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波[1]2003年在《青岛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现代城市的发展依赖于城市的建设。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在中国入世和成为北京奥运会的唯一伙伴城市之后,青岛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沿海优势,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青岛市发展的目标。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的基础与支持产业,该怎样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呢?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市建筑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建筑施工队伍不断壮大;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施工能力显着增强;生产经营快速增长。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建设任务,带动了几十个行业的发展,为青岛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改善城市面貌和人民居住条件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现阶段青岛市建筑市场的状况看,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建筑市场发育不完善,主体行为不规范,综合治理不到位,宏观调控力度小,企业改革进展缓慢,这些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深层次矛盾,导致青岛市建筑业近几年经济效益滑坡,与生产较快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建筑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对青岛市经济的主导和支撑作用弱化,离真正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还有一定的差距。纵观青岛市建筑业的现状:机遇和挑战同在,发展与问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使建筑业能够快速、持续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论文主要是对青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分别从技术、经济及环保角度进行探讨。从技术角度:主要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技术等方面入手,分析探讨实现青岛市建筑业可持续的手段、途径;从经济角度: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原因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并指出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并从经济角度探讨实现对称性的途径;从环保角度:由于建筑的全过程,对我们周围的环境都有着或重或轻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建筑的全过程为研究的线索,探讨青岛市建筑业可以采取的环保措施,以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福智[2]2005年在《青岛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文章从八个方面对青岛市建筑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青岛市建筑业的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可为解决目前建筑业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提供参考。
杨芳[3]2009年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趋势。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影响,其发展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成为行业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首先在总结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并引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分析总结影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从工程建设、行业内企业和行业外服务叁方面提出了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针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面研究的不足,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建筑行业的特点,构建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水平值及系统协调度两方面建立了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结合实际,采用L省的实际数据,对L省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7年间L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值稳步上升,显示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总体处在非协调发展阶段,近年来协调发展趋势才显现出来。通过与实际的比对,证实了本文建立的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在评价结果基础上,本文利用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模型对L省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值进行了合理的预测,为该省制定相应的建筑业发展决策提供了依据。
张跃威[4]2010年在《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度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业是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率先进入市场的行业,二十多年中,浙江省建筑业得到了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然而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程度却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而目前为止却又研究极少的问题。本研究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建筑业发展和谐进行了定义,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构建了浙江省建筑业和谐发展的评价体系,利用数据包络技术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度进行了整体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浙江省各地市建筑业发展和谐度进行了排名和相关解释。通过对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度的研究,可以看到近十年来,浙江省建筑业产值不仅位于全国前列,而且其投入资源利用的和谐程度也很高,处于“和谐”等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内排名前两位的绍兴市与杭州市建筑业发展程度已经达到“和谐”,其规模因子与技术因子同时过硬。聚类分析把浙江省十一个地市的建筑业发展和谐程度分为四类。聚类分析后的地市层次结构与因子分析的和谐度排名完全吻合,只是根据H值平均分计算的各地市排名比因子分析计算的排名略微向前,说明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度高的地市对相邻暂落后的地市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周旭[5]2013年在《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叁十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高速的增长,建筑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益显着,但是建筑业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情况也更加凸显。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将会对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提出新的要求,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高消耗的粗放型产业,必将需要从传统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向科学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转变,而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一种科学长期有效的发展模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科技和人口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系统。想要通过一项研究来全面解决这样个复杂巨系统内的所有问题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它包括了多方面的问题:有社会层面的问题、经济层面的问题、技术层面的问题、管理层面的问题,还有系统协调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建筑业的实际情况,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国内外成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筛选出部分相对重要的指标,最终建立了包括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4个可持续发展子系统,30个指标的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选取的指标进行自定义计算和无量纲化处理,再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利用东北区域叁省一区的实际数据训练了模型,并用训练好的模型进行仿真,其结果证明了模型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结果,对其发展趋势和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逄锦波[6]2007年在《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口迁移是人口变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与人口自然变动不同,人口迁移主要指人口机械变动。人口迁移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口经济学现象,自人类社会之初即已存在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是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统计学等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决定了我国人口迁移现象既有着与国外人口迁移相同的规律,又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人口迁移无论从迁移规模上还是从迁移规律上,都具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作为我国第一批开放的沿海14城市之一,青岛市在人口迁移上既具有与全国人口迁移类似的规律,又具有自身的显着特点。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视野下,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研究青岛人口迁移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论文介绍了课题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国外人口迁移理论及人口迁移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和总结,说明了课题的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框架,并在简述此前人口迁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口迁移的概念作了相应的界定,希望以此作为开展论文研究的学理起点。论文主体部分分析了青岛市人口迁移的历史状况和现状特征,进而分析了青岛市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效应、动力机制及其成因、经济社会影响等,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一个时期青岛市人口迁移规模和适度迁移人口规模作了预测,并提出了调控迁移人口适度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论文力争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选题思路等方面都实现一定的可能创新价值,特别是通过对青岛市人口迁移现象的分析,得出了一些具有可能创新价值的结论和观点,将有助于有效地对青岛迁移人口实施监管,并为其他一些地区提供可能的借鉴。
马吉山[7]2012年在《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相互影响、彼此制衡。两者在高效互动状态中能够产生强大合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和高效互动,由此培育形成强大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驱动力,已成为许多国家或地区高度重视的重大课题。随着海洋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的日益凸显,以及以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的蓝色经济发展需求的不断增强,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体系重要构成的蓝色经济与海洋科技,它们之间的互动发展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蓝色经济是一种基于海洋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培育和发展区域蓝色经济,将对海洋科技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海洋科技创新在区域蓝色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也将更加突出。海洋科技创新的持续和快速推进,将有效保障蓝色经济发展所需生态资本的可持续供给,促进传统海洋产业升级及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海洋产业高效集聚和集群式发展,壮大区域蓝色经济规模,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蓝色经济发展能够产生强大的反哺效应,为海洋科技创新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海洋科技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资本投入,特别是高附加值产业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所需要的资本投入强度会更大,而只有持续发展的蓝色经济才能为海洋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资本保证。由此可见,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紧密融合和高效互动,会起到强有力的彼此支撑和促进作用,并由此形成巨大合力,推动海洋科技和蓝色经济实现协同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虽然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然而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却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甚至可能是互不关联的点。之所以存在非线性相关,主要原因在于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之间缺乏健全的互动机制体系。机制体系不健全或机制构成要素薄弱,会影响互动机制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阻碍和制约两者的良性互动,弱化彼此作用效果。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线性相关,实现“科技经济化、经济科技化”,需要建立完善、协同、高效的互动运行机制体系,以此支撑和引导两者良性高效互动,推动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协同发展,提升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围绕促进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高效互动,带动区域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沿海社会进步,本文以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创新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重要理论成果为基础,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系统分析及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首先,从理论视角探讨和分析了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以青岛市为对象定量测度了两者的相关程度,研究和分析了制约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的原因和因素;其次,介绍了一些典型国家的蓝色经济与海洋科技互动发展状况,对这些国家促进两者互动的政策制度安排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第叁,着眼于将青岛市建成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和强大辐射带动作用的蓝色经济核心集聚区,基于其优势、潜力和制约因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促进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高效互动发展的战略设想,在互动机制建设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创新点及不足等,并对本领域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价。第二部分为相关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对与本文研究内容相关的基本理论,如新经济增长理论、创新理论、海洋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进行了总结叙述。重点对科学技术与海洋科学技术、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科技进步、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海洋经济与蓝色经济等四组重要概念进行了辨析和界定。第叁部分为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论述了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体现及作用机理,提出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相关,并对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克服非相关性促进两者良性互动的机制体系建设问题。第四部分为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以青岛市为例,在总结分析该市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数理模型对两者发展相关度进行了实证测评,分析了造成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弱相关的原因。第五部分为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以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发达国家蓝色经济与海洋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情况,对这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以资借鉴。第六部分为促进青岛市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的战略思考。对该市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促进两者互动的战略框架,提出了发展原则、战略目标及重点任务。第七部分为对策建议。以青岛市为对象,根据该市蓝色经济与海洋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战略目标及任务要求,针对存在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以国际经验为鉴,围绕促进两者良性互动提出了有关机制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方面的对策建议。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本文的创新成果可能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探讨了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经济与科技关系理论体系。通过对区域蓝色经济与海洋科技互动发展进行专题理论研究,剖析了海洋科技创新在蓝色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及机理,分析了蓝色经济对海洋科技创新的反哺作用,较好地弥补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有助于增强对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解。二是建立了促进特定区域海洋科技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的战略框架。基于青岛市海洋科技与蓝色经济领域现状、潜力及面临的国际形势,从战略层面进行了促进两者互动的系统思考,提出了战略发展的原则、目标及任务,针对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围绕促进两者高效互动提出了有关机制体系建设和创新创业文化培育的对策建议,由此形成了青岛市蓝色经济核心区和“蓝色硅谷”建设背景下促进区域蓝色经济与海洋科技高效互动发展的战略框架。
盛莹[8]2011年在《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表明,全球气温的升高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燃烧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首)浓度不断增加所引起。气侯持续变暖导致全球生态系统明显恶化,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挑战。气候变化问题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而青岛作为资源短缺、生态脆弱的城市,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更是势在必行。本文根据青岛市具体情况,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措施。在对“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含义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措施,并总结了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成功经验。其次,根据青岛市相关资料与数据,总结了青岛市近年来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和成效。接下来全面分析了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最后详细提出了青岛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1)在新能源开发方面,青岛市应大力发展海洋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2)对于产业结构,在第二产业内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在第叁产业内部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3)对于第二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应重点围绕制造业、电力和热力行业、建筑业。(4)对于第叁产业发展低碳经济,应着重围绕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旅游业。(5)对于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政府部门率先垂范、综合运用价格与税收等手段、社会广泛宣传建立低碳生活文化、企业积极开发和提供低碳产品和服务。
光辉[9]2014年在《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与仿真研究》文中指出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认知,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又属于可持续发展观与建筑业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概念,目前的研究更多的处于概念定义和战略探讨等定性理论研究方面。为了深入探索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使研究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本文研究了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和仿真问题。研究内容包括: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系统评价、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仿真研究等。本文的研究成果是在分析、总结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发展和完善,对进行我国建筑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评价、发展模式的筛选、相关政策的制定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在借鉴国内外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系统科学、综合评价理论等学科的综合研究视角,探讨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及其内涵,提出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概念,并对系统的内在运行机制、目标、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系统评价、系统仿真的理论研究框架,补充和完善了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针对目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性和主观性问题,本文基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理论,提出了“综合分析——聚类分析——非参数检验”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在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指标层的指标体系结构模式下,首先采用综合分析法定性确定40个初选评价指标,然后通过聚类分析与非参数检验方法对初选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最终选定24个指标构成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构建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3)分别应用传统的综合评分法和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对我国建筑业2000-2011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优选了AHP-熵值法组合赋权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显示,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综合指数从2000年的0.0905增长到2011年的0.8335;改进的物元可拓方法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等级特征值从2000年的3.4372变化为2009年的1.1405,从基本可持续等级发展到可持续等级。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均表明,我国建筑业的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在不断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高。(4)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原理与方法,运用Vensim-PLE软件,分析了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因果反馈关系,构建了由10条反馈回路,45个函数关系式组成的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SD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模型与现实系统拟合度良好,误差率控制在10%之间,模型有效可信,然后设定传统型、产业经济高效型、资源环境保护型以及协调发展型四种发展模式,运用经过有效性检验的模型对我国建筑业2006-2020年间发展的动态变化状态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孙智宇[10]2007年在《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个新兴的、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海洋经济综合了地理学、经济学、资源学、环境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基础科学及其内部分支学科的理论知识,目前,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还未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脉络,研究尚处于形成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我国20多年来海洋经济研究脉络的梳理,试图勾勒出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变化轨迹,为确定海洋经济研究的正确方向提供依据,以此来填补我国海洋经济学科研究的理论空白。本文收集到1390多篇论文,250多部着作、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工具书等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整理之后进行判断,本文将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粗略地划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1990);第二阶段,初步形成阶段(1991-2000);第叁阶段,逐步完善阶段(2001-至今)。再将各阶段的资料按研究成果的形式和研究领域(范围和内容)进行分类统计,大致上是从海洋经济理论研究、海洋产业研究、海洋区域经济研究、海洋开发战略和管理问题研究、海洋环境问题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继而分析出各阶段的主要研究特点、研究重点领域和内容、主要研究人员、研究的缺陷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对叁个阶段的情况进行整体的分析,从而理清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发展脉络。最后,对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虽然有几位专家学者曾对海洋经济研究与发展展望进行了探讨,但基本上没有以全面而系统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本文尝试对20多年来海洋经济研究取得的各种成果进行统计分析,是本学科中第一篇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本项研究工作是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青岛市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 王新波. 浙江大学. 2003
[2]. 青岛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刘福智.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3].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研究[D]. 杨芳. 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浙江省建筑业发展和谐度评价体系研究[D]. 张跃威. 浙江大学. 2010
[5]. 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周旭. 东北林业大学. 2013
[6]. 青岛市人口迁移的经济社会影响及对策研究[D]. 逄锦波. 青岛大学. 2007
[7]. 区域海洋科技创新与蓝色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 马吉山. 中国海洋大学. 2012
[8]. 青岛市发展低碳经济研究[D]. 盛莹. 青岛大学. 2011
[9]. 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与仿真研究[D]. 光辉. 南京林业大学. 2014
[10]. 我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 孙智宇.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标签:建筑科学与工程论文; 工业经济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蓝色经济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建筑业论文; 系统评价论文; 海洋污染论文; 经济学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