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应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运动,亮氨酸,恶病质,骨骼肌
反应蛋白质论文文献综述
尚画雨,孙君志,丁海丽,柯志飞,赵静[1](2019)在《运动结合补充亮氨酸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促进C26荷瘤小鼠骨骼肌蛋白质沉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运动结合膳食补充亮氨酸对癌性恶病质骨骼肌蛋白质沉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周龄雄性BALB/c小鼠24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荷瘤组(T组)及运动结合补充亮氨酸干预组(TEL组),其中T组与TEL组小鼠进行荷瘤处理。C组与T组小鼠进食添加3.4%比例丙氨酸饲料,TEL组饲料中则添加5%比例亮氨酸,实验期每日称量计算采食量。TEL组小鼠每周一、叁、五进行无负重游泳运动30 min,二、四、六进行10组抗阻运动(每组30 s,组间间歇1 min),末次运动间隔24 h后(含禁食8 h)称重并处死全部小鼠,分离腓肠肌称重并制备血清。计算小鼠累积采食量与体重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与腓肠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介素(IL)-6含量;Bradford法进行蛋白定量;抓握力计测量小鼠肌力。结果:与C组小鼠相比,荷瘤导致小鼠累积采食量呈下降趋势,体重、腓肠肌湿重、腓肠肌蛋白总量、肌原纤维蛋白含量、肌浆蛋白含量与肌力均显着下降(P<0.01),而血清与腓肠肌TNF-α、IL-6含量则显着增加(P<0.01)。TEL组小鼠与C组相比也表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趋势,但较T组小鼠具有显着改善(P<0.05或P<0.01)。结论:运动联合5%膳食亮氨酸干预可显着增加C26荷瘤小鼠骨骼肌蛋白质沉积,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炎性反应的抑制有关。(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陈垚,赵敏,李文华[2](2019)在《低氧环境下蛋白质糖基化参与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糖基化作为蛋白质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而广泛的存在与生物体内,其合成过程显着受到细胞所处环境的影响。目的:通过对细菌、病毒及肿瘤所形成的低氧微环境下蛋白质糖基化参与免疫反应的研究做一总结,以探讨高原低氧时蛋白质糖基化参与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以"protein glycosylation,immune reaction,hypoxi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1988年1月至2019年1月与细菌、病毒及肿瘤所致的糖基化对免疫反应影响相关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最终选入的61篇文献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近年研究发现,低氧可导致机体或细胞的糖基化过程改变,并可导致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发生变化。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在病毒的传染、病毒颗粒的形成及其发生免疫逃避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肿瘤细胞的进展过程中,由于氧缺乏及糖摄取的增加导致了糖酵解的发生,而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诱发了蛋白非酶催化的糖基化或糖化,并导致了晚期糖基化产物的蓄积。高原环境作为首要的环境因素缺氧是机体发生损伤的基础,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而在此之中是否涉及糖基化的改变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5期)
陈晓,时海波,杨恒,邹烨,张新笑[3](2019)在《畜禽副产物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畜禽副产物产量大,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但利用率低,应用范围有限,造成资源的浪费。我国畜禽加工副产物附加值较低,如果能够提高畜禽副产物的利用率,不但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本文以阐述畜禽副产物蛋白质的研究情况为主,围绕副产物蛋白质的水解、产物的生物活性以及其进行美拉德反应后产物在食品加工工业的应用概况进行综述,为提高畜禽副产物蛋白的利用率,拓宽其应用范围,加强畜禽副产物蛋白质及水解物的深加工利用、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13期)
周琳[4](2019)在《应用线虫模型研究低分子量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抗应激天然产物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低分子量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low molecular weight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LMW-PTP)是一种结构不典型的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s,PTPs),在PTPs家族中被单独分成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广泛表达于多种生物中,包括植物、原核生物和古细菌等。天然产物在自然界中含量丰富,是重要的药物宝库,在药物开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秀丽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elegans)是一种优秀的模式生物,具有繁殖能力强、生命周期短、虫体小易操作、通体透明便于观察、可在液氮中长期冻存、细胞谱系已完全确定等优点。同时,线虫有许多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与人类基因同源性达60%~80%。线虫lmwptp基因与人类acp1基因同源,经计算机结构模拟得知两者蛋白质叁级结构极为相似,因此推测两者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具有相似之处。应激反应是生物体对抗外界刺激所发生反应的总称,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受到体内外刺激的种类和频率逐渐增多,这些刺激会破坏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影响生物体的日常行为和健康,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生物抗应激的预防及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应用线虫模型研究了LMW-PTP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对抗应激天然产物进行了筛选。首先,本文成功构建了用于线虫lmwptp RNAi的pPD129.36-lmwptp质粒并诱导表达,通过免疫家兔成功制备出线虫LMW-PTP多克隆抗体,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两种方法证明了lmwptp RNAi的有效性。其次,本文检测了lmwptp RNAi对线虫一般生理指标的影响,发现lmwptp RNAi不影响线虫的寿命、产卵数、吞咽频率、体长,但lmwptp RNAi后第7天的线虫出现了一种特殊运动状态,线虫除了在培养基平面上做正弦曲线运动外,还在垂直方向“抬头”和/或“翘尾”;lmwptp RNAi后线虫体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多,这一现象的产生与lmwptp RNAi后降低一些脂肪分解基因如acdh-1、acs-2的表达量和升高一些脂肪合成基因如fat-6、mdt-15、pod-2、elo-5的表达量有关;并且lmwptp RNAi明显提高了线虫的应激抵抗性,包括热应激、紫外辐射应激和氧化应激抵抗性。然后,本文进一步探究了LMW-PTP在热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发现lmwptp RNAi可降低线虫体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ROS)水平,提高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少线虫体内脂褐素累积量,LMW-PTP负调控线虫应激抵抗性的作用与类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LMW-PTP可能作用于DAF-2,进而改变类胰岛素信号通路下游转录因子DAF-16和HSF-1的细胞核转位及两者下游靶基因的表达量。接下来,本文应用线虫模型对50种天然产物的抗紫外辐射功能进行了筛选,由于薄荷水提物抗紫外辐射的作用效果稳定,因此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薄荷水提物提高线虫紫外辐射抵抗性的原因,发现薄荷水提物可以降低紫外辐射后线虫体内ROS含量和提高SOD活性,并且这种作用与类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薄荷水提物可以促进DAF-16细胞核转位并增加其下游靶基因sod-3、hsp-12.6、hsp-16.1、hsp-16.49的表达量。最后,本文探究了薄荷中的水溶性成分香蜂草苷在线虫抵抗紫外辐射应激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发现了0.1 mM香蜂草苷可以延长线虫寿命,提高线虫抵抗紫外辐射应激、35°C热应激、胡桃醌氧化应激的能力,并且可以降低紫外辐射后线虫体内ROS水平并且提高SOD活性,其提高线虫紫外辐射应激抵抗性的作用与类胰岛素信号通路有关,香蜂草苷可能作用于该通路上游的DAF-2来发挥作用,进而促进DAF-16的细胞核转位,增加下游基因sod-3和hsp-16.2的表达量。综上所述,本文应用线虫模型研究了低分子量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的生物学功能,着重研究了其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对50种天然产物水提物的抗紫外辐射功能进行了筛选,着重研究了薄荷水提物及其水溶性成分香蜂草苷提高线虫紫外辐射抵抗性的作用机制。本文不仅发现了PTPs家族的新功能,还为抗应激药物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赵建伟[5](2019)在《基于恒温扩增反应检测端粒酶和利用末端保护比色检测蛋白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逆转录酶,能够阻止端粒DNA的缩短。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中的活性非常低,很难被检测到,而在癌细胞中活性被激活,活性较高。端粒酶已经被认为是细胞癌变的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因此实现对端粒酶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对癌症的早期诊断以及研发靶向端粒酶的抗癌药物有着重大意义。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的参与,如新陈代谢、免疫反应以及物质能量传输等。有研究表明,蛋白质的异常表达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实现对蛋白质的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在临床诊断和相应的药物研发中具有重要意义。本学位论文基于恒温指数扩增技术和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分别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端粒酶和链霉亲和素检测的新方法。(1)基于恒温指数扩增反应和磁分离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即使是在癌细胞中,被激活的端粒酶活性也较低,需要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才能检测到。恒温指数扩增技术能够在恒温条件,短时间内,对短链DNA进行快速高效的扩增。其在十几分钟内的扩增效率可以与PCR几个小时的扩增效率相媲美。我们利用链顶替作用形成的线性扩增,结合恒温指数扩增技术,设计了一种高灵敏度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方法。同时,我们利用磁性微球捕捉有效的信号产物。通过磁分离,在每一步反应后将过量的反应物有效的进行分离,避免了其对后续反应的影响。最后利用双链特异性的染料SYBR Green I(SG I)对指数扩增结果进行实时定量检测。该方法最低可以检测到20个癌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2)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利用未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比色检测链霉亲和素。基于小分子连接DNA末端保护和未标记的金纳米粒子,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新颖的比色检测蛋白质的方法。我们设计了一个3′末端标记biotin的发卡型DNA探针(biton-DNA probe)。基于生物素(biotin)和链霉亲和素(SA)的特异性作用,在靶标蛋白SA存在下,SA与biton-DNA probe的3′末端的biotin特异性结合,能够阻止核酸外切酶III(Exonuclease III,Exo III)对biton-DNA probe的降解,形成末端保护。当靶标蛋白SA不存在时,biton-DNA probe被Exo III降解,生成单链DNA。加入金纳米粒子(AuNPs),单链DNA能够更好地吸附在AuNPs表面,保护AuNPs不被盐离子诱导聚集,溶液颜色为红色;而AuNPs对biton-DNA probe的吸附较弱,不能阻止盐离子诱导AuNPs发生聚集,溶液呈现蓝色。该方法对SA的检出限为0.24 pmol。方法简单灵敏,选择性好,无需标记,没有酶扩增反应参与,检测成本低。(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5-01)
郑禾[6](2019)在《蛋白质工程改造的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催化多功能性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VM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高效等优点,可以催化各种有机酮/醛化合物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以及一些含硫、硒、硼等杂原子底物的非天然氧化反应。BVMO催化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中。近年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挖掘技术,从众多微生物中找到了多种新型的BVMO;而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已知的野生型BVMO进行改造,可以改善酶的立体、区域和化学选择性,扩大底物范围,提高酶的热稳定性和反应活性。随着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将进一步得到拓宽。本论文通过对CHMO以及PAMO的蛋白质工程改造,以期提高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并分别用这些突变株催化α-酮酯的还原反应以及硼有机化合物的氧化拆分反应,研究突变结构对2种非天然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本论文根据CHMO催化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机理,提出了利用CHMO催化循环中黄素的还原态将α-酮酯还原为α-羟基酯的假设,探讨了CHMO催化α-酮酯还原的多功能性反应。在选择苯甲酰甲酸乙酯作为模型底物底物并控制多个反应条件和多个对照实验的情况下,最终验证了CHMO的确具备相应的还原能力。进一步选择了CHMO活性中心附近的8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定向进化,通过筛选后获得了具有优异活性和R构型立体选择性的突变株L143F,其ee值为98%,还获得了立体选择性反转的突变株F277L。继而利用CHMOL143F突变株考察了全细胞状态下,反应温度、诱导剂浓度、pH环境、沉淀菌株等条件对反应的影响。最后,设计了8种拓展底物研究了该还原反应的普适性和底物范围。其次,本论文研究了PAMO催化α-苯乙基频哪醇硼烷的非天然氧化拆分反应。但在全细胞环境中,野生型PAMO的立体选择性很差。定向进化研究发现,PAMO的活性位点Loop上67以及440-446位点与底物的特异性以及空间选择性有密切联系。我们选用野生型PAMO为模板,在上述6个位置进行定向进化,构建单突变文库。通过筛选,最终发现I67Q突变株可将产物立体选择性由野生型的25%(S)提高到72%(S),而S441E突变株实现了产物的优势构型由S逆转为及,产物的ee值为45%。考虑到硫醚类底物与模型底物的相似性,我们选择以突变株4M(167Q/P440F/A442N/L443I)为模板,将 67、440、442、443位点突变为不同大小以及不同酸碱性的氨基酸,进一步探索能实现更高尺构型立体选择性的突变株。最终发现构成4M的4种单突变的产物优势构型都是S构型,而4M突变的优势产物为及构型,进一步验证了杂原子氧化反应机理的相似性,但以4M为模板的其他突变并未获得高立体选择性的筛选结果。(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艳梅,王慧莉,杜卉莲,姜秀春[7](2019)在《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C反应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接受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观察组)80例临床资料,分析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变化。并以同期接受奥曲肽治疗患者9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出血时间、输血量明显降低而血红蛋白、胃液pH值明显升高,且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质、PCT及IL-1β和IL-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因子下降更显着(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能有效降低C反应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莹,姜晓峰,梁红艳,薛丽[8](2019)在《未折迭蛋白反应-细胞蛋白质的传感器与调配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负责折迭和加工大部分分泌的多肽,并在维持蛋白质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对于细胞健康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当新合成的未折迭蛋白质异常积累和(或)发生错误折迭超过ER处理能力时,细胞内质网会通过未折迭蛋白质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作为一组适应性信号传导途径降低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其折迭、运输和降解以恢复细胞内环境的稳定。UPR可协调许多不同的细胞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2期)
严静怡[9](2019)在《基于局域DNA级联反应的高灵敏蛋白质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结合邻位诱导杂交技术,DNA纳米结构和局域空间内DNA级联反应,发展一个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且能够在复杂样品中使用的通用型蛋白质检测方法,为生物分子检测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酶连接反应合成环形DNA模板,利用滚环扩增反应制备得到长链结构的DNA纳米支架。将一对发夹结构的DNA链(H1和H2)与纳米支架通过自组装,合成可响应的DNA纳米灯,将其作为信号探针。以两个核酸适配体作为邻位杂交探针,当有目标蛋白质存在时,一对邻位探针同时识别目标分子,使探针两端连接的DNA链相互邻近并杂交,形成单链DNA。该DNA单链可以通过指点取代反应将发夹H1打开,诱导H1和H2之间发生级联杂交反应,产生荧光信号。通过血清稳定性实验,验证了DNA纳米灯的稳定性;通过动力学实验,与均相DNA级联反应的反应速度和效率进行了比较;通过检测产生的荧光信号,实现对目标蛋白质的定量。利用叁种非目标蛋白质作为模型,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特异性;通过对血液样品的检测,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发夹探针相比,信号探针DNA纳米灯有更好血清稳定性。利用凝血酶作为目标蛋白质模型,本论文发展的检测方法,能够在温育30 min后实现对目标物的检测。与均相DNA级联反应相比,邻位诱导局域空间内DNA级联反应效率更高、速度更快,且有很好的灵敏度,线性范围为0.1 nM-20 nM,检测限为0.091 nM。同时,添加回收率范围是97.1%-103.0%,RSD范围是2.28%-6.78%。说明该方法能够有很好的重复性和选择性。实际血清样品检测相对偏差小于6.5%。说明该分析方法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结论:本文发展了一个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蛋白质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无需分离,可以在溶液中一步完成,并能够用于复杂生物样品检测。通过改变邻位探针上的识别分子,该方法可以用于其它目标蛋白质检测,有很好的通用性,在生物分析和临床检测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9-02-13)
郑禾,周玉珂,林贤福,吴起[10](2019)在《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蛋白质改造及其催化氧化反应研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BVMO)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可以催化各种有机酮/醛化合物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以及一些含硫、硒、硼等杂原子底物的氧化反应.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催化的氧化反应具有选择性高、反应条件温和、高效等优点,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有机合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手性化合物的合成中.近年来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挖掘技术,从众多微生物中找到了多种新型的BVMO;另外利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对已知的野生型BVMO进行改造,从而扩大底物范围,提高热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改善酶的立体、区域和化学选择性.这些都进一步扩大了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催化氧化反应的应用范围.以不同底物结构的Baeyer Villiger氧化反应为主线,综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对野生型以及蛋白质工程改造的BVMO催化氧化反应研究的新进展.(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4期)
反应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糖基化作为蛋白质重要的翻译后修饰之一而广泛的存在与生物体内,其合成过程显着受到细胞所处环境的影响。目的:通过对细菌、病毒及肿瘤所形成的低氧微环境下蛋白质糖基化参与免疫反应的研究做一总结,以探讨高原低氧时蛋白质糖基化参与免疫反应的机制,方法:以"protein glycosylation,immune reaction,hypoxi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1988年1月至2019年1月与细菌、病毒及肿瘤所致的糖基化对免疫反应影响相关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对最终选入的61篇文献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近年研究发现,低氧可导致机体或细胞的糖基化过程改变,并可导致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发生变化。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在病毒的传染、病毒颗粒的形成及其发生免疫逃避的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肿瘤细胞的进展过程中,由于氧缺乏及糖摄取的增加导致了糖酵解的发生,而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诱发了蛋白非酶催化的糖基化或糖化,并导致了晚期糖基化产物的蓄积。高原环境作为首要的环境因素缺氧是机体发生损伤的基础,可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而在此之中是否涉及糖基化的改变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应蛋白质论文参考文献
[1].尚画雨,孙君志,丁海丽,柯志飞,赵静.运动结合补充亮氨酸通过抑制炎性反应促进C26荷瘤小鼠骨骼肌蛋白质沉积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
[2].陈垚,赵敏,李文华.低氧环境下蛋白质糖基化参与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陈晓,时海波,杨恒,邹烨,张新笑.畜禽副产物蛋白质及其水解物的美拉德反应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4].周琳.应用线虫模型研究低分子量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在应激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及抗应激天然产物的筛选[D].吉林大学.2019
[5].赵建伟.基于恒温扩增反应检测端粒酶和利用末端保护比色检测蛋白质的研究[D].河北大学.2019
[6].郑禾.蛋白质工程改造的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催化多功能性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9
[7].张艳梅,王慧莉,杜卉莲,姜秀春.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及对患者C反应蛋白质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9
[8].刘莹,姜晓峰,梁红艳,薛丽.未折迭蛋白反应-细胞蛋白质的传感器与调配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9].严静怡.基于局域DNA级联反应的高灵敏蛋白质检测[D].东南大学.2019
[10].郑禾,周玉珂,林贤福,吴起.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蛋白质改造及其催化氧化反应研究新进展[J].有机化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