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稳定性论文_李素云,刘兴丽,张艳艳,张华,李星科

导读:本文包含了胶体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胶体,稳定性,渣油,沥青,稳定,胶粒,复合物。

胶体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素云,刘兴丽,张艳艳,张华,李星科[1](2019)在《超声预处理小麦蛋白与壳聚糖复合物胶体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超声预处理小麦蛋白与壳聚糖(UWP-CS)相互作用及其对复合物结构性质的影响,文章采用浊度法考察了超声和未超声条件下小麦蛋白-壳聚糖复合物(WP-CS)在不同复合比、pH、加热、盐离子等条件下的胶体稳定性。结果显示:超声和未超声的小麦蛋白-壳聚糖复合物形成稳定胶体的最佳条件均是WP∶CS为2∶1,pH为6,温度为20℃,无盐离子情况下,在低超声功率下,UWP-CS的稳定性强于WP-C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解析表明,经过超声预处理后复合物的荧光强度降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逐渐升高且发生红移。这些现象说明超声处理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增大了与壳聚糖链结合;另外,经过扫描电镜分析,超声预处理后的复合物与未超声的相比,颗粒分布更均匀且颗粒尺寸变小。(本文来源于《中国调味品》期刊2019年11期)

李少博[2](2019)在《Na~+、Ca~(2+)及Na~+-Ca~(2+)混合离子对胡敏酸胶体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胡敏酸为研究对象,比较土壤中常见的盐基离子Na~+、Ca~(2+)和Na~+-Ca~(2+)混合叁种类型电解质的不同浓度条件下胡敏酸胶体凝聚动力学过程,明确不同价态离子界面行为和陪补离子效应对胡敏酸分散稳定性和凝聚体结构的影响。采用光散射法,监测胡敏酸胶体在不同类型及浓度的电解质中凝聚体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和凝聚体的分形维数,计算其平均凝聚速率、临界聚沉浓度及颗粒相互作用的活化能,分析凝聚机制。研究发现Na~+和Ca~(2+)对胡敏(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张凤杰,Karl,J.Siebert[3](2018)在《综述和研究进展:pH值对胶体稳定性和啤酒稳定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pH对含有大量浑浊活性(HA)蛋白质和浑浊活性(HA)多酚的模拟体系和啤酒中浑浊的产生都有显着的影响。当pH略高于4时,能够观察到最强烈的浑浊度,且随着酒精度含量变化而轻微变化。在啤酒成熟过程中,pH促进了HA物质的去除,以致啤酒具有更好的胶体稳定性。浑浊活性蛋白质(明胶或鱼胶)或浑浊活性多酚(例如:单宁酸)的澄清效果同样受到pH的相似影响,且在pH为4.3左右影响效果最大。本研究分析评估啤酒pH对胶体稳定性影响的因素,发现在蛋白质与多酚结合最强烈的pH值下,低吸附剂量的硅胶和PVPP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蛋白质和多酚强烈的结合与HA物质与吸附剂之间的结合两者相互竞争。(本文来源于《中外酒业·啤酒科技》期刊2018年21期)

郭鑫,申海平,侯焕娣,李吉广,黄汤舜[4](2018)在《渣油胶体稳定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环境、物质变化常破坏渣油原有的稳定状态,在不同阶段对渣油的高效加工利用带来不利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渣油稳定性现有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渣油胶体理论和胶体模型的认识。简述了结合渣油胶体稳定性理论而提出的CI、CII、S、NCSI等稳定性预测参数,并对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包括直接观察法、基于溶剂滴定的参数法、指数评价方法等,做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并就各个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就渣油胶体体系稳定性研究来说,经典的四组分理论模型和基于溶剂效应来表征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在今后一段时间将会一直是研究重点,然而展望渣油稳定性研究,基于分子水平理论研究以及更便捷准确快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会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8年S1期)

曹芯芯,曹雪娟[5](2018)在《基于电导率法对老化沥青胶体稳定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沥青胶体不稳定系数能够较好的反映沥青老化过程中胶体性能变化,计算胶体不稳定系数需要对沥青进行四组分分离,四组分实验存在耗时长、重复性差、准确性低的缺点。研究采用电导率法对沥青老化过程中胶体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胶凝渗透色谱(GPC)对沥青老化进行微观表征。研究发现质量分数电导率评价沥青胶体稳定性是可行的,沥青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能够容纳正庚烷的含量减少,胶体稳定性降低。GPC实验结果表明沥青老化过程中大分子(LMS)、中分子(MMS)和小分子(SMS)变化各不相同,而LMS含量与胶体稳定系数、叁大指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LMS的增加是造成沥青老化胶体稳定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期刊2018-06-18)

卢俊锋,苏俊霖,王亮,于海涛,黄进军[6](2017)在《处理剂对聚磺钻井液胶体稳定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废弃聚磺钻井液的高效处理,以配方3%膨润土+3%SMP-2(抗高温降滤失剂)+3%SMC(抗高温降滤失剂)+3%SPNH(降滤失剂)+0.3%FA-367(包被剂)+0.2%XY-27(降黏剂)+3%磺化沥青(抑制剂)的聚磺钻井液为基础,通过采用近红外扫描分散稳定性分析仪测试聚磺钻井液体系的分散稳定性、用稳定性动力学指数TSI值定量表征钻井液的胶体稳定性,研究了各类处理剂对聚磺钻井液胶体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钻井液体系表观黏度与Zeta电位,分析了各类处理剂对钻井液胶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各类处理剂均会影响聚磺钻井液体系的胶体稳定性;未加抑制剂的钻井液对应的TSI增加了88.5%,表观黏度降低了74%,Zeta电位绝对值降低了9.2%;未加两性离子类包被剂和降黏剂的钻井液对应的TSI减少了46.2%,表观黏度降低了51.9%,Zeta电位绝对值增加了16.1%;未加抗高温降滤失剂SMP-2和SMC的钻井液对应的TSI减少了42.3%,表观黏度增加了10.4%,Zeta电位绝对值减少了33.3%;未加降滤失剂SPNH的钻井液对应的TSI减少了19.2%,表观黏度减少了23.4%,Zeta电位绝对值减少了8%。磺化沥青类抑制剂主要通过改变表观黏度影响钻井液体系的胶体稳定性,包被剂、降黏剂、以及稀释剂主要通过改变Zeta电位影响体系的胶体稳定性,降滤失剂则通过同时改变黏度和Zeta电位影响钻井液体系的胶体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7年04期)

李梦雪[7](2018)在《关于胶体稳定性问题的疑难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学化学胶体稳定性的探讨范围仅为难溶盐胶体,针对难溶盐胶体稳定性问题,从难溶盐胶体体系中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难溶盐胶体的稳定与聚沉,并结合文献探讨难溶盐胶体制备的必需条件。解释或澄清中学化学中对胶体稳定性问题的一些认识误区,为中学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化学教学》期刊2018年01期)

谢炎锴[8](2017)在《纳米零价铁的反应活性、胶体稳定性及微生物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零价铁(NZVI)技术正迅速地成为环境修复中应用最广泛的纳米技术。尽管如此,关于NZVI的反应活性、胶体稳定性以及环境健康风险的基础性问题仍尚未得到解决。本课题系统地研究了 NZVI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去除污染物(以硒为例)的反应活性,改性剂羧甲基纤维素(CMC)对NZVI胶体稳定性和微生物毒性的影响。首先,本课题研究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NZVI对四价硒(Se[IV])和六价硒(Se[VI])的去除。在3种pH(4.0,6.0和8.0)条件下,以超纯水为背景液分别开展实验,研究发现NZVI对Se(IV)的去除效率非常高,尤其是在pH4.0,仅在反应开始的5分钟内就达到~92.2%的去除效率。相反,NZVI对于Se(VI)的去除则比较缓慢,即使是在pH 4.0,300分钟的反应时间末也只能达到69%的去除效率。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NZVI和硒反应后的固体产物,发现Se(IV)和Se(VI)都被还原成了零价硒(Se0)和负二价硒(Se2-),而NZVI最终转化成了铁(氢)氧化物。当反应背景溶液为合成地下水时,几乎所有的NZVI-硒反应体系都受到抑制。随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单独的腐殖酸(HA)和典型的地下水阴阳离子对NZVI去除Se(IV)和Se(VI)的影响,发现相对于超纯水背景液,HA能够明显抑制NZVI对Se(IV)的去除,而硫酸根(SO42-)和碳酸氢根(HCO3-)则显着地抑制Se(VI)的去除。值得注意的是,钙离子(Ca2+)和钠离子(Na+)并不会对NZVI去除硒产生抑制影响。随着NZVI技术的发展,表面改性剂逐步开始用于修饰NZVI以增强其在水中的稳定性。然而,表面改性剂不仅会影响颗粒稳定性,同时也影响其细胞毒性。本文课题研究了 CMC对NZVI的胶体稳定性及其对革兰氏阴性菌E.Coli的细胞毒性,并讨论胶体稳定性和细胞毒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研究了 CMC浓度、环境阳离子(Ca2+)、NZVI老化处理对细胞毒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1小时内NZVI悬浊液的稳定性与CMC的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未改性的NZVI对E.Coli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型关系。然而随着CMC浓度的提高,尽管NZVI的分散性得到增强,但其细胞毒性却呈现越来越明显的弱化作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片显示,当E.Coli暴露于NZVI时,细菌细胞会发生细胞膜破损及颗粒内化作用。而对于CMC改性的NZVI(CNZVI),细菌细胞壁的外膜被一层CNZVI附着包覆,但其细胞膜保持完好状态。Ca2+的存在对于NZVI和CNZVI的细胞毒性呈现增强或减弱的作用,这主要取决于Ca2+的浓度。经老化处理的NZVI和CNZVI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表明它们被转化成了低毒或者无毒的铁氧化物,因此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7-05-25)

乔进帅,张龙力,陈朋伟,曹哲哲,山红红[9](2017)在《胶质和沥青质对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质和沥青质在渣油的组成中占很大的比重,其分子结构以及单元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着渣油胶体稳定性和加氢反应过程。同时渣油体系的不稳定性阻碍着加氢过程中转化率的提高。鉴于胶质和沥青质均为以溶解度和极性定义的复杂混合物,其组成和结构极为复杂。目前,只是对胶质和沥青质平均分子结构和沥青质模型分子结构的研究,还未有对胶质和沥青质的结构和配伍性的详尽文献。简述了胶质和沥青质互溶模型和C、CI、NCSI等参数公式来判断体系的稳定性。微观结构上分析了胶质和沥青质对胶体稳定性、兼容性和相关联参数公式的影响;以及研究沥青质重组分在加氢过程中含量和结构性质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7年06期)

蔡天晋[10](2017)在《不同施肥方式影响下土壤胶体稳定性及其对四环素的吸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农田土壤胶体的稳定性及其对四环素吸附能力,可为明确土壤胶体四环素运移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研究设置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施用有机肥(OF)叁种处理,湿筛沉降法将土壤颗粒分为<2μm(土壤胶体)、2μm-0.053 mm、0.053-2mm叁个粒级,进而采用静置沉降和动态激光散射技术分析不同土壤胶体的分散稳定性并探讨不同电解质条件下土壤胶体的凝聚动力学,用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不同电解质溶液下土壤胶体表面电位的变化。最后,通过批量吸附方法,分析四环素在不同粒径土壤上的吸附能力、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化肥及有机肥的施用均能减少土壤胶体的数量,施用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沉降法中土壤胶体的沉降速率CK>NPK>OF,土壤胶体的沉降比例也是 CK>NPK>OF。2.施用有机肥能提高土壤中大团聚体含量且减少胶体的释放。CK中土壤胶体含量最多,且CK中土壤胶体更容易向沉积,稳定性最差。OF处理中土壤胶体的临界凝絮浓度(CCCCaCl2)最高,其次是NPK处理,CK中最小。施用有机肥将增加土壤胶体在水体中的移动性能,团聚动力学激光散射方法与沉降法的结果一致。3.土壤中阳离子价态是影响土壤胶体稳定性的关键,而阴离子种类和价态的影响不大。电解质的加入可降低土壤胶体剪切面的zeta电位,进而促进土壤胶体凝聚。而施用有机肥的农田中土壤胶体粒级更小,zeta电位更大,在水体中稳定性更强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也更强。4.叁种处理中OF处理的土壤对四环素的吸附能力最大,不同粒径土壤和原土中均为OF的土壤胶体四环素的吸附能力均远强于原土和其他粒径颗粒的表现。因此,施用有机肥可有效地减少土壤中水分散胶体的释放,也能提高胶体在水体中的稳定性及对污染物四环素的吸附,从而影响污染物四环素在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胶体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胡敏酸为研究对象,比较土壤中常见的盐基离子Na~+、Ca~(2+)和Na~+-Ca~(2+)混合叁种类型电解质的不同浓度条件下胡敏酸胶体凝聚动力学过程,明确不同价态离子界面行为和陪补离子效应对胡敏酸分散稳定性和凝聚体结构的影响。采用光散射法,监测胡敏酸胶体在不同类型及浓度的电解质中凝聚体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和凝聚体的分形维数,计算其平均凝聚速率、临界聚沉浓度及颗粒相互作用的活化能,分析凝聚机制。研究发现Na~+和Ca~(2+)对胡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体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素云,刘兴丽,张艳艳,张华,李星科.超声预处理小麦蛋白与壳聚糖复合物胶体稳定性研究[J].中国调味品.2019

[2].李少博.Na~+、Ca~(2+)及Na~+-Ca~(2+)混合离子对胡敏酸胶体稳定性的影响[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3].张凤杰,Karl,J.Siebert.综述和研究进展:pH值对胶体稳定性和啤酒稳定的影响[J].中外酒业·啤酒科技.2018

[4].郭鑫,申海平,侯焕娣,李吉广,黄汤舜.渣油胶体稳定性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8

[5].曹芯芯,曹雪娟.基于电导率法对老化沥青胶体稳定性的研究[C].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2018

[6].卢俊锋,苏俊霖,王亮,于海涛,黄进军.处理剂对聚磺钻井液胶体稳定性影响[J].油田化学.2017

[7].李梦雪.关于胶体稳定性问题的疑难解析[J].化学教学.2018

[8].谢炎锴.纳米零价铁的反应活性、胶体稳定性及微生物毒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7

[9].乔进帅,张龙力,陈朋伟,曹哲哲,山红红.胶质和沥青质对渣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述评[J].应用化工.2017

[10].蔡天晋.不同施肥方式影响下土壤胶体稳定性及其对四环素的吸附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聚合物浓度与胶体稳定性的关系调节静电相互作用:(a)胶体稳定聚合物整体柱微萃取过程示意图原始乳液的粒径、粘度以及乳液成膜的...共聚物的交联反应过程最终乳液的zeta电位比较

标签:;  ;  ;  ;  ;  ;  ;  

胶体稳定性论文_李素云,刘兴丽,张艳艳,张华,李星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