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慢性移植肾失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他克莫司,缬沙坦,慢性移植肾失功,肾功能
慢性移植肾失功论文文献综述
刘琴,邹和群[1](2019)在《免疫抑制方案中他克莫司联合缬沙坦对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肾功能、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免疫抑制方案中他克莫司联合缬沙坦对慢性移植肾失功(CAD)患者肾功能、脂代谢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C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 3组,每组34例。A组患者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胶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B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醋酸泼尼松片治疗;C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辅以缬沙坦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患者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血肌酐(Scr)]、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叁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MMP-2、MMP-9、TIMP-2、TGF-β水平差异。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24 h尿蛋白、Scr、TC水平仍高于正常范围,其他脂代谢指标在正常范围内;B组患者24 h尿蛋白、TC水平仍高于正常范围,Scr水平在正常范围上限附近,其他脂代谢指标在正常范围内;C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和脂代谢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脂代谢指标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患者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MMP-2、MMP-9、TIMP-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TGF-β水平明显升高(P<0.05),MMP-2、MMP-9、TIMP-2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缬沙坦能够有效延缓CAD患者肾功能减退,改善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TIMP-2、TGF-β表达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9年15期)
吕道远[2](2017)在《Nrf2-HO-1/NQO-1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慢性移植肾失功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首要原因,其主要病因迄今尚不完全明确,氧化应激可能构成慢性移植肾失功不明原因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的机制之一,作为机体对抗氧化应激的重要防御机制,Nrf2-HO-1/NQO-1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可能发生相应改变,而Nrf2通路的经典激活剂萝卜硫素可能通过激活上述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中发挥肾脏保护效应。目的1.建立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模型,证实氧化应激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的存在;2.观察Nrf2及其下游蛋白HO-1、NQO-1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的变化情况;3.以Nrf2激活剂萝卜硫素为干预手段,观察Nrf2-HO-1/NQO-1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对移植肾氧化应激情况、肾功能、尿蛋白及病理学表现的影响。方法以F344及Lewis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左肾原位肾移植术建立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对F344及Lewis大鼠分别行单肾切除术建立对照组,对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予萝卜硫素1.5 mg/(kg·d)腹腔注射,设计分组4组:Lewis单肾切除对照组、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慢性移植肾失功组、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每组10只大鼠,均观察24周,分别于术后8、12、16、20、24周测定4组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及随时间进展情况,于24周末收获各组大鼠行肾内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较,分别对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Masson叁色及PAS染色后进行观察,根据Banff总评分行组间病变程度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肾组织Nrf2、HO-1、NQO-1蛋白分布及含量,根据目的蛋白积分光密度与测量面积之比行组间蛋白含量比较,Western Blot分析观察4组肾组织总Nrf2、HO-1、NQO-1及核Nrf2含量。根据目的蛋白与对应内参条带积分光密度之比行组间蛋白含量比较。结果术后8、12、16、20、24周,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血肌酐、尿素氮均大于Lewis及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术后12、16、20、24周慢性移植肾失功组24小时尿蛋白均大于Lewis及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于20、24周大于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于8-24周间的进展趋势较慢性移植肾失功组显着减缓。与Lewis及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相比,24周末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肾内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水平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病理学检查可见肾小管萎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动脉内膜增厚等慢性移植肾失功典型病变,肾组织细胞中总Nrf2、HO-1、NQO-1及核Nrf2含量显着下降。与之相比,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肾内丙二醛水平下降,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上升,基于Banff总评分的肾脏病变程度减轻,肾组织细胞中总Nrf2、HO-1、NQO-1及核Nrf2含量上升。结论1.氧化应激存在于慢性移植肾失功中,可能构成后者不明原因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Nrf2-HO-l/NQO-l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下调,其正常功能可能受到抑制;3.萝卜硫素可通过激活Nrf2-HO-1/NQO-l信号通路减轻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氧化应激程度,改善移植肾肾功能特别尿蛋白及病理学改变。(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5-23)
周琴[3](2017)在《ERK1/2-GSK3β-NFκB信号通路在IR促进慢性移植肾失功早期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ERK1/2-GSK3β-NFκB信号通路介导胰岛素抵抗(insuline resistance,IR)促进慢性移植肾失功(chronic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CRAD)早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国际上公认的CRAD造模方式,移植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2组:普通饮食组(CRAD组)和高脂饮食组(CRAD+IR组),同时单肾切除组以普通饮食喂养,各组大鼠喂养8周后,测体重,内眦静脉采血检测甘油叁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lisulin,FINS),计算HOMA-IR 指数;行葡萄糖耐量实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及胰岛素耐量实验(insulin tolerance test,ITT),计算曲线下面积,综合评估大鼠IR程度。移植大鼠IR成模后,随机分为3组:IR肾移植大鼠(安慰剂组)组,罗格列酮组(5mg/kg/d,灌胃),TDZD8(特异性GSK3β阻断剂)组(1mg/kg/wk,尾静脉注射),继续喂养干预4周,收集血标本和24h尿标本后,于12周时在3%戊巴比妥钠麻醉下,收获动物肾脏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模型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印迹技术检测ERK1/2-GSK3β-NFκB信号蛋白及其下游MCP-1和ICAM-1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一、高脂饮食喂养8周胰岛素抵抗成模:与CRAD模型对照组及单肾切除对照组相比,CRAD+IR组的体重增量显着升高(P<0.05);FINS、FBG及HOMA-IR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OGTT和ITT实验结果显示:与CRAD及单肾切除组相比,CRAD+IR组在Omin,30min,60min,90min,120min时间点血糖水平显着升高,OGTT-AUC和ITT-AUC均明显增高(P<0.05),提示CRAD+IR组大鼠餐后血糖高峰延迟;TG水平显着增加(P<0.05),TC水平有增加趋势,但是组间几乎无统计学差异。综上提示高脂饮食喂养肾移植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二、药物继续干预4周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一)各组大鼠血生化及尿液检查结果在12周末,与单肾切除对照组相比,CRAD模型组FINS、FBG、HOMA-IR水平及OGTT-AUC、ITT-AUC无明显差异;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均显着增加(P<0.05);与CRAD模型对照组相比,CRAD+IR组大鼠上述指标水平均显着增加(P<0.05)。罗格列酮干预后,与CRAD+IR组相比,HOMA-IR指数明显改善(P<0.05),大鼠血肌酐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显着降低(P<0.05);TDZD8干预后,上述指标改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在12周末,单肾切除对照组肾组织病理结构未见明显改变,单纯CRAD组大鼠肾组织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可见大小不等空泡变性,部分肾小管扩张,肾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轻度肾间质纤维化。与单纯CRAD组相比,CRAD+IR组上述病理改变加重。罗格列酮组及TDZD8组上述病理变化得到改善。(叁)ERK1/2-GSK3β-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与单肾切除对照组大鼠相比,单纯CRAD组大鼠P-ERK、P-GSK3β及p-p65等蛋白表达增加(P<0.05),下游炎症因子MCP-1和ICAM-1蛋白表达也相应增加(P<0.05);与单纯CRAD组相比,CRAD+IR组大鼠上述磷酸化蛋白均表达增加(P<0.05),MCP-1和ICAM-1炎症指标表达也增加(P<0.05);罗格列酮干预后,P-ERK、P-GSK3β及p-p65蛋白表达降低,下游的炎症因子表达也相应降低(P<0.05);TDZD8干预后,P-GSK3β及p-p65表达降低,下游的炎症因子表达也相应降低(P<0.05)。结论一、IR通过激活ERK1/2-GSK3β-NFκB信号通路介导肾移植术后大鼠慢性移植肾失功早期炎症细胞浸润,促进慢性移植肾失功进展;二、罗格列酮通过抑制ERK1/2-GSK3β-NFκB信号通路,改善IR介导的肾移植术后大鼠慢性移植肾失功早期炎症细胞浸润,延缓IR促进慢性移植肾失功的进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7-05-01)
吕道远,周琴,夏悦,尤旭,赵志红[4](2017)在《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慢性移植肾失功的主要病因迄今尚不明确,胰岛素抵抗可能构成其病因之一,然而当前尚缺乏相关动物模型及实验探讨二者的关联。目的:建立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模型,探讨胰岛素抵抗对移植肾肾功能、尿蛋白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在以F344及Lewis大鼠作为供受体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基础上予单纯高脂饲料喂养诱发胰岛素抵抗,分别于肾移植术后8,12,16周测定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单肾切除对照组血胰岛素、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同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分别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根据3组不同时间点胰岛素抵抗指数、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差异评估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建成情况及稳定性。比较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与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血肌酐、尿素氮及24 h尿蛋白的组间差异及不同时间点的差异,于16周行肾脏病理学观察,根据Banff总评分比较3组肾脏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与结论:(1)术后8,12,16周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口服葡萄糖耐量及胰岛素耐量试验血糖-时间曲线下面积均大于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及对照组,且随观察时间延长无显着改变,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均小于慢性移植肾失功组,亦随观察时间延长无显着改变;(2)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及慢性移植肾失功组均见肾小球及小管基底膜轻度增厚、间质纤维化及动脉内膜轻度增生等改变,但未见2组肾脏病变程度的显着差异;(3)上述结果提示,使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8周可构建稳定的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胰岛素抵抗可能影响移植肾肾功能及尿蛋白水平,其潜在机制可能涉及胰岛素抵抗环境下肾小球的高滤过及肾小管对尿蛋白的超负荷重吸收。(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杨俊,李淦洪,刘璐璐,姜华,晏强[5](2015)在《核因子-κB在慢性移植肾失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信号分子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的细胞因子(RANTES)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慢性移植肾失功(CRAD)患者移植肾组织的表达及与肾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IF/TA)和尿蛋白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计算机真彩色图像分析软件系统半定量检测103例病理诊断符合CRAD的移植肾组织NF-κB p65、RANTES及MCP-1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与CRAD移植肾组织IF/TA、血肌酐及24h尿蛋白的关系。10例移植前零点穿刺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入院行血清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移植肾组织NF-κB p65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明显升高[(22.63±6.37)%、(38.59±5.36)%、(53.36±8.77)%比(7.83±0.57)%,P<0.01];其表达水平同炎症细胞趋化因子RANTES、MCP-1及IF/TA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分别为0.736、0.857和0.904,P均<0.01);NF-κB p65的表达与炎症细胞浸润亦具有正相关性(r=0.851,P<0.01);血肌酐及24h尿蛋白定量的变化随IF/TA病理分级增加而升高(r=0.902和0.870,P均<0.01)。结论在CRAD患者移植肾组织中,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强,NF-κB p65及炎症趋化因子的高表达与移植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及慢性移植肾失功等表现密切相关,提示它们可能参与了慢性移植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张志宏,管德林,张凯,金石华,吴建臣[6](2015)在《慢性移植肾失功后的移植肾切除手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总结因慢性移植肾失功而行移植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进一步探讨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以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2(36.6±13.5)岁,以上患者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的时间为术后11~91(35.8±24.6)个月,转入血液透析的时间为3~33(10.4±6.2)个月。76例患者均实施了移植肾切除手术,移植肾切除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35~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200~2 600)ml,平均输血量300(400~2 400)ml,其中67例进行了自体血液回收后输血。术后平均引流量250(20~1 100)ml,平均住院时间11(5~23)d。术后主要并发症:切口血肿8例,切口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心衰7例,肺部感染5例,肾上腺危象2例,下肢跛行2例。死亡4例。多数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慢性移植肾失功后的移植肾切除手术为高风险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积极适时地切除已经完全失功了的移植肾,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素质,避免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本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本文来源于《临床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左富姐,冯小芳,闵敏,周梅生,王立明[7](2013)在《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透析时机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移植肾功能丧失后要及时转入透析以继续维持患者生命,并为部分患者的再移植作准备。目前国内有关移植肾功能丧失后透析时机的报道尚不多见。目的:探讨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开始透析的时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调查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上海长征医院肾移植康复病房收治的肾移植后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毒症症状及并发症,比较不同血液透析时机患者间的差别,分析影响透析时机的因素。结果与结论:透析前87%的患者有明显尿毒症症状,78%出现心、脑并发症,31.6%需急诊透析。全部移植肾失功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94±0.63)mL/min,9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10 mL/min,51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5-10 mL/min,38例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5 mL/min。其中合并丙肝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比非丙肝患者高(P<0.05)。结果显示,开始透析的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有明显尿毒症并发症,多数透析时机较迟,尤其是丙肝患者。健康宣教、医疗保健是影响透析时机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3年53期)
罗皓[8](2013)在《TGFβ1-ILK下游信号分子及C-C类趋化因子在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肾脏损伤进展的共同终末阶段,其过程包涵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减少、成纤维细胞的聚集、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积聚,最终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肾脏功能不可逆性损伤,进展为尿毒症阶段。持续性血液透析和肾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替代疗法,相对于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肾移植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全国每年有超过100万的慢性肾脏衰竭患者等待移植,但是器官来源短缺的形势仍然严峻,能够得到肾移植的患者每年不足1万例。随着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以及配型技术的不断完善,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肾移植术后1年存活率和5年存活率得到明显提高,分别达到90%、70%;然而移植肾的10存活率仍然停留在50%左右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最终仍然要面临第二次肾移植或者继续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如何提高移植肾的长期成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移植术后患者重新进入二次移植成为困扰医学界的一道难题。研究发现,影响远期移植肾功能的主要因素是慢性移植肾失功(chronic renal allograft dysfunction,CRAD),超过50%的移植肾功能进行性衰竭是由于CRAD引起的,因而有效的预防和早期治疗CRAD是当前提高移植肾长期存活的主要目标之一。CRAD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出现血肌酐进行性升高、持续性蛋白尿、高血压,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肾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肾小球硬化及移植肾血管病变是CRAD主要病变特征,以上病变与移植肾间质中单个核细胞和肥大细胞浸润有关。单个核细胞被激活后释放多种细胞因子的促炎因子介导炎症细胞在肾间质的浸润,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导致了细胞外基质合成和分泌的失衡进一步引起异常积聚,最终导致肾间质的纤维化。既往研究已经证明慢性炎性细胞在肾间质的浸润是各种肾脏疾病中肾单位损伤的关键病理过程,包括慢性移植肾失功。TGFβ1-ILK信号通过的下游信号分子PKB/Akt、GSK-3β在慢性移植肾失功间质纤维化及小管萎缩的发病机制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种生长因子及细胞趋化因子均可通过PKB/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ser473位点可以使其激活,激活后的p-Akt参与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及凋亡的过程。研究表明TGF-β1及ILK均可以通过磷酸化蛋白激酶B的ser473位点的丝氨酸,使其激活进而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磷酸化的PKB/Akt在肾小管EMT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磷酸化的PKB/Akt进一步作用于下游的信号分子GSK-3β,研究证实GSK-3p在慢性移植肾肾病中调控着炎症反应的发生,其在受损肾小管中表达显着,磷酸化的GSK-3β(失活状态)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呈负相关。最近的研究揭示C-C族趋化因子如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up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s expressed and secreted factor, RANTES)对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均有强烈的趋化作用,二者介导的炎性反应与移植肾功能的恶化相关,但其确切的机制仍未完全阐明。MCP-1和RANTES分别通过与细胞表面的CCR2及CCR5受体结合,发挥作用。MCP-1和RANTES可以调节多种细胞反应,如细胞生长、分化、程序性死亡和炎性反应。肾脏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其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肾移植术后CRAD所致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为治疗和干预CRAD的发生发展提供基础理论研究和检测方法。研究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调节正常T淋巴细胞生成和分泌因子(RANTES)在CRAD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CP-1和RANTES在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中的作用。观察蛋白激酶B (PKB/Akt)、糖原合成激酶-3p的表达与整合素链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 ILK)、转分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钙蛋白(E-cadherin)、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关系;探讨PKB/Akt和GSK-3β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进一步阐明移植肾纤维化的分子病理机制,为临床防治慢性移植肾失功提供相应的理论和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病例入选标准:(1)肾移植术后6个月出现不明原因的血肌酐异常升高>130umol/L;(2)血肌酐升高后予以甲泼尼龙500mg/L,静脉滴注,连续3天冲击治疗后,肌酐无明显降低者,排除急性排斥反应;(3)彩超提示排除输尿管梗阻(结石、肿瘤等)及移植肾动脉狭窄;(4)钙调神经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浓度未见异常;(5)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未见淋巴细胞明显升高;(6)移植肾病理显示:慢性间质损伤的形态学改变如: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伴有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呈双轨征;动脉内膜增厚。2、临床资料:收集既往在我院行肾移植术,并于2009年01月至2011年01月因肌酐进行性升高或顽固性蛋白尿而行移植肾穿刺活检术的肾穿标本,其中符合慢性移植肾失功的有32例,包括19例男性(44±7岁),13例女性(45±4岁),肾穿时间为肾移植术后1-9年,平均3.6年,血肌酐为(328±162) umol/L,其中21例是接受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叁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11例接受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叁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所有患者供受者血型相同,HLA A、B、Dr位点至少有两个位点相配,淋巴度试验<10%,PRA(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以6例正常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均为正常供体尸肾术前穿刺活检标本,病理检查无异常。3、研究方法:所有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移植肾组织中MCP-1、RANTES、GSK-3β、p-Akt、ILK、TGF-β1、E-cadherin、a-SMA的表达,按照最新Banff2009移植肾病理分级标准,依据移植肾间质纤维化/小管(IF/TA)萎缩的严重程度分为:(1)Ⅰ级轻度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25%的皮质受累);(2)Ⅱ级中度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26%-50%的皮质受累);(3)Ⅲ级重度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50%的皮质受累)。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呈散在分布;中度:局灶性炎症细胞浸润;重度:大片、弥漫状炎症细胞浸润。采用德国Leica (DMR+Q550型)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随机选取10个不连续(避开肾小球和大血管)的肾小管间质视野(x400,HPF),观察部位包括肾皮质、皮髓交接处和髓质部的肾小管间质,每例肾小管总数大于60个,测定视野中肾小管间质阳性表达面积与视野内肾小管间质总面积(去除肾小管管腔)的比值,取其均值代表此例患者某种成分在肾小管和间质的相对含量。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oneway ANO VA方法,方差齐时用LSD法,方差不齐时用Dunnett's T3法,两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线形相关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移植肾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肾间质局灶性或弥漫性纤维化和小管萎缩伴有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小管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呈双轨征改变,部分小球呈节段性硬化;肾小球系膜区增宽,部分系膜细胞溶解;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动脉内膜增厚。不符合急性排斥反应、钙调神经抑制剂肾毒性损伤、输尿管梗阻/反流等其他疾病病理改变。2、肾小管间质中信号分子的表达2.1p-Akt、GSK-3β、ILK、TGF-β1、E-cadherin和α-SMA的表达正常肾组织中肾小管上皮细胞p-Akt、GSK-3β、ILK、TGF-β1表达微弱,CRAD反应患者移植肾组织中p-Akt、GSK-3β、ILK、TGF-β1表达明显增加,染色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胞浆中且随着IF/TA病理分级程度的加重表达呈增高趋势,萎缩变性的肾小管表达最为强烈。肾间质细胞中亦可见到p-Akt、 GSK-3β、ILK、TGF-β1表达。间质病变越重,表达量越多,范围越广。E-cadherin在正常对照组肾组织中的小球和小管的上皮细胞的胞膜上有大量表达,胞浆中有少量表达;在移植肾组织IF/TAⅠ级病变组中,E-cadherin的表达开始减少;Ⅱ级组表达明显减少,Ⅲ级组中仅见少量表达。正常对照组肾组织中,a-SMA仅表达于血管平滑肌肌层,在肾间质偶有表达。移植组中,随肾间质病变加重表达增强。IF/TA Ⅱ级和Ⅲ级病变广泛分布于间质区域,一些管腔破坏和萎缩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也可见表达。2.2MCP-1和RANTES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CRAD患者移植肾组织中MCP-1表达明显,主要位于肾小球系膜区、肾小管细胞包浆及毛细血管袢内皮侧,正常肾组织中MCP-1的主要表达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的表达随着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程度的加重而增多,具有正相关。CRAD患者移植肾组织中RANTES大量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浸润于肾间质的单核巨噬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在肾小球系膜区及肾间质内可见RANTES阳性细胞,肾小管损伤愈严重、间质浸润细胞愈多的部位,表达愈强。正常肾组织中的RANTES表达主要见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散在的间质细胞,肾小球内RANTES表达极弱。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肾组织中RANTES的表达随着炎症细胞浸润及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的程度加重而增多,具有正相关性。3、统计结果3.1统计结果表明CRAD患者移植肾IF/TA病理分级与p-Akt、GSK-3β、ILK、 TGF-β1和α-SMA的表达的关系根据CRAD患者IF/TA病理分级各组肾小管间质中p-Akt、GSK-3β、ILK、 TGF-β1和α-SMA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明显增多,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值均<0.001),E-cadherin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中明显减少,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p-Akt、GSK-3β、 ILK、TGF-β1和α-SMA的表达随CRAD病理分级增加呈递增趋势(各组间比较P<0.001),E-cadherin的表达随IF/TA病理分级增加呈递减趋势(各组间比较P<0.001)。CRAD各组肾小管间质表达的p-Akt、GSK-3β与ILK、TGF-β1及α-SMA表达的相关性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肾小管间质表达的p-Akt与ILK、TGF-1β及α-SMA分别呈正相关;GSK-3β与p-Akt、ILK、TGF-β1及α-SMA分别呈正相关。p-Akt与GSK-3β的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3.2CRAD患者移植肾IF/TA病理分级与p-Akt、SK-3β、ILK、TGF-β1和α-SMA的表达的关系MCP-1和RANTES在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肾小管、间质的表达比正常肾组织明显增多,两者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值均<0.001),MCP-1和RANTES随慢性移植肾失功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IF/TA病理分级的加重而呈增加的趋势;通过Image-Pro软件分析,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移植肾组织中MCP-1和RANTES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肾组织,并与炎症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呈正相关。结论:1、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2、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肾小管间质中p-Akt、GSK-3β、ILK、TGF-β1和α-SMA表达增多,且随着IF/TA病理分级的加重呈现增多的趋势,E-cadherin的表达随着IF/TA病理分级的加重呈现减少的趋势。3、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小管间质中MCP-1和RANTES呈高表达,且随CRAD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IF/TA病理分级的加重而呈增加的趋势,提示MCP-1和RANTES可能通过介导炎症细胞浸润参与CRAD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3-03-01)
李幼生,郑磊,王剑,黎介寿[9](2012)在《小肠移植术后移植物慢性失功(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报道1例小肠移植术后移植物慢性失功,对其发生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简单探讨。【方法】分析1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患者术后移植物慢性失功的临床资料,总结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门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导致短肠综合征,后行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FK506,屡次发生排异反应。术后3次因"小肠狭窄、不全性肠梗阻"行"小肠节段切除吻合术"。术后第576天再次出现肠梗阻,(本文来源于《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10-25)
郑磊,王剑,李幼生,黎介寿[10](2012)在《小肠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失功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肠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失功(chronic graft dysfunction,CGD)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国内首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患者术后CGD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门静脉血栓、脾静脉血栓致肠系膜血栓"切除了大部分小肠,后行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他克莫司(FK506),屡次发生排斥反应。术后3次因"小肠狭窄、不全性肠梗阻"行"小肠节段切除吻合术"。其中术后576d第3次出现肠梗阻,予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胃肠减压等治疗,确定移植肠不可逆性失功后行移植小肠切除术。结论 CGD治疗困难,预后不佳,预防胜于治疗。在确诊CGD不可逆后应尽快切除移植小肠,挽救患者生命,有条件应尽快安排再次移植。(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2年04期)
慢性移植肾失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慢性移植肾失功是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首要原因,其主要病因迄今尚不完全明确,氧化应激可能构成慢性移植肾失功不明原因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的机制之一,作为机体对抗氧化应激的重要防御机制,Nrf2-HO-1/NQO-1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可能发生相应改变,而Nrf2通路的经典激活剂萝卜硫素可能通过激活上述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中发挥肾脏保护效应。目的1.建立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模型,证实氧化应激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的存在;2.观察Nrf2及其下游蛋白HO-1、NQO-1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的变化情况;3.以Nrf2激活剂萝卜硫素为干预手段,观察Nrf2-HO-1/NQO-1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对移植肾氧化应激情况、肾功能、尿蛋白及病理学表现的影响。方法以F344及Lewis大鼠分别作为供受体行左肾原位肾移植术建立慢性移植肾失功模型,对F344及Lewis大鼠分别行单肾切除术建立对照组,对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予萝卜硫素1.5 mg/(kg·d)腹腔注射,设计分组4组:Lewis单肾切除对照组、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慢性移植肾失功组、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每组10只大鼠,均观察24周,分别于术后8、12、16、20、24周测定4组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及随时间进展情况,于24周末收获各组大鼠行肾内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比较,分别对肾组织行苏木精-伊红、Masson叁色及PAS染色后进行观察,根据Banff总评分行组间病变程度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肾组织Nrf2、HO-1、NQO-1蛋白分布及含量,根据目的蛋白积分光密度与测量面积之比行组间蛋白含量比较,Western Blot分析观察4组肾组织总Nrf2、HO-1、NQO-1及核Nrf2含量。根据目的蛋白与对应内参条带积分光密度之比行组间蛋白含量比较。结果术后8、12、16、20、24周,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血肌酐、尿素氮均大于Lewis及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术后12、16、20、24周慢性移植肾失功组24小时尿蛋白均大于Lewis及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于20、24周大于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血肌酐、尿素氮、24小时尿蛋白于8-24周间的进展趋势较慢性移植肾失功组显着减缓。与Lewis及F344单肾切除对照组相比,24周末慢性移植肾失功组肾内氧化应激标记物丙二醛水平升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下降,病理学检查可见肾小管萎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动脉内膜增厚等慢性移植肾失功典型病变,肾组织细胞中总Nrf2、HO-1、NQO-1及核Nrf2含量显着下降。与之相比,慢性移植肾失功+萝卜硫素干预组肾内丙二醛水平下降,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上升,基于Banff总评分的肾脏病变程度减轻,肾组织细胞中总Nrf2、HO-1、NQO-1及核Nrf2含量上升。结论1.氧化应激存在于慢性移植肾失功中,可能构成后者不明原因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Nrf2-HO-l/NQO-l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肾组织中下调,其正常功能可能受到抑制;3.萝卜硫素可通过激活Nrf2-HO-1/NQO-l信号通路减轻慢性移植肾失功移植肾氧化应激程度,改善移植肾肾功能特别尿蛋白及病理学改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慢性移植肾失功论文参考文献
[1].刘琴,邹和群.免疫抑制方案中他克莫司联合缬沙坦对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肾功能、脂代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中国药房.2019
[2].吕道远.Nrf2-HO-1/NQO-1信号通路在慢性移植肾失功中的作用[D].南方医科大学.2017
[3].周琴.ERK1/2-GSK3β-NFκB信号通路在IR促进慢性移植肾失功早期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
[4].吕道远,周琴,夏悦,尤旭,赵志红.胰岛素抵抗慢性移植肾失功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
[5].杨俊,李淦洪,刘璐璐,姜华,晏强.核因子-κB在慢性移植肾失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6].张志宏,管德林,张凯,金石华,吴建臣.慢性移植肾失功后的移植肾切除手术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
[7].左富姐,冯小芳,闵敏,周梅生,王立明.慢性移植肾失功的透析时机及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
[8].罗皓.TGFβ1-ILK下游信号分子及C-C类趋化因子在慢性移植肾失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意义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
[9].李幼生,郑磊,王剑,黎介寿.小肠移植术后移植物慢性失功(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C].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2
[10].郑磊,王剑,李幼生,黎介寿.小肠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失功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器官移植.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