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诗歌的审美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诗歌,特性,音韵,王尔德,繁缛,语言,诗学。
诗歌的审美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艾莲,曾永成[1](2016)在《关于《赋比兴: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特性的总体概括》一文的通信》一文中研究指出曾先生:您的《赋比兴: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特性的总体概括》一文,突破了把赋、比、兴看做叁种诗歌表现手法的传统观点,而将其看做诗歌审美特性的叁个层次以突出其整体关系。我以为这样的阐释是富于创新性的。但是,文中说"所谓‘赋’指的是诗在口头表达以特殊声调朗声宣示、铺陈抒情的特征",又说"赋与敷、布、铺、陈等的含义相通,都有要把言语表达的声调加以铺张、敷陈、扩展和绵延乃至重沓与反复的意向。这就是‘敷布其义’,即通过声调上(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6年05期)
曾永成[2](2016)在《赋比兴: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特性的总体概括》一文中研究指出赋、比、兴是中国诗学史上没有任何别的概念可以相比的独特概念。两千多年来的各种解释,都是把叁者分开来视为叁种表现手法,将其审美内涵狭隘化了。其实应该将其看作诗歌特征的叁个层面,这叁个层面结为一体,从总体上概括了诗歌的基本审美性质。两千多年前对诗的基本审美性质做出了如此完整、全面、深刻的概括,不仅具有巨大的时空穿越性,而且至今还葆有圆满融通的阐释力,理应在今日的文艺学和美学中占有突出的理论地位。(本文来源于《中华文化论坛》期刊2016年01期)
潘成[3](2014)在《我国诗歌的艺术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文学宝库中,诗歌中的无数精品被珍藏,这些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理当为我们各级各类学校的语文教师广为阅读、深刻品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身为语文教师、能够"授人以渔"的文化积淀。(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4年07期)
韩玉宾[4](2013)在《中国古代体育诗歌的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体育诗歌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情感寄寓于体育活动中,并通过诗歌这种古老、基本的文学体裁予以表达和传承。中国古代体育诗歌作者凭借着熟练的创作技巧,根据韵律和音调的规律,运用简练的词汇、丰富的想象力去诠释中国古代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或以叙事、或以抒情的表达手法,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和健康、美好的精神世界。(本文来源于《语文建设》期刊2013年29期)
王玉山[5](2012)在《论英文诗歌的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英文诗歌的形式与风格英文诗歌文体的演变和发展有着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的特性,其语言和形式的演变还是比较缓慢的。例如经久不衰的范例——十四行诗,五音布、抑扬格、十四行用作全诗的形式,最早出现于意大利,16世纪中期开始传入英国,在伊丽莎白时期,文人们就非常喜欢阅读和创作十四行诗的英文诗歌,在这(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2年23期)
闫晓[6](2011)在《试论王尔德诗歌艺术的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认为,一般意义上的"想象"和"艺术虚构"在王尔德的诗歌里,因诗人唯美主义的艺术观和追求纯美的人生观,演变为"梦幻性";这既是王尔德诗歌艺术的思维方式,又是他诗歌艺术的审美特性。艺术表现上色彩感的异常鲜明而又突出,以及意象的飘忽灵动、幽眇神奇,都被"梦幻性"这一根本审美特性所统摄。(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张厚萍[7](2010)在《诗歌的审美特性与语文教学的诗意追寻》一文中研究指出追求诗意就是追求美,语文诗意的追寻是致力于语文素养培养的创新方法,它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追求语文教育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通过诗意的追寻教学,让学生在熏陶感染、情感启发、体味唤醒中主动习(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0年17期)
强中华[8](2009)在《从写形向写意过渡——萧梁帝王诗歌的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萧梁帝王的诗歌题材琐屑、体式较小,却借用汉赋手法,全方位刻画景物或人物,具有繁缛与形似的特征。当萧梁帝王在相对开阔的空间内精选几处物象,稍作点化,并间之以情时,其诗歌立即体现出简净小巧的风致。萧梁帝王的诗歌,体现了中国诗歌从写形向写意过渡的审美特点。(本文来源于《北方论丛》期刊2009年05期)
余雪莲[9](2004)在《古体诗歌的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有唐诗宋词元曲,反映了各个朝代和时期的历史、思想、生活、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一、意境美在好的古体诗歌中都有一种优美深远的意境。何谓意境的美,就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结合,创作出来的一种既不(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04年14期)
李丽[10](2003)在《论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表现为用音乐性语言建构节奏美意象、用色彩性语言建构感官美意象、用拟情性语言建构情绪化意象 ,及通过陌生化手法增大诗歌语言所承载的信息量 ,从而生成了诗歌语言的多义性 ,同时流露出中西融通的语言风格(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诗歌的审美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赋、比、兴是中国诗学史上没有任何别的概念可以相比的独特概念。两千多年来的各种解释,都是把叁者分开来视为叁种表现手法,将其审美内涵狭隘化了。其实应该将其看作诗歌特征的叁个层面,这叁个层面结为一体,从总体上概括了诗歌的基本审美性质。两千多年前对诗的基本审美性质做出了如此完整、全面、深刻的概括,不仅具有巨大的时空穿越性,而且至今还葆有圆满融通的阐释力,理应在今日的文艺学和美学中占有突出的理论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诗歌的审美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艾莲,曾永成.关于《赋比兴: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特性的总体概括》一文的通信[J].中华文化论坛.2016
[2].曾永成.赋比兴: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特性的总体概括[J].中华文化论坛.2016
[3].潘成.我国诗歌的艺术审美特性[J].现代交际.2014
[4].韩玉宾.中国古代体育诗歌的审美特性[J].语文建设.2013
[5].王玉山.论英文诗歌的审美特性[J].芒种.2012
[6].闫晓.试论王尔德诗歌艺术的审美特性[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1
[7].张厚萍.诗歌的审美特性与语文教学的诗意追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
[8].强中华.从写形向写意过渡——萧梁帝王诗歌的审美特性[J].北方论丛.2009
[9].余雪莲.古体诗歌的审美特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
[10].李丽.论林徽因诗歌语言的审美特性[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