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药物合理应用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药物合理应用

王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163000)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69-01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痛风药物合理应用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异常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血尿酸浓度升高。长期高尿酸血症致尿酸盐结晶沉积在组织器官上,引起组织异质性损伤,形成痛风石,临床上称之为痛风。痛风的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常累及肾脏。痛风累及心脏者称痛风心脏病。

1常用药物分类

1.1痛风炎症干扰药

主要对抗痛风急性发作,达消炎镇痛目的,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

1.1.1秋水仙碱秋水仙碱可能是通过减低白细胞的活动和吞噬作用及减少乳酸形成,从而减少尿酸结晶后沉积,减轻炎性反应,而起止痛作用。有免疫抑制作用。作用与长春新碱类药物相似,是控制痛风急性发作的经典药,能使90%的病人疼痛和炎症在6~12h开始消退,24~48h消失,作用迅速可靠[1]。对诊断困难者,可作试验性治疗。副作用有:胃肠反应:呕吐、腹泻;骨髓抑制;肝损害、SGPT升高。

1.1.2糖皮质激素包括泼尼松、促皮质激素和去炎松、得宝松(磷酸倍他米松和二丙酸倍他米松的复合制剂)等。能迅速缓解急性发作,但停药后往往有“反跳”,且易导致严重并发症。作者经验得宝松治疗效果佳,有强大持久的抗炎作用,对PHA轴反应及影响相对较小,恢复较快,起效及作用时间长。

1.2降尿酸药物

1.2.1排尿酸药物丙磺舒作用部位位于近端小管,口服吸收完全,代谢缓慢,最大治疗作用发生于服药数日后。副作用:属磺胺类过敏者忌用、胃肠反应,发生率8%~18%,1/3患者产生耐药性,其他有溶血性贫血、药物疹等。苯磺唑酮为保泰松衍生物,有微弱消炎止痛作用,排尿酸作用明显强于丙磺舒。本品口服吸收快,1h达高峰,尚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延长血小板存活时间作用,故对血液流变异常者尤适合。副作用:胃肠反应、转移性尿结石、抑制造血功能、耐药性优于丙磺舒。痛风利仙(苯溴马隆)为苯骈呋喃衍生物,为强有力的排尿酸药,毒性低[2],对肾功不全者疗效优于丙磺舒。适用于不宜应用上述药物或具广泛痛风结石者,口服易吸收,4~5h达高峰,作用持续48h。副作用较少,有胃肠反应、皮疹,肾小球过滤率<20ml/min者无效。

1.2.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代表药为别嘌醇,口服吸收完全,7~14h达高峰。适用于采用低嘌呤饮食治疗后,尿酸排泄仍高者;对尿酸排泄药无效、过敏或不耐受者;肾功显著减退,有尿酸性肾病或结石者;血液病化疗或放疗开始前;严重“砂石性”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排泄不增多亦无结石者。副作用:胃肠反应、中毒性肝炎或一过性SGPT升高;骨髓抑制、溶血性贫血;变态反应(药疹、药物热、少数剥脱性皮炎);急性痛风发作。

1.3具双重作用的抗痛风药

兼具降脂作用的排尿酸药:降脂酰胺,其排尿酸作用与丙磺舒相似,兼有降甘油三酯作用,使用于伴肥胖、糖尿病的痛风患者。兼具降糖作用的排尿酸药:醋磺己脲,具降血糖,抑制尿酸的重吸收,适用于伴糖尿病的痛风患者。

2治疗药物作用机制

2.1痛风炎症干扰药

2.1.1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的机制是:抑制白细胞趋化、增殖和吞噬尿酸盐晶体,从而阻断痛风炎症的始动环节。减少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中止炎症发作,提高关节腔局部的pH值,减少晶体析出,增强局部抗炎作用。

2.1.2非甾体类抗炎药:此类药物均可抑制炎症过程中由环氧化酶介导的花生四烯酸至前列腺素的合成及释放。

2.1.3糖皮质激素:强大的抗炎作用,抑制炎性渗出、炎细胞浸润、炎性递质释放及炎性肉芽组织形成。

2.2降尿酸药物

排尿酸药具下述3种作用: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增加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增加肾小球对尿酸的滤过。抑制尿酸生成药:通过竞争性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不能氧化成黄嘌呤,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3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根治疗法,但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使病情逆转,痛风的处理原则是调节饮食,应用降低血尿酸药物及对症治疗。肥胖者要减少热量摄入,糖类在总热量中不宜超过50%~60%。应少食果糖,以免加重腺嘌呤核苷酸分解及加呋塞米酸生成。避免进食含高嘌呤的食物含极大量嘌呤(150~1000mg/100克),严格戒酒,多饮水,使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尿pH6.0以下时,宜服碱性药物,使尿pH维持在6.2~6.8之间,而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和利尿药、阿司匹林等。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湿冷,穿鞋要舒适,勿使关节损伤。对高尿酸血症无症状者或有家族史者,应进行监护,除控制饮食外还需服药以使血尿酸在正常范围,并防止损害肾脏及关节。

参考文献

[1]李东,曹丽华,张惠英,李宪,黄晓民.高尿酸血症370例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04.

[2]胡海翔,时振声,刘云海.痛风肾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06.

标签:;  ;  ;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药物合理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