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反聚束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效应,能级,原子,玻色子,光子,量子,光学。
反聚束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于跃[1](2019)在《光子和声子阻塞与反聚束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光学诞生至今已60周年,从提出就吸引了众多科学家潜心研究。在当今21世纪,随着单光子技术的发展,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领域中能得到高效稳定、具有高度不可分辨性的单光子成为了一项重要研究,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利用光子阻塞机制实现单光子源的方案,例如:超导电路、四能级量子发射器与光子晶体纳米腔耦合系统、弱非线性光子分子、耦合量子点腔系统还有光力学系统,但是无论是光子分子还是量子点,在实验中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激发了学者去探索更完美的单光子源。本文提出了叁个方案,基于在弱驱动的条件下很难将光子或声子激发到多光子(声子)态,进而使光子处于单光子态或双光子态,由于不同激发路径之间的量子相消干涉,观察到了反聚束效应。其中前两个方案是利用光子阻塞机制观察到光子反聚束效应,而第叁个方案利用声子阻塞机制来实现声子反聚束效应。第一个方案是在光学腔内的两个光学模满足叁阶非线性的条件下,利用薛定谔方程和主方程去计算解析解和数值解,然后利用解析解和数值解分析光子的统计特性。最终我们观察二阶关联函数从而探究发生反聚束效应的条件。第二个方案的模型是将一个金属纳米离子放置在一个光学腔中,在腔内的两个模在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结果观察光子的量子效应。我们发现,这两个方案都在耦合强度很小的条件下实现光子阻塞,也称为非传统光子阻塞机制。由于耦合强度较小,我们的两个方案与之前的方案相比提高了在实验上的可行性。第叁个方案是利用一个光学腔与机械振子二次耦合的模型,观察声子阻塞,这个模型也可以研究光力学系统的冷却、压缩和纠缠以及光学响应特性。通过观察系统的反聚束区域并计算其最佳条件,可以得出,第一个方案的反聚束效果最强,第二个方案的耦合强度要求较低,而第叁个方案应用范围更广,可见叁个方案各有优势。我们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实验可行性,为制备单光子源提供了更优秀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4)
李婧楠,萨楚尔夫,赵嫱嫱[2](2019)在《多光子跃迁下运动二能级原子与NCS态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的反聚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多光子跃迁下数字混沌态(the number-chaotic state),NCS光场与运动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光场的反聚束效应.讨论了原子的初始状态、数态光子数、热平均光子数、跃迁光子数、场模结构参数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的初始状态、热平均光子数影响光场反聚束效应的振幅大小;场模结构参数影响光场反聚束效应的振荡规律与振荡周期;数态光子数及跃迁光子数选取不同,光场反聚束效应的演化曲线表现出不同的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石剑虹,刘昱鑫,陈慧超,刘夏林,杨莹[3](2016)在《赝反聚束效应与鬼成像中的鬼像》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光子光源具有众所周知的反聚束效应,该效应可通过HBT干涉实验验证,而在单个单光子探测器上的光子探测事件同样也具有一种反关联性质,我们把这种效应称为赝反聚束效应。基于赝反聚束效应,在只有单个单光子探测器作为桶探测设备的计算关联鬼成像实验中,(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期刊2016-08-05)
江俊勤[4](2012)在《新型激发k玻色子q相干态的反聚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群和量子代数由于在原子核物理学和量子光学等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引起了数学和物理学工作者的重视.产生新量子态并研究它的非经典特性是量子光学热点问题之一,最近,一种在某些典型的量子态上重复作用逆玻色湮没算符构造新型激发态的方法受到了关注.把这种新方法推广应用到具有量子群结构的k玻色子q相干态上,构造了新型激发k玻色子q相干态(aq-1)m|z,k,j〉q,并在k=3,4,5,6时对其反聚束效应进行研究,数值计算了光子增加数m对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的增加,反聚束效应出现的区间明显增宽、强度增大;对于给定的q,当m足够大时,在0≤x≤100的广阔区间里,不论k为何值,q光场的二阶相关函数都恒等于同一个饱和值,即g(2)(0)≡q;这些都明显不同于旧型激发k玻色子q相干态(aq+)m|z,k,j〉q的情况.(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张立辉,石文星,詹志明,李星[5](2011)在《纠缠双原子与光场非共振作用中场的反聚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量子论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处于耗散腔中的纠缠双原子与相干光场非共振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的反聚束效应.讨论了初始光场平均光子数、光场与原子间的失谐量和腔场的衰减常数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光场的平均光子数对光场的反聚束效应存在显着影响:当初始光场较弱时,光场与原子间的失谐量使光场的聚束效应与反聚束效应交替出现,适当增大失谐量,光场呈现反聚束效应的时间明显延长,光子间出现负关联的程度明显增强,但这一非经典特性因腔场的耗散而逐渐消失.(本文来源于《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郑乃清[6](2011)在《选择原子测量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初始处于SU(2)相干态的双模腔场与一个Ⅴ型叁能级原子共振相互作用系统的光场反聚束效应.讨论了选择原子测量以及两个腔模总光子数、配分参量、耦合系数和原子初态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或原子初始处于低能级,a模的反聚束效应明显地增强;当两个腔模的耦合系数相同并直接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时,光场的反聚束效应不随时间改变;减少两个腔模的总光子数M,光场的反聚束效应明显地增强.(本文来源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王逸平[7](2010)在《仲玻色子迭加态的反聚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对近几年来人们对量子光学中非经典态的研究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并介绍了量子光学的部分非经典性质以及一些重要的量子态。在此基础上,该文构造仲玻色子的反聚束效应,并对其反聚束性进行研究。这些成果将进一步应用于今后的量子光学研究。(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1期)
郑乃清[8](2010)在《双模SU(2)相干态场与一个Λ型三能级原子共振相互作用系统的光场反聚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量子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初始处于SU(2)相干态的双模腔场与一个Λ型三能级原子共振相互作用系统的光场反聚束效应。讨论了在没有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和直接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的两种情况下,两个腔模总光子数、配分参量、耦合系数和原子初态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个腔模的耦合系数相同时,光场的两个模都呈现反聚束效应;原子初始处于低能级或直接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a模的反聚束效应明显增强;减少两个腔模的总光子数M,光场的反聚束效应明显增强;当两个腔模的耦合系数相同并对原子进行态选择测量时,光场的反聚束效应不随时间改变。(本文来源于《龙岩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5期)
卢道明[9](2009)在《多光子J-C模型中频率随时间变化场的反聚束效应(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光子J-C模型,考虑场频率随时间以正弦函数形式作小量变化,在旋波近似下,研究了二能级原子通过多光子跃迁与单模辐射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的反聚束效应.利用数值计算方法给出反映场反聚束效应的二阶关联函数随时间的演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场二阶关联函数的演化受场频率随时间正弦函数形式变化的调制,场频率振荡的幅值u越大调制作用越强,在场频率振荡的幅值u大于一定值后,场二阶关联函数随时间的演化呈现出周期性振荡特性,其振荡周期与场频率变化的周期一致.(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09年09期)
高潭华,卢道明[10](2009)在《多光子T-C模型中场的反聚束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Tavis-Cummings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了耦合二能级原子通过多光子跃迁与相干态光场相互作用系统中光场的反聚束效应,讨论了原子间耦合强度和光场初始平均光子数的变化对场的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光场初始平均光子数的增大,场的反聚束效应增强;随原子间耦合强度的增大,场的反聚束效应减弱.(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反聚束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全量子理论,研究了多光子跃迁下数字混沌态(the number-chaotic state),NCS光场与运动二能级原子相互作用系统光场的反聚束效应.讨论了原子的初始状态、数态光子数、热平均光子数、跃迁光子数、场模结构参数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子的初始状态、热平均光子数影响光场反聚束效应的振幅大小;场模结构参数影响光场反聚束效应的振荡规律与振荡周期;数态光子数及跃迁光子数选取不同,光场反聚束效应的演化曲线表现出不同的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聚束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于跃.光子和声子阻塞与反聚束效应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李婧楠,萨楚尔夫,赵嫱嫱.多光子跃迁下运动二能级原子与NCS态相互作用系统中场的反聚束效应[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石剑虹,刘昱鑫,陈慧超,刘夏林,杨莹.赝反聚束效应与鬼成像中的鬼像[C].第十七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报告摘要集.2016
[4].江俊勤.新型激发k玻色子q相干态的反聚束效应[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5].张立辉,石文星,詹志明,李星.纠缠双原子与光场非共振作用中场的反聚束效应[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郑乃清.选择原子测量对光场反聚束效应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7].王逸平.仲玻色子迭加态的反聚束效应[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8].郑乃清.双模SU(2)相干态场与一个Λ型三能级原子共振相互作用系统的光场反聚束效应[J].龙岩学院学报.2010
[9].卢道明.多光子J-C模型中频率随时间变化场的反聚束效应(英文)[J].光子学报.2009
[10].高潭华,卢道明.多光子T-C模型中场的反聚束效应[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