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聚集论文_陈允国,李绵绵,陈小剑,叶映月,方佩佩

导读:本文包含了红细胞聚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红细胞,血细胞,血小板,动力学,多普勒,比容,激动剂。

红细胞聚集论文文献综述

陈允国,李绵绵,陈小剑,叶映月,方佩佩[1](2018)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聚集现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RBC)聚集现象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及纠正措施。方法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SLE合并AIHA患者血常规标本进行检测,将镜下发生RBC聚集标本置37℃水浴,分别在水浴30 min、60 min、120 min、24 h后,重新上机检测,同时采用对水浴前全血作5倍稀释(预稀释模式)进行测定,并进行涂片和瑞氏染色,观察RBC多项参数变化及显微镜下观察RBC解聚情况。结果全血在水浴前,水浴30 min、60 min、120 min、24 h后,RBC计数明显低于正常参考范围,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明显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RBC均存在聚集现象;而预稀释处理后,RBC计数值显着上升,MCV、MCH均接近于正常参考范围,MCHC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观察血涂片,RBC呈散在分布。结论此类患者全血在水浴箱37℃长时间水浴后,RBC仍不能解聚,只有预稀释处理后,才能得到较满意的检测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9期)

董双岭,刘亚飞[2](2018)在《光微通道内血红细胞惯性聚集位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含有随机分布颗粒的流体以较低雷诺数流进圆管时,现象称为颗粒的惯性聚集。对于一定的流体与特定的流动状态,颗粒聚焦的位置主要与颗粒自身特性有关。根据不同颗粒聚焦位置的差异,可以实现细胞的聚集与分离。本文基于对卡西尼卵形线的分析,建立了卡西尼卵形线形状调控因子与不同直径血红细胞聚焦位置的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血红细胞在流场中聚焦位置的简便方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1-21)

李海艳,关素真[3](2017)在《子痫前期孕妇脐动脉血流指数与红细胞比容、D-二聚体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相关性及其对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孕妇脐动脉血流指数(S/D)与红细胞比容(HCT)、D-二聚体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相关性及对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西宁市第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为子痫前期组(轻度48例和重度32例),8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子痫前期组S/D与HCT、D-二聚体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相关性;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的S/D、HCT、D-二聚体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明显较高(均P<0.05);子痫前期组S/D与HCT(r=0.68)、D-二聚体(r=0.82)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r=0.73)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子痫前期组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均明显较高;S/D异常者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S/D正常者。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脐动脉S/D与HCT、D-二聚体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呈显着的正相关,S/D异常可增加发生妊娠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7年22期)

余艺,许菁,王骁龙,刘筠乔,龚晓波[4](2015)在《红细胞力学性能对血管狭窄处血小板聚集影响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采用浸入式边界法(IBM),以日本理化研究所Sugiyama[1,2]的程序为平台,模拟了多个血小板在血管狭窄处的聚集过程。采用厚度由忽略不计的超弹性膜包裹的黏性液滴模拟细胞。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血小板在聚集过程中同时受到了粘附力、聚集力和流场力的影响;红细胞体积比和硬度的增加,都会增强血小板在狭窄血管中的聚集。(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15年06期)

黄雅,王瑛,尤国兴,李鹏龙,赵莲[5](2015)在《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方法从15只大鼠颈动脉采集血液9m L/只,离心去除白细胞,获得红细胞重悬液分为4组(n=3):空白对照组(不加入任何氧化剂);过氧化氢(H2O2)组(终浓度为0.5、5、8 mmol/L);吩嗪硫酸甲酯(PMS)组(终浓度为25、50、100μmol/L),亚硝酸钠(Na NO2)组(终浓度为0.5、1、1.5 mmol/L);37℃水浴1 h,自体血浆调节红细胞压积至40%,测定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结果红细胞聚集指数:H2O2组呈下降趋势,终浓度8 mmol/L时的2.5±1.3,较对照组的45.3±1.5下降明显(P<0.05);PMS和Na NO2组则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红细胞聚集时间(s):与对照组的0.89±0.13相比,H2O2组作用浓度为5、8 mmol/L时明显升高,分别为1.68±0.2、1.85±0.14(P<0.05);PMS组各作用浓度未见明显影响(P>0.05);Na NO2组各终浓度作用后,虽然分别降低至0.54±0.06、0.62±0.03和0.78±0.08,但也显示作用浓度越高降低越慢。红细胞变形性:各个剪切速率(SHR)下,对照组EI分别为28.1±0.45、40.6±0.92、42.4±1.09、43.2±1.12、44±1.21。3种浓度H2O2作用后,不同SHR下EI均明显下降(SHR=100 s-1时EI分别为18.8±3.78、11.3±2.36、6.9±4.89,P<0.05);3种浓度PMS作用后,不同SHR下EI均明显下降(SHR=100 s-1时EI分别为16.8±2.27、8.5±0.64、5.6±0.07,P<0.05);3种浓度Na NO2作用后,SHR=100 s-1时,变形性降低(分别为23.9±1.41、20.8±0.01、21.9±041,P<0.05),但随着SHR的增大,变形性有升高趋势,SHR≥600 s-1时,Na NO2组红细胞变形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HR=1000 s-1时EI分别为48.3±0.73、49.2±0.1、48.3±0.65,P<0.05)。结论不同氧化剂对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影响不同,提示在体外建立红细胞氧化损伤模型时应根据实验目的选取符合要求的氧化剂。(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常宁[6](20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下肢深静脉红细胞聚集征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下肢深静脉红细胞聚集征检查中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并探讨其在检测到红细胞聚集征后结合凝血、纤溶相关指标来评价红细胞聚集征是血栓形成前状态,及早发现、预防治疗对临床的实用意义。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6例患者与60例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正常的健康人进行比较分析,并观察两组的凝血、纤溶相关指标。结果:红细胞聚集征组的Fbg、D-D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其他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仍在正常范围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聚集征是血栓前状态之一,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早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4年35期)

林潮炫,曾胜湖,王娜,张火林[7](2014)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液黏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血液黏度(b)的影响。方法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1、3、5 d的血EAI和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血EAI和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开始,两组的血EAI和b水平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可改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中的EAI和b水平,说明其对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一定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璠,董闪闪,周慧敏,郭玉卿[8](2014)在《PPAR-γ激动剂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清sICAM-1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糖调节受损(IGR)患者红细胞聚集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IGR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实验组给予生活方式联合罗格列酮4 mg/d干预,疗程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红细胞聚集指数(EAI)、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结果治疗前2组HbA1C、sICAM-1及EAI均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治疗后2组HbA1 c、EAI及血清sICAM-1均显着下降(P均<0.01);且实验组HbA1 c、EAI及血清sICAM-1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EAI和血清sICAM-1与3个月时比较均显着降低(P均<0.01),2组HbA1 c及对照组EAI、血清sICAM-1与3个月时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均>0.05);sICAM-1与EAI和HbA1C均呈正相关(P<0.05和0.01)。结论 PPAR-γ激动剂可通过降低IGR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改善其红细胞集聚性,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15期)

王爱红,欧阳松山[9](2012)在《速效止血涂膜剂止血性能评价及对红细胞的聚集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和评价速效止血涂膜剂止血性能;方法:在新西兰兔的脾出血模型上观察速效止血涂膜剂的止血效果,并比较云南白药、海藻酸粉剂及速效止血涂膜剂叁种材料对健康人血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结果:速效止血涂膜剂出血时间(BT)为(2.66±0.15)min,云南白药对照组的出血时间(BT)为(5.28±0.51)min,两组比较BT值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1。止血涂膜剂组的血沉升高为48.75±8.116,云南白药组血沉升高为17.01±6.78,海藻酸钠组血沉升高为15.25±7.88,组组对ESR影响较大于云南白药组和海藻酸钠组,P<0.05;结论:速效止血涂膜剂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和减少出血量,而且对人体红细胞有明显的聚集作用。研究结果为该产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医临床研究》期刊2012年09期)

沈阳,王余成,吴钧[10](2011)在《红细胞聚集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RBC发生聚集对RBC相关参数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将疑为RBC聚集的标本离心后,用等量生理盐水置换标本血浆后再次上机检测。结果 RBC聚集导致RBC计数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分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数均不可靠。其中MCHC明显增高为典型表现。经处理后,结果恢复正常。结论 RBC聚集严重影响RBC相关参数的检测,本方法可以消除因血浆因素对RBC相关参数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1年21期)

红细胞聚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含有随机分布颗粒的流体以较低雷诺数流进圆管时,现象称为颗粒的惯性聚集。对于一定的流体与特定的流动状态,颗粒聚焦的位置主要与颗粒自身特性有关。根据不同颗粒聚焦位置的差异,可以实现细胞的聚集与分离。本文基于对卡西尼卵形线的分析,建立了卡西尼卵形线形状调控因子与不同直径血红细胞聚焦位置的关系模型,提出了一种确定血红细胞在流场中聚焦位置的简便方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红细胞聚集论文参考文献

[1].陈允国,李绵绵,陈小剑,叶映月,方佩佩.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聚集现象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2].董双岭,刘亚飞.光微通道内血红细胞惯性聚集位置的研究[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8

[3].李海艳,关素真.子痫前期孕妇脐动脉血流指数与红细胞比容、D-二聚体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的相关性及其对妊娠并发症和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7

[4].余艺,许菁,王骁龙,刘筠乔,龚晓波.红细胞力学性能对血管狭窄处血小板聚集影响的数值分析[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5

[5].黄雅,王瑛,尤国兴,李鹏龙,赵莲.不同氧化模型制备时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变化[J].中国输血杂志.2015

[6].常宁.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下肢深静脉红细胞聚集征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实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4

[7].林潮炫,曾胜湖,王娜,张火林.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红细胞聚集指数及血液黏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

[8].刘璠,董闪闪,周慧敏,郭玉卿.PPAR-γ激动剂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红细胞聚集性及血清sICAM-1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9].王爱红,欧阳松山.速效止血涂膜剂止血性能评价及对红细胞的聚集作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2

[10].沈阳,王余成,吴钧.红细胞聚集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

论文知识图

温热治疗的肿瘤微循环损伤机制[20]不同载体/DNA复合物诱导的红细胞聚肿瘤中央血管在单冷、单热以及冷热交...~FA.为大体病理图像,示双下肺斑片状...模型组绒毛间隙增宽,血管壁模糊,红红细胞聚集指数疗效的森林图

标签:;  ;  ;  ;  ;  ;  ;  

红细胞聚集论文_陈允国,李绵绵,陈小剑,叶映月,方佩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