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敌意并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敌意,控制权,之争,最高法院,股东,策略,股权结构。
敌意并购论文文献综述
曾凡黎[1](2019)在《大股东抵御敌意并购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一大批资本雄厚的公司的出现,各种并购形式不断涌出,敌意并购也开始频繁出现。而对于易成为敌意并购标的的上市公司来说,做好并购防御也将呈现出更为重要的意义。对于抵御敌意并购的策略,由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起步早,也更早的出现敌意并购与抵御敌意并购的案例,理论界对抵御敌意并购的原因、策略、有效性等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在学术理论方面已有一定的成就。但是考虑到中西方的国情不同,法律规制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照抄照搬。此外,由于目前学者对于抵御敌意并购的研究多是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角度,很少从大股东的角度来写,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ST生化大股东抵御敌意并购方浙民投天弘的策略进行分析,试图从掌握控制权的大股东的角度对抵御敌意并购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抵御敌意并购提供借鉴。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回顾,并介绍了抵御敌意并购过程中常常使用的策略,通过介绍ST生化大股东抵御敌意并购的事件过程,研究了大股东在抵御敌意并购过程中使用的停牌抵御、资产重组、向监管层举报、法律诉讼、寻找白衣骑士等多种策略,但是这些策略最终都没有终止敌意并购方的步伐。经分析认为,该案例中由于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长期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导致失去中小股东信任、在抵御过程中应对策略的合规性存在瑕疵、债务缠身资金实力不强以及公司章程中缺少抵御敌意并购的条款,大股东最终抵御敌意并购失败。因此,大股东在抵御敌意并购时,必须关注中小股东的利益、合理设置股权结构、完善公司的章程,做好事前防御,同时在事中抵御的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一定要以合规性为支撑,避免因违规行为遭到监管而增加了抵御并购的难度。(本文来源于《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刊2019-05-01)
周玲[2](2018)在《基于敌意并购下的反并购策略探析——以“万科股权之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购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间的并购和反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国外反并购策略选择、实践案例丰富值得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借鉴。我国资本市场上并购与反并购标志性事件——"万科股权之争",更是警示我们在资本市场上保护小股东利益上优化股权架构、预先设置适当的反并购策略以及对外部监管定位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8年14期)
何玉倩[3](2018)在《企业防范敌意并购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企业之间出现频发的控制权争夺事件,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以及投资目的的转变,机构投资者已经无法满足于简单的投机获利,开始采用相关举措想要参与公司治理,客观来看能够约束管理层的个人行为,保障中小股东权益,但也会破坏上市公司多元股权结构,导致一股独大,为私人牟利,发生控制权滥用问题,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这些并购行为过程中既有善意的收购行为,也有敌意并购,使得机构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的冲突加剧。所以,作为上市公司必须要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如何在事前做好充分准备防范敌意并购行为显得尤为重要。自2015年7月10日宝能系首次举牌开始,到最后监管层于2016年7月的介入,这场发生在中国资本市场的教科书式的商业大战引发世人瞩目,宝能系通过多渠道、高杠杆募集资金,向万科多次举牌,160天登上万科第一大股东。万科为了反对宝能系获得控制权,向华润、安邦以及监管层寻求帮助,最终因证监会介入,终止了这场控制权争夺的进程。本文主要通过对宝能万科这次控制权争夺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从顶层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些许建议。万科控制权之争案例典型影响广且透明,为笔者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总体来说,笔者将以案例分析法为主,文献综述法为辅。首先,阐述研究背景以及意义;其次梳理归纳文献和相关理论之后,分析我国市场敌意并购的特点和动因,并以此案例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控制权争夺的过程、宝能系动因,深入探讨机构投资者与管理者在控制权争夺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最后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抵御敌意并购提供改进建议。笔者认为随着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高速发展,未来上市企业股权争夺越演越烈是可以预测的。目标企业要反击敌意收购,维护企业控制权以及长远利益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何舒岑[4](2018)在《反敌意并购中股东会主导模式之困境及其克服》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国内理论对于敌意收购及围绕上市公司间的敌意并购中的目标公司并购防御的相关研究较少,并且对于公司治理模式及决策模式的研究尚不够深切,结合案例分析上市公司在实际操作中的困境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公司法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对公司权力分配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并购,尤其是敌意并购行为,将越来越成为商界的“新常态”,对我国当前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的意义十分重大,市场对于反收购决策及措施的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有着迫切需求。尤是,以实际案例为附着探讨敌意并购中股东会主导模式体现出的困境及其克服方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论文首先从敌意并购的基础理论入手,梳理了反敌意并购的决策模式及具体措施。随后,以我国收购领域的热点事件——“宝万之争”为案例,运用典型案例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探讨了反敌意并购中我国公司在股东会主导模式下所面临的实践运作中的诸多现实困境,例如难以平衡保护股东权益,董事会权责难以坐实及并购实践过程中的不规范现象等。由此进一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在遭遇敌意并购时,基于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发展的需要,普遍存在囿于当前相关制度立法设计的局限,除了对收购防御措施的实施权限、规则制定的缺位,还包括决议模式、责任主体和决策程序规定方面的不完善,会陷入现行制度下的一种企业反收购的困境。因此,围绕敌意并购为中心,如何规范此类行为,以克服在现行立法规定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可能出现的问题,以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便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然后,文章通过借鉴美国法下反敌意并购中目标公司决策模式的制度理论与实践经验,对我国如何走出现实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构想。最后,笔者希望据以上研究成果,结合现实国情,重新构思我国敌意并购防御决策模式的相关立法规定、董事会与股东会的权力分野,坐实董事会一定范围内的决策权,调整部分收购防御措施的实施权限,并对董事会的法律规制制度进行完善,以期更好的保护我国广大中小股东权益以及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杨苏[5](2016)在《掘金敌意并购》一文中研究指出愿意重金增加股份的外部股东,比起情怀梦想捆绑却主要依赖薪酬的董监高们,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更为一致。“我很直接地警告他说,相对流动资产来说,他们的股票价格这么低,要不是在美国而是在英国的话,他们早就被敌意收购了。”这是《高盛帝国》里介绍(本文来源于《证券时报》期刊2016-08-13)
刘思奇[6](2016)在《反敌意并购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失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资本市场大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轨,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之间的并购活动开始频繁发生成为资本市场上的普遍现象。另一方面,在推行市场化进程的过程中,我国修订实施了一系列和资本市场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放松了对并购活动的监管,加之金融创新使企业能够以杠杆的形式短期筹集庞大规模的资金,并购活动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在这些并购活动中,既有基于做大做强意愿协商下的善意并购,也有突然大量举牌购买股票式的敌意并购。和善意并购相比,敌意并购往往不与管理层协商,而是直接、爆发式的买入企业股权,争夺控制权。2015年7月,深圳宝能系通过旗下两家子公司陆续在公开市场举牌买入万科股票的方式对万科展开了敌意并购并引发了万科的激烈对抗。作为2015年资本市场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宝万之争在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资本市场以及研究学者的深度思考。宝能对万科的敌意并购,表象是收购与反收购行为,本质却是控制权的激烈争夺。随着现代公司两权分离、股权逐渐分散,公司控制权制度超越所有权成为公司治理中的核心问题。随着一系列敌意并购与反敌意并购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思考,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应当如何维持控制权的稳定,防止敌意并购引发的控制权转移。针对敌意并购与控制权设计,国内外学者均对此做了相关研究。中外学者均能够深刻认识到控制权与所有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站在反敌意收购角度,国外学者研究较早,提出了一些控制权维持方式的分类和建议,包括毒丸计划、错列董事会以及限制性条款等。而我国对反收购视角下控制权安排的研究尚且存在很多不足,研究成果多数集中在对国外反收购条款的介绍和适用性分析,缺乏针对我国具体情况的理论阐述,没有深入分析敌意并购与控制权制度的关系,这也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空间。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了关于控制权,反敌意并购控制权制度设计的文献和研究成果,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主线。其次,介绍了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控制权理论,以及这些理论与本文研究内容的结合点。在理论铺垫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敌意并购的特点、动因、手段和影响,以及敌意并购与控制权的关系。再次,本文以万科和宝能系的控制权争夺事件为典型案例,在介绍事件过程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万科控制权设计和法律规制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和立法监管机构分别提出了控制权制度的改进建议。同时,总结全文并得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6-01)
姚远[7](2016)在《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着我国向西方成熟的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于是,未来敌意并购可能变得频发,成为未形之患。所以,我国的企业必须事先有所了解,有所防范。介绍敌意并购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对敌意并购与反并购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和评价,选取"宝万之争"事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宝能集团敌意并购的动机和方法,以及万科集团反并购的对策,进而得出防范敌意并购的启示,最后通过揭示反并购活动的意义,希望能引起企业的重视。(本文来源于《西部财会》期刊2016年05期)
王曼曼[8](2016)在《股权分散企业的反敌意并购策略分析——B集团敌意并购W公司》一文中研究指出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我国现有企业股权分散现象愈加明显,敌意并购事件层出不穷,W公司就是其中典型受害者。本文首先从协议并购和杠杆融资两方面对B并购W的并购性质进行分析,得出B敌意并购W这一事实,再次从W股权结构分析其分散程度,最后根据W所采取的反敌意并购策略进行分析,探索股权分散企业的反敌意并购策略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6年14期)
刘连煜[9](2012)在《敌意并购下目标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托)义务——以开发金控敌意并购金鼎证券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壹、问题之说明公司进行并购时,无论为合意(Friendly Takeover)或敌意并购(Hostile Takeover,或称为"非合意并购"、"恶意并购"),经营者之决策,往往是并购能否成功之关键。经营者的每个决定,往往攸关种种并购面临的法律风险、成败与成本考虑。于敌意并购中,并购方(acquirer)之董事,往往需考虑:决策胜算多少?是否基于全体股东之最大利益?有无其他替代方案之可能?因事实困难如何进行查核?目标公司资产之评价、甚至是退出机制的预设等。相反地,目标公司之董事,所思考者万为:经营权之保护、捍卫经营权是否仍为全体股东最大利益?被并购股东利益有无实现?如要抵(本文来源于《商事法论集》期刊2012年01期)
张述丽[10](2012)在《敌意并购绩效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始,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雏形形成之后,并购活动就一直持续不断,并且发展态势犹如星星之火,在全国蔓延开来,并购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寻求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并购扩张行为是否是我国企业寻求快速发展、规模发展的一条可行道路,是否显着提高了这些公司的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否改善了经营绩效,是否真的为企业创造了价值?这些问题都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选取了自1993年9月30日到2002年4月10日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发生的10起敌意并购案件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特定的并购市场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短期和长期并购绩效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探讨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在并购市场的大环境下,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短期并购绩效和长期并购绩效,可以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目标大多集中为非上市公司,理论分析认为目标公司资产在并购交易中存在非流动性折价,被并购公司并购后,目标公司资产将间接的被市场重新定价而产生并购溢价,这种溢价主要被并购公司获得,短期内对于并购公司股东而言并购行为带来了财富的增加。长期中,并购公司的市场价值可能因无效的内部资本市场,而导致这种并购溢价慢慢消失,并购行为给并购公司带来的正的并购绩效也慢慢减少,恢复到并购前的水平。实证研究的结论也支持了这一点。采用事件研究法研究了并购公司的敌意并购短期绩效,短期内并购公司获得了正的累计超常收益,但是这种收益不显着。财务绩效的变化、短期市场的过度反应等对并购公司短期绩效缺乏解释力,只有并购溢价为并购公司短期绩效提供了部分解释。这种解释也揭露了并购公司敌意并购的动机,即投机理论,这种投机行为导致短期内公司市场价值上升采用财务指标研究法研究了并购公司长期的敌意并购绩效,我们对选取的1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按照并购前一年、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只要是主成分分析,发现这叁年的综合得分差异不显着,这说明敌意并购对并购公司的财务绩效影响不大,也即公司长期敌意并购绩效不显着。结合并购公司短期和长期绩效的研究结论,认为“市场误定价理论”为我国上市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提供了部分解释,短期中由于目标公司的市场价值被低估,这种并购溢价在短期内被并购公司所获得,这导致并购公司的短期市场价值上升,但这种溢价所导致的并购公司价值的上升在长期中慢慢消失,于是导致长期中并购公司的绩效大体不变,如果考虑到并购后整合的困难,这种并购行为有可能导致并购公司的绩效下降。总之,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都表明,在我国特殊的市场背景下,短期中上市公司的敌意并购行为通常都能够给股东带来正的超常收益,尽管这种收益不显着,但是长期中却有可能降低公司的市场价值。由于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整体规模还尚小,外部融资比较困难,通过并购其他公司来达到融资的目的,这一行为强力吸引着上市公司采取并购扩张,但是,也应该看到的不利之处是,过多的依靠外部资本来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可能是行不通的,伴随企业并购扩张而来的往往是资产素质的降低和股价的不断下跌。(本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期刊2012-06-30)
敌意并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并购是资本运营的重要形式,伴随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企业间的并购和反并购活动越来越活跃。国外反并购策略选择、实践案例丰富值得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借鉴。我国资本市场上并购与反并购标志性事件——"万科股权之争",更是警示我们在资本市场上保护小股东利益上优化股权架构、预先设置适当的反并购策略以及对外部监管定位的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敌意并购论文参考文献
[1].曾凡黎.大股东抵御敌意并购的策略研究[D].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9
[2].周玲.基于敌意并购下的反并购策略探析——以“万科股权之争”为例[J].西部皮革.2018
[3].何玉倩.企业防范敌意并购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4].何舒岑.反敌意并购中股东会主导模式之困境及其克服[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杨苏.掘金敌意并购[N].证券时报.2016
[6].刘思奇.反敌意并购视角下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失衡研究[D].河南大学.2016
[7].姚远.浅析企业的敌意并购与反并购——以“宝万之争”事件为例[J].西部财会.2016
[8].王曼曼.股权分散企业的反敌意并购策略分析——B集团敌意并购W公司[J].商.2016
[9].刘连煜.敌意并购下目标公司董事的受任人(受托)义务——以开发金控敌意并购金鼎证券为例[J].商事法论集.2012
[10].张述丽.敌意并购绩效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