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制导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视化,舰载有源干扰,末制导雷达
制导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汪浩,潘佳梁[1](2019)在《基于可视化的舰载有源干扰对末制导雷达干扰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干扰技术的发展,导弹末制导雷达的对抗能力越来越强。在对导弹末制导雷达特性、末端攻击轨迹以及对海探测能力的分析基础上,结合舰载有源干扰装备典型干扰样式的建模,并通过Matlab和STK的可视化分析手段实现对末制导雷达的干扰能力分析,为电子对抗装备的使用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航天电子对抗》期刊2019年04期)
董斐,刘文彪,欧阳中辉,李钊[2](2019)在《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反舰导弹到达航路规划终点时,由于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具有一定误差,导弹与各个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确定,增大了导弹发射前装订末制导雷达搜捕方案的难度。因此,建立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整个模型在大地坐标中推演,并避免了传统计算模型中蒙特卡罗法带来的多样本大数据的计算,因此该算法的实用性与计算效率得到提高。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导弹末制导开机点误差散布参数与导弹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战场参数模型;其次,根据导弹理论开机点、误差散布圆、目标位置信息与雷达搜捕模式信息,直接判断该理论开机点处开机时,导弹捕捉到预定目标的概率是否符合战术要求,从而达到为某个理论开机点选择合适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防御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季军亮,王山,梁春燕,王彦杰[3](2019)在《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对反辐射导弹诱偏系统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地论述了反辐射导弹的作战使用与现实威胁,从拓宽频带、复合制导、高速远程、综合隐身四个方面分析了反辐射导弹技术发展趋势。在介绍国外反辐射导弹诱偏系统作用机理、使用样式的基础上,总结了诱偏系统有效性、通用化、兼容性、集约化、可靠性五个方面的主要需求,提出了反辐射导弹诱偏系统体系架构设想,并基于防空作战背景对反辐射导弹诱偏系统作战使用进行了设计。(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9年10期)
韩颖,权渭锋,李楠[4](2019)在《旋变数字转换器在制导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利用旋变数字转换器(Resolver-to-digital Converter,RDC)芯片19XSZ3412-S32-07A构建了制导雷达伺服控制系统中,高精度的双路位置检测模块。首先,介绍了轴角转换、粗-精组合及粗-精纠错的原理;给出了轴角转换系统中包含激磁源、旋变芯片以及旋转变压器在内的叁个主要模块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19XSZ3412-S32-07A的旋变数字转换器转换模块内部电路,搭建了外围硬件系统。提出了基于DSP的粗、精通道解耦算法。本文设计的基于旋变数字转换器的系统外围器件少,解算精度高,达到了相关设计要求,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杨令[5](2019)在《浅析欺骗干扰对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军事战争而言,雷达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预警、导航、制导、监控、侦查等等,对于取得战争胜利以及保卫和平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对于防空导弹制导雷达而言,在其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由于受电磁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会遇到欺骗干扰现象,特别是近年来电子站在实战中的应用与发展,使得雷达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电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基于此,本文对欺骗干扰对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影响进行探究。(本文来源于《祖国》期刊2019年08期)
王贤慧[6](2019)在《毫米波末制导雷达有源干扰方法、策略与高效实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末制导雷达普遍采用脉冲压缩、脉冲多普勒和相参积累等新型雷达技术,是一种抗干扰性能较高的相参体制雷达。为了实现对毫米波末制导雷达的有效干扰,需要进行有源干扰方法的研究。数字射频存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干扰机可以对接收到的雷达信号进行不失真地采样和保存,经过干扰调制以后,产生相参性较好的干扰信号。依照“理论研究-硬件实现”思路,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简述了末制导雷达导引头的工作原理。着重分析了末制导雷达导引头的信号处理系统,主要研究了脉冲压缩技术、动目标检测技术以及单脉冲测角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从信号处理、体制特点、工作模式等角度分析了毫米波末制导雷达的易受干扰薄弱环节。并以此入手,对末制导雷达导引头的不同工作模式以及信号处理系统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和制定了相应的干扰策略。2、基于干扰效果和工程实现的角度考虑,选择了有源干扰样式中的灵巧噪声干扰、密集假目标干扰和距离-速度联合拖引干扰,分别研究了叁种干扰样式的干扰机理,并结合仿真进行验证和干扰效果分析。3、研究了密集假目标干扰的高效实现结构,该结构通过对基础延时迭加结构改进得到,既解决了基础结构低资源利用率的问题,又使干扰样式同时获得了欺骗性和压制性的干扰效果。研究了灵巧噪声干扰的高效实现结构,该结构在快速滤波算法的基础上推导而来,相较于直接并行卷积结构,在达到同等干扰效果的情况下,节省了超过一半的资源。4、简述了毫米波末制导雷达干扰系统的设计思路,给出了宽带干扰系统的硬件原理框图。接着,对干扰分系统进行了模块化功能分析。在数据处理模块,主要给出了数据率转换单元和希尔伯特变换单元的原理及FPGA实现过程。对于干扰信号产生模块,重点给出了密集假目标干扰、灵巧噪声干扰和距离-速度联合拖引干扰的FPGA实现过程,并结合仿真结果进行干扰效果分析。(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01)
王瑞奇,逯程,刘宇,王伊婧心[7](2019)在《末制导雷达目标角闪烁抑制技术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体制雷达在目标跟踪过程中面临的角闪烁问题,分析了毫米波导引头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阐述了角闪烁对导引头末制导过程的影响,从雷达分集技术、高分辨技术及信号处理技术等叁个方面对角闪烁的抑制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指出了下一步重点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盛骥松,尤逸[8](2019)在《相控阵末制导雷达及其干扰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相控阵末制导雷达导引头技术是如今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课题。概述了国内外相控阵导引头的发展情况,对比了相控阵雷达与常规机械雷达信号的特点,分析了相控阵及末制导雷达的干扰方式,提出了一种针对一维距离像的假目标干扰方式。(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翁木云,郑家毅,李伟,高维廷[9](2019)在《低RCS目标检测的制导雷达波形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最大势-相对熵(LMP-KLD)的制导雷达波形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低雷达散射截面积(RCS)目标特性和压制干扰等条件,构建了局部最大势(LMP)检测器,推导了影响检测器性能的偏移系数,从相对熵(KLD)的角度分析了偏移系数,建立偏移系数与KLD间的关系模型,然后利用极值点法在频域分配信号能量并确定发射信号频域表达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当虚警概率为1×10-3时,通过波形优化算法设计的波形获得的检测概率比传统方法设计的波形提高了0.38.(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吴帅,谢春思,李进军,张小东,李强[10](2019)在《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基于GIS对岛岸附近目标搜索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末制导雷达搜索机理的基础上,从战术角度方面提出了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对岛岸附近目标搜索的方法,构建了反舰导弹对岛岸附近目标搜索模型,并针对典型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该方法对雷达搜索原理设计和反舰导弹作战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制导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当反舰导弹到达航路规划终点时,由于实际位置与理论位置具有一定误差,导弹与各个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难以确定,增大了导弹发射前装订末制导雷达搜捕方案的难度。因此,建立了一种针对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整个模型在大地坐标中推演,并避免了传统计算模型中蒙特卡罗法带来的多样本大数据的计算,因此该算法的实用性与计算效率得到提高。建立模型时需要根据导弹末制导开机点误差散布参数与导弹同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构建战场参数模型;其次,根据导弹理论开机点、误差散布圆、目标位置信息与雷达搜捕模式信息,直接判断该理论开机点处开机时,导弹捕捉到预定目标的概率是否符合战术要求,从而达到为某个理论开机点选择合适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的目的。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制导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汪浩,潘佳梁.基于可视化的舰载有源干扰对末制导雷达干扰能力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19
[2].董斐,刘文彪,欧阳中辉,李钊.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搜捕方式确定模型[J].现代防御技术.2019
[3].季军亮,王山,梁春燕,王彦杰.地空导弹制导雷达对反辐射导弹诱偏系统需求分析[J].飞航导弹.2019
[4].韩颖,权渭锋,李楠.旋变数字转换器在制导雷达伺服系统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9
[5].杨令.浅析欺骗干扰对防空导弹制导雷达影响[J].祖国.2019
[6].王贤慧.毫米波末制导雷达有源干扰方法、策略与高效实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王瑞奇,逯程,刘宇,王伊婧心.末制导雷达目标角闪烁抑制技术研究综述[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8].盛骥松,尤逸.相控阵末制导雷达及其干扰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9
[9].翁木云,郑家毅,李伟,高维廷.低RCS目标检测的制导雷达波形优化方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吴帅,谢春思,李进军,张小东,李强.反舰导弹末制导雷达基于GIS对岛岸附近目标搜索策略[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