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场论文_周易

导读:本文包含了气候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气候,季风,应力,臭氧,突变,分量,对流层。

气候场论文文献综述

周易[1](2015)在《WRF模式与自动站资料同化相结合的辽宁地区高分辨气候场建立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根据自动站资料的特点,设计了一个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利用格式逻辑检查、气候极值范围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等方法对2012年辽宁省自动站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在此基础上,采用WRF模式合自动站资料观测同化(Observation Nudging)进行了辽宁地区4km分辨率1月和7月气温场和风场建立的试验,同时与不进行同化、同化稀疏场资料的模拟试验对比,评估叁种不同试验下辽宁地区月平均温度、月平均风速以及逐日、逐时温度的模拟能力,发现:(1)质量控制方案可以有效识别出有问题的数据,为进行同化自动站资料提供了保障。(2)WRF模式与自动站资料同化相结合能建立高质量4km分辨率的辽宁地区2012年1月、7月气温场。同化自动站资料后2012年1月平均温度的偏差范围大部分低于±0.5℃,对逐日温度绝对偏差一般低于0.6℃,温度变化与观测序列的相关系数高于0.95;逐时温度的绝对偏差一般低于1℃,相关系数高于0.92;7月温度同化自动站资料后平均温度的偏差范围大部分低于±0.5℃,逐时温度的绝对偏差一般低于1℃,相关系数高于0.91。无论是1月还是7月,月平均温度还是逐日、逐时温度,在同化自动站资料试验的模拟效果都显着优于未同化试验和同化稀疏场资料试验。复杂地形下,同化自动站后模拟效果的改善尤为明显,逐日和逐时温度模拟的平均绝对偏差降低幅度都能接近0.5℃。(3)WRF模式与自动站资料同化相结合能建立高质量4km分辨率的辽宁地区1月和7月风场。同化自动站观测资料之后,2012年1月大部分辽宁地区风速与实际观测的偏差范围在±1m/s之间,只有在辽宁省东部山区和辽宁省西部等少部分地区出现1.5m/s以上的风速偏差;7月大部分辽宁地区风速与实际观测的偏差范围在±1m/s之间,仅在辽宁省北部等少部分地区出现1.5m/s以上的风速偏差。3个模拟试验中,同化自动站观测资料得到的结果最好,其次是同化稀疏场资料,未同化的模拟结果最差。对比不同地区的模拟结果,发现对山区的模拟结果较差,相关系数仅为0.55,均方误差超过了2.6m/s;对平原和丘陵的模拟能力较好,相关系数在0.8左右,均方误差小于1.8m/s。(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5-05-01)

董芦笛,李孟柯,樊亚妮[2](2014)在《基于“生物气候场效应”的城市户外生活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生物气候过程的角度,提出"生物气候场"的城市户外环境空间概念,阐述了基于"场效应"的户外环境被动式生物气候调节原理和设计思路。以"生物气候场"空间的水热通量平衡为设计核心,从界定气候设计的外部设计条件,建立设计参数指标体系,探索便于操作的可视化设计方法等多方面,尝试建立可供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构思过程中运用的户外环境被动式生物气候设计方法框架,同时介绍了课题的相关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4年12期)

骆月珍,单权,Pingping,Xie[3](2012)在《浙江省逐日1公里精细化降水格点气候场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形对区域降水总量及区域内降水的空间分布有着较为显着的影响,如何量化地形影响是制约降水气候场及降水时序列定量精度的重要瓶颈之一,也是最近二十年来各国气象和水文学家努力攻克的技术难题之一。本研究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美国俄勒冈大学的PRISM专家系统,以考虑了地形影响的PRISM月气候降水分析场和DEM数字高程模式为基础,首先对省内68个国家气象站逐站逐月计算了1981-2010及1961-1990两个30年月平均台站气候的比值,依用PRISM制作中的基本原理,局地逐月建立了降水气候与标高的经验线性关系,并运用Shepard反距离内插技术,将原始4.3公里网格点上的PRISM月降水气候场降尺度到1公里网格点上,成功地解决了降水在地形订正中山区与平原、迎风坡与背风坡等处理难点。在完成了考虑地形影响的1公里网格点逐月降水气候场的基础上,对68个基准站逐站计算一年365天每个日历日的叁十年平均日降水值。由于日降水变化较大,叁十年平均后的365天日降水时序列含有相当的高频噪音,呈现较大起伏。我们对各台站的30年平均日降水时序列进行谐波分析,并取低频六波的总和定义台站的日降水气候时序列,经过谐波分析后,原始台站30年平均中的高频噪音基本去除,而与梅雨带移动,台风登陆,冷锋南下等主要天气气候系统相关的降水季节变化信号得到了全面的保留。运用Shepard反距离内插技术对68站去除高频噪音后的逐日站点降水气候值进行空间内插,并通过定义调整因子,得到365天浙江省内1公里网格点上考虑地形影响的日降水气候分析场。比较每次计算得到的气候分析值和与之对应的基于独立台站观测的气候值,从而检验气候分析场的精度。交叉检验气候分析值与抽出的独立台站观测气候值定量符合较好。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52,均方根误差为0.617毫米。以上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1公里精细化降水气候场能以较好的定量精度再现浙江省内由季风迁移台风登陆等引起的降水的快速季节演变。(本文来源于《S12 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与服务》期刊2012-09-12)

沈凡卉,王体健,沈毅,张欣[4](2011)在《中国近30a臭氧气候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9—2005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2006—2007年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含量(tropospheric ozone residue,TOR)、整层臭氧含量(total ozone,TO)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二项式加权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分析南方典型地区广州臭氧序列的趋势、突变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多年平均对流层臭氧柱含量为35.89DU,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存在极高值区,青藏高原为极低值区;对流层臭氧夏季平均值最高,冬季最低,春季高于秋季。中国地区多年平均臭氧总量为298.61DU。臭氧总量随着纬度增大而增大,成带状分布,青藏高原为极低值区;臭氧总量春季平均值最大,秋季为最低。南方广州地区的对流层臭氧在1979—2007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时间变率为0.38DU/(10a);TOR时间序列在1997年发生突变,存在显着的1a及2a的周期。臭氧总量在1979—2007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率为-2.1DU/(10a);TO在1993年发生突变,存在显着的2a周期。(本文来源于《大气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Riedwyl,N,Küttel,M,Luterbacher,J,Wanner,H,依风[5](2010)在《气候场重建方法的比较——以欧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两种气候场重建方法的历史回顾温度变幅对更好地了解过去温度的演变和变化至关重要。基于古气候资料重建过去温度的变化能够深刻阐释气候的强迫作用。现有的多数重建研究均把欧洲到全球尺度的20世纪变暖置于宽泛的历史长河(本文来源于《沙漠与绿洲气象》期刊2010年01期)

陈创买,周文,林爱兰[6](2009)在《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该模型将气候场的预测变成对该场主分量的预测。提取对气候场变化有重要影响的500 hPa高度、太平洋及印度洋海温和全球海平面气压等含不同区域不同季节的因子场的前若干个含高信息量的优质主分量因子。通过相关筛选和双重检验逐步回归,建立气候场的主分量的预测方程,由此就建立气候场与多个因子场之间的联系,但是模型却仍然保持着两个场相关的特点。根据气候场的特征向量的近似不变性,将其与主分量配合进行反算,从而得到气候场的预测。以广东汛期降水预测作为试验例子,计算了它的主分量,分析了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分类,对2003—2005年的分布作预测并与实测分布作比较及进行误差检测,发现预测效能显着。有关预测的年限、区域范围、要素和因子的物理背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热带气象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黄刚,周文[7](2006)在《华北夏季降水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近几十年来华北干旱频繁发生,给农牧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寻找影响华北夏季(6~8月)降水的预报因子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提出气候场的主分量回归预测模型,对1951~2001年华北夏季降水的变化特征进行拟合并预报。研究发现,所选取的70个预报因子分别为高度场、海温场和海平面气压场不同区的前2个主分量,所建立的回归预报方程反映出在夏季来临的前2个月,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对华北夏季降水具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海平面气压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ENSO的信号。研究结果也指明ENSO对华北夏季降水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在20世纪70~80年代之间的反相关性较强。(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06年03期)

曾庆存,张东凌,张铭,左瑞亭,何卷雄[8](2005)在《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I·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曾庆存等提出的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计算季风的理论方法作了改进,使之更便于研究季风的建立过程。该理论方法将环流突变和季风建立时段,其“变差度”和与其前和其后场的“相似度”等由空间场的泛函随时间的变化(即数学名词上的“流”[flow])一起求出来。研究I先分析气候平均场,II分析各个别年份的情况及年际变化。研究I的结果表明:(1)该方法可以客观定量地定出“突变”时段的关键日期;与季风建立过程联系,即是季风建立的“预兆日期”,它比人们用天气-气候学方法(甚至用别的气象要素)定出的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或有明显实用价值的“季风来临日期”要早2至4天。(2)在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区域,夏季风的来临在许多关键地区伴有明显的环流突变,建立和推进都很快,但也有许多区域不表现为当地环流的突变,推进速度也慢。(3)北半球亚澳季风系统低空的热带季风分支,在6月中以前可明确区分为3个子系统,(a)西太平洋暖池和邻近低纬区域,4月中下旬建立;(b)热带东北印度洋(北界与孟加拉湾相邻,但不包括其在内)及索马里东边海洋,4月末至5月初建立;和(c)南海区域,5月上旬从南到5月下旬到北部。南海夏季风向北推进最快,于5月末候即可达北回归线附近,然后与暖池西北区域风场的突变一起,于6月中旬影响到东亚30°N区域;印度洋季风于6月初到达印度半岛东南端,然后逐渐推向印-巴次大陆。7月中以后,热带季风才连成一片,由非洲东岸直至长江下游和菲律宾附近。副热带季风分支于6月中旬可以感到其影响,于7、8月盛行于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且结构和演变都比较复杂;6~7月间只表现为在(5~20°N,120~150°E)区域有强的环流突变(与副高增强并北移对应),7月中至8月底,则在上述区域和沿30°N的长江下游和日本以南的洋面上有3个强的环流突变中心(对应于副高又一次增强北移和西伸)。这里暂不讨论温寒带季风分支。(4)季风具有鲜明的叁度空间斜压结构,尤其是在低空季风“爆发”之前,平流层早已有强的环流突变,季节调整完成,然后突变向下延伸(虽然强度大减),跟着就有当地的低空季风“爆发”(建立)。平流层和对流层环流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季风建立的关系很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气候与环境研究》期刊2005年03期)

李明,吴洪宝,高维英[9](2005)在《风应力对SST气候场和年际变率作用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海表温度资料取自NCEP/NCAR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再分析资料,月平均资料范围为1961-1998年,月平均气候资料为1979-1998年。风应力资料为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FSU)的假风应力(Pseudo Stress)(1961-1998年)。模式采用牛津大学的Balmaseda等发展的中等复杂海气耦合模式。此模式没有明显的气候飘移,基本能反映出ENSO的动力和热力过程。本文里利用其海洋模(本文来源于《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期刊2005-08-01)

李明,吴洪宝,高维英[10](2003)在《风应力对SST气候场和年际变率作用的诊断及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相关方法分析 Nino3区 SSTA和风应力的关系 ,发现前期风应力距平场与Nino3区 SSTA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这种相关性超前 8个月时就有所显现。影响 Ni-no3区 SSTA的主要风应力区域的位置随风应力超前的时间缩短均向中太平洋扩展。数值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区域的风应力对热带太平洋 SST作用的结果表明 ,强相关区域的风应力对形成和维持热带太平洋 SST的气候场的作用不明显 ,而对 SST的年际变率有重要贡献 ;相反 ,强相关区域以外的风应力对形成和维持热带太平洋SST的气候场起重要作用 ,但是对 SST的年际变率所起的作用很不理想(本文来源于《南京气象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气候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生物气候过程的角度,提出"生物气候场"的城市户外环境空间概念,阐述了基于"场效应"的户外环境被动式生物气候调节原理和设计思路。以"生物气候场"空间的水热通量平衡为设计核心,从界定气候设计的外部设计条件,建立设计参数指标体系,探索便于操作的可视化设计方法等多方面,尝试建立可供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构思过程中运用的户外环境被动式生物气候设计方法框架,同时介绍了课题的相关研究进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气候场论文参考文献

[1].周易.WRF模式与自动站资料同化相结合的辽宁地区高分辨气候场建立试验[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

[2].董芦笛,李孟柯,樊亚妮.基于“生物气候场效应”的城市户外生活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J].中国园林.2014

[3].骆月珍,单权,Pingping,Xie.浙江省逐日1公里精细化降水格点气候场的构建[C].S12水文气象、地质灾害气象预报与服务.2012

[4].沈凡卉,王体健,沈毅,张欣.中国近30a臭氧气候场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11

[5].Riedwyl,N,Küttel,M,Luterbacher,J,Wanner,H,依风.气候场重建方法的比较——以欧洲为例[J].沙漠与绿洲气象.2010

[6].陈创买,周文,林爱兰.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及应用[J].热带气象学报.2009

[7].黄刚,周文.华北夏季降水气候场的主分量逐步回归预报模型[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

[8].曾庆存,张东凌,张铭,左瑞亭,何卷雄.大气环流的季节突变与季风的建立I·基本理论方法和气候场分析[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

[9].李明,吴洪宝,高维英.风应力对SST气候场和年际变率作用的数值研究[C].第六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2005

[10].李明,吴洪宝,高维英.风应力对SST气候场和年际变率作用的诊断及数值研究[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

论文知识图

全球水循环示意图(FromRaymondSchm...对流层温度场延伸期预报气候距平相关...+AMSR-E海表面温度资料(左...季节内纬向流对平均温度场的输送(...–2011年间所有WPWP分裂事件期间...路基含水量随路基土孔隙率变化

标签:;  ;  ;  ;  ;  ;  ;  

气候场论文_周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