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逆转录病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逆转录,病毒,高效,艾滋病,内源性,母婴,感染率。
逆转录病毒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英[1](2019)在《对感染HIV的新生儿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越早越好》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华盛顿11月27日电(记者刘海英)美国一项研究显示,对出生时即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婴儿来说,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越好。研究人员27日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在出生后数小时内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可大大缩小新生儿的HIV病毒库,(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1-29)
张晓霞[2](2019)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在艾滋病治疗中应用高效逆转录病毒的疗效。方法抽选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本市接受治疗的80例HIV感染者和病人,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应用于80例HIV感染者和病人中,分析HIV感染者和病人治疗12个月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HIV感染者和病人经治疗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对应值高(P<0.05);HIV感染者和病人经治疗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HIV病毒载量较治疗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结论在艾滋病治疗中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可提高HIV感染者和病人机体免疫情况,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30期)
李旭航,朱帆[3](2019)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W家族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HERV)是几百万年前整合至人类基因组并遗传至今的外源性逆转录病毒的残余物。因突变、缺失等导致大多数HERV没有完整的开放读码框,但仍有部分家族成员可编码完整的病毒蛋白,如分离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γ逆转录病毒相似元件家族成员HERV-W的包膜蛋白基因(HERV-W env,又称ERVWE1)编码的ENV蛋白(又称Syncytin-1),在人胎盘发育过程中起细胞融合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在生理条件下,HERV-W受到表观遗传调控而其转录活性被抑制;但亦可被环境、遗传等因素激活,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及癌症等。研究发现HERV-W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桥梁"与"触发"作用,靶向Syncytin-1的单克隆抗体GNbAC1已用于多发性硬化症的临床研究,并且在1型糖尿病中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HERV-W的深入研究可为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微生物与感染》期刊2019年05期)
何叶,余旻虹,宋晓璟,杨慧,张小娟[4](2019)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血脂水平与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血脂水平与其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情况,为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306例门诊HIV/AIDS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HAART治疗HIV/AIDS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为40.52%;不同饮食习惯患者血脂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脂知识与总胆固醇、叁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HAART治疗HIV/AIDS血脂异常发生率较高,与其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有一定的关系。护理人员应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倡导健康的饮食习惯,提高其血脂知识,从而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刘帅凤,葛宪民,沈智勇,邓小娥,吴雨霏[5](2019)在《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药物对妊娠妇女和婴幼儿的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新药的不断研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不断改善。然而,妊娠妇女在使用其作为预防母婴传播用药时,孕期的生理学改变影响着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妊娠状态下,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加重对妊娠妇女和婴幼儿的影响,如何针对性地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及用药方案,始终是卫生医学领域的关键课题。(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7期)
吐尔逊那衣·吾买尔,维妮拉·乌斯曼[6](2019)在《分析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对艾滋病患者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且对比治疗前后环责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回顾性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状态的发生几率。结果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焦虑状态发生率为27例(35.53%),抑郁状态发生率为25例(32.89%)。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临床需要加以重视和干预。(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4期)
张莉莉,胡忠香,李治[7](2019)在《泡沫逆转录病毒分类和命名的最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泡沫逆转录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泡沫逆转录病毒亚科,可自然感染非灵长类哺乳动物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Nonhuman primates,NHPs),其中猴泡沫病毒(Simian soamy viruses,SFVs)向人类的跨物种传播是人通过接触受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液或组织而发生。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外源性泡沫病毒和在各种宿主基因组中发现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序列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从而对泡沫逆转录病毒分类提出了新建议。因此,本文总结了泡沫逆转录病毒的分类历史,并概述了2017年6月8日ICTV(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执行委员会提出的泡沫逆转录病毒最新分类法和Arifa S. Khan等人提出的一种类似用于猴免疫缺陷病毒和猴嗜T淋巴细胞病毒分离株的泡沫逆转录病毒命名法。该分类法和命名法区分了不同但密切相关的灵长类(如人类,猿,猴)泡沫病毒以及来自其他宿主的泡沫病毒,有利于解决泡沫病毒同物种和跨物种传播时毒株描述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秋苓[8](2019)在《艾滋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以及耐药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28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患者以常规疗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以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耐药性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耐药性发生率显着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艾滋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并且其耐药性发生率相对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4期)
张小曼,徐涛,许正锯[9](2019)在《闽南地区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闽南地区核苷酸(类)药物(NAs)经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逆转录酶区(RT)耐药突变特点。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10医院肝病中心收治的524例HBV感染者HBV RT区K169~M250核苷酸序列。随访患者抗病毒治疗史,同时检测其血清中HBV e抗原(HBeAg)、HBV 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水平。结果入组524例患者中,293例(55.92%)为HBV B型,231例(44.08%)为HBV C型。HBV B型和C型患者性别、HBeAg状态、病程、NAs药物选择、不同药物治疗方式下NAs相关耐药突变率、NAs用药时间及血清HBV DNA载量、ALT、AS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HBVC型患者年龄(t=6.486、P <0.001)和NAs相关耐药突变率(64.94%vs. 51.88%,χ~2=8.493、P=0.003)显着高于HBV B型患者。524例患者中NAs相关耐药突变检出率为57.63%(302/524),204位点突变频率最高,其次为180、181和229。10个位点突变均伴随M204变异出现,包括169、173、180、200、202、207、214、237、245和250。HBV C型患者在9个位点上(180、181、184、191、200、221、224、229和238)的突变率显着高于B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V B型患者在236和250位点的突变率显着高于C型患者(χ~2=5.867、P=0.015,χ~2=4.226、P=0.040)。M204相关的伴随突变在基因型B和C中亦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M204I突变更易出现在B型患者中,而L180+M204I、T184+L180+M204V更易出现在C型患者中。结论在NAs药物选择压力下,HBV B型感染者和C型感染者表现出不同耐药突变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4期)
郑帅,周闯,范振鑫,李静,岳碧松[10](2019)在《四川山鹧鸪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是插入到宿主基因组中的、可以稳定遗传的病毒基因组,能够在宿主体内表达和复制,调节插入位点附近的基因表达,以及抑制同源病毒的感染。从四川山鹧鸪Arborophila rufipectus基因组中确定了3 962个全长ERV拷贝,其中4个具有完整的结构,72个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554个含有gag、pol或env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域。根据逆转录酶序列的相似性,确定了7个ERV家族,并依据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对家族进行了命名。其中,AruERV-L包含122个ERV拷贝,为拷贝数最多的家族。7个ERV家族的年龄分布在0~12百万年,其中AruERV-K1是最年轻的家族,其约86%的拷贝年龄在1百万年以内。(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9年05期)
逆转录病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在艾滋病治疗中应用高效逆转录病毒的疗效。方法抽选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本市接受治疗的80例HIV感染者和病人,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应用于80例HIV感染者和病人中,分析HIV感染者和病人治疗12个月前后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病毒载量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HIV感染者和病人经治疗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较治疗前对应值高(P<0.05);HIV感染者和病人经治疗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的HIV病毒载量较治疗前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结论在艾滋病治疗中使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可提高HIV感染者和病人机体免疫情况,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逆转录病毒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英.对感染HIV的新生儿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越早越好[N].科技日报.2019
[2].张晓霞.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智慧健康.2019
[3].李旭航,朱帆.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W家族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J].微生物与感染.2019
[4].何叶,余旻虹,宋晓璟,杨慧,张小娟.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血脂水平与饮食习惯及血脂知识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9
[5].刘帅凤,葛宪民,沈智勇,邓小娥,吴雨霏.抗艾滋病逆转录病毒药物对妊娠妇女和婴幼儿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9
[6].吐尔逊那衣·吾买尔,维妮拉·乌斯曼.分析艾滋病患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中对于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张莉莉,胡忠香,李治.泡沫逆转录病毒分类和命名的最新进展[J].病毒学报.2019
[8].张秋苓.艾滋病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治疗效果和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
[9].张小曼,徐涛,许正锯.闽南地区核苷(酸)类药物经治的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逆转录酶区耐药突变特点[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9
[10].郑帅,周闯,范振鑫,李静,岳碧松.四川山鹧鸪基因组中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分析[J].四川动物.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