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硅有机锡化合物论文-刘树玲,王其宝,邢昆

含硅有机锡化合物论文-刘树玲,王其宝,邢昆

导读:本文包含了含硅有机锡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机锡,合成,抑菌活性

含硅有机锡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刘树玲,王其宝,邢昆[1](2015)在《水杨醛缩氨基脲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合成新型的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并进行抑菌活性测试。方法利用4种水杨醛缩氨基脲配体与(Me3Si CH2)2Sn Cl2通过常温下的自组装反应合成了4种新型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在化合物1~4中,水杨醛缩氨基脲配体均呈现叁齿配体形式与锡原子螯合配位,中心锡原子呈五配位的叁角双锥结构。抑菌实验发现3种新合成的水杨醛缩氨基脲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对G+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G+蜡样芽孢杆菌和真菌蜡蚧轮枝孢菌显示抑菌作用。化合物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为20 mm,最低抑菌浓度为25.17 mol·L?1。此类化合物对G?菌包括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产气肠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水杨醛缩氨基脲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对G+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真菌蜡蚧轮枝孢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G?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5年09期)

邓瑞红,郭杨洋,高明,黄志强,何小立[2](2011)在《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催化合成水杨酸苄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合成水杨酸苄酯为例,考察了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水杨酸和苄醇的反应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二[(叁甲基硅基)亚甲基]二氯化锡的催化活性较高,在催化剂用量为3.0%(反应物料的质量分数),甲苯为溶剂,酸醇比1:1.6,反应时间3.5h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达到了82.5%。(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1年04期)

何小立,林森,郭璇,邓瑞红,杨绪杰[3](2007)在《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缩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催化合成苯甲醛缩乙二醇和丁醛缩乙二醇的反应,考察了3种含硅叁烃基锡化合物和2种含硅二烃基锡化合物在缩醛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以丁醛与乙二醇的反应为例,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种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缩醛反应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在丁醛与乙二醇的反应中,当n(丁醛):n(乙二醇)=1:1,叁[(叁甲基硅基)亚甲基]氯化锡用量为反应物料质量分数的1.8%,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5 h时,丁醛缩乙二醇的收率可以达到88.6%。(本文来源于《精细石油化工》期刊2007年04期)

林森,郭璇,王国永,邓瑞红,何小立[4](2006)在《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以合成乙酸异戊酯的反应为例,探讨了影响反应的各种因素。其中,叁[(叁甲基硅基)亚甲基]氯化锡的催化活性最高,在催化剂用量1.5%,反应时间5h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3.7%。(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06年06期)

郭璇[5](2006)在《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酯化反应和缩醛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锡化合物作为一种Lewis酸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领域中具有许多优点,但有机锡化合物因为它本身的毒性而在应用中受到了局限。研究表明,在有机锡中引入含硅烃基可降低有机锡的毒性。因此,本文利用叁甲基氯硅烷和无水四氯化锡为起始原料,通过拟定的合成路线,合成了含硅烃基氯化锡、含硅烃基氧化锡、含硅烃基锡羧酸酯和含硅四烃基二锡氧烷。通过液相色谱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等测试手段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 (Me_3SiCH_2)_2Sn(OCOAr)_2 (RMe_2SiCH_2)_(4-n) SnCl_n [(Me_3SiCH_2)_3Sn]_2O [X(Me_3SiCH_2)_2SnOSn R′_2X]_2 (R=Me、Et,R′=CH_2SiMe_3、Bu,X=Cl、OOCC_6H_4NO_2-p,n=1、2) 本文通过酯化反应、缩醛反应研究了上述化合物的催化活性,对影响反应的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作了讨论,对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作了一定的探讨。研究结果显示,其中一部分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它们在反应过程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副产物少,不腐蚀反应装置等特点。特别是用含硅四烃基二锡氧烷催化反应还具有反应时整个体系可完全处于均相体系,而反应后可形成两相体系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06-05-01)

谢庆兰,刘华[6](1998)在《生物活性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近年来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进展进行了综述.结构和活性关系的研究表明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主要取决于硅原子上的取代基,生物活性大小顺序为:(Me3SiCH2)3SnY(PhMe2SiCH2)3SnY>(Ph2MeSiCH2)3SnY,(PhCH2Me2SiCH2)3SnY.(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8年06期)

谢庆兰,杨志强[7](1994)在《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合成了一系列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台物的生物选择性主要取决于硅原子上的取代基(Me和/或Ph).生物活性实验表明其规律为:(Me_3SoCH_2)_3SnY>(PhMe_2SiCH_2)_3SnY>>(Ph_2MeSiCH_2)_3SnY并且不受阴离子Y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及应用》期刊1994年05期)

含硅有机锡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合成水杨酸苄酯为例,考察了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水杨酸和苄醇的反应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催化活性,其中二[(叁甲基硅基)亚甲基]二氯化锡的催化活性较高,在催化剂用量为3.0%(反应物料的质量分数),甲苯为溶剂,酸醇比1:1.6,反应时间3.5h条件下,反应的酯化率达到了82.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硅有机锡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刘树玲,王其宝,邢昆.水杨醛缩氨基脲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和抑菌活性测试[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

[2].邓瑞红,郭杨洋,高明,黄志强,何小立.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催化合成水杨酸苄酯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1

[3].何小立,林森,郭璇,邓瑞红,杨绪杰.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缩醛反应中的催化性能[J].精细石油化工.2007

[4].林森,郭璇,王国永,邓瑞红,何小立.含硅有机锡化合物在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J].化学试剂.2006

[5].郭璇.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在酯化反应和缩醛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

[6].谢庆兰,刘华.生物活性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8

[7].谢庆兰,杨志强.具有生物活性的含硅有机锡化合物研究[J].有机硅材料及应用.1994

标签:;  ;  ;  

含硅有机锡化合物论文-刘树玲,王其宝,邢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