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接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能,协议,业务,正交,载波,资源,频谱。
接入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付晓玲,关馨,苏雁泳[1](2019)在《卫星物联网接入协议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物联网是第五代移动通信中重要的应用场景,但目前的地面物联网有一定的限制,在沙漠、海洋、林区等一系列人烟稀少或人类难以到达的区域难以放置物联网节点或基站。为解决这一问题,卫星物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如何解决大量低成本终端,同时解决接入网络时的用户间碰撞和干扰问题是目前的一大挑战。因此,为卫星物联网业务设计适用的接入协议十分必要。将卫星物联网场景分为有汇聚节点的场景和无汇聚节点的场景,并针对不同场景介绍了典型随机接入协议,进行了性能仿真和比较分析,得出CRDSA协议和IRSA协议更适用于有汇聚节点的场景,纯ALOHA协议和SA协议更适用于无汇聚节点的场景的结论。(本文来源于《无线电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刘剑丽,张勇,严丹丹,杨浩[2](2019)在《无线通信系统接入层碰撞策略性能分析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无线网络中所遇到的争用信道发生碰撞的问题,对IEEE 802.11DCF分布式协调功能下CSMA/CA协议的碰撞避免策略进行了研究,利用MATLAB对IEEE 802.11的碰撞避免策略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其工作站数量和吞吐率关系、误符号率与竞争窗口等关系的性能进行分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通信与信息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周彦果,张海林,陈瑞瑞[3](2019)在《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系统的性能,分析了协作NOMA系统的信息速率,构建了协作NOMA系统的能量效率函数.降低协作NOMA系统的复杂度以及移动用户之间的干扰,给出了基于信道状态排序的用户组队方案.仿真分析了发射功率和移动用户数对协作NOMA系统信息速率以及能量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协作NOMA系统的性能优于传统的正交多址接入(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OMA)系统.(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9期)
李颜良[4](2019)在《认知用户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领域技术的发展以及无线通信业务的飞速前进,人们对频谱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高。为解决日益紧张的频谱资源稀缺问题,认知无线电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可以利用在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频谱空穴”,为频谱的“二次利用”提供了可能性,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针对各种复杂的认知无线电网络环境,动态频谱接入技术能够为认知网络系统有效分配资源,提高系统容载率和接入效益,从而均衡网络负载。因此,针对动态频谱接入方法的深入研究对于无线通信业务的发展来说有着长远的意义和前景。首先,本文对认知无线电的研究现状与关键技术分别进行介绍与分析,针对现有接入技术的优缺点总结,为下文模型建立与研究做好理论基础。其次,针对多认知用户多信道的频谱接入模型,提出基于双信道感知的动态频谱接入策略。该策略通过对频谱信道的动态分配感知,减少认知用户对信道的争用,考虑实际环境中用户的接入具有突发性,采用POMDP模型对用户接入机制建模,根据接入用户数自适应分配感知接入信道数量,减少用户之间的争用同时降低对授权信道的碰撞干扰。然后,综合分析考虑网络模型的复杂性以及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的灵活性,采取Overlay/Underlay混合接入模式代替原有单一Overlay接入模式,基于上文模型提出一种混合动态频谱接入策略,通过设定概率门限阈值减少对可信度较低信道的感知,认知用户以较低的传输速率采取Underlay接入模式共享传输。该策略基于吞吐量与系统性能的折中考虑,有效提升认知用户的接入效益。最后,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所提出的两种动态频谱接入策略同比原有贪婪接入策略都能够有效降低碰撞概率,提升网络服务质量。综上所述,本文所研究动态频谱接入方法能够改善认知无线电网络性能,对今后复杂无线通信环境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3)
张明欢[5](2019)在《CSMA/CA无线接入网时延抖动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各具优势的无线接入网络层出不穷,而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网络凭借分布式的特点及灵活性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迅速,无线网络中的各类业务具有不同的Qo S(Quality of Service)要求。根据业务对时延的容忍程度,可将业务分为两类:实时类业务和非实时类业务。时延抖动是实时类业务关注的一个重要Qo S指标。传统话音业务对时延抖动要求较高,新兴的VR(Virtual Reality)音视频业务和新一代工业物联网中工业控制信息对时延抖动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研究CSMA/CA无线接入网络中实时类业务包的时延抖动性能,对网络性能评价及未来网络规划设计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同质和异质业务场景下,CSMA/CA网络中实时类业务包时延抖动的性能,并分析了数据包到达、CSMA/CA网络参数等对实时类业务包时延抖动性能的影响。本文的工作和贡献总结如下文所述。(1)在同质业务场景下,本文分析了采用带有非活跃期的CSMA/CA机制的实时类业务包的接入时延和时延抖动性能。EE-CSMA/CA(Energy Efficient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机制在帧结构中引入了非活跃期。在非活跃期,节点休眠,不进行数据传输。分析CSMA/CA网络接入时延和时延抖动的第一步是建模服务过程。由于CSMA/CA机制的随机特性,分析数据包的服务过程和服务时间的概率分布是棘手的。对于带有非活跃期的CSMA/CA机制,如何量化非活跃期对服务时间的影响是另一个难题。服务时间的变化使得数据包时延难以获得。时延抖动定义为连续两个数据包的时延之差,时延分析的难点进一步给时延抖动的分析带来困难。首先基于马尔科夫理论,将EE-CSMA/CA建模为一个四维马尔科夫链,其中马尔科夫链的第四维随机变量用来区分活跃期和非活跃期。其次,在概率生成域分析数据包服务时间并获得平均接入时延。然后,解耦队列为空队列和非空队列,分析两种情况下数据包的时延抖动。基于概率论,获得了数据包时延抖动的概率分布。活跃期占整个帧结构的比例与Qo S和能源消耗关系密切。出于节能和Qo S约束,我们采用二分法分别在接入时延和时延抖动的约束下估计了最短的活跃期持续时间。在仿真中,我们分析了不同的帧结构、接入参数和节点数目等对数据包服务时间和时延抖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帧结构会导致数据包的服务时间和时延抖动有所差别。接入参数也会对数据包的服务时间和时延抖动性能有影响。(2)考虑到未来无线网络将承载各类业务,本文分析了承载异质业务的CSMA/CA网络中实时类业务包的时延抖动性能。网络中非实时类业务的存在,势必会对实时类业务的服务带来影响,进一步给实时类业务包时延抖动的性能带来影响。实时类业务包的到达是随机的;在其到达间隔内进入队列的非实时类业务包的数量是任意的;两类业务包服务所需的时间是随机的,这使得数据包的离去时刻难以确定。这叁重随机变量给实时类业务包时延抖动的分析带来困难。为克服这叁重随机变量带来的困难,我们在实时类业务包的到达时刻观察时延的变化;在实时类业务包到达间隔内,我们逐个时隙分析数据包的时延;通过队列分析,我们获得了实时类业务包的时延表达式。由于时延是各个随机变量的代数运算,在时域内分析较为复杂,所以我们在概率生成域利用生成函数的性质求解实时类业务包时延抖动的概率生成函数。最后通过反变换,获得实时类业务包时延抖动的概率分布。在仿真部分中,我们探究影响数据包时延抖动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的到达模型会导致时延抖动的概率分布有差异。网络接入参数也会对数据包的时延抖动性能带来影响。(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唐兆鹏,花向红,王华强,张伟[6](2019)在《WiFi室内定位的不同接入点选取策略的性能评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优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AP)子集的选取是进一步改善WiFi室内定位技术的一个难题。本文介绍了现有的AP选取算法并提出了基于奇异检验的AP选取算法,给出了WiFi室内定位的性能评估指标。通过实验评估分析了各AP选取算法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基于相同原理的AP选取算法,其位置估计误差具有相似性,但不同AP选取算法由于选取原理不同各自具有局限性。在实践应用中,要贴合实际情况,结合各AP选取策略特点,选择合适的AP选取策略。(本文来源于《测绘地理信息》期刊2019年03期)
卜淑晴[7](2019)在《雾无线接入网络的时延性能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时延敏感类业务不断增多,为了满足该类业务的性能需求,无线接入网络需要提供“无感知”的超低时延。传统的无线接入网络受限于集中式的网络架构,网络时延较大。雾无线接入网络(Fog Radio Access Network,F-RAN)是一种新型的接入网解决方案,通过将部分能力下放到距离用户较近的边缘网络节点,可以明显降低网络时延。为了在F-RAN中有效支持时延敏感类业务,本论文对F-RAN的时延性能展开研究,主要工作与创新总结如下:1.针对传统无线接入网络时延较大的问题,本论文基于F-RAN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建立了分布式计算任务处理模型以减小网络时延。该模型包含叁种计算模式,分别为本地计算模式、雾节点计算模式和云节点计算模式。基于该模型,本论文进行了F-RAN的理论时延性能分析和时延性能优化相关的研究工作。2.针对F-RAN中不同计算模式的时延性能存在差异,并且优劣关系不明确的问题,本论文通过遍历计算任务大小和信道状态,推导出了叁种模式平均时延的解析表达式。基于上述理论分析结果,本论文对叁种模式的平均时延性能进行比较,分别给出叁种模式获得性能增益的边界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叁种模式可在不同系统状态下获得性能增益。3.针对改善F-RAN的时延性能会增大系统能耗开销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时延和能耗的联合优化。通过将上述优化问题分解为计算资源、传输功率、传输带宽以及卸载决定相关的子问题,本论文提出一种可以逼近全局最优解的迭代算法。为了减小计算复杂度,本论文将卸载决定子问题完全解耦,设计出一种次优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论文所提的迭代算法性能优于已有算法,并且,本论文所提的次优算法可以在性能和计算复杂度之间取得折中。本论文对F-RAN的时延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不仅为F-RAN有效支持时延敏感类业务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F-RAN的部署应用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4)
邢家维[8](2019)在《大规模风电接入背景下电网继电保护性能提升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风能作为清洁与可再生能源的典型代表,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然而,大规模接入、远距离外送的风电对受端电网继电保护的动作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接纳大规模风电的过程中,受端电网保护的不正确动作问题逐渐暴露。若无法有针对性地研究更为适用的保护原理和保护策略,受端电网保护的可靠性将难以得到保证。为此,本文在大规模风电接入的背景下,围绕以下几种典型场景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性能优化方案。首先,为提升风电外送高压线路纵联保护的可靠性,令其在任一CT/CVT断线工况下仍能持续运行,同时避免较大的电容电流及较强的电磁干扰可能引发的保护误动行为,本文构建了基于贝瑞隆模型的冗余信号组,并引入S变换相角差及能量相对熵进行保护计算,进而提出一种对CT/CVT断线工况免疫的高压线路纵联保护新原理。利用理论推导及仿真测试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其次,在风电大规模接入后,为应对受端电网配置的较多旋转备用引发短路故障时系统侧短路电流水平的提高,受端电网通常接入高压内置变压器以限制短路电流水平。但是,高压内置变压器接入后,其励磁涌流形态将发生变异,容易导致上级线路零序过流保护误动作。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复合时差法的励磁涌流识别方法,并相应提出了线路零序过流保护涌流闭锁方案。基于PSCAD仿真了不同的合闸及故障工况,验证了线路零序过流保护动作的正确性。最后,针对在上述场景下系统侧短路电流水平的提高导致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电流互感器铁心饱和,进而引发变电站内母线差动保护误动的问题,本文对小波包变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母线保护抗CT饱和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策略在各种极端饱和、干扰及转换性故障场景下的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罗捷,袁康龙,钟杰峰,林创,陈思思[9](2019)在《考虑新能源接入对系统调峰性能影响的随机生产模拟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新能源机组出力的随机性与波动性导致其消纳难的问题,利用一种基于等效电量函数法的随机生产模拟算法辅助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协调规划。首先,以多状态机组为基础,引入分段模拟体现新能源的时序性,克服传统等效电量函数法丢失时序信息的缺点。然后,在系统可靠性指标(LOLP和EENS)的基础上,提出两个描述系统调峰性能的指标——调峰容量不足概率与调峰电量不足期望值。最后,采用IEEE的RTS-86测试系统验证算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以及探究风光能源接入对系统可靠性和调峰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08期)
吴庆典[10](2019)在《高速光纤接入链路性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发展,高清IPTV、超清视频的点播、高清可视电话等宽带业务的推动,移动带宽需求随时间呈现指数级的增长,光纤通信中现有的带宽无法满足人们对网络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的要求。在光纤链路中利用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作为光网络单元中的调制器,实现无色的光网络单元使链路产生额外的增益。先进的调制有利于充分利用频谱资源,可以在相同的带宽下传输更高速的数据信息。本文主要设计了双电极配置的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和利用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来优化链路的性能以及利用光纤高带宽的特性,为终端用户的高速数据接入服务提供可能。在上行传输链路中利用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调制器实现光纤链路的无色化,对比使用不同的配置的双电极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得出最优性能来改善链路的增益,从而获得更远的传输距离。在下行传输链路中运用先进调制格式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实现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低的相邻信道泄露,从而获得更高的传输速率和传输容量。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如下:1.构建了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物理模型并研究其特性,提出了双电极偏置的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配置方式,并研究了双电极配置的反射半导体光放大器对链路增益的改善。2.研究了选择性映射技术和部分传输序列技术降低带有偏移量的滤波器组多载波调制信号的峰均功率比。提出了将选择性映射技术与部分传输序列技术结合的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选择性映射技术和部分传输序列技术获得了更低的峰均功率比,改善了链路传输的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9-04-01)
接入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无线网络中所遇到的争用信道发生碰撞的问题,对IEEE 802.11DCF分布式协调功能下CSMA/CA协议的碰撞避免策略进行了研究,利用MATLAB对IEEE 802.11的碰撞避免策略进行了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对其工作站数量和吞吐率关系、误符号率与竞争窗口等关系的性能进行分析,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入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付晓玲,关馨,苏雁泳.卫星物联网接入协议性能分析[J].无线电通信技术.2019
[2].刘剑丽,张勇,严丹丹,杨浩.无线通信系统接入层碰撞策略性能分析及仿真[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9
[3].周彦果,张海林,陈瑞瑞.协作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性能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4].李颜良.认知用户的动态频谱接入方法性能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5].张明欢.CSMA/CA无线接入网时延抖动性能分析[D].吉林大学.2019
[6].唐兆鹏,花向红,王华强,张伟.WiFi室内定位的不同接入点选取策略的性能评估分析[J].测绘地理信息.2019
[7].卜淑晴.雾无线接入网络的时延性能分析与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9
[8].邢家维.大规模风电接入背景下电网继电保护性能提升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9].罗捷,袁康龙,钟杰峰,林创,陈思思.考虑新能源接入对系统调峰性能影响的随机生产模拟算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
[10].吴庆典.高速光纤接入链路性能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