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子论文-郑晓江

阳明子论文-郑晓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阳明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王阳明,人生之求,“圣贤”与“狂者”,理论探讨

阳明子论文文献综述

郑晓江[1](2010)在《阳明子人生哲学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探讨王阳明的人生之求,并进而指出其现代意义。认为,阳明子以"圣人必可学而至"为终身之求,认"圣学"之"学"为动词,意即"学圣",孔子之学不是理论而是实做"圣人";这种观念的外显即是阳明子所实现的"狂者胸次"的人格。(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陈复[2](2009)在《阳明子的冥契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厘清冥契主义与神秘主义的差异,借此了解冥契经验或许会与神秘经验有交集,但冥契经验领会出的内容,尤其是对本体的领会,却不见得需要来自于神秘经验。阳明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其主张的心学,正能完整展示这两者的差异。本文借由探索阳明先生的神秘经验,并澄清某些神秘经验里夸大不实的内容,来证实阳明先生面对神秘经验的理性态度;并详论龙场悟道的细节,厘清阳明先生冥契本体的经历,与不同阶段的主张,尤其指出学者因为忽视冥契主义,因此对阳明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有误解。本文引各种证据指出:阳明先生直至五十岁后才悟得"致良知",这是冥契经验的突破,因此使得他与南宋心学家陆九渊先生讲的"心即理"产生歧异,本文借由厘清这层歧异,指出这本是往内探索逐渐深化的自然历程。本文同时指出"存天理,去人欲"并不是阳明先生的重要主张,而是他在尚未悟得"致良知"前,顺应宋明儒学常见的权宜说法。诠释心学不能忽略冥契主义的角度,否则认识悟道的内容就成为很困难的事情,本文希冀借由这种角度的探索,展示诠释心学可能做出的还原与引申。(本文来源于《阳明学刊》期刊2009年00期)

郑晓江[3](2008)在《“尽性至命之学”——阳明子生死智慧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王阳明的生死智慧,并进而指出其现代意义。认为,阳明子以"尽性至命之学"来超越"生死之念",包括"惧死恋生之念"和"求死解脱之念",从而大悟"良知"之旨,实现了"昼夜生死"之体知;阳明子还以"死得其所"为生死践履,既要求人们为道义、事业而勇于献身,又要求人们应该保身全生(性),不要为取外物而伤身害命。阳明子的生死智慧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浙江社会科学》期刊2008年10期)

石永之[4](2005)在《阳明子的至善论及其当代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明子的至善论本来属于儒家人性论的话题。先秦儒家中,孟子的性善论从道德的内在性来谈人性,主张先天性善,确立了道德的内在根据;荀子的性恶论从社会政治层面来论人性,主张后天性恶,注重礼制,强调儒家思想的外在规范。宋代理学力图打通孟荀,张载引入气来说明人性,区分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程颢自家体贴出天理,并用来说明人性。自此以后,基本上就是用理和气来说明人性问题,并做了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性之两分,虽然说法各有不同。程颐主张性即理,认为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朱子继承张载和程颐的人性论并加以发挥,更加注意性即理的义理阐发,同时认为气质之性的提出极有功于圣门有补于后学。朱子的思想能在几百年里影响中国社会,与他的人性论也是分不开的。朱子人性论所留下来的一点裂隙,在明代由阳明子的至善论补出。阳明子的至善论认为孟子从本源头上说性善、荀子从发用上说性恶,但是对于这两者都不执着。阳明子认为:性,一而已。这样就把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打并为一。他也接纳了宋儒的理气说,不过重点是放在心之所发处。 阳明子的至善论认为,至善是无善无恶,天地万物本自一体,无所谓善,也无所谓恶。人是天地万物的心,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即在此中获得,所以性本体是无善无恶的,而心本体即性,因而心本体也是至善的。心之所发便是意,顺天理而动是诚意,就是善;从躯壳上起念的就是私意就是恶,善恶出现了,良知就会呈现,让人为善去恶,以回复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透过阳明子的人性论,可以看出他论学的义理结构:天地万物本自一体-人-人心-人-天地万物一体。透过这一结构,可以看出阳明子的儒家思想是内在圆融的,对几百年(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16)

韩东育[5](1994)在《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韩东育"龙场悟道",历来被视为阳明哲学发展的转捩点,这是不刊之论。但是,这种转变,除却其学术上的价值外,似乎更潜伏着某种非学术的动因和寓义。而且,一定程度上讲,这种非学术的因素,才真实而不动声色地规定了阳明哲学的出发...(本文来源于《史学集刊》期刊1994年03期)

阳明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首先厘清冥契主义与神秘主义的差异,借此了解冥契经验或许会与神秘经验有交集,但冥契经验领会出的内容,尤其是对本体的领会,却不见得需要来自于神秘经验。阳明先生的生平经历与其主张的心学,正能完整展示这两者的差异。本文借由探索阳明先生的神秘经验,并澄清某些神秘经验里夸大不实的内容,来证实阳明先生面对神秘经验的理性态度;并详论龙场悟道的细节,厘清阳明先生冥契本体的经历,与不同阶段的主张,尤其指出学者因为忽视冥契主义,因此对阳明先生主张的"知行合一"有误解。本文引各种证据指出:阳明先生直至五十岁后才悟得"致良知",这是冥契经验的突破,因此使得他与南宋心学家陆九渊先生讲的"心即理"产生歧异,本文借由厘清这层歧异,指出这本是往内探索逐渐深化的自然历程。本文同时指出"存天理,去人欲"并不是阳明先生的重要主张,而是他在尚未悟得"致良知"前,顺应宋明儒学常见的权宜说法。诠释心学不能忽略冥契主义的角度,否则认识悟道的内容就成为很困难的事情,本文希冀借由这种角度的探索,展示诠释心学可能做出的还原与引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阳明子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晓江.阳明子人生哲学探微[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陈复.阳明子的冥契主义[J].阳明学刊.2009

[3].郑晓江.“尽性至命之学”——阳明子生死智慧探微[J].浙江社会科学.2008

[4].石永之.阳明子的至善论及其当代意义[D].四川大学.2005

[5].韩东育.关于阳明子“龙场悟道”的非学术寓义[J].史学集刊.1994

标签:;  ;  ;  ;  

阳明子论文-郑晓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