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传统论文_张文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口头传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口头,传统,科西嘉,民歌,陕北,方法论,萨满教。

口头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倩[1](2019)在《陕北民歌口头传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陕北民歌流行于陕西省北部及其周边的晋北、内蒙古南部等地区,2008年入选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如何深化陕北民歌相关研究,以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借鉴口头传统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可以进一步从口头语言的角度(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19)

程艳林[2](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口头传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口头传统类非遗面临着传承人后继无人、口头传统叙事内容与现代文化生活脱节、文化吸引力衰变导致受众离场等叁大生存危机,而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口头传统类非遗的文化价值开掘与传播范式正在逐步转型与重构,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媒体为口头传统类非遗的互联网传承提供了实验情境和实践场域,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以网络社会集体记忆重构为基本形态的网络传播将为口头传统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活态传承提供另一条路径。(本文来源于《浙江万里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巴莫曲布嫫[3](2019)在《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史诗研究逐步发展成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专门学。文章以"机构—学科"为视角,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在该领域的知识生产和学术治理为主线,同时结合世纪之交的学术反思、文本观念的革新、理论方法论的拓展,以及研究范式的转换,勾勒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的大致轨辙和学科建设的若干相面。而超越对史诗本身的研究,探讨"以口头传统为方法"的学科化发展进程,从本体论、认识论及方法论层面深拓少数民族文学传统的学术空间,也当成为清理中国史诗学70年总体格局及其走向口头诗学的内在理路。(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9年06期)

富宇舒[4](2019)在《口头讲述的传统文化传承——评《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一书分为上编、中编和下编叁部分。上编收录了民间神话和传说。神话部分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经典神话,还有各个少数民族关于天地起源、太阳、人类始祖天公地母如何造天织地等神话故事。传说部分类型丰富,有感人的爱情传说,如牛郎和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有神秘的妖神传说,如白蛇的传说、八仙闹海;有节庆传说,如泼水节、粽子和龙船;还有历史人物(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9年19期)

李斯颖[5](2019)在《口头传统传承中壮族女性的在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与男性相对而存在的社会性别群体,女性在口头传统传承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发挥着和男性相交错的多种社会作用。考察如今仍活跃于口头传统领域的壮族女性传承人,可以对女性在口头传统传承领域的贡献有更深刻的认知。(本文来源于《贺州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6](2019)在《帕吉耶旋律科西嘉的世俗式、礼拜式口头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列入年份:2009帕吉耶(Paghjella)是科西嘉岛的一种传统男子歌唱形式。它结合了叁种声区,始终按照同一种顺序演唱歌曲:一开始是segonda,起调并确定歌曲的主旋律;接着是bassu,伴随主旋律并加以烘托;最后是terza,歌曲的高潮部分,用以丰富歌曲的内容。帕吉耶(Paghjella)大量使用回声,可用科西嘉语、撒丁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多种语言清唱。帕吉耶(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海纳尔·达列力别克[7](2019)在《口头传统视域下的巴克斯身份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绝大多数阿尔泰语系民族民间至今仍然保留着萨满教巫医,在哈萨克语中称作"巴克斯",而在乌兹别克、卡拉卡尔帕克及土库曼等民族中,"巴克斯"的相近读音"巴克西"又指民间口头艺人,特指歌手,在满语中,"巴克什"又指代先生、智者之意,由此可以看出同一个词或其相近读音在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有着不同的含义。文章旨在探讨"巴克斯"(及其相近发音词汇)这一社会角色的身份,理清"巴克斯"所具备的职能及口头演唱传统与"巴克斯"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百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姜冰[8](2019)在《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口头传统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当前快餐化、碎片化和功利化的文化背景下,日益式微几乎是必然的。但作为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区域文明,弘扬与传承是当有的选择。尤其是闽南地区的口头传统,是古汉语的活化石。如何充分考虑传统的口头文化与当代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课外的传统文化与课内的语文学习相结合,细致规划,实现口头传统的校本化、课程化;同时,充分利用研学实践、研学旅行等综合性实践活动应当是突破闽南口头传统传承困局的好方法。(本文来源于《学周刊》期刊2019年21期)

周敏[9](2019)在《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对“十七年”新曲艺创作情况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七年"期间,在新曲艺创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充分显示了文艺普及方针的贯彻力度,以及在"人民文艺"定位下重视口头与通俗的特点。其中的优秀之作,无论在题材的延续上,还是对"故事性"的肯定与发挥上,都离不开对传统曲艺口头艺术的借鉴,同时也反映了新曲艺对革命政治的情理化把握。正是这种把握与书写,革命的抽象转化成了民间的具体,其中亦有不少围绕着普及与提高、"民间性"与"人民性"、政治性与娱乐性的冲突与博弈。而这一民间审美特色与革命政治的张力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催生了新曲艺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也浓缩了发展"人民文艺"的难题性。(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郭鸿梅[10](2019)在《传播学视野中的“南音故事”推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音的历史文化是南音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历史地积淀的各种与之相关的人、事、时、地、物,及其蕴涵的价值内涵,是南音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和人类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南音历史中的遗迹、文物、口头传统和文献进行梳理,并将其与笔者的思考和推测串成南音传播历史中的“故事”,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对南音的历史文化进行“生动讲述”和“形象推介”。试图通过自己对于南音文化的推介及其研究,在当下传承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为更好地推介南音文化提供实践案例和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期刊2019-06-06)

口头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时代的口头传统类非遗面临着传承人后继无人、口头传统叙事内容与现代文化生活脱节、文化吸引力衰变导致受众离场等叁大生存危机,而在文化强国战略下,口头传统类非遗的文化价值开掘与传播范式正在逐步转型与重构,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媒体为口头传统类非遗的互联网传承提供了实验情境和实践场域,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以网络社会集体记忆重构为基本形态的网络传播将为口头传统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活态传承提供另一条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口头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1].张文倩.陕北民歌口头传统研究的理论与方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程艳林.“互联网+”背景下口头传统类非遗传承与保护策略[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9

[3].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J].民族艺术.2019

[4].富宇舒.口头讲述的传统文化传承——评《民间文学作品精选》[J].语文建设.2019

[5].李斯颖.口头传统传承中壮族女性的在场[J].贺州学院学报.2019

[6]..帕吉耶旋律科西嘉的世俗式、礼拜式口头传统[J].文化艺术研究.2019

[7].海纳尔·达列力别克.口头传统视域下的巴克斯身份界定[J].百色学院学报.2019

[8].姜冰.以研学实践突破闽南口头传统的传承困局[J].学周刊.2019

[9].周敏.口头传统与“人民文艺”的普及面向——对“十七年”新曲艺创作情况的考察[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郭鸿梅.传播学视野中的“南音故事”推介[D].泉州师范学院.2019

论文知识图

民族志诗学示范图例上图转引自杨利慧...古城保存完整的庙宇分布挂满了哈达的临潭新城宋城隍盖“羊心戳子”插旗插旗仪式结束后,会长们带着给藏...家神还愿上师公子转灯

标签:;  ;  ;  ;  ;  ;  ;  

口头传统论文_张文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