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施为用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翻译,等值,意义,意图
施为用意论文文献综述
楼宝春,杨国静,喻家楼[1](2007)在《论翻译中施为用意的语际一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种种等值学说在指导翻译活动时经常无法解释动态语境所造成的意义多变现象。文章从语言的交际观点出发,应用当代语言学研究成果特别是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有关意义、意图和施为用意的论述,表达一种以施为用意为对等切入点的译学新观点。(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1期)
李捷[2](2006)在《汉语反问句加强“施为用意”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以礼貌程度等级为“试纸”对汉语反问句加强其所传达的施为用意力度的语用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反问句用于表和谐类施为用意时起正向加强作用,表现为礼貌程度语用等级的提升;而用于表竞争类和冲突类施为用意时起反向强化作用,表现为礼貌程度语用级别的降低。本研究思路也可以推广到英汉语言中的祈使句、感叹句、双重否定句等其他强调句式的相关研究中去。(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期刊2006年02期)
陈琳[3](2004)在《论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翻译对等》一文中研究指出翻译要求确保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翻译时要运用目的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来表达源语文本言语行为的施为用意。汉语的施为性表述性行为虽然有施为性词倾向,但同时也不乏其形式的灵活多样性,而英语形成了语调倾向和句型倾向定势。成事性效果的对等翻译意味着,再现源语文本话语言语行为的全部的,包括潜在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刺激目的语文本读者与源语文本读者产生同样的成事性言语行为,即反映。因此,必须注意文本类型与标记、解释和重构语境的运用的强弱。(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1期)
施为用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以礼貌程度等级为“试纸”对汉语反问句加强其所传达的施为用意力度的语用现象进行了探讨,认为反问句用于表和谐类施为用意时起正向加强作用,表现为礼貌程度语用等级的提升;而用于表竞争类和冲突类施为用意时起反向强化作用,表现为礼貌程度语用级别的降低。本研究思路也可以推广到英汉语言中的祈使句、感叹句、双重否定句等其他强调句式的相关研究中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施为用意论文参考文献
[1].楼宝春,杨国静,喻家楼.论翻译中施为用意的语际一致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李捷.汉语反问句加强“施为用意”浅析[J].外语教学.2006
[3].陈琳.论施为用意和成事性效果翻译对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