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昆酬唱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道教,道家,校注,总集,才学,文学,流派。
西昆酬唱集论文文献综述
聂改凤[1](2018)在《《西昆酬唱集》清注本的注释方法与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周桢、王图炜在注释《西昆酬唱集》时主要采用征引式注释方法,这既符合《西昆酬唱集》的内容特点,也便于表达注者自身感受。周、王二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以及清代训诂学的发展都为征引式注释提供条件。在征引文献的方式上主要为征引原文和征引大意两种。注本注释详细,力求引用最早的文献,并将以史释诗方法加以运用,在注释风格上形成一定特色。(本文来源于《济宁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聂改凤[2](2017)在《《西昆酬唱集》周桢、王图炜注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西昆酬唱集》现存的叁个注本中,成书时间最早的要数清代康熙年间由周桢、王图炜所作的合注本。然而这个注本却流传不广,甚至鲜为人知。在后来的王仲荦注本、郑再时注本中也均未提及此注本,直至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永年先生家藏本的影印本,此书才得以在学界开始流传。鉴于此注本流传不广,且目前学界对其研究还较为薄弱,成果也较为零散,缺乏对该注本的全面研究。本文将对《西昆酬唱集》周桢、王图炜注本进行全面地探讨和深入地研究。周桢、王图炜二人现存资料比较少,笔者主要根据王应奎《海虞诗苑》、《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及周桢现存的部分诗作等,来对周桢的生平、交游以及着述情况加以考证。华亭王图炜家族为世官之家,其妻子蒋季锡为虞山人,是周桢同里好友蒋廷锡之妹,虽未找见周、王二人交游的直接资料,但据此可推断二人应通过蒋廷锡而结识。关于该注本的成书过程因现有资料的缺乏,尚不得而知。论文重在从清初的学风及统治者的政策,虞山文人对西昆体的接受与认识,海虞地区私家藏书之风尚等方面来论述周桢、王图炜注本的成书背景。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成书时间、编排、版式及目录书的着录等情况加以论述。周桢、王图炜在注释《西昆酬唱集》时,采用和借鉴了李善注《文选》的注释方式——征引式注释,主要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来达到解词说义的目的。在注释时几乎每一诗句下都一一注明引文的出处,援引了大量的篇章古籍,笔者主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统计注本所引用的书目并加以分析。对于注本中只列篇名,未列出自何书的引文则作为单篇文献列于集部之后。注本注释广泛且注解详细,笔者主要从典故、人物、典章制度、字词、名物、专有语词等方面对其注释内容加以细致区分并一一举例论述。在注本的注释方法与特色方面,征引式注释方法适应了《西昆酬唱集》的内容特点,委婉表达注释者的个人感受。另外周、王二人自身渊博的学识和勤奋的治学精神以及清代训诂学的发展为征引故训提供条件。在征引文献的方式上主要是征引原文和征引大意两种。注本注释详细,力求引用最早的文献,并将以史释诗方法加以运用。在校勘、辑佚、史料和注释学等方面该注本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将《西昆酬唱集》现存叁个注本加以比较,虽然在作注时注者均未得见其他注本,但是叁个注本都采用了征引式的注释方法,可见征引式注释之法是注释《西昆酬唱集》的恰当方法。同时,周桢、王图炜注本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许琰[3](2014)在《论《西昆酬唱集》在“唐音”向“宋调”转化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酬唱集》是宋初杨亿编选的一部唱和诗集,是"西昆体"的代表着作,在唐诗向宋诗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题材内容看,《西昆酬唱集》中的感事述怀诗、咏物诗和言情诗等比唐诗更广泛深刻地描写日常生活,使诗歌更趋通俗化;从艺术功能看,《西昆酬唱集》开启了宋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点;从传承和影响看,《西昆酬唱集》既充分学习和吸收了几位唐诗大家的创作成就,又发展和影响了一批宋诗大家的创作倾向,在"唐音"向"宋调"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郭艳华[4](2014)在《论《西昆酬唱集》的历史生成及文本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酬唱集》是适应宋初崇文环境所生成的一部唱和诗集,它不仅是北宋崇文环境下文学转型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北宋文人集体理性精神觉醒的开端。不论是从文化转型的角度,还是文学变革的层面,《西昆酬唱集》无疑是推动北宋文人化进程,以及宋型文化与文学范式确立的经典范本。对《西昆酬唱集》文本生成背景与意义的探讨,是深入把握文本与历史、文化之间多维关系的基本前提与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4年03期)
陈文新[5](2014)在《论文学流派与总集的叁种关系——以《花间集》《西昆酬唱集》《江湖集》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文学流派,其中一部分是以总集命名的,如花间词派、西昆派、江湖诗派。而《花间集》《西昆酬唱集》和《江湖集》,正好代表了文学流派与总集的叁种关系。就总集编者是否有意开创流派而言,江湖诗派界于花间派和西昆派之间:花间派的盟主、谱系和风格,基本上是由总集编者和后世的研究者根据实际的状况概括出来的;西昆派的盟主、谱系和风格,基本上是由西昆作家自己确立的;而江湖诗派的情形则既不同于花间派,也不同于西昆派。(本文来源于《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袁方[6](2014)在《道家道教视域下的《西昆酬唱集》与西昆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馆阁诗人在编纂《册府元龟》之时相互唱和,所结之诗集即《西昆酬唱集》,并形成宋初重要诗体之一的西昆体。西昆体自诞生起就与道家道教关系密切。从时间上看,其形成之时真宗崇道正隆,参与唱和的诗人大都参与了真宗崇道的活动,部分人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与道教关系密切。从作品关照,集中诗歌大量使用了道家、道教之典故与意象,使全集充满了神仙道术色彩。馆阁中也自有一套历史悠久,仙道色彩浓厚的话语系统。从集外作品看,西昆体诗人也大多与道家道教关系密切。西昆体的衰落也是道教政策变化、古文运动影响与后西昆富贵之气内化的合力作用的结果。要之,无论是诗人行为还是诗作内容,整部《西昆酬唱集》都与“道家、道教”关系密切。既然西昆体深受道家、道教影响,是古代文人作品中宗教味道浓郁的典型代表。本文以《西昆酬唱集》和西昆体为研究对象,对宋初崇道与西昆诗人、《西昆酬唱集》的道教色彩、西昆诗人与道家道教之关系及西昆体的衰落等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着力于解决叁个核心问题:西昆体形成、发展与衰落的全过程中道家道教所起的作用;道家道教对西昆体诗人的思想与诗歌艺术的具体影响;西昆体诗作中用典的历史传承与其在诗歌史中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4-21)
袁方[7](2013)在《再论《西昆酬唱集》与道教之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酬唱集》是真宗崇道时期馆阁诗人唱和所结之诗集。然而历代从道家、道教角度对此集的研究却是罕有其人。参与唱和的诗人大都参与了真宗崇道的活动,部分诗人还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集中诗歌大量使用了道家、道教之典故与意象,使全集充满了神仙道术色彩。无论是诗人行为还是诗作内容,整部《西昆酬唱集》都与"道家、道教"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杨笑博[8](2013)在《西昆派诗人《西昆酬唱集》外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派诗人以一部《西昆酬唱集》鹊起于宋初文坛。其艺术上的整饬华美、典赡精丽为人所熟知。而探析西昆派诗人《西昆酬唱集》外的诗歌创作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别样的西昆派。西昆派诗人《西昆酬唱集》外诗的主题取向多样——咏物咏怀、应制奉和、谈禅论道、怜民叹贬;艺术风格不拘一格,主要包括清空淡雅、开阔清新、富赡典丽、浅近畅达等几种类型,挥洒多变,整体上展现出迥异与《西昆酬唱集》内诗的风貌。同时西昆派诗人《西昆酬唱集》外诗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和诗史意义。它对于全面认识西昆派、认识白体和晚唐体在宋初诗坛的实际影响、认识西昆派在宋初乃至在整个宋代文学中的地位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罗争鸣[9](2013)在《《汉武》唱和诗述议——兼论《西昆酬唱集》的缘起与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昆酬唱集》卷上《汉武》唱和诗与真宗封禅无关,更无讽喻真宗西祀东封之意。《汉武》唱和诗及《西昆集》中的其他咏史之作,是杨亿等秘阁文人在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后改名《册府元龟》)时,在披览典籍、分类部居、采摭铨择之际对历史典故的感怀之作,也是对传统题材的再抒写,不必作"过分诠释"。整部《西昆集》离不开《历代君臣事迹》的编纂,从诗歌内容上看,近似一部创造性的、文学化的《历代君臣事迹》,这对宋诗特征的形成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曾枣庄[10](2012)在《《西昆酬唱集》及其版本和校注》一文中研究指出宋初诗坛"西昆体"的形成,以杨亿《西昆酬唱集》中的作品创作与发展为标志,艺术风格以用典赡博、属对精工、音韵和谐、辞藻富丽为特征。"西昆体"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西昆酬唱集》可能在大中祥符二年即已刊刻过。现存最早的刊本为明嘉靖年间玩珠堂刊本;清代有徐乾学本、朱俊升本、留香室本等。明及明以前,《西昆酬唱集》无注。清代有周桢、王图炜合注。民国以来,主要有王仲荦注、郑再时注;郑注资料丰富,但有些作品系年不当。(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2年01期)
西昆酬唱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西昆酬唱集》现存的叁个注本中,成书时间最早的要数清代康熙年间由周桢、王图炜所作的合注本。然而这个注本却流传不广,甚至鲜为人知。在后来的王仲荦注本、郑再时注本中也均未提及此注本,直至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黄永年先生家藏本的影印本,此书才得以在学界开始流传。鉴于此注本流传不广,且目前学界对其研究还较为薄弱,成果也较为零散,缺乏对该注本的全面研究。本文将对《西昆酬唱集》周桢、王图炜注本进行全面地探讨和深入地研究。周桢、王图炜二人现存资料比较少,笔者主要根据王应奎《海虞诗苑》、《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以及周桢现存的部分诗作等,来对周桢的生平、交游以及着述情况加以考证。华亭王图炜家族为世官之家,其妻子蒋季锡为虞山人,是周桢同里好友蒋廷锡之妹,虽未找见周、王二人交游的直接资料,但据此可推断二人应通过蒋廷锡而结识。关于该注本的成书过程因现有资料的缺乏,尚不得而知。论文重在从清初的学风及统治者的政策,虞山文人对西昆体的接受与认识,海虞地区私家藏书之风尚等方面来论述周桢、王图炜注本的成书背景。并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其成书时间、编排、版式及目录书的着录等情况加以论述。周桢、王图炜在注释《西昆酬唱集》时,采用和借鉴了李善注《文选》的注释方式——征引式注释,主要以钩稽故实、征引出处来达到解词说义的目的。在注释时几乎每一诗句下都一一注明引文的出处,援引了大量的篇章古籍,笔者主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统计注本所引用的书目并加以分析。对于注本中只列篇名,未列出自何书的引文则作为单篇文献列于集部之后。注本注释广泛且注解详细,笔者主要从典故、人物、典章制度、字词、名物、专有语词等方面对其注释内容加以细致区分并一一举例论述。在注本的注释方法与特色方面,征引式注释方法适应了《西昆酬唱集》的内容特点,委婉表达注释者的个人感受。另外周、王二人自身渊博的学识和勤奋的治学精神以及清代训诂学的发展为征引故训提供条件。在征引文献的方式上主要是征引原文和征引大意两种。注本注释详细,力求引用最早的文献,并将以史释诗方法加以运用。在校勘、辑佚、史料和注释学等方面该注本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将《西昆酬唱集》现存叁个注本加以比较,虽然在作注时注者均未得见其他注本,但是叁个注本都采用了征引式的注释方法,可见征引式注释之法是注释《西昆酬唱集》的恰当方法。同时,周桢、王图炜注本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昆酬唱集论文参考文献
[1].聂改凤.《西昆酬唱集》清注本的注释方法与特色[J].济宁学院学报.2018
[2].聂改凤.《西昆酬唱集》周桢、王图炜注本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
[3].许琰.论《西昆酬唱集》在“唐音”向“宋调”转化中的作用[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4].郭艳华.论《西昆酬唱集》的历史生成及文本意义[J].齐鲁学刊.2014
[5].陈文新.论文学流派与总集的叁种关系——以《花间集》《西昆酬唱集》《江湖集》为例[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6].袁方.道家道教视域下的《西昆酬唱集》与西昆体[D].华东师范大学.2014
[7].袁方.再论《西昆酬唱集》与道教之关系[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
[8].杨笑博.西昆派诗人《西昆酬唱集》外诗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9].罗争鸣.《汉武》唱和诗述议——兼论《西昆酬唱集》的缘起与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0].曾枣庄.《西昆酬唱集》及其版本和校注[J].长江学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