竞争优势 |
一、较强的集团背景和品牌优势 |
二、产品线优势 |
三、从业人员年龄和学历优势 |
四、服务和网点硬件设施优势 |
第二节 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的竞争劣势 |
一、物理网点较少 |
二、专业人员不足 |
三、高端客户维护能力不足 |
四、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
第三节 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的机会 |
一、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居民财富总量大幅增加 |
二、资管新规后行业生态重塑 |
三、金融科技带来的新机遇 |
第四节 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的威胁 |
一、宏观政策导致AUM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 |
二、同业竞争的加剧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银行AUM的发展策略研究 |
第一节 融入区域经济,把握发展机遇 |
一、积极融入区域发展,扩大客户总量 |
二、适应新的监管体系,把握先发机遇 |
三、利用金融科技,激活存量低效客户 |
第二节 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
第三节 弥不足补短板,完善激励考核制度 |
一、合理增设机构,充分利用电子银行和客户端 |
二、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专业性人才 |
三、成立私人银行部,提升中高端客户维护能力 |
四、完善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
第四节 融会贯通,战胜威胁 |
第六章 结束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政府视角下的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 |
1.1.2 共有产权房发展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保障性住房研究综述 |
1.2.2 共有产权房研究综述 |
1.2.3 效益评价研究综述 |
1.2.4 国内外研究综述简析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共有产权房及其适应性分析 |
2.1.1 共有产权房实施背景分析 |
2.1.2 共有产权房的内涵及其优势 |
2.1.3 国内共有产权房实践 |
2.2 共有产权房保障对象 |
2.3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理论基础 |
2.3.1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定义 |
2.3.2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特点 |
2.3.3 效益评价流程和方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1 评价指标识别 |
3.1.1 评价指标识别原则 |
3.1.2 评价指标识别方法 |
3.1.3 评价指标识别维度 |
3.1.4 评价指标初始清单 |
3.2 评价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
3.2.1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 |
3.2.2 问卷设计与发放 |
3.2.3 问卷数据统计 |
3.2.4 评价指标确定 |
3.2.5 指标权重确定 |
3.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 |
4.1 减轻财政负担效益评价 |
4.1.1 减轻财政负担效益评价基础 |
4.1.2 减轻财政负担效益影响因素 |
4.1.3 减轻财政负担效益评价方法 |
4.2 共有产权房其他效益评价 |
4.2.1 保障效益 |
4.2.2 改善效益 |
4.2.3 生活效益 |
4.2.4 社会效益 |
4.3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结果 |
4.3.1 定量指标的处理 |
4.3.2 定性指标的处理 |
4.3.3 TOPSIS法评价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案例分析 |
5.1 案例数据获取和计算 |
5.1.1 案例数据获取 |
5.1.2 案例数据处理和计算 |
5.1.3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案例结果分析 |
5.2 共有产权房效益提升路径 |
5.2.1 实行差异化供给 |
5.2.2 严格退出制度 |
5.2.3 灵活增购产权 |
5.2.4 加强人才房建设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1 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调査问卷 |
附录 2 共有产权房定性效益指标评价 |
(8)中国居民家庭资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消费结构相关研究 |
二、家庭资产与消费的相关研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居民家庭资产影响消费结构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定义 |
一、家庭资产 |
二、消费与消费结构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财富效应理论 |
二、生命周期理论 |
三、持久收入理论 |
四、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理论 |
第三节 居民家庭资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 |
一、直接和间接财富效应 |
二、实际收入效应 |
三、预期收入效应 |
四、信心效应 |
五、流动性约束效应 |
六、替代效应 |
第三章 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资产与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居民家庭资产现状 |
一、家庭资产规模分析 |
二、家庭资产结构分析 |
三、家庭资产配置分析 |
四、城乡居民资产比较 |
第二节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
一、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
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乡居民家庭资产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
一、数据来源 |
二、数据处理 |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描述 |
一、变量选取 |
二、描述性统计 |
第三节 模型设定和实证分析 |
一、模型构建 |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9)房价变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内容 |
1.3 创新与不足 |
2 房价影响消费的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文献简评 |
3 房价变动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 |
3.1 传统消费函数理论 |
3.1.1 生命周期理论 |
3.1.2 持久收入理论 |
3.2 流动性约束假说 |
3.3 房价变动对消费的影响路径 |
3.3.1 直接影响路径 |
3.3.2 间接影响路径 |
4 房价与城镇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
4.1 我国房地产政策与市场分析 |
4.1.1 我国房地产政策演变 |
4.1.2 我国房价持续上涨的区域差异性 |
4.1.3 我国房地产投资规模变动趋势 |
4.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实证分析 |
5.1 模型建立与数据选取 |
5.1.1 建立门限面板模型 |
5.1.2 数据选取与处理 |
5.2 全国门限面板模型估计与分析 |
5.3 区域异质性门限面板模型估计与分析 |
5.4 时期异质性门限面板模型估计与分析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引导居民消费预期 |
6.2.2 完善房地产金融市场 |
6.2.3 实施差异化调控措施 |
6.2.4 强化建设住房交易和租赁市场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探索及效果研究 ——以首旅酒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的相关研究 |
1.2.2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的相关研究 |
1.2.3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相关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贡献及不足 |
1.4.1 本文的贡献 |
1.4.2 本文的不足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混合所有制 |
2.1.2 并购 |
2.1.3 战略投资者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产权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市场势力理论 |
3 案例介绍 |
3.1 案例背景介绍 |
3.1.1 制度背景 |
3.1.2 行业背景 |
3.1.3 公司背景 |
3.2 首旅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容 |
3.2.1 首旅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 |
3.2.2 首旅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及历程 |
3.2.3 研究问题 |
4 案例分析 |
4.1 首旅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分析 |
4.1.1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效果分析 |
4.1.2 国有资产增值保值效果分析 |
4.1.3 公司战略执行效果分析 |
4.2 首旅酒店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原因分析 |
4.2.1 以战略需求推动混改 |
4.2.2 以业务需求推动混改 |
5 案例结论及启示 |
5.1 案例结论 |
5.2 案例启示 |
5.2.1 发挥政府的监管和引导作用 |
5.2.2 选择合适的混改模式 |
5.2.3 注重混改后的资源整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环境:城市资产增值的重要基础(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数据中心REITs产品架构设计与模式选择研究[D]. 骆妍.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2]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判断与提升研究 ——以AD银行为例[D]. 张璐婷. 浙江大学, 2020(02)
- [3]产业存量更新的综合效益评估研究 ——以上海为例[D]. 段祎. 东南大学, 2020
- [4]家庭资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中老年群体的分析[D]. 李辛. 山东大学, 2020(12)
- [5]家庭资产、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升级——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证据[J]. 南永清,肖浩然,单文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08)
- [6]G银行蚌埠分行AUM发展策略研究[D]. 柯利. 安徽财经大学, 2020(10)
- [7]政府视角下的共有产权房效益评价研究[D]. 郑晶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中国居民家庭资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 王妍.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9]房价变动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异质性分析[D]. 郑宇航. 海南大学, 2020(07)
- [10]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探索及效果研究 ——以首旅酒店为例[D]. 任勇圳.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