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传统与现代求职方式的对比和互补问题刍议

大学生传统与现代求职方式的对比和互补问题刍议

关健词:大学生求职方式对比互补

0引言

信息时代带给大学生们的求职渠道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而且方式在不断地更新发展,除了传统意义上公务员招考和参加招聘会外,各种具有时代鲜明特征的创意性求职也纷纷涌现,降临到校园,琳琅满目的求职招聘让大学生眼花了,盲然得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进行选择合适的方式。下面我们逐一分类介绍各种招聘和求职方式,从求职者的角度看其优劣势所在。

1现场招聘会

招聘会是一种传统求职方式,因能够提供比其他方式更多、更鲜活的招聘信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都会是招聘和求职的主流。吸引求职者特别是大学生的参与率最高。其种类有:

1.1大型综合招聘会:一般参会用人单位和岗位数量多,求职信息量大而集中一地,场面宏大,易激发广大毕业生的求职热情。通常由院校和各地人才市场专门安排。因而有校园招聘会和人才市场招聘会两类,校园招聘会是应届毕业生的特权。

1.2企业专场招聘会:一些大型的知名企业不惜成本入校园,进市场,为本企业举办专场招聘,“一蓝子”招募所需人才。它是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成功率较高的方式之一。

1.3区域性专场招聘会:通常为某一地区的企业通过政府部门或人才中介机构牵头,组织到其他地区的院校或人才市场“团购”,也称之为“组团团购”人才。

1.4特色专业招聘会:这是一种为某一群体、行业、层次所举办的招聘会。如:“IT行业”人才专场;“房地产建设人才”招聘会;“白领女性”专场招聘会;“长三角名企”专场;高级人才专场;“4050”公益招聘会等等。

1.5季节性招聘会:按时间季节来划分的招聘会。如秋季大型招聘会、黄金周人才招聘会、春节人才招聘大会等。

现场招聘会的优势在于供需见面,直接沟通,直观便捷,是传统意义上的主要招聘求职方式。就规模大小而言,举办越大型招聘会的成本越高,但求职成功率较低;就招聘类别而言,越专业成功率越高;就区域而言,经济越发达地区举办地的现场人气越旺;就招聘时机而言,秋冬季好于春夏季。因此,求职大学生应注意:①跑小不跑大,入专场不入泛场;②参会不是“发传单”式的抛简历,招聘会为“简历+面试”的双重功效;③注意言行举止,体现职业素养。

2媒体求职

媒体求职是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作为载体进行招聘信息发布、交流的一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2.1网络求职网络招聘是用人方通过互联网各求职网站发布信息,求职者通过搜索适合自己的岗位职位后,通过网络发出个人求职简历,供用人单位选择的一种方法。网络求职发展时间不长,但发展迅猛,有调查显示:网络求职占整个求职招聘份额比例以每年10%递增,仅2007年网络求职用户就有四千万之多,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参与过的一种求职。求职时要注意:①按用人方的要求,遵循发送格式。②适当扩大投递面,但不要“天女散花”。③查收用人方的反馈信息,按时按地复试。④适度公开并及时更新简历,勿一份简历“打天下”。⑤选择一些大型的熟悉的网站求职,确保就业信息的安全。

2.2招聘报刊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大型的人才市场和报刊,在周末、节假日和大型招聘会举办前夕都会出一些号外、专辑、专版,供求职者购买或索取,也有一些招聘启事刊登在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供广大求职者选择。求职时注意:①信息的时效性强,尽快向用人单位投递适合的简历;②注意信息的筛选,防止不法机构打招聘旗号牟取利益。

2.3远程视频求职利用远程视频系统让初试入围的大学毕业生,在学校直接与用人单位进行网上面试,打破了空间,缩短了距离,双方直观面对,易表达真实意图,也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求职方法之一。

2.4电话、短信求职利用电话、手机短信搜集、核实求职信息和发送信息求职的普遍方式。

无论是网络求职、远程视频求职还是招聘报刊求职,都具有省时、经济、信息量大、涉及面广且信息集中,便于搜索和选择,求职方便等优势,但是常有虚假信息,不法中介混杂其中,造成求职风险加大,个人信息容易泄露,受版面限制获取企业的和职位的相关信息非常有限。

3人脉关系推荐:

尽管网络求职和招聘会求职两种渠道招聘成功占招聘人数的八成左右,但同样有一种不能忽视的求职途径,就是利用人脉关系求职,它是前两种主流求职方式的有益补充。一些民营中小企业云集的地区,常常是采用这一招聘方式解决用工短缺问题。这些企业的HR基本认为其他招聘方式都不可靠,人员稳定性差,只有靠熟人介绍的人才留得住。尽管过分地夸大了人脉关系的作用,但通过人脉关系介绍,使求职者能短时内获得自信和信任,去留受“有碍于情面”的因素就会上升。人脉关系的利用层面主要有:①亲属关系,如父母、兄弟姐妹及其他非直系亲属等。②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乡、战友、朋友、师生、上下级等。③业务关系,如客户、经销商、合伙人等。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人脉关系,关键在于自己是否有心,是否认真去梳理过关系和把握过每一层面的人脉。

人脉关系常常被有专长、特长的、有特殊技术的大学生求职者所利用,这些群体需要他人举荐。非法传销组织也常常采用人脉关系拉“人头”入伙,结果让熟人上当受骗,这也是利用人脉关系求职最令人担忧的一面。

4创意性求职

随着信息化时代不断发展和技术上的成熟,求职方式也不断翻新,个人求职开始进入了个性化创意时代,也许这些方式还不够完善或成熟,但必竟已应运而生了,或许能给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们的求职带来另一片天地。下面列举求职俱乐部、博客求职、晒客求职、职位搜索引擎,MSN求职等与大家分享。

4.1求职俱乐部大学毕业生求职者单枪匹马在人才市场找工作,势单力薄,不如组成一个求职群体共同学习、互相帮助、互通信息,形成求职群体的圈子。求职俱乐部就是这个群体的栖息地,也称作为“求职沙龙”,组织形式可紧可松。俱乐部开展一些职业指导,信息交流、求职互助,形成更庞大的求职关系网,目前政府就业服务和社会中介都为这样的机构。有资料显示:加入求职俱乐部的求职者,半年内的求职成功率将有八成以上。

4.2博客求职近一段时间,博客求职在求职市场中逐渐火了起来,它通过互联网以网络日志的形式公开发表自己的求职简历,一般设有个人简历、求职意向、职业感悟、生活故事、照片视频等模块,做成个人主页后发到网上,可供HR浏览。虽然目前博客求职占求职人群中的比例不大,但其发展的势头不容忽视,不少网站相继推出了求职博客,有的供博客求职的主流网站月增幅愈千名,这其中最为典型的求职博客网站有:中国教育在线求职博客(http:job.eol.cn)、强国博客求职博客(http:www.rmbtog.com)和供企业发布招聘信息的博客网(http:job.cnblogs.com)。

尽管博客求职看似时尚,但并非每位求职博客都能取得好的效果,原因有三:一是定位模糊,许多博客的描述与求职毫不相干,有朝个人博客变化的倾向,没有突出求职意向,展示自己的专特长和学业情况。二是供需错位。博客不断增多,HR的需求量小,造成供需差距扩大。三是博客们和HR的供求信息更新缓慢。

4.3猎头服务传统猎头的服务群体为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且年薪都在十万以上,看起来离大学生还很遥远,但近年来猎头服务的门槛降低,不再是少数高级人才的奢侈品,而乐于为更多具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人才提供求职服务了。想跳槽的精英们常用猎头们寻找新东家。一般应届大学生求职不适用,其成功率几乎为零。

4.4晒客求职晒客求职就是: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兴趣、专特长、生活故事、心理状态、照片、感悟文章等等做成主页后挂在网上,供大家阅览,当然也为HR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求职信息源,使之能够更加深入,多方面了解应聘者,但这种大海捞针的求职很难遇到“伯乐”,被相中机会渺茫。

4.5职业搜索引擎这种求职国外较流行,类似google的职位搜索引擎,一站式对成百上千家人才招聘网站的职位信息进行搜索,国内的“职易网”等网站已经提供了这一服务。

4.6MSN求职MSN是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也自然地会利用在求职上。当你准备求职或者跳槽时,向MSN上所有同学、同事、老乡、亲朋好友、客户们“广而告之”,请他们推荐合适的用人单位和职位,是人脉关系求职的升级版。

以上四类大学生毕业生择业方式,各有千秋,侧重点各不相同,我们在求职前要分析自己优劣势所在,“量身定做”,弄清哪一种更适合于自己的求职方式;也可同时采用一种为主,多种相辅;或者多种求职方式互补并用。一般来说要充分用好传统的“老三样”,即招聘会、网络求职、人脉关系。也要学习并不断掌握新的、富有挑战的各种个性化创意求职,多一条渠道就会多一些机会。

标签:;  ;  ;  

大学生传统与现代求职方式的对比和互补问题刍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