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以任意角度作用下的场地反应特性

地震波以任意角度作用下的场地反应特性

论文摘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地震波通常是以斜入射方式传至近场,并非是以垂直方向向上传播。地震波以不同入射角从基岩传至地面时,对工程场地及地面建筑物产生不同影响。目前,对地震SV波的研究大都是局限于入射角小于临界角范围内,为了将地震SV波入射角拓展至大于临界角范围,实现地震波以任意角度作用下的场地反应分析。基于地震学原理,推求得到地震波倾斜入射至弹性界面和自由表面处的反射、透射系数,进而推求得到SV波以任意角度入射至自由表面处的反射系数,然后应用叠加原理得到弹性半空间计算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MATLAB计算程序,据此通过模型算例,分别研究了地震波以任意角度作用下的场地反应特性,分析了入射角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P波入射情况下,随着入射角的增大,竖直振幅逐渐减小,水平振幅先增大后减小。当入射角等于40’°时,水平振幅与竖直振幅接近相等,且在65°时达到最大值。(2)在SV波作用下地震反应随着入射角的变化与临界角的关系密切相关。当入射角小于临界角时,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水平振幅逐渐减小,竖直振幅逐渐增大。当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水平振幅达到最大值,竖直振幅达到最小值。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水平振幅快速锐减,至45°时减小为零,此后呈抛物线形变化,顶点位于70°附近,其值约为0.5。(3)当SV波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反射系数为复数,由此引起的水平振动和竖直振动也是复数,两者的相位差恰好为0.5π,表明在简谐波作用下水平振动与竖直振动呈正交特性。(4)地震场地反应不仅与入射角有关,还与地震波频率有一定关系,总体表现为随着频率的增大振动减弱,但不同类型的入射波对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的影响不同。当P波小角度入射或SV波大角度入射时,频率变化对竖直位移影响较大;当P波大角度入射或SV波小角度入射时,频率变化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当SV波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时,频率变化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对竖直位移影响较小。(5)SV波入射时,不同地层深度下的场地地震反应与地震波波长有关,总体表现为随着深度的增大振动先减弱后增强。若深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当SV波入射角等于临界角或是远离临界角时,深度变化对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对竖直位移影响较小。若地层深度大于四分之一波长小于二分之一波长,当SV波入射角小于50°时,深度变化对水平位和竖直位移影响都较大;当入射角大于50°时,深度变化对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影响都较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问题
  •     1.2.2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
  •     1.2.3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地震动输入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2 地震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   2.1 弹性波的波动方程
  •     2.1.1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     2.1.2 弹性体的运动平衡方程
  •     2.1.3 弹性波的波动方程
  •   2.2 弹性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
  •   2.3 P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     2.3.1 P波入射时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形转换
  •     2.3.2 P波入射时弹性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
  •   2.4 SV波在弹性分界面上的反射和透射
  •     2.4.1 SV波入射时弹性分界面上的波形转换
  •     2.4.2 SV波入射时弹性分界面上的能量分配
  •   2.5 本章小结
  • 3 地层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能量及相位角数值解析
  •   3.1 P波入射时地层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数值解析
  •     3.1.1 P波从高阻抗向低阻抗介质投射时的反透射系数
  •     3.1.2 P波从低阻抗向高阻抗介质投射时的反透射系数
  • p2/Vp1变化对P波反射系数的影响'>    3.1.3 参数Vp2/Vp1变化对P波反射系数的影响
  • 1/ρ2变化对P波反射系数的影响'>    3.1.4 参数ρ12变化对P波反射系数的影响
  •   3.2 P波入射时地层分界面上的能量系数数值解析
  •     3.2.1 P波从高阻抗向低阻抗介质投射时的能量系数
  •     3.2.2 P波从低阻抗向高阻抗介质投射时的能量系数
  •   3.3 P波入射时地层分界面上的相位角数值解析
  •     3.3.1 P波从高阻抗向低阻抗介质投射时的相位角
  •     3.3.2 P波从低阻抗向高阻抗介质投射时的相位角
  •   3.4 SV波入射时地层分界面上的反透射系数数值解析
  •     3.4.1 SV波从高阻抗向低阻抗介质投射时的反透射系数
  •     3.4.2 SV波从低阻抗向高阻抗介质投射时的反透射系数
  •   3.5 SV波入射时地层分界面上的能量系数数值解析
  •     3.5.1 SV波从高阻抗向低阻抗投射时的能量分配
  •     3.5.2 SV波从低阻抗向高阻抗介质投射时的能量系数
  •   3.6 SV波入射时地层分界面上的相位角数值解析
  •     3.6.1 SV波从高阻抗向低阻抗介质投射时的相位角
  •     3.6.2 SV波从低阻抗向高阻抗介质投射时的相位角
  •   3.7 本章小结
  • 4 地震作用下的地面振动反应分析
  •   4.1 自由表面上的边界条件
  •   4.2 P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
  •     4.2.1 P波入射时自由表面上的波形转换
  •     4.2.2 P波入射时自由表面上的反射系数
  •   4.3 SV波在自由表面上的反射
  •     4.3.1 SV波入射时自由表面上的波形转换
  •     4.3.2 SV波入射时自由表面上的反射系数
  •   4.4 地面上反射系数、能量及相位角数值解析
  •     4.4.1 P波入射时地面上的反射系数、能量及相位角数值解析
  •     4.4.2 SV波入射时地面上的反射系数、能量及相位角数值解析
  •   4.5 地面振动反应分析
  •     4.5.1 地面振动反应计算
  •     4.5.2 地面振动反应数值解析
  •     4.5.3 SV波全反射时地面振动相位特征
  •   4.6 本章小结
  • 5 地震作用下场地反应的影响分析
  •   5.1 地震作用下的场地反应
  •     5.1.1 P波入射时场地振动反应
  •     5.1.2 SV波入射时场地振动反应
  •   5.2 场地振动反应的频率影响分析
  •   5.3 场地反应的深度影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曾伟

    导师: 范留明,吴璋

    关键词: 地震波,入射角,临界角,振幅,场地地震反应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地球物理学

    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

    分类号: P315.9

    总页数: 112

    文件大小: 6268K

    下载量: 155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序列相关检测法的地震波传播速度测量方法[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7(03)
    • [2].利用谱元法正演数值模拟地震波传播[J]. 科技与创新 2020(09)
    • [3].关于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几点认识[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22)
    • [4].复杂构造中地震波传播数值模拟[J]. 新疆石油地质 2008(01)
    • [5].展现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混战”——中学地理、物理关于地震波传播问题的探讨[J]. 地理教学 2015(04)
    • [6].计入衰减的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10(05)
    • [7].氧化还原影响上地幔橄榄石的地震波特性[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8(03)
    • [8].裂隙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特征近似[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2)
    • [9].无源地震地震波的衰减性梯度模拟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7(35)
    • [10].地震波入射角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研究[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19(02)
    • [11].地震波超前勘探技术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J]. 煤炭技术 2017(11)
    • [12].基于Blender的地震波传播三维模型构建及其仿真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9(03)
    • [13].地震波超前勘探技术在断层探测中的应用与研究[J]. 煤炭与化工 2018(05)
    • [14].使用GPU模拟地震波传播的性能研究[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S1)
    • [15].利用平滑先验信息方法分离高频GPS数据静态永久变形与地震波[J]. 测绘学报 2018(04)
    • [16].修正辛—准粒子法地震波数值模拟[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01)
    • [17].地震波传播速度原位试验及计算[J]. 煤炭学报 2010(12)
    • [18].基于二维相干性自锚式悬索桥行波效应分析[J]. 中外公路 2008(05)
    • [19].基于Voxler平台地震波CT岩溶探测三维建模研究[J]. 土工基础 2018(01)
    • [20].砾岩储层地震波传播方程:三重孔隙结构模型[J]. 地球物理学报 2017(03)
    • [21].基于临界孔隙度模型的地震波传播[J]. 地球物理学报 2012(11)
    • [22].扩张的逻辑[J]. 英才 2011(04)
    • [23].基于相位差谱的非平稳地震波合成及应用[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9(03)
    • [24].土坡地震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J].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10(05)
    • [25].非均匀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J].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08(03)
    • [26].西安地裂缝界面处地震波传播规律[J]. 岩土力学 2016(S2)
    • [27].谱元法模拟地裂缝场地地表地震波传播[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4(S1)
    • [28].地震波传播的三维伪谱和高阶有限差分混合方法并行模拟[J]. 地震学报 2012(02)
    • [29].大跨斜拉桥纵向地震碰撞响应参数分析[J]. 山西交通科技 2018(02)
    • [30].用地震定位方法研究矿山爆破中的地震波传播速度[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36)

    标签:;  ;  ;  ;  ;  

    地震波以任意角度作用下的场地反应特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