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合性杂种优势论文_付航,向珣朝,许顺菊,杨博文,王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杂合性杂种优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杂种,优势,自交系,基因,组合,相关性,水稻。

杂合性杂种优势论文文献综述

付航,向珣朝,许顺菊,杨博文,王琦[1](2016)在《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杂合率预测四川地区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新育成的水稻7个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以及经典不育系冈46A进行杂交得到15个杂交组合,分析F1组合性状间的关系探究单株产量的主要构成因子,计算出F1代产量的超亲优势,筛选39个与功能基因连锁紧密的SSR标记,来考察F1代各个性状关联的功能基因连锁标记的杂合率,并按照不同的方式建立模型并比较模型的可信度。结果表明:四川地区水稻单株产量主要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的影响;考虑千粒重、结实率、穗实粒数、有效穗4个性状的预测模型仅考虑穗实粒数及千粒重2个性状的预测模型参数可信度更高;由于四川地区年均日照时间短,有效穗数的提升对单株产量提升影响较小,在使用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时,不选择有效穗相关功能基因的连锁标记,可以提高预测模型可信度。本研究建立了预测杂种F1代水稻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模型,可为水稻育种亲本组合选配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李峰[2](2011)在《玉米BT2基因、RbcS基因克隆及等位杂合位点杂种优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BT2基因是控制ADGPPase小亚基的结构基因,ADGPPase的作用是在作物淀粉合成过程中,将来自光合作用的葡萄糖-1-磷酸和ATP转变成ADP葡萄糖(ADP-Glc)和ADP,其中ADP-Glc是合成淀粉的底物。RbcS基因是控制Rubisco小亚基的结构基因,Ru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对玉米的9个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田间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克隆了9个玉米自交系的BT2基因和8个玉米自交系的RbcS基因。通过序列分析及RT-PCR表达量分析,结合F1代的田间性状表现,寻找可能引起杂种优势变化的等位杂合位点。为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5个产量性状在35个杂交种中均达到了显着性差异;对35个杂交种的中亲优势分析发现,只有穗重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平均值超过50%,穗长和穗重的优势均为正向优势,而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均有部分负向优势。各性状优势变异范围大小顺序为穗粒重>穗重>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在对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中得出,对穗长影响比较大的自交系有LX9801、137和郑58;对产量影响较大的自交系有郑58、昌7-2、87-1和LX9801。2.在9个玉米自交系中,BT2基因共有4个有效突变位点,分别是第9、235、324和376个碱基位点;RbcS基因共有5个有效突变位点,分别在第48、142、353、412和601个碱基位点。9个自交系BT2基因对应蛋白质的基本特性和结构没有显着差异,8个自交系RbcS基因对应蛋白质的基本特性没有显着差异,LX9801的蛋白质结构与其他7个自交系的蛋白质结构存在差异。3.对BT2基因和RbcS基因在不同位点的杂合状态和纯合状态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BT2基因的4个有效变化位点中,235位点和324位点的突变,导致了BT2基因表达量降低;376位点的突变,导致BT2基因的表达量增高;9位点的碱基缺失只引起了部分杂合组合的表达量增高,所以推测9位点的缺失对BT2基因的表达量影响较小。RbcS基因的5个有效变化位点中,49位点和353位点的变化引起了RbcS基因表达量的降低;142位点的变化导致了RbcS基因表达量的升高;412位点和601位点的变化对Rbc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较小。4.综合各个杂合位点的表达量和田间性状的显着性发现,BT2基因在第376位点对应的杂合组合在行粒数、百粒重和穗重叁个产量性状为正向优势,同时表达量分析为杂合组合的高于纯合组合,所以推测376位点的杂合有利于行粒数、百粒重和穗重的增大。RbcS基因不同杂合位点对应的不同产量性状分析中得出,第142位点对应的杂合组合在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叁个产量性状为正向优势,同时表达量分析为杂合组合的高于纯合组合,推测142位点的杂合有利于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的增大。(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郑康乐,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3](1999)在《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上位性效应及杂合性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个杂交水稻(协优46和汕优10号)相应的保持系和恢复系配组,建立了协青早B/密阳46(简称XM)和珍汕97B/密阳46(简称ZM)的F2群体,应用DNA标记,在单因子和双因子水平上,研究了单株产量和5个构成因子(单株穗数、单穗总粒数、单穗实粒数、结实(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9年S3期)

孙其信,倪中福,陈希勇,刘志勇,黄铁城[4](1997)在《冬小麦部分基因杂合性与杂种优势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是作物遗传育种学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证明遗传杂合性是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但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杂种优势的表达与整个基因组杂合性有关,还是只与部分基因组位点的杂合性有关。最近,随着农作物QTL定位的研究进展,发现玉米杂种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1期)

邓鸿德,王桂元,周宪[5](1984)在《农作物杂种优势的预测研究 Ⅱ.水稻杂种优势的酯酶同工酶谱类型、互补酶谱分析和人工杂合酶谱》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60年Schwartz首先开始把同工酶应用于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以来,同工酶技术已日益广泛地用于生物学各领域中。对于农作物杂种优势与酶谱之相关性,国内外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过研究。但是,目前较多的报道仅集中在显性互补酶带与杂种优势之相关上,即认为双(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1984年03期)

杂合性杂种优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BT2基因是控制ADGPPase小亚基的结构基因,ADGPPase的作用是在作物淀粉合成过程中,将来自光合作用的葡萄糖-1-磷酸和ATP转变成ADP葡萄糖(ADP-Glc)和ADP,其中ADP-Glc是合成淀粉的底物。RbcS基因是控制Rubisco小亚基的结构基因,Rubisco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酶。本研究对玉米的9个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田间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同时克隆了9个玉米自交系的BT2基因和8个玉米自交系的RbcS基因。通过序列分析及RT-PCR表达量分析,结合F1代的田间性状表现,寻找可能引起杂种优势变化的等位杂合位点。为杂种优势的机理研究和利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5个产量性状在35个杂交种中均达到了显着性差异;对35个杂交种的中亲优势分析发现,只有穗重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平均值超过50%,穗长和穗重的优势均为正向优势,而行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均有部分负向优势。各性状优势变异范围大小顺序为穗粒重>穗重>行粒数>百粒重>穗行数;在对不同性状进行方差分析中得出,对穗长影响比较大的自交系有LX9801、137和郑58;对产量影响较大的自交系有郑58、昌7-2、87-1和LX9801。2.在9个玉米自交系中,BT2基因共有4个有效突变位点,分别是第9、235、324和376个碱基位点;RbcS基因共有5个有效突变位点,分别在第48、142、353、412和601个碱基位点。9个自交系BT2基因对应蛋白质的基本特性和结构没有显着差异,8个自交系RbcS基因对应蛋白质的基本特性没有显着差异,LX9801的蛋白质结构与其他7个自交系的蛋白质结构存在差异。3.对BT2基因和RbcS基因在不同位点的杂合状态和纯合状态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发现:BT2基因的4个有效变化位点中,235位点和324位点的突变,导致了BT2基因表达量降低;376位点的突变,导致BT2基因的表达量增高;9位点的碱基缺失只引起了部分杂合组合的表达量增高,所以推测9位点的缺失对BT2基因的表达量影响较小。RbcS基因的5个有效变化位点中,49位点和353位点的变化引起了RbcS基因表达量的降低;142位点的变化导致了RbcS基因表达量的升高;412位点和601位点的变化对Rbc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较小。4.综合各个杂合位点的表达量和田间性状的显着性发现,BT2基因在第376位点对应的杂合组合在行粒数、百粒重和穗重叁个产量性状为正向优势,同时表达量分析为杂合组合的高于纯合组合,所以推测376位点的杂合有利于行粒数、百粒重和穗重的增大。RbcS基因不同杂合位点对应的不同产量性状分析中得出,第142位点对应的杂合组合在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叁个产量性状为正向优势,同时表达量分析为杂合组合的高于纯合组合,推测142位点的杂合有利于穗长、行粒数、穗粒重和穗重的增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杂合性杂种优势论文参考文献

[1].付航,向珣朝,许顺菊,杨博文,王琦.一种利用分子标记杂合率预测四川地区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

[2].李峰.玉米BT2基因、RbcS基因克隆及等位杂合位点杂种优势分析[D].甘肃农业大学.2011

[3].郑康乐,庄杰云,樊叶杨,吴建利.杂交水稻产量性状的上位性效应及杂合性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

[4].孙其信,倪中福,陈希勇,刘志勇,黄铁城.冬小麦部分基因杂合性与杂种优势表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

[5].邓鸿德,王桂元,周宪.农作物杂种优势的预测研究Ⅱ.水稻杂种优势的酯酶同工酶谱类型、互补酶谱分析和人工杂合酶谱[J].湖南农业科学.1984

论文知识图

一2差异甲基化片段的southern杂交验证70份自交系的SSR标记聚类图变异小麦籽粒蛋白质SDS-PAGE图谱14个组合DNA杂合性的聚类图

标签:;  ;  ;  ;  ;  ;  ;  

杂合性杂种优势论文_付航,向珣朝,许顺菊,杨博文,王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