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激光偏振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损伤,阈值,激光,薄膜,厚度,平板。
激光偏振膜论文文献综述
虞凤英,陈乃波[1](2016)在《激光偏振膜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偏振膜是高功率激光系统中重要的光学薄膜之一,也是损耗最大的光学薄膜之一,其激光损伤问题一直是限制激光系统向高功率、大能量方向发展的瓶颈之一。研制光学性能优良且具有高损伤阈值的偏振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课题小组和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激光偏振膜的研究进展,着重总结了偏振膜的优化设计、制备技术以及激光损伤阈值、形貌、成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进一步提高激光偏振膜性能的可能性和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贺才美,陈德江,涂建军,缪金义,陈忠[2](2009)在《1064nm激光平板偏振膜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军用光学仪器的使用要求,在平板K9基底上镀制偏振膜,要求在56.4°角入射条件下,激光波长1064 nm处满足TP>99%,TS<1%,且膜层抗激光损伤阈值应≥600 MW/cm2。采用电子束真空镀膜的方法并加以离子辅助沉积系统,通过选择HfO2和SiO2作为高低折射率材料,利用Macleod软件进行膜系设计与分析,采用LightRatioPeak光值比例法进行监控,优化工艺参数,减少监控误差,在平板K9基底上成功镀制符合使用要求的偏振膜。所镀膜层不仅满足光谱要求,且顺利通过膜层环境测试,完全满足军用光学仪器的使用要求。(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09年12期)
毕军,黄建兵,占美琼,张伟丽,易葵[3](2006)在《电子束蒸发制备平板偏振膜激光损伤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束蒸发沉积技术制备了平板偏振膜。用Lambda900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其光学性能。在中心波长1053 nm处P偏振光的透过率TP>98%,S偏振光的透过率TS<0.5%,消光比TP/TS>200∶1,带宽约为20 nm。用波长1064 nm,脉宽12 ns的脉冲激光进行损伤阈值测试,获得P偏振光的损伤阈值为17.2 J/cm2,S偏振光的损伤阈值为19.6 J/cm2。用Nomarski显微镜对薄膜的损伤形貌进行观察,并用Alpha-500型台阶仪对损伤深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偏振光的激光损伤为界面损伤与缺陷损伤,而S偏振光的激光损伤主要是驻波电场引起的界面损伤,界面损伤发生在偏振膜表面第一层与第二层界面处,缺陷损伤发生在偏振膜内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06年06期)
胡建平,邱服民,马平[4](2001)在《HfO_2/SiO_2高反膜、增透膜及偏振膜的1064nm激光损伤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反膜、增透膜和偏振膜是Nd∶YAG激光器中的关键薄膜元件 ,其抗激光损伤能力直接影响到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和功率。由于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 ,高功率Nd∶YAG激光器的光学薄膜一般采用HfO2 /SiO2 膜料组合镀制 ,因而用此膜料镀制的光学薄膜的激光损伤特性是薄膜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对光学中心APS15 0 4镀膜机镀制的HfO2 /SiO2 高反膜、增透膜和偏振膜等开展了 10 64nm的激光损伤实验研究 ,用 2 0 0倍的Normaski显微镜详细分析了高反 ,增透和偏振膜的激光损伤图貌 ,发现对于脉宽为 10ns波长的 10 64nm的激光而言 ,高反膜基本表现为孔洞和等离子体烧蚀疤痕 ,孔洞是由薄膜中的节瘤 (nodular)缺陷的激光损伤引起的 ,损伤的能流密度较低 ,为薄膜的零损伤阈值密度。疤痕为薄膜的激光等离子体烧伤引起的 ,尺寸大小与激光能量密度成近似正比。增透膜一般为双面镀 ,分前后膜堆两种情况 ,前膜堆表现为孔洞和疤痕 ,与高反膜相似 ;后膜堆为孔洞型的小圆麻点聚积 ,麻点处的薄膜完全剥落 ,没有疤痕等烧伤痕迹 ,是激光在基片之间形成的驻波电场损毁 ,损伤阈值比前膜堆低 1 5倍 ,决定着增透膜的损伤阈值。偏振膜的低能量密度损伤与增透膜后膜堆相似 ,表现为孔洞型小麻点聚积 ,损伤处未见疤痕等烧蚀痕迹。对薄膜小尺度损?(本文来源于《光学技术》期刊2001年06期)
赵元安[5](2001)在《激光偏振膜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学薄膜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薄膜器件的应用日益广泛,光学薄膜的稳定性研究也被提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为了解决大功率激光器中激光偏振膜的稳定性问题,本课题从镀膜材料特性、膜系设计、沉积工艺等方面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影响偏振膜器件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及其物理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其稳定性的方法。分析了薄膜内电场分布对辐射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低损耗的激光偏振膜;从温度场设计的角度出发,利用交替方向隐式原理编制了膜层内温度分布数值计算程序,通过计算薄膜热参数对膜层内温度分布的影响,对沉积工艺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根据膜层的柱状多晶结构是引起工作波长漂移的主要因素,利用等离子体辅助沉积制备出了中心波长为1054nm的无漂移偏振膜。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阈值测量系统,对制备的偏振膜阈值进行了测量。(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1-04-29)
李仲伢,李成富,范正修,郭聚平[6](1990)在《偏振膜的激光损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偏振膜的激光损伤特性,研究了膜系结构与损伤阈值的关系及保护膜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1990年S1期)
周九林[7](1981)在《激光薄膜偏振片:单色偏振膜设计(下)》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无盖片偏振膜系 AFD膜系结构式中 D 表示玻璃基片,F 表示多层介质薄膜,A 表示入射媒质空气。基片 D 可以选用任何一种光学玻璃,例如常用的品种 K_9。偏振膜片的工作角度θ_0按布儒斯特条件(29)确定。膜料用 ZnS、MgF_2,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其膜层也能在空气中长期使用。这类型的偏振膜系,其已知数据是:(本文来源于《兵器激光》期刊1981年05期)
周九林[8](1981)在《激光薄膜偏振片:单色偏振膜设计(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一种独特的求解平板型偏振膜系工作点的计算方法。利用叁层对称组合膜的特性,解一个或两个超越方程,便确定膜系各层的厚度。如此膜系对预定波长的 P 光,透射率为100%,对 S 光的反射率可按需要程度逼近100%。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精度高,概念清晰,能够求解任何两种高低折射率薄膜组合,能够设计各种波长的偏振片。根据这种设计方法,用电子计算机计算了一系列由常用膜料组成的偏振片,给出了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兵器激光》期刊1981年04期)
激光偏振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军用光学仪器的使用要求,在平板K9基底上镀制偏振膜,要求在56.4°角入射条件下,激光波长1064 nm处满足TP>99%,TS<1%,且膜层抗激光损伤阈值应≥600 MW/cm2。采用电子束真空镀膜的方法并加以离子辅助沉积系统,通过选择HfO2和SiO2作为高低折射率材料,利用Macleod软件进行膜系设计与分析,采用LightRatioPeak光值比例法进行监控,优化工艺参数,减少监控误差,在平板K9基底上成功镀制符合使用要求的偏振膜。所镀膜层不仅满足光谱要求,且顺利通过膜层环境测试,完全满足军用光学仪器的使用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光偏振膜论文参考文献
[1].虞凤英,陈乃波.激光偏振膜的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16
[2].贺才美,陈德江,涂建军,缪金义,陈忠.1064nm激光平板偏振膜的研制[J].激光与红外.2009
[3].毕军,黄建兵,占美琼,张伟丽,易葵.电子束蒸发制备平板偏振膜激光损伤特性研究[J].中国激光.2006
[4].胡建平,邱服民,马平.HfO_2/SiO_2高反膜、增透膜及偏振膜的1064nm激光损伤特性[J].光学技术.2001
[5].赵元安.激光偏振膜稳定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1
[6].李仲伢,李成富,范正修,郭聚平.偏振膜的激光损伤[J].中国激光.1990
[7].周九林.激光薄膜偏振片:单色偏振膜设计(下)[J].兵器激光.1981
[8].周九林.激光薄膜偏振片:单色偏振膜设计(上)[J].兵器激光.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