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inux平台上Webmail系统的分析和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刘腾龙[1](2020)在《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编码和容错恢复工具设计》文中认为现今,信息科学的进步越来越要求存储系统具有低开销、高可靠的存储特点。Erasure Code技术能较好地解决该问题,但目前已存在的通过Erasure Code技术实现的纠删码工具(如Jerasure等)主要是运行在Linux平台的,少数支持Windows平台的纠删码工具(如ISA-l)大多使用C语言实现,环境配置较复杂,这给Windows用户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设计并实现一个可用于Windows平台且环境易配置的纠删码工具非常有意义。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Windows平台与Linux平台都可用的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编码与容错恢复工具。本工具采用Python语言开发,具有速度快、可跨平台性、操作简单、环境易配置的优点。本文首先叙述了伽罗华域的构造以及在该域上四则运算的定义;接着,使用范德蒙RS纠删码技术来实现本工具的编码与解码;然后,通过Num Py与Numba库对程序的运行进行加速,解决了Python程序执行效率低的问题;最后,对本工具进行了测试。本文分别在Linux平台与Windows平台对本工具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包括耗时、CPU占用率与内存占用率。首先,在同一Linux平台上,对本工具与Jerasure库进行编码与解码测试,并在耗时、系统的CPU占用率与内存占用率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本工具编码与解码的速度快于Jerasure库;本工具与Jerasure库的CPU资源占用相当,本工具对内存资源的占用稍大于Jerasure库,但差距较小,一定程度上可忽略。之后,在Windows平台上对本工具进行了测试,测试内容与本工具在Linux平台上的测试内容相同。实验结果表明,本工具在Linux平台与Windows平台上的编码与解码的速度相当;本工具的CPU、内存资源占用稳定。
郁丛祥[2](2020)在《基于ELF文件的漏洞防御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已经深入各行各业,大大促进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中的浩如烟海的程序代码是由一位位辛劳的程序员而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漏洞。到如今,软件漏洞已经存在了至少30多年,每一次漏洞的爆发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Linux是现代互联网发展的基石,软件漏洞的攻击与防御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螺旋发展,防御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技术。时至今日,攻击者依然能够通过组合多个漏洞来绕过层层防御机制,最终控制目标系统。本文通过深入研究Linux平台上用户态软件的漏洞类型、已有的防御机制、漏洞防御的绕过技术和现代软件漏洞的利用方法,进一步归纳漏洞利用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可执行程序ELF文件的文件格式和运行原理,分别从静态的ELF文件本身和ELF动态执行这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漏洞防御技术来限制攻击者的漏洞利用。首先,提出了针对ELF可执行空间Segment的通用扩展技术。在ELF文件执行前,在其中插入保护代码并执行,大大减小程序攻击面。其次,提出了 Backtrace Canary的漏洞缓解机制。在ELF文件执行时,通过校验函数的Backtrace Canary来判断函数调用的合法性,大大限制了攻击者的漏洞利用过程。基于上述两点,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漏洞防御系统,包括静态漏洞防御子系统和动态漏洞防御子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漏洞防御系统具备非常好的实用价值,可以有效防御攻击者通过软件漏洞来获取Linux操作系统的控制权。
黄继小[3](2020)在《Linux平台微型高光谱仪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光谱成像的目的是获取场景图像中每个像素的光谱,可应用于发现物体,识别材料或检测过程。高光谱图像由高光谱仪获取,常规的高光谱仪一般采用光栅分光或滤波片分光的方式实现高光谱图像的采集,体积较大且安装调试的工作复杂。CMOS高光谱传感器通过表面镀膜的方式分光,与使用复杂的机械分光器件的高光谱仪相比,CMOS高光谱仪更小巧便携。目前大部分的高光谱仪使用裸机程序来控制光谱仪,没有通过linux操作系统来管理光谱仪的硬件,使得程序的设计较为繁琐且难以实现复杂的程序设计,此外裸机程序的可移植性也比较差。其次,光谱仪采集的数据主要通过USB接口传输,对接入的终端设备造成了限制。本文基于一种新型快照马赛克高光谱成像传感器,实现了一套基于Linux平台微型高光谱仪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系统硬件使用CMOS光谱成像传感器CMV2000,以Xilinx Zynq 2000系列的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搭载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光谱仪与终端使用网络Socket通信,同时使用流媒体直播方案H.264+RTSP实现光谱仪采集区域的实时预览。基于Qt软件框架开发桌面终端应用软件用于处理光谱图像。系统可以采集并处理光谱数据,通过以太网实时传输到接收终端。考虑到接收终端处理光谱数据的能力有差异,系统对光谱数据采用光谱仪本地+终端双处理方案。本论文设计完成的linux平台微型高光谱仪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光谱仪平台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桌面应用实现了光谱仪采集区域的实时预览、与光谱仪平台的交互、光谱图像的处理与特征谱线的显示。
谭羽丰[4](2018)在《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与部署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理分析模型是对现实世界中地理过程的抽象与表达,是解决地理问题、支撑应用决策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随着地理学的发展,跨领域、多学科合作式地理分析建模研究逐渐成为地理学的趋势,地理分析模型共享与重用也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地理分析模型运行平台的差异性导致了其在共享与重用上存在困难,表现在用户难以直接共享不同平台下的模型。目前,地理分析模型运行平台主要包含Windows与Linux,Linux平台上存在大量模型,但由于Linux平台的环境复杂性与模型本身的异构性,导致Linux平台下的模型共享与重用面临更多的实际问题。本文以Linux平台下的地理分析模型共享与重用为目的,兼顾Linux平台的安全性控制设计了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构建结构化的模型部署包,实现对地理分析模型的结构化组织。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Linux平台的模型部署策略,实现在Linux平台不同系统下的模型适应性部署,即根据Linux平台不同的系统生成不同的部署策略。本文的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封装方法。在系统的分析了 Linux平台的安全性控制与地理分析模型基础上,设计了模型服务化封装基本信息描述接口、模型行为接口以及模型运行依赖接口。针对模型行为接口中数据调用权限控制、模型运行依赖接口中文件及文件夹权限控制、防火墙配置等设计了相应的控制方法,保证了 Linux平台下模型服务的安全性。基于此,构建了模型部署包,实现对模型所需的依赖环境以及其他相关文件结构化的表达。(2)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部署策略。基于模型部署包,设计模型环境描述文档对模型所需的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以及依赖关系等进行描述;针对Linux平台不同系统,构建统一的环境对象,对目标Linux平台的计算资源环境进行表达。通过对模型所需环境以及目标计算资源环境的匹配,动态生成模型部署策略,实现对模型的适应性部署。本文从Linux平台地理分析模型共享过程中模型的封装、部署及调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模型部署策略,从而更好的支撑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的共享与重用。
姜振伟[5](2016)在《鞍山电力网络审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许多企业和政府部门纷纷接入互联网,这大大增强了其收集和利用外界信息的能力,扩大了沟通范围,降低了信息资源采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多样性,对网络使用缺乏监管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员工滥用网络资源,内部机密信息泄露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对网络中的行为和内容进行监控、审计。本文主要选择了网络审计系统的具体实现作为研究。在调查和研究了一些成功的网络监控和审计系统的案例之后选择了Linux操作系统作为开发平台,Libnids作为系统实现的核心函数库。通过抓取网络数据包,分析这些数据包的细节,获取需要的信息从而分析出网络用户的网络行为。在获取到一定时间内的信息之后,就可以通过分析这些信息得出网络用户的总体上网行为,从而达到审计的目的。本文给出了一种可行的网络审计系统的实现,能够实现监控网络的基本功能。将每个IP的上网行为记录到相应的数据库中,通过界面可以观看数据的统计报表,便于管理人员直观地掌握员工上班时间的上网行为。在有了这些数据之后结合公司的内部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员工工作时间浪费网络资源的行为。
朱亚林[6](2015)在《试论基于Linux平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文中研究指明一直以来,我国各类信息技术教材都采用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作为教学平台,但由于版权、安全等诸多问题,对于Microsoft Windows系列教材的质疑也日渐增多。而此时,Linux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项也日益得到重视。本文将尝试论述基于Linux系统平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
徐晓宁,李爱平,朱俊星[7](2014)在《基于Jpcap的Webmail邮件还原技术》文中研究指明基于Smtp和Pop3的邮件还原技术已经日臻成熟,而由于主要Webmail邮件格式不同,Webmail邮件还原技术一直是难点。通过对主要Webmail的内容格式分析,针对不同网站的Webmail建立相应的还原模块,实现对主要Webmail的内容还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金凯峰[8](2014)在《基于Linux平台的单元测试框架的研究》文中认为单元测试是软件测试的最初阶段,做好充分有效的单元测试可以显着地降低软件测试成本,提高软件质量。代码测试系统(Code Testing System, CTS)是一个针对C语言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其核心功能之一是单元测试。CTS在Windows平台上只能测试简单的单个C程序,但是大多C语言工程都包含多个C文件,而且针对的是Linux平台。所以需要将CTS从Windows平台移植到Linux平台。CTS从Windows平台移植到Linux平台,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在Linux平台上,由于实际C语言工程中源文件和头文件之间依赖关系复杂,CTS不能正确地对被测文件进行预处理,导致模块划分通过率较低,造成CTS无法测试。2)原有的测试用例执行模块无法在Linux平台上运行。本文对Linux平台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的搭建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1)对Linux平台C语言工程中负责配置依赖关系的Makefile文件进行自动修改,使得CTS在利用Makefile文件编译整个工程时,能够保存编译过程中产生的预处理文件,解决了C语言工程中文件预处理的问题,提高了模块划分通过率;2)利用Linux平台C语言线程调用接口以及setjump和longjump函数完成了测试用例执行模块搭建,实现了在Linux平台对测试用例执行的控制,包括死循环捕获和异常处理。进一步的,本文改进了CTS的打桩模块:提出函数抽象内存模型和自适应打桩算法。在变量抽象内存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函数抽象内存模型,并利用自适应打桩算法对路径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保存在抽象内存模型中。利用分析结果,能够为路径上的函数自动生成满足路径约束条件的桩函数。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对实际工程模块划分通过率,保障测试过程顺利进行。实例分析说明面向路径的自适应打桩技术能为路径上的函数自动生成满足路径约束条件的桩函数。
金凯峰,王雅文[9](2013)在《基于Linux平台的单元测试用例执行框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测试用例执行框架是代码测试系统(Code Testing System CTS)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执行测试用例,捕获插装结果。在CTS系统从Windows平台向Linux平台移植的过程中,测试用例执行框架遇到了线程调用和控制不兼容,异常捕获失败以及代码编译不通过等问题。本文通过使用Linux平台上常用的Pthread线程库,解决线程调用问题,通过设计并实现异常栈解决C语言异常捕获失败的问题,通过解析被测单元所在C语言工程的makefile文件,提取出编译需要的头文件及链接共享库或静态链接库需要的链接选项,解决测试用例执行框架编译失败的问题。通过解决上述问题,CTS的测试用例执行框架能够在Linux平台上正常运行。
黄同庆[10](2012)在《网络安全审计与态势预测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其安全隐患也日益突出。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集中在数据加密、防火墙以及入侵检测等方面,虽然这些技术能够有效的抵御外来攻击,但是针对网络内部的安全问题却显得无力。网络安全审计技术正是在此应用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通过安全审计能够对内网的安全进行有效的监控,提高内网的信息安全管理力度,有效的控制网络内部信息的安全性。本文以网络中常见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网络安全审计与态势预测技术的研究。论文首先研究了安全审计技术标准以及网络安全审计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框架结构;重点研究了网络安全审计分析技术,设计了基于正则表达式协议状态转化的行为分析模型,以及基于HTML标签密度的网页正文内容提取算法,实现了网络内部应用层协议深度分析;研究了网络安全审计管控机制,对多模式匹配ACBM算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敏感词审计与审计事件查询效率;设计了基于应用层的安全审计规则生成模型,实现了安全审计策略与规则的制定与管理;设计了基于安全Socket的数据通信机制,实现了审计代理与管控子系统之间的安全通信;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审计实时报警的安全态势预测算法,并将安全态势预测方法运用于网络安全审计管理与控制。论文研究工作目前已初步实现常见应用的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相比其它同类审计系统,提高了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分析高效性与响应主动性;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安全审计客户端代理不仅具备一般的安全审计能力,而且还能够实现自身安全保护;网络安全审计管控机制不仅具有分析能力与管理能力,还具备了针对全网的安全态势的预测能力。
二、Linux平台上Webmail系统的分析和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inux平台上Webmail系统的分析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编码和容错恢复工具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纠删码的发展 |
1.2.2 纠删码存储技术的改进与推广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相关代数基础 |
2.2 域 |
2.3 纠删码相关理论 |
2.3.1 线性分组码 |
2.3.2 RS纠删码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关键技术研究 |
3.1 伽罗华域的构造及其四则运算的实现 |
3.1.1 伽罗华域的构造 |
3.1.2 伽罗华域四则运算 |
3.2 使用范德蒙RS纠删码编码、解码 |
3.2.1 生成矩阵 |
3.2.2 使用范德蒙RS纠删码编码 |
3.2.3 使用范德蒙RS纠删码解码 |
3.3 Numba、Num Py加速 |
3.3.1 Numba、Num Py加速原理 |
3.3.2 使用Numba、Num Py实现加速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具的功能需求 |
4.1 编码功能需求 |
4.2 解码功能需求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
5.1 工具开发环境 |
5.2 工具总体设计 |
5.3 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编码 |
5.3.1 被编码数据的切分 |
5.3.2 编码结果文件名设计 |
5.3.3 配置文件的设计及其作用 |
5.3.4 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编码实现过程 |
5.4 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解码 |
5.4.1 选择数据块 |
5.4.2 剩余矩阵的获取 |
5.4.3 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解码实现过程 |
5.5 实验 |
5.5.1 与Jerasure2.0性能比较 |
5.5.2 Windows平台编码与解码实验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基于ELF文件的漏洞防御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软件漏洞利用与防御相关技术 |
2.1 软件漏洞的分类 |
2.1.1 栈溢出漏洞 |
2.1.2 堆溢出漏洞 |
2.1.3 格式化字符串漏洞 |
2.1.4 重复释放漏洞 |
2.2 已有的漏洞缓解机制 |
2.2.1 Canary漏洞缓解机制 |
2.2.2 NX漏洞缓解机制 |
2.2.3 ASLR漏洞缓解机制 |
2.3 现代软件漏洞利用技术 |
2.3.1 漏洞利用相关技术介绍 |
2.3.2 栈溢出漏洞利用技术 |
2.3.3 堆溢出漏洞利用技术 |
2.3.4 格式化字符串漏洞利用技术 |
2.3.5 漏洞利用特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静态漏洞防御技术研究与实现 |
3.1 ELF文件格式分析 |
3.1.1 ELF文件类型 |
3.1.2 ELF头部 |
3.1.3 节区头部表 |
3.1.4 程序头部表 |
3.1.5 ELF的执行视图和链接视图 |
3.2 Segment扩展技术研究 |
3.2.1 Segment分析 |
3.2.2 Segment扩展方案 |
3.2.3 Segment扩展效果 |
3.3 SECCOMP保护代码研究 |
3.3.1 SECCOMP规则设计 |
3.3.2 保护代码设计与实现 |
3.4 静态漏洞防御子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
3.4.1 Segment扩展模块 |
3.4.2 SECCOMP保护模块 |
3.4.3 控制流修改模块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动态漏洞防御技术研究与实现 |
4.1 函数动态代理技术 |
4.2 Backtrace Canary漏洞缓解机制 |
4.2.1 函数调用的栈布局分析 |
4.2.2 Backtrace CFG原理分析 |
4.2.3 Backtrace Canary设计原理 |
4.2.4 Backtrace Canary绕过难度分析 |
4.3 动态漏洞防御子系统设计与实现 |
4.3.1 Controller模块 |
4.3.2 Patcher模块 |
4.3.3 Proxy模块 |
4.3.4 Guard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评估 |
5.1 测试对象 |
5.2 测试环境与测试样本集 |
5.2.1 测试环境 |
5.2.2 测试样本集 |
5.3 静态漏洞防御子系统防御效果测试 |
5.3.1 栈溢出漏洞利用防御 |
5.3.2 堆溢出漏洞利用防御 |
5.3.3 格式化字符串漏洞利用防御 |
5.3.4 漏洞防御测试小结 |
5.4 动态漏洞防御子系统防御效果测试 |
5.4.1 栈溢出漏洞利用防御 |
5.4.2 堆溢出漏洞利用防御 |
5.4.3 格式化字符串漏洞利用防御 |
5.4.4 包含execve函数调用程序的漏洞防御 |
5.4.5 性能测试 |
5.4.6 漏洞防御测试小结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Linux平台微型高光谱仪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嵌入式Linux系统平台微型高光谱仪 |
2.1 光谱仪系统的设计方案 |
2.1.1 采集平台的硬件系统 |
2.1.2 嵌入式Linux平台 |
2.2 系统引导程序uboot移植 |
2.3 设备树配置 |
2.4 Linux内核移植 |
2.5 Linux根文件系统制作 |
2.6 驱动程序开发 |
2.6.1 Linux设备驱动 |
2.6.2 平台总线框架 |
2.6.3 DMA驱动程序开发 |
2.6.4 SPI驱动程序开发 |
2.7 wifi驱动移植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光谱数据采集及光谱通道分离处理 |
3.1 网络套接字服务 |
3.2 光谱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3.2.1 光谱数据采集 |
3.2.2 光谱图像创建 |
3.2.3 光谱通道分离 |
3.2.4 光谱立方数据创建 |
3.3 光谱仪的参数设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光谱数据视频流编码传输 |
4.1 高光谱仪视频流服务设计方案 |
4.2 H.264 视频编码介绍 |
4.2.1 H.264 编码原理 |
4.2.2 H.264 码流结构 |
4.3 图像格式转换 |
4.4 基于FFmpeg库的H.264 编码 |
4.5 基于live555 库的RTSP视频流服务器开发 |
4.5.2 创建RTSP Server |
4.5.3 建立媒体连接 |
4.5.4 H.264 视频数据的封装与传输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光谱图像解码与显示 |
5.1 光谱仪终端应用软件的设计 |
5.2 光谱数据采集和参数设置模块 |
5.3 视频流预览模块 |
5.3.1 RTSP视频流接收 |
5.3.2 H.264 视频解码 |
5.3.3 图像格式转换 |
5.3.4 视频显示 |
5.4 光谱数据处理 |
5.4.1 数据处理界面的文件管理 |
5.4.2 光谱图像的加载和显示 |
5.4.3 像元光谱特征曲线提取及显示 |
5.4.4 光谱图像导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光谱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微型光谱仪测试平台 |
6.2 测试结果与分析 |
6.2.1 光谱仪桌面应用介绍 |
6.2.2 光谱仪桌面应用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深圳大学指导教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学术评语 |
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4)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与部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地理分析模型与依赖的计算平台 |
1.2.2 地理分析模型共享与重用的封装方法 |
1.2.3 地理分析模型在计算平台的部署策略 |
1.2.4 研究现状分析和总结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论文章节结构 |
第2章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方法研究 |
2.1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运行特征 |
2.1.1 地理分析模型开发特征 |
2.1.2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环境特征 |
2.2 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方法研究 |
2.2.1 地理分析模型服务 |
2.2.2 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的封装方法 |
2.2.3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应用的部署策略 |
2.3 基于Linux平台的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与部署架构 |
2.3.1 总体架构 |
2.3.2 模块与接口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 |
3.1 顾及Linux平台安全性的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 |
3.1.1 Linux平台的安全性控制 |
3.1.2 模型服务化的安全性控制 |
3.2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 |
3.2.1 基本信息描述接口设计 |
3.2.2 行为接口设计 |
3.2.3 运行依赖接口设计 |
3.3 基于服务化封装方法的地理分析模型部署包构建 |
3.3.1 模型部署包构建以及结构分析 |
3.3.2 模板引擎概念设计 |
3.3.3 基于模板引擎的模型部署包半自动构建方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部署策略 |
4.1 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运行环境 |
4.1.1 地理分析模型运行环境需求分析 |
4.1.2 Linux平台下依赖关系分析 |
4.2 面向模型运行的Linux平台环境构建 |
4.2.1 基于Linux平台模型运行环境文档设计 |
4.2.2 Linux平台环境对象构建 |
4.3 Linux平台计算资源环境检测及适应性部署策略 |
4.3.1 计算机硬件环境检测 |
4.3.2 软件环境及依赖关系检测 |
4.3.3 模型部署策略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与验证 |
5.1 原型系统构建 |
5.1.1 原型系统整体框架 |
5.1.2 模型服务化封装与部署网站 |
5.1.3 模型服务容器 |
5.2 实验案例 |
5.2.1 实验案例一:WRF模型的封装及部署 |
5.2.2 实验案例二: AlluvStrat模型的封装及部署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5)鞍山电力网络审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网络审计的背景和意义 |
1.2 网络审计的基本流程 |
1.3 研究现状综述 |
1.3.1 Libpcap和Libnids简介 |
1.3.2 Wireshark简介 |
1.3.3 HTTP内容审计 |
1.3.4 FTP内容审计 |
2 网络审计需求分析 |
2.1 问题提出 |
2.2 信息监测与内容还原 |
2.3 数据审计与分析 |
3 网络审计系统的设计 |
3.1 网络审计系统总体设计 |
3.1.1 网络审计系统总体框架 |
3.1.2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
3.1.3 系统网络结构 |
3.2 数据探针设计 |
3.3 数据中心设计 |
3.4 管理中心设计 |
3.5 数据库设计 |
4 网络审计系统HTTP解析的设计与实现 |
4.1 数据捕获过程 |
4.2 代理识别过程 |
4.2.1 代理协议 |
4.2.2 基于TCP的协议的用户 |
4.3 协议解析过程 |
4.4 HTTP协议解析函数设计 |
4.5 同数据库通信过程 |
4.5.1 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
4.5.2 用户数据库机开启状态会话报告流程 |
5 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
5.1 运行环境 |
5.1.1 运行环境 |
5.1.2 系统的技术指标及计算方法 |
5.2 系统实现 |
5.2.1 登陆界面 |
5.2.2 界面整体介绍 |
5.2.3 快速使用 |
5.2.4 查看数据报表 |
5.3 系统的开发工具和运行环境 |
5.4 系统测试 |
5.4.1 测试环境搭建 |
5.4.2 模块测试 |
5.4.3 集成测试 |
5.4.4 系统测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试论基于Linux平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Linux平台介绍 |
1.关于Linux |
2.关于Linux平台上的软件 |
三、使用Linux平台的可行性 |
1.Linux Linux系统的综合优势 |
2.《标准标准》中专题设计的可行性 |
专题一:硬件与系统管理。 |
专题二:信息加工与表达。 |
专题三:网络与信息交流。 |
专题四:拓展专题。 |
3.《标准标准》中对于教材编写建议的可行性 |
四、结束语 |
(8)基于Linux平台的单元测试框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自动化单元测试 |
1.2.1 研究进展 |
1.2.2 自动化测试工具介绍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研究 |
2.1 Windows平台CTS介绍 |
2.1.1 系统总体结构介绍 |
2.1.2 CTS处理流程 |
2.2 CTS移植过程出现的问题 |
2.2.1 影响CTS移植的因素 |
2.2.2 CTS移植过程主要工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Linux平台C语言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设计 |
3.1 框架设计 |
3.2 基于Makefile文件的文件预处理 |
3.3 测试用例执行模块搭建 |
3.3.1 Linux平台多线程及定时控制方法 |
3.3.2 Linux平台C语言异常处理的原理 |
3.4 面向路径的自适应打桩 |
3.4.1 具体问题描述 |
3.4.2 函数抽象内存模型 |
3.4.3 打桩算法 |
3.4.4 设计实现 |
3.4.5 示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Linux平台C语言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实现 |
4.1 开发环境 |
4.2 框架的实现 |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4.3.1 实际C语言工程模块划分实验 |
4.3.2 打桩效果对比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总结 |
5.2 进一步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网络安全审计与态势预测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表清单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总体设计 |
2.1 安全审计概念 |
2.2 安全审计相关标准 |
2.3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模型 |
2.3.1 审计数据采集 |
2.3.2 审计分析 |
2.3.3 审计存储 |
2.3.4 审计响应 |
2.4 现有安全审计模型的不足 |
2.5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总体设计 |
2.5.1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功能设计 |
2.5.2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框架结构设计 |
第三章 网络安全审计代理机制研究 |
3.1 安全代理数据包分析机制 |
3.1.1 高效数据包捕获 |
3.1.2 网络协议分析 |
3.2 安全审计代理分析机制的设计 |
3.2.1 网页安全审计 |
3.2.2 实时收发邮件审计 |
3.2.3 文件下载流量审计 |
3.2.4 应用层协议命令审计 |
3.3 安全审计代理响应机制的设计 |
3.3.1 网络安全审计报警响应机制 |
3.3.2 基于 SPI 的主动阻断响应机制 |
3.4 安全审计代理机制的实验与分析 |
第四章 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管控机制研究 |
4.1 管控子系统事件查询设计 |
4.1.1 基本查询条件分析 |
4.1.2 多关键字匹配高级查询设计 |
4.1.3 QAC_BM 算法思想与实现 |
4.2 管控子系统审计规则与策略管理设计 |
4.2.1 审计策略制定与管理 |
4.2.2 审计规则制定与生成 |
4.3 管控子系统通信机制的设计 |
4.3.1 审计客户端注册与管理 |
4.3.2 审计管控子系统与客户端通信机制 |
4.4 安全审计管控机制的实验与分析 |
第五章 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与预测算法的研究 |
5.1 网络安全态势分析 |
5.1.1 安全态势评估 |
5.1.2 安全态势预测 |
5.2 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算法 |
5.2.1 基于危险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 |
5.2.2 改进网络安全态势评估算法 |
5.3 基于隐 Markov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算法 |
5.3.1 实时安全态势预测模型 |
5.3.2 网络安全态势预测算法 |
5.4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Linux平台上Webmail系统的分析和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RS Erasure Code的数据编码和容错恢复工具设计[D]. 刘腾龙.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2]基于ELF文件的漏洞防御技术研究与实现[D]. 郁丛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3]Linux平台微型高光谱仪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研究[D]. 黄继小. 深圳大学, 2020(02)
- [4]Linux平台下地理分析模型服务化封装方法与部署策略研究[D]. 谭羽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5]鞍山电力网络审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姜振伟.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3)
- [6]试论基于Linux平台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可行性[J]. 朱亚林. 中小学电教, 2015(03)
- [7]基于Jpcap的Webmail邮件还原技术[J]. 徐晓宁,李爱平,朱俊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4(11)
- [8]基于Linux平台的单元测试框架的研究[D]. 金凯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9]基于Linux平台的单元测试用例执行框架[J]. 金凯峰,王雅文. 软件, 2013(12)
- [10]网络安全审计与态势预测技术的研究[D]. 黄同庆.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